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89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docx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课标解读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认知提示: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延伸:

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解读: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下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

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北京人

发现地点

使用工具

特征

社会组织

火的使用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发现过程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外形特征

距今年代

 

发现

 

意义

对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3.本课突破点

【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人的发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从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发现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发现地点这一部分,可结合教材中的《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两点:

一是北京人发现的具体地点;二是北京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与北京人产生的关系。

距今时间这一部分,一方面要学生掌握北京人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使学生明白北京人的生活时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发现过程这一部分,可指导学生从时间、人物、贡献三个方面,按时间顺序制作表格,看起来一目了然。

时间

人物

贡献

1921年

瑞典的安特生

发现北京人遗址

加拿大的步达生

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1929年

中国的裴文中

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

1936年

中国的贾兰坡

发现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特征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是从北京人的外形特征、使用工具、杜会组织、火的使用等四个方面叙述的。

北京人的外形特征这一部分,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北京人复原头像》等图片引导学生从北京人的头骨、眉脊、颧骨、鼻骨、嘴部、脑容量、身髙、上下肢等方面进行分析。

北京人的使用工具这一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读课本的《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或使用投影、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注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与天然石块的区别在于它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

北京人的社会组织这一部分,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北京地区环境的叙述,使学生明白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火的使用这一部分,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三、教学建议和案例

1.贴近生活,关注现实

案例1导入和小结部分学生活动的设计

导人部分学生活动的设计

本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人手,引导学生进人本课的学习。

如:

师: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历史课。

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通过书籍和影视剧,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认识回答)

师: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

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

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

小结部分学生活动的设计:

2003年12月,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专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牟会宠教授指出:

“周口店猿人遗址存在的滑坡、塌方隐患已经非常严重了,必须及时抢险加固!

2004年7月27日,大型钻孔设备、除尘机等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建筑工人出现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内的鸽子堂前。

这标志着该遗址近百年来的首次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本次修缮,主要是加固包括猿人洞在内的6处化石发现点。

工程完成后,遗址的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

教材最后讲述了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可利用这两则材料设计一个学生活动。

如:

哪些原因造成了周口店遗址目前面临全面危机?

请你就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周口店遗址,向遗址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2.读图填图,触类旁通

案例2分析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在学习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时,可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来学习,让学生明确三者的地理位置。

通过读图,让学生知道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蓝田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北京人生活在海河流域。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原始文明,为原始居民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为检测学生对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对《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进行处理,把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字样去掉,让学生自己填写或指认。

3.情景对话,纠错改错

案例3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学习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一段情景对话。

这段对话可用多媒体呈现出

来,也可以组织两个学生现场表演。

对话内容如下:

学生甲:

我非常想知道远古人类的情况,你能告诉我我国境内有哪些古人类吗?

学生乙:

当然可以了!

我国境内古人类主要有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

学生甲:

你知道哪个是最早的吗?

学生乙:

北京人。

学生甲:

那你能告诉我一些北京人的事情吗?

学生乙:

当然可以了!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了,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

学生甲:

噢?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乙:

猜的。

我这么聪明,一猜就对。

根据这段情景对话,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考査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

你认为乙同学的回答怎么样?

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

请你找出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对乙同学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评说和建议?

四、板书设计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云南元谋人

二、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3)发现过程

2.北京人的特征

(1)直立行走

(2)制作石器(3)学会用火

3.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对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问题解答

1.问题思考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髙,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務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课后活动

(1)比较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

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六、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1.课堂活动建议

新课学完后,可以布置一个小活动。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模拟北京人的生活

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借助图片、文字,小组合作,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最后将自己小组合作的成果在全班展示出来。

成果展示时,可采用口头描述、书面描述、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方式进行。

如:

组一:

学生展示简笔画。

组二:

(小品)女人在树上采集果实,一部分男人在河边捕鱼,另一部分男人则追赶野兽。

采集渔猎完毕,回到山洞平分食物。

组三:

讲故事。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模拟北京人的生活,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加深对北京人特征的了解,培养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评价方法:

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

每个小组展示成果后,其他小组根据该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因为是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活动,应以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

评价总结:

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一是各组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二是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三是对北京人特征描述的准确度。

评价时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七、教学资源

1.资料与注释

地球上最早的人类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

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觅食,逐渐习惯于用两脚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

在距今400万一100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生活着一种原始古猿,名为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已经开始具有一系列人科的特征,平均脑容量为440—520毫升。

距今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学会了直立行走,开始向人的方向演化。

到了距今250万一200万年前,最早的人属“能人”开始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地区生活。

能人就是由南方古猿演化而来,其脑容量平均为646毫升。

能人可以直立行走,制造石器,可以狩猎铃羊等动物,甚至可能还会建造类似窝棚的简陋住所。

女锅造人

材料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祸抟黄土作人,剧务0,力不暇供®,乃引绳于垣®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绖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皇王部三》引《风俗通》

【注释】①剧务:

劳动非常辛苦。

②力不暇供:

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

供:

供应。

③錯(g§ng):

缎,古同缏,大绳索。

弓丨:

牵、拉。

④黄土人:

黄土抟成的人。

⑤绪人:

穷苦平民。

【解读】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世界各地有着很多传说。

西方基督教经典《圣经•创世纪》中有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又取其肋骨创造女人夏娃,让二人配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

二人住在神圣的伊甸园,生活美满和谐。

但后来他们受蛇的引诱,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因而受到上帝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到人间受难。

从此,人类就世世代代在大地上生活下来。

女蜗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

她人首蛇身,神通广大,是传说中的创世神。

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辑录了古书《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传说。

传说中,世界本是一片混沌。

混沌之中,巨人盘古诞生了。

盘古用神斧开天辟地之后,天空和大地才得以分开。

后来,盘古的身躯化作日月星辰、山川草木。

盘古留下的气息化作虫鱼鸟兽,给世界增添了生机。

女蜗行走在这个大地上,看到山川树木、鸟兽鱼虫,却感到十分寂寞,因为山川树木、鸟兽鱼虫都不能与她沟通交流。

女蜗就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蘸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架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地流传下去,女蜗还创造了嫁娶之礼,让男人和女人结合’人类世代相传。

女娲补天

材料一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濟®尘埃归焉。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材料二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⑤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⑥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⑦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

【注释】①共工与颛顼:

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共工是炎帝的后裔,颛顼是黄帝的后裔。

②不周之山:

山名,传说在昆仑山西北。

古书《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曾有描述。

③维:

大绳子。

④潦:

积水。

⑤四极:

天的四方极远之处。

传说天的四方有支撑的柱子。

九州:

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神州之内有九州,之外又有九州,故九州在文中泛指大地。

⑥燦炎:

火势蔓延的样子。

浩洋:

水势浩大的样子。

⑦願:

善良之意。

鸷鸟:

猛禽。

⑧冀州:

古代的中原地区。

⑨淫水:

浩荡的洪水。

【解读】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意思是:

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蜗炼石补天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传说中,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共工和颛顼为争当部落首领打起仗来。

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颛顼打胜了。

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燃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蜗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楽,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撑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蜗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

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太阳、月亮和众星辰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达尔文于1859年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指出人类也同样是进化的产物。

不久,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论述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二人的理论奠定了生物学上进化学说的基础。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精辟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回答了古猿为什么会演变成人的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

—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出土了从猿到人各个不同阶段的人类化石,印证了从达尔文到恩格斯的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早期人类遗址。

“早期人类”主要是称呼我国境内生活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的先民。

王幼平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中说:

“早期人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至少已经生存了上百万年。

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

根据《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的统计,新中国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有三四百处,涉及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

遗址主要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湖北郧县人和郧西人、河南南阳人、安徽和县人和辽宁金牛山人遗址等。

从分布情况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范围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比较密集。

元谋人的发现

1965年5月,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冈上出土了两枚牙齿化石,从此揭开了中国早期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当时,考古学家将之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地质学家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人化石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这里距北京市中心48千米。

自宋代以来,当地人就把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当作一味中药——“龙骨”看待。

20世纪20年代前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这里调查地质,在工人指引下发现了这一古文化宝库。

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

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主持,他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关于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考古学家贾兰坡在《中国历史的童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事情发生在当天(1929年12月2日)下午四点多钟。

当时已经日落西山,北风又不断吹来,虽然人人都感有寒意,但是大家仍然在紧张地工作着。

天色黑暗下来,就点起蜡烛继续干。

这时忽然有人大声叫了起来:

‘这是什么?

人头!

’人头两字刚刚叫出口,许多人就围拢来。

……有人提议,立即把它挖出来,但也有人反对,认为天色已晚,最好等明天再挖,免得弄坏,它已在这里沉睡了几十万年,哪里还在乎这十几个小时呢?

可是谁又能苦耐这漫长的一个夜晚呀!

是今天挖,还是明天挖?

不知在发掘主持人考古学家裴文中的脑子里打了多少转儿,最后才决定把它在当天晚上取出来。

1935年_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他又先后发^11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被迫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在遗址里又发现一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下颌骨化石。

1966年在裴文中主持发掘下,再次发现北京人一块额骨、一块枕骨和一颗牙齿化石。

这些遗骨化石和1934年至1936年所发现的第5号头骨化石正好合并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说明这两次发现的几块头骨原属一个人体。

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重大意义。

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的丰富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所以,世界考古界认为:

“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抗战前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化石和山顶洞人化石,原存放在美国人办的北京协和医院,抗战期间下落不明。

现存的唯一真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处中发现的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遗址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丰富

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有:

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断片、肱骨、胫骨、锁骨、月骨若干,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

其他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

其中兽骨化石除了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等以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京人的洞穴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其中最厚的灰

姆层达6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这说明,当时北京人不仅懂得了使

用火,可能还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关于北京人生活的年代,60多年来的新中国历史教科书曾有三种不同的写法,最初定为距今20多万年,中间一度改为距今四五十万年,后来改为更加确切的距今70万一20万年。

这是因为科学日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在测定旧石器时代考古地层和实物上。

据《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介绍,近年来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新的科学技术包括:

古地磁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树木年轮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通过上述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得知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70万一23万年,亦即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延续生活了四五十万年。

山顶洞人的发现及其生活的年代

山顶洞人是1933年发掘北京人洞穴时意外发现的,因为位于龙骨山上部山顶,又是—个洞穴,故名山顶洞,洞中出土的人类化石便叫作山顶洞人。

山顶洞出土的遗物有:

完整的头骨化石3个,头骨碎片、下颌骨、体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齿化石。

生产工具中有石器25件,制作都较粗糙,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的年代,以往采用的数据是距今约1.8万年。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测定,认为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一3.4万年之间。

中学历史教科书采用了它们的中间数约3万年。

火的使用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曰⑥有巢氏。

民食果窳辞•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申弥国@去都万里。

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

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丈,云雾出于中间。

折枝相钻,则火出矣。

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

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避人氏。

——《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九引《壬子年拾遗记》

【注释】①上古之世:

远古的时代。

②不胜:

力不能敌。

③作:

兴起、出现。

④说(yud):

通“悦”,喜欢。

⑤王(w6ng)天下:

统治天下,为天下之王。

⑥号曰:

称之为。

⑦果窳(Iu6):

果实瓜类。

窳,草本植物的果实。

螓(being)蛤(g6):

螓,同蚌。

蛤,蛤蜊。

⑧钻燧(SU丨)取火:

钻燧木以取得火种。

燧,用以钻火之木材。

⑨申弥国:

和下文中的燧明国一样,是上古传说中的国名。

【解读】人类诞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火的功能,如火可以驱赶野兽,火为人类带来温暖,火烧烤后的食物比生食易嚼味美等,于是人类便开始使用火、控制火。

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

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

“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

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③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

治其麻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