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421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docx

精神病学大题解析

1、什么叫精神障碍?

(P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

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

(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

(P39)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第二层次:

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第三层次:

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P55)(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

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

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

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

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

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

AD与VD的鉴别。

(P60)AD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老、女性、痴呆家族史、21-三体综合征家族史、脑外伤史、抑郁症史、低教育水平。

临床表现:

AD通常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均病程8-10年,但也有些患者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

A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方面,即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及伴随的社会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或失用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根据疾病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①轻度:

近记忆障碍常为首发及最明显障碍。

人格改变往往出现在疾病的早期,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冷淡等。

②中度:

患者不能独自生活,表现为日益严重的记忆障碍。

远记忆受损,时间、地点定向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失认失用。

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突出,情绪波动不稳。

③重度:

记忆力、思考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

逐渐丧失语言、行走能力。

最后发展为严重痴呆,常因压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躯体疾病或衰竭而死亡。

AD与VD的鉴别:

ADVD起病隐匿较急,发作性,有高血压史病程缓慢发展,不可逆,进行性加阶梯式恶化且波动较大重,无缓解早期症状近记忆障碍脑衰弱综合征精神症状全面性痴呆,人格改变,情感部分性障碍,记忆障碍为主,淡漠或欣快人格改变不明显,情感脆弱神经系统早期无体征有症状和体征脑影像学皮质萎缩有梗塞或软化灶Hachinski缺血评分≤4≥7

7、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P79)

(一)社会因素:

包括容易获得,家庭因素,同伴影响和压力,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

(二)心理因素:

精神活性物质既有明显的正性强化作用,也有负性强化作用。

但在形成依赖后由于截断症状的出现,使依赖者不能自拔,必须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才能缓解截断症状(三)生物学因素:

(1)药物对脑内“犒赏系统”的作用使其神经元发生适应性变化,出现耐受性,戒断症状等

(2)代谢速度,代谢速度不同,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耐受性就不同,依赖的易感性也不同(3)遗传学因素,动物对某些药物的依赖形成具有显著的遗传性总之,药物滥用与依赖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药物的存在和药理特性是滥用、依赖的必要条件,但是否成为瘾君子,还与个人人格特征、生物易感性有关,而社会的文化因素在药物滥用依赖中起到了诱因作用

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P89)精神障碍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急性酒中毒:

冲动性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受受损,并有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症状

(二)戒断反应:

包括单纯性戒断反应,震颤谵妄(意识模糊,大量知觉障碍,全身肌肉粗大震颤,伴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癫痫样发作(Korsakoff综合征,Wernicke脑病,酒精性痴呆)(三)记忆及智力障碍(四)其他精神障碍:

酒精性幻觉(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生动持续化的视听幻觉),酒精性妄想症(嫉妒妄想),人格改变(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还要注意加强患者营养,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

(1)单纯戒断症状:

苯二氮卓类,首次足量,但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2)震颤谵妄:

苯二氮卓类为首选(3)幻觉妄想:

抗精神病药物(4)酒增敏药,抗酒渴求药,治疗精神障碍共病

9、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

(P94~101)病因

(1)遗传

(2)神经发育遗传(3)神经生化(四个假说,最为重要的是DA假说)(4)心理社会因素:

可诱发精神分裂症,但最终的病程演变常不受先前的心理因素所左右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

不典型无特异性

(1)情绪改变,抑郁易激惹

(2)认知改变,学习工作能力下降(3)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4)行为改变,敏感多疑,社会功能水平下降(5)躯体改变乏力,睡眠食欲改变2显症期症状

(1)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及紊乱的言语和行动

(2)阴性症状包括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3)焦虑抑郁症状(4)激越症状包括攻击暴力,自杀(5)能定,意识清晰、记忆和智能一般正常(6)自知力缺乏临床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治疗原则

(1)急性期首选药物治疗,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推荐剂量;不能贸然停药

(2)选药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长期治疗依从性和效价建议选用氯氮平(3)首发治疗:

急性期治疗4~6周,继续治疗4~6个月,维持治疗1~2年以上(4)以单一用药为宜(5)个体化用药原则:

最低有效剂量为宜(6)药物治疗前进行常规血压,心率,血象肝肾功能检查

1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病如何鉴别?

1、妄想是否系统,偏执性精神病的妄想(比如要告别人)有实据,有过程,而分裂症的妄想往往显得荒谬,没有具体事实根据。

2、有没有幻听等其他症状,偏执型精神病往往没有幻听等症状,而分裂症有。

3、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偏执性精神病往往只是在涉及妄想内容时可以看出有病,但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工作、家庭等往往不太受影响

11、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发作如何鉴别?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病变早期以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涣散、疲乏、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为主要症状,患者常独自一人呆坐、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话语减少且生活懒散;病变中后期患者对周围事物毫无兴趣、对亲人漠不关心,甚至对重大事件也无动于衷。

患者还会出现情感倒错,表现为遇到开心的事反而落泪、遇到悲伤的事情反而高兴,情感与环境极为不协调。

思维障碍形式较多,常见的有思维涌现、思维中断、妄想及幻觉,如患者脑子里常冒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而无法自控等。

抑郁症:

情绪低落是本病最主要症状,表现为对周围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以早醒最为明显,常伴有胸闷、气短、心悸、便秘及全身无力;患者行动减少、思维迟缓,可表现为语速变慢、话语量减少、动作缓慢,严重者会出现不言不语、卧床不动的木僵状态;并且,多数患者会出现自杀念头。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言语、情感与周围环境是协调的。

12、什么叫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P97)阳性症状是指异常心理过程的出现,普遍公认的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阴性症状是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知方面的缺陷。

阴性症状包括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

13、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P110,112,117)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的临床上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的症状。

具体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以及食欲增加、性欲亢进、心率加快等其他症状。

抑郁发作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

具体表现为:

情绪低落,抑郁性认知,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以及生物学症状上的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精力缺失,躯体上的不适,如恶心,出汗,尿急。

治疗原则:

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并发症,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合理用药。

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停药是应逐渐减量,不要骤停,避免出现撤药综合征。

3,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曾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4,如还是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或作用机制不同的一种药。

5,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

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

6,治疗前向家人及患者说明药物性质,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争取他们主动配合,能尊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7,治疗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8,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诱发躁狂或快速循环发作的可能。

9,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10,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14、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各有何临床特点?

(P114)答:

环性心境障碍主要特点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都较轻,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明显关系。

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持续数年。

恶劣心境是一种以持久的心情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狂躁。

躯体不适症状较常见。

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噩梦、睡眠较浅为特点。

可有头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尚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抑郁常持续两年以上,患者有求治要求,通常始于成年早期,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

15、神经症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1起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内因,外因)2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3无器质性病变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5一般认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16、恐惧症、急慢性焦虑症、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恐惧症的临床表现

(1)广场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处于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患者在这些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助的环境中恐惧不安。

这些环境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在人群、剧院、商场、电梯、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在广场、山谷等空旷地方,患者常有期待性焦虑,持续地恐惧下一次发作的可能场所和后果。

(2)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的社交行为,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更加紧张不安,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

对必须参加的社交充满期待性焦虑(3)特定恐惧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

可能要面对恐惧刺激的预期焦虑,面对时的恐惧,为减少焦虑的回避行为P128恐惧症的治疗原则:

1.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2.药物治疗⑴抗抑郁药,SSRIs为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一线药物。

⑵苯二氮卓类药物,有明确的控制焦虑恐惧的作用。

⑶β-受体阻滞剂,对在公共场合表演、讲话的恐惧有效,必须在1小时前服用。

3.联合治疗临床研究发现联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治疗恐惧症的最佳方法。

P129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

2.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运动性不安与肌肉紧张。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和胃部不适等症状。

4.其他症状,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但不是主要临床相P131慢性焦虑症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使用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SSRIs和SNRIs对广泛性焦虑有效,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性好,如帕罗西汀,目前已在临床上广范使用。

(2)其他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因无依赖性常用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但起效较慢。

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对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巩固期至少2~6个月,维持治疗至少12个月2.心理治疗

(1)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疾病的性质,增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合作

(2)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治疗者就要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并进行认知重建。

松弛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能部分缓解焦虑。

P132急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

(1)惊恐发作患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害怕、恐惧感,甚至出现惊恐;患者肌肉紧张,坐立不安,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常常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人格或现实解体

(2)预期焦虑患者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不过此时的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虚弱无力(3)回避行为60%的患者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并出现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部分患者置身于某些地方或处境,可能诱发惊恐发作,这些地方或处境使患者感到一旦惊恐发作,则不易逃生或找不到帮助P125急性焦虑障碍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惊恐发作起效快,但长期使用易导致依赖。

三环抗抑郁药氯米帕明治疗惊恐障碍有效,但由于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需小剂量开始,过量则易中毒。

临床上常采用BZD联合抗抑郁药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分三步:

第一是让患者了解惊恐发作、发作的间歇性及回避过程。

第二是内感受性暴露让患者暴露自己的害怕感觉和外界的害怕境遇,通过有计划的暴露,使患者注意这些感受,从而耐受并控制这些感受,不再出现惊恐发作。

第三是认知重组让患者发现惊恐所导致的结果与既往的认识有很大差距,这样达到新的认知重组缓解症状P126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1.强迫观念

(1)强迫思维

(2)强迫性穷思竭虑(3)强迫怀疑(4)强迫联想(5)强迫回忆(6)强迫意向2.

(1)强迫检查

(2)强迫洗涤(3)强迫性仪式动作(4)强迫询问3.回避行为可能是最突出的症状,回避触发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各种情境4.其他常继发与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症状加重也常出现抑郁,患者常有病态的人际关系。

P134强迫症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急性期治疗具有抗强迫性的药物有SSRIs和氯米帕明。

SSRIs是一线治疗药物

(2)巩固期与维持期治疗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急性期治疗取得效果后需过渡到巩固期和维持期2.认知行为治疗暴露和反应预防是治疗强迫障碍有效行为治疗方法。

3.其他躯体治疗其他躯体治疗方法包括对难治患者静脉注滴氯米帕明P136

17、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诉至少两年,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疾病解释的忠告与保证;注意集中于症状本身及其影响,过度使用消除症状药物;症状及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不适、异常的皮肤感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通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P139

18、人格障碍的病因、常见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P167)人格障碍病因:

①遗传因素。

②神经生化因素。

③病理生理因素。

常见的类型及临床表现㈠偏执型人格障碍:

①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②容易长久的记仇;③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种普遍倾向,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④与现实环境不相衬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⑤极易猜疑,毫无根据的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⑥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⑦将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①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②情绪冷淡,隔膜或平淡的情感,为人冷漠,缺乏热情和幽默感;③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④对于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对别人的看法等漠不关心;⑤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要考虑年龄);⑥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⑦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⑧没有亲密朋友,与人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位),也不想建立这种关系;⑨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其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当地风俗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㈢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①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②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③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④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攻击,甚至暴力行为;⑤无内疚感;⑥很容易责怪他人,或者,当他们与社会相冲突时对行为作此是而非的合理化解释;⑦伴随的特征中还有持续的易激惹。

㈣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a.冲动型人格障碍:

①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后对自己行为虽懊恼,但不能防止再犯;②情绪爆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可有自杀、自伤行为;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虎头虎尾,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

b.边缘型人格障碍:

除一些情绪不稳的特征之外,患者自己的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或扭曲的,缺乏持久的自我同一性。

(其余见书本P171) 

19、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P136)答:

以脑功能衰弱为主要表现。

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

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

1脑功能衰弱。

一方面精神易兴奋:

联想回忆增多,注意涣散,感觉过敏;另一方面精神易疲劳:

此为核心症状,选择性疲劳。

2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怒)3心理生理症状(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

20、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P35~37一、精神状况检查1、外表和行为外表、面部表情、活动、社交性行为、日常生活能力2、言谈和思维言谈的速度和量、言谈的形式和逻辑、言谈范围3、情绪状态4、感知5、认知功能定向力、注意力、意识状态、记忆、智能6、自知力

二、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况检查1、不合作的患者一般外貌、言语、面部表情、动作行为2、意识障碍的患者3、风险评估

三、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1、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2、实验室检查3、脑影像学检查

21、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有哪些?

(P143)答:

临床表现:

分离性遗忘:

主要变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如姓名、职业、家庭等),遗忘可以是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围绕创伤性事件。

分离性漫游:

变现为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中出走,往往是离开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到外地旅行,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基本生活和社交接触依然保持。

分离性木僵:

患者出现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变现为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运动。

出神与附体:

表现为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对过程有全部或部分遗忘。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临床变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运动和感觉障碍功能障碍,常见类型有:

分离性运动障碍,分离性抽搐,分离性感觉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主要变现为患者存在两种或更多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状态。

Ganser综合征:

为分离性障碍的特殊类型,患有轻度的意识模糊情感爆发:

常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意识障碍较轻,常与人争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其语言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情绪的特点。

诊断原则:

1)不直接针对症状2)不鼓励症状的残留3)掌握适当的环境4)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如电刺激,物理疗法,催眠和其他暗示性技术,消除症状的行为治疗,家庭治疗,长程的内省式心理治疗均有效。

(这题答案只供参考,答案太长不便记忆,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每种症状稍加解释即可)

22、急性应激障碍和PTSD的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措施有哪些?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P161)答:

1)意识障碍:

意识范围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偶尔会有片言碎语,但是言语凌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2)精神运动性抑制:

包括对周围环境的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3)精神运动性兴奋:

变现为激越、喊叫,行为过多或情感爆发,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PTSD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P163)答:

PTSD的临床主要表现有:

1闯入性再体验:

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叫症状闪回。

2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及焦虑情绪和躯体不适症状。

3回避: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对于与创伤有关的事情采取回避态度。

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情,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

另外,在创伤性事件后,抑郁症状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