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部分.docx
《电化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部分.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化学部分
电化学部分
实验一电导法测定水质纯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会用电导法测定水纯度的实验方法。
3. 掌握电导池常数的测量技术。
二、方法原理
水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导电能力。
导电能力称为电导(G),其单位是西门子(S)。
电导G与电阻R的关系为:
(12—1)
而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l)和截面积(A)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2—2)
式中ρ称为电阻率,单位为Ω·㎝。
电阻率的倒数(1/ρ)称为电导率(κ),由此,电导与电导率关系可表示为:
(12—3)
式中θ称为电导池常数,是电极间距离(l)与其面积(A)之比。
一支电导电极的池常数为确定值。
水质纯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其电导率的大小。
电导率愈小,即水中离子总量愈小,水质纯度就高;反之,电导率愈大,离子总量愈大,水质纯度就低。
普通蒸馏水的电导率约为3~5×10-6S·cm-1,而去离子水可达1×10-7S·cm-1。
三、仪器和试剂
1.电导仪,电导电极(光亮电极和铂黑电极)。
2.水样:
去离子水、蒸馏水、自来水。
3.氯化钾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测定电导池常数
(1) 仔细阅读电导仪的使用说明书,掌握电导仪的使用,电导电极的使用。
(2) 将电导仪接上电源,开机预热。
装上电导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几次,并用滤纸吸去水珠。
(3) 将洗净的电极再用氯化钾标准溶液清洗,并用滤纸沾去水珠。
随后浸入欲测的KCl标准溶液中,启动测量开关进行测量。
由测量结果确定电导池常数。
2. 水样电导率的测定
取去离子水、蒸馏水、自来水分别置于3个5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欲测水样依次清洗电极,逐一进行测量。
五、结果处理
1. 计算出所使用的电导电极的池常数。
2. 计算出测定水样的电导率和电阻率。
六、问题讨论
1.测量电导,为什么要用交流电源?
能不能用直流电源?
2.电导法测量高纯水时,随试液在空气中的放置时间增长,电导而增大,可能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二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酸度计的基本操作。
2.了解酸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进行测定时,把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插入试液组成下列电池:
AgCl,Ag︱内参比溶液︱玻璃膜︱试液¦¦饱和KCl︱Hg2Cl2,Hg
E玻 E液接 ESCE
E电池=ESCE-E玻+E液接
E玻=k-0.059pH
在一定条件下,E液接和ESCE为一常数,因此,电动势可写为
E电池=K+0.059pH(25℃)
若上式中K值已知,则由测得的E电池就能计算出被测溶液的pH,但实际上由于K值不易求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已知的标准缓冲溶液作为基准,比较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两个电池的电动势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
所以在测定pH时,先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酸度计(亦称定位),以消除K值的影响。
三、仪器和试剂
1. pHS—3C型酸度计。
2. 玻璃电极和232型饱和甘汞电极。
3. pH标准缓冲溶液。
4. 未知pH试液。
5. pH=4.00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在110℃烘干1~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10.21g在烧杯中溶解后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也可用市售袋标准缓冲溶液试剂,按规定配制)。
6. pH=6.86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3.39g和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g于烧杯中,用水溶解,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7. pH=9.18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3.80g硼砂(Na2B4O7·10H2O),在烧杯溶解后,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所用蒸馏水需煮沸以除去CO2),摇匀。
四、实验步骤
1. pHS—3C型酸度计的使用,详见仪器使用说明。
2. 玻璃电极响应斜率的测定。
一支功能良好的玻璃电极,应该有理论上的Nernst响应,即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测得的电极电位与pH呈直线关系,在25℃其斜率为59mV/pH。
测定方法如下:
(1)接通仪器电源,按使用说明调零、校正,安装好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
在50mL烧杯中盛20mL左右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将电极浸入其中,按下-mV档。
不时摇动烧杯,使指针稳定后读数,记下数据E(单位为mV)。
(2)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电极,用滤纸吸干。
在50mL烧杯中盛20mL左右的硼砂溶液,按下+mV档,按上述方法操作。
(3)同
(2)的操作,更换pH=6.86的缓冲溶液,测其E值。
3. 试液的pH测定
(1)将电极用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
(2)先用广泛pH试纸初测试液的pH,再用与试液pH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例如:
若测pH为9.0左右的试液,应选用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
4. 校正完毕后,不得再转动定位调节旋钮,否则应重新进行校正工作。
用蒸馏水冲洗电极,用滤纸吸干后,将电极插入试液中,摇动烧杯,使指针稳定后由仪器刻度表读出pH。
5. 取下电极,用水冲洗干净,妥善保存,实验完毕。
五、 结果处理
1. 用以上测得的E值对pH作图,求其直线的斜率。
该斜率即为玻璃电极的响应斜率,若电极响应斜率偏离理论值(59mV/pH)很多,则此电极不能使用。
2. 记录所测试样溶液pH结果。
六、 思考题
1. 测定pH时,为什么要选用与待测溶液的pH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来定位?
2.为什么普通的毫伏计不能测量pH?
实验三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离子
一、实验目的
学习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微量F-离子的原理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为LaF3单晶膜(掺有微量EuF2,利于导电),电极管内放入NaF+NaCl混合溶液作为内参比溶液,以Ag-AgCl作内参比电极。
当将氟电极浸入含F-离子溶液中时,在其敏感膜内外两侧产生膜电位△φM
△φM=K-0.059lgaF-(25℃)
以氟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浸入试液组成工作电池:
Hg,Hg2Cl2|KCl(饱和)‖F-试液|LaF3|NaF,NaCl(均为0.1mol/L)|AgCl,Ag
工作电池的电动势
E=K′-0.059lgaF-(25℃)
在测量时加入以HAc,NaAc,柠檬酸钠和大量NaCl配制成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由于加入了高离子强度的溶液(本实验所用的TISAB其离子强度µ>1.2),可以在测定过程中维持离子强度恒定,因此工作电池电动势与F-离子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E=k-0.059lgCF-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F-离子浓度,即配制成不同浓度的F-标准溶液,测定工作电池的电动势,并在同样条件下测得试液的Ex,由E-lgCF-曲线查得未知试液中的F-离子浓度。
当试液组成较为复杂时,则应采取标准加入法或Gran作图法测定之。
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mol/L范围内,△φM与lgC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mol/L左右。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
1.酸度计
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3.饱和甘汞电极
4.电磁搅拌器
试剂:
1.0.100mol/LF-离子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20℃干燥2h并经冷却的优级纯NaF4.20g于小烧杯中,用水溶解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配成水溶液,然后转入洗净、干燥的塑料瓶中。
2.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和57mL冰乙酸,58gNaCl,12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搅拌至溶解。
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在pH计的监测下,缓慢滴加6mol/LNaOH溶液,至溶液的pH=5.0~5.5。
冷却至室温,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转入洗净、干燥的试剂瓶中。
3.F-离子试液,浓度约在10-1~10-2mol/L。
四、实验步骤
1.按酸度计操作步骤调试仪器,按下-mV按键。
摘去甘汞电极的橡皮帽,并检查内电极是否浸入饱和KCl溶液中,如未浸入,应补充饱和KCl溶液。
安装电极。
2.准确吸取0.100mol/LF-离子标准溶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TISAB10.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pF=2.00溶液。
3.吸取pF=2.00溶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TISAB9.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pF=3.00溶液。
仿照上述步骤,配制pF=4.00,pF=5.00,pF=6.00溶液。
4.将配制的标准溶液系列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逐个转入塑料小烧杯中,并放入氟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及搅拌子,开动搅拌器,调节至适当的搅拌速度,搅拌3min,至指针无明显移动时,读取各溶液的-mV值。
读取时注意使眼睛、指针和镜中的影像三者在一直线上。
如分档开关指向2,负刻度读数为0.25,则溶液的-mV值为(2+0.25)×100=225。
5.吸取F-离子试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TISAB,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按标准溶液的测定步骤,测定其电位Ex值。
五、数据及处理
1.实验数据
pF值
6.00
5.00
4.00
3.00
2.00
E(-mV)
2.以电位E值为纵坐标,pF值为横坐标,绘制E-pF标准曲线。
3.在标准曲线上找出与EX值相应的pF值,求得原始试液中F-离子的含量,以g/L表示。
六、思考题
1.本实验测定的是F-离子的活度,还是浓度?
为什么?
2.测定F-离子时,加入的TISAB由哪些成份组成?
各起什么作用?
3.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4.测定标准溶液系列时,为什么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
实验四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电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电位滴定分析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二、方法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的定量分析方法。
用电解法精练铜时,硫酸铜电解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不能过大,需要经常加以测定。
由于硫酸铜溶液本身具有很深的蓝色,无法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所以不能用普通容量法进行滴定。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离子时,以硝酸银为滴定剂,在滴定过程中,氯离子和银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可用银电极或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作为指示电极,指示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发生的电位突跃。
本实验以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银指示电极的电位可以根据能斯特公式计算:
化学计量点前,电极的电位决定于Cl-的浓度。
E=E⊙Ag+/Ag-0.059㏒[Cl-]
化学计量点时,[Ag+]=[Cl-],可由Ksp,AgCl求出Ag+的浓度,由此计算出Ag电极的电位。
化学计量点后,电极电位决定于Ag+的浓度,其电位由下式计算:
E=E⊙Ag+/Ag+0.059㏒[Ag+]
在化学计量点前后,Ag电极的电位有明显的突跃。
因为测定的是氯离子,所以要用带硝酸钾盐桥的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也可采用饱和硫酸亚汞电极,以避免氯离子的沾污,饱和硫酸亚汞电极的电位为+0.620V。
滴定终点可由电位滴定曲线来确定。
即E—V曲线、△E/△V—V一次微商曲线和△2E/△V2—V二次微商曲线。
三、仪器及试剂
1.滴定装置。
2.自动电位滴定仪。
3.10mL滴定管。
4.银离子选择性电极。
银电极事先用金相砂纸擦去表面氧化物。
5.0.0500mol·L-1硝酸银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8.500g分析纯硝酸银,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L。
此溶液最好用标准氯化钠溶液进行标定。
6.硫酸铜电解液 若没有硫酸铜电解液,可用含有氯离子的硫酸铜溶液代替。
称取0.12g~0.14gNaCl溶于2000mL硫酸铜溶液中即为硫酸铜电解液。
四、实验步骤
1. 手动电位滴定
将银离子选择性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带盐桥)装在滴定台的夹子上。
按使用说明设置好仪器。
准确吸取硫酸铜电解液25.00mL,置于150mL烧杯中,加水约25mL,放入搅拌磁子,置于电磁搅拌器上。
将两电极浸入试液,按下读数开关,读取初始电位,一边搅拌,一边按动装置的滴定开始按键。
每加入一定体积的硝酸银溶液,记录一次电位值,读数时停止搅拌。
开始滴定时,每次可加1.00mL;当达到化学计量点附近时(化学计量点前后约0.5mL),每次加0.10mL;过了化学计量点后,每次仍加1.00mL,一直滴定到9.00mL。
2. 自动电位滴定
根据手动电位滴定曲线图(△2E/△V2—V图),可求得终点电位。
以次电位值为控制依据,进行自动电位滴定。
取试液25.00mL,加水约25mL,插入电极,按下滴定开始按键,此时终点指示灯亮,滴定指示灯时亮时暗,随着AgNO3溶液的加入,电表指针向终点逐渐接近,当电表指针到达终点时,终点指示灯熄灭,滴定结束,记下AgNO3用量。
实验结束,将仪器复原,洗净电极,擦干,干燥保存。
五、 结果处理
1. 根据手动电位滴定的数据,绘制电位(E)对滴定剂体积(V)的滴定曲线以及△E/△V—V、△2E/△V2—V曲线。
并用二次微商法确定终点体积。
2. 根据滴定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液中Cl-的质量浓度(以g·L-1表示)。
六、思考题
1. 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时,是否可以用碘化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2. 化学分析中的容量分析法相比,电位滴定法有何特点?
实验五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电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运用pH-V曲线和(ΔpH/ΔV)-V曲线与二级微商法确定滴定终点;
3.学习测定弱酸离解常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乙酸CH3COOH(简写作HAc)为一弱酸,其pKa=4.74,当以标准碱溶液滴定乙酸试液时,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可以观察到pH值的突跃。
以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插入试液即组成如下的工作电池:
该工作电池的电动势在酸度计上反映出来,并表示为滴定过程的pH值,记录加入标准碱溶液的体积V和相应被滴定溶液的pH值,然后由pH-V曲线或(ΔpH/ΔV)-V曲线求得终点时消耗的标准碱溶液的体积,也可用二级微商法,于Δ2pH/ΔV2=0处确定终点。
根据标准碱溶液的浓度,消耗的体积和试液的体积,即可求得试液中乙酸的浓度或含量。
根据乙酸的离解平衡
其离解常数
当滴定分数为50%时,[Ac-]=[HAc],此时
Ka=[H+]即pKa=pH
因此在滴定分数为50%的pH值,即为乙酸的pKa值。
三、仪器
1.自动电位滴定计(酸度计)
2.玻璃电极
3.甘汞电极
四、试剂
1.1.000mol·L-1草酸标准溶液
2.0.1mol·L-1NaOH标准溶液(浓度代标定)
3.乙酸试液(浓度约为1mol·L-1)
4.0.05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pH=4.00(20℃)
5.0.05mol·L-1Na2HPO4+0.05mol·L-1KH2PO4混合溶液,pH=6.88(20℃)
五、实验步骤
1.按照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步骤调试仪器,将选择开关置于pH滴定档。
摘去饱和甘汞电极的橡皮帽,并检查内电极是否浸入饱和KCl溶液中,如未浸入,应补充饱和KCl溶液。
在电极架上安装好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并使饱和甘汞电极稍低于玻璃电极,以防止烧杯底碰坏玻璃电极薄膜。
2.将PH=4.00(20℃)的标准缓冲溶液置于100mL小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并使两支电极浸入标准缓冲溶液中,开动搅拌器,进入酸度计定位,再以pH=6.88(20℃)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核,所得读数与测量温度下的缓冲溶液的标准值PHS之差应在±0.05单位之内。
3.准确吸取草酸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
4.准确吸取稀释后的草酸标准溶液5.00mL,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至30mL,放入搅拌子。
5.以待定的NaOH溶液装入微量滴定管中,使液面在0.00mL处。
6.开动搅拌器,调节至适当的搅拌速度,进行粗测,即测量在加入NaOH溶液0,1,2,。
。
。
8,9,10mL时的各点的pH值。
初步判断发生pH值突跃时所需的NaOH体积范围(ΔVex)。
7.重复4,5操作,然后进行细测,即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取较小的等体积增量,以增加测量点的密度,并在读取滴定管读数时,读准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如在粗测时ΔVex为8-9mL,则在细测时以0.10mL为体积增量,测量加入NaOH溶液8.00,8.10,8.20。
。
。
。
8.90和9.00mL各点的pH值。
8.吸取乙酸试液10.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稀释后的乙酸溶液10.00mL,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至约30mL。
9.仿照标定NaOH时的粗测和细测步骤,对乙酸进行测定。
在细测时于½ΔVex处,也适当增加测量点的密度,如ΔVex为4-5mL,可测量加入2.00,2.10,。
。
。
,2.40和2.50mLNaOH溶液时各点的pH值。
六、数据处理
1.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1)实验数据及计算
粗测
V/mL
0123…8910
pH值
ΔVex=_____mL
细测
V/mL
pH值
ΔpH/ΔV
Δ2pH/ΔV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ΔpH/ΔV和化学计量点附近的Δ2pH/ΔV2,填入表中。
(2)于方格纸上作pH-V和(ΔpH/ΔV)-V曲线,找出终点体积Vep。
(3)用内插法求出Δ2pH/ΔV2=0处的NaOH溶液的体积Vep。
(4)根据
(2),(3)所得的Vep,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2.乙酸浓度及离解常数Ka的测定
(1)实验数据及计算
粗测
V/mL
0123…8910
pH值
ΔVex=_____mL
V/mL
pH值
ΔpH/ΔV
Δ2pH/ΔV2
细测
仿照上述NaOH溶液浓度标定的数据处理方法,画出曲线,求出终点Vep.
(2)计算原始试液中乙酸的浓度,以g·L-1表示。
在pH-V曲线上,查处体积相当于1/2Vep时的pH值,即为乙酸的pKa值.
七、思考题
1.如果本次实验只要求测定HAC含量,不要测定PKS,实验中哪些步骤可以省略?
2.在标定NaOH溶液浓度和测定乙酸含量时,为什么都采用粗测和细测两个步骤?
实验六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
2、熟悉伏安法测量的实验技术
二、基本原理
循环伏安法(CV)是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
由于它的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图谱解析直观,因此是最常用方法之一。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被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对电位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入下图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KNO3电解质溶液中,6x10-3mol/L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的反应所得到的结果。
6x10-3mol/LK3Fe(CN)6在1.0mol/LKNO3电解质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扫描速度:
50mV/s铂电极面积:
2.54mm2
由图可见,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接通后Fe(CN)63-发生电解。
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位至Fe(CN)63-可以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
FeⅢ(CN)63-+e-→FeⅡ(CN)64-
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d),直至电极表面的FeⅢ(CN)63-浓度趋近于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电流迅速衰减(d→g),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的贫乏效应。
当电压扫描至-0.15V(f点)处,虽然已经转向开始阳极化扫描,但这时的电极电位仍然相当的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然在不断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而不是阳极电流。
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反应为:
Fe(CN)64--e-→Fe(CN)63-
这时产生阳极电流(i→k)。
阳极电流随着扫描电位正移迅速增加,当电极表面的Fe(CN)64-浓度趋于零时,阳极化电流达到峰值(j)。
扫描电位继续正移,电极表面附近的Fe(CN)64-耗尽,阳极电流衰减至最小(k点)。
当电位扫描至0.8V时,完成第一次循环,获得了循环伏安图。
简言之,在正向扫描(电位变负)时,Fe(CN)63-在电极上还原产生阴极电流而指示电极表面附近它的浓度变化的信息。
在反向扫描(电位变正)时,产生的Fe(CN)64-重新氧化产生阳极电流而指示它是否存在和变化。
因此,CV法能迅速提供电活性物质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历程、电极表面吸附等许多信息。
循环伏安图中可以得到的几个重要参数是:
阳极峰电流(ipa),阴极峰电流(ipc),阳极峰电位(Epa)和阴极峰电位(Epc)。
测量确定ip的方法是:
沿基线作切线外推至峰下,从峰顶作垂线至切线,其间高度即为ip。
Ep可直接从横轴与峰顶对应处二读取。
对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式量电位Eθ与Epa和Epc的关系可表示为:
Eθ=(Epa-Epc)/2
(1)
而两峰间的电位差为:
∆Ep=Epa–Epc≈0.056/2
(2)
对于铁氰化钾电对,其反应为单电子过程,可从实验中测出∆Ep并与理论值比较。
对可逆体系的正向峰电流,由Randles-Savcik方程可表示为:
ip=2.69x105n3/2AD1/2v1/2c(3)
其中:
ip为峰电流(A),n为电子转移数,A为电极面积(cm2),D为扩散系数(cm2/s),v为扫描速度(V/s),c为浓度(mol/L)。
由上式,ip与v1/2和c都是直线关系,对研究电极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可逆电极反应过程中,ipa/ipc≈1(4)
对一个简单的电极反应过程,式
(2)和式(4)是判断电极反应是否可逆体系的重要依据。
三、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一套
铁氰化钾溶液:
2.0x10-2mol/L
抗坏血酸溶液:
2.0x10-2mol/L
硝酸钾溶液:
1.0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0.5mol/L
四、实验步骤
1、Pt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将铂工作电极在金相砂纸上轻轻擦拭至光亮,用超声波清洗1-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