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834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词,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能力目标:

A、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

B、领会文章剪裁精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A、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B、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学习也需要讲究战略战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的用法;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3、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

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

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

三、检查预习

(一)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

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二)解释重点词语。

(1)伐:

攻打

(2)间(jiàn):

参与。

(3)鄙:

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

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

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

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

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

虚报。

(10)信:

实情。

(11)小信未孚(fú):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

案件。

(14)察:

明察(15)情:

实情。

(16)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

追赶。

(22)辙(zhé):

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

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

(24)既克:

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

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

估计,预料。

(27)靡(mǐ):

倒下。

(28)虽:

即使。

(29)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

振作。

(30)遂:

于是,就。

(31)败绩:

大败(32)属:

(三)一词多义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暗地。

故:

公问其故:

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属:

忠之属也:

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

类。

以:

可以一战:

凭借。

必以情:

按照。

必以分人:

把。

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四)翻译

1、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他的同乡说:

“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何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

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译: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众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译: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

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前往。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战车横木远望齐军。

11、既克,公问其故。

(译:

已经打了胜仗,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1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

齐国是大国,难以猜测,怕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四、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

‘何以战?

’”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知己知彼,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交流点拨】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板书设计

将战——备战——胜战——评战

论战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五、拓展延伸

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

“齐师伐我”———师出无名,师出有名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

【交流点拨】“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2.曹刿的身份怎样?

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

【交流点拨】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

【交流点拨】“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

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交流点拨】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样?

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

【交流点拨】“故”是原因的意思,战争取胜还不知获胜的原因,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照应了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个句子。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

【交流点拨】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交流点拨】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曹刿是怎样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