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893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docx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图表汇总中级

2016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表一:

社会工作的目标

类型

具体目标

特征

服务对象层面

解救危难

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

缓解困难

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

促进发展

挖掘潜能力,增强社会功能

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

促进社会公正

  表二:

社会工作的功能

类型

具体功能

特征

对服务对象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

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人在环境中的分析视觉

对社会

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的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表三:

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

中外

发展阶段

特征

西方

产生

思想来源:

博爱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社会问题繁多。

影响最大的是《济贫法》,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

美国首先出现给薪的社会工作者,社工前身

形成

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使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

(20世纪初,个案工作方法;40年代,小组工作方法;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70年代,社会行政方法的应用。

发展

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

社会工作基本思路:

治疗——预防,救助——发展

中国

历史上

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但是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上半叶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1949年以后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恢复与发展

1979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1988年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1991年成立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职业化与专业化

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基本前提)2、社会工作者

3、价值观(灵魂)4、助人活动(承载着和表现者)

5、专业方法(核心)

 

表四: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类型

具体角色

主要服务内容

服务提供者

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支持者

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

倡导者

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

关系协调者

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

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

资源筹措者

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资源

政策影响者

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者

研究实践经验

  表五: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

分类

具体内容

知识基础

学科知识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

政策知识

现行的政策、法规

技术知识

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

文化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

1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验收服务对象的秘密

公平服务大众

2

处理同事间关系的规定

重视同事的工作

共同执行守则

3

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恪守公私分明

信守机构政策

4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

充实社会工作知识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约束不当行为

5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增进公众福利

维护社会公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操作原则: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3、注重个别化原则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

内容

国际社会工作认同专业价值观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价值观

1.服务大众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践行社会公正

2.接纳和尊重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3.个别化和不批判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待人真诚和守信

5.平等待人.注重参与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6.道德与责任并举

7.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想结合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

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二、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生存(Existence)需要、关系(Relatedness)需要、成长(Rrowth)需要

特点:

1、并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这种需要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三、莫瑞的需要理论:

1、第一需要,生理性需要,包括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

2、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

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划分标准: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人类行为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

表八: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理论

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性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格发展五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期。

主要贡献:

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及重视童年期经验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

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认为这是自我发展最关键环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个体运用图式、同化、顺应三原则,将活动系统化,形成“心里电图”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0-9岁(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9-15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准则)-道德发展最高阶段。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自我强化)

 

 表九:

人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及主要问题

阶段(年龄)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

任务与挑战

婴幼儿阶段

  (0~3岁)

大脑发育迅速,是动作发展最快的时期,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孩子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并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是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

开始寻求自主性,失败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能力;成功会形成“意志”的美德。

儿童阶段

  (3~12岁)

脑重接近成人水平,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语言和记忆功能增强,开始具体化的逻辑思考。

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概念开始形成。

面临主动性或内疚感的冲突。

青少年阶段

  (12~20岁)

出现第二性征,生理机能日益成熟。

由叛逆逐渐稳定,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家庭、学校及同伴的影响非常大。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合。

成年阶段

  (20~65)

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并出现更年期综合症。

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跃,个人特长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建立社会角色,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

(婚姻、精神健康、就业问题突出)

老年阶段

  (65~)

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热的认知。

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自我整合与绝望;“无用论”;孤独感;疾病等。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

1、解释问题2、预测3、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4、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5、发展新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

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

 

表十一: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学派

历史发展

主要观点或假设

原则或模式

在实务中的运用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

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非理性的。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它们既矛盾又统一。

当人格失调时,弗洛伊德理论则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潜藏于潜意识中。

解决问题就是要分析潜意识。

强调个别化原则、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治疗过程分为:

1、治疗情境的建立,2、治疗关系的建立,3、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

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

 

认知行为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巴莆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认知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艾利斯提出了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事件·认知·结果)。

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

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将认知理论应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的互动。

界定问题原则

运用认知理论原则

助人目标原则

助人过程,一方面协助服务对象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一方面提供外在监督,以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

体现三方面:

1、确定评估重点

2、专业关系的建立3、助人者的角色:

教育者、伙伴。

社会支持理论

鲍尔拜首先在精神学领域提出依附理论;

柯伯和卡塞尔提出“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指:

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

引导、协助、有形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表达性支持:

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

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程度的三个因素:

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网络(来自于单位和正式机构的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社会上的支持)。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