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
①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②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3.根据提示默写。
(4分)
①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②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5题。
(4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
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4.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分)
5.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6.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②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__________________)④若嗣子可辅(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9.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4分)(只谈一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回答下10—14题。
(15分)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
⑦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3分)
11.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
你怎样理解?
(2分)
12.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4分)
13.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
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
(3分)
14.说说第⑪段的作用,并以“某名人”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3分)
示例:
贝多芬:
他,是眼睛的盲者。
他,是音乐的引路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15—18题。
(12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16.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2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7.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3分)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
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
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
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
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
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
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
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
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
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
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20.联系全文概况5G网络的特点。
(4分)
2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2.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四、作文(50分)
23.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突破不了自己的时候,随之以各种理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
请以“战胜自己才是赢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与解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应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2.①决眦入归鸟②海日生残夜③悠然见南山④衡阳雁去无留意
【解析】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3.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的判断。
4.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5.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
4.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望”字理解。
这首词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5.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运用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7.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
③通“嘱”,嘱托。
④辅助,协助。
8.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9.答案举例:
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等等。
(只答其中一个方面符合要求即可。
)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乙文可知,乙文所写为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一节,与甲文中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内容一致。
写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嘱托。
乙文写先帝白帝城病笃,召见诸葛亮,“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根据“人物+事件”来概括,可概括乙文为:
诸葛亮受遗诏。
7.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①夙夜:
早晚。
②驽(nú)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钝:
刀刃不锋利。
③属:
通假字,通“嘱”,嘱托。
④辅:
辅助。
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①关键词:
“此”这;“所以”,用来……的。
②关键词:
“必”一定;“安国”,使国家安定;“终”,最后。
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说明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时刻谋划着兴复汉室,为蜀国发展壮大日夜不寐,鞠躬尽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说明诸葛亮信守承诺、忠心耿耿。
10.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11.不是。
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1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4.作用:
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仿写:
结构相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来回答。
第四、五段写闻一多起稿政治传单;第六段写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第九段写闻一多参加游行示威。
11.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来回答。
根据第一段“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可知“小声说”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12.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的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贬义词褒用、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不是指声音。
结合下文“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可以看出来声音越来越大是指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
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13.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思路: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是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形象的表现闻一多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品格。
14.此题考查记叙文结尾的作用。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有:
1.语义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或者是回答文章开始提到的悬念。
3、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结尾的作用多种多样,有单一的,也多种的,需要联系上下文,得出解答。
本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15.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旧书;⑤在月光下读书。
(答出任意四个即可)
16.动作描写,运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7.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解析】
15.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
16.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
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这句话通过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7.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为: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发人深思,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情感等。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19.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0.
(1)网络速度快;
(2)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3)信号无处不在;(4)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意思接近即可)
21.作比较、列数字。
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22.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9.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开头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主要有:
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可以看出,本文开头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同时增强了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0.这道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
从“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可以提炼概括出网络速度快;从“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可以提炼概括出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从“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可以提炼概括出信号无处不在;从“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可以提炼概括出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21.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
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
方法是:
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0Gbps”“25Gbps”准确具体说明了5G网络峰值数据传输速率;“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22.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
“几乎”起限制作用,意思是“接近于”。
文中是说相距400公里,通过5G网络远程做手术,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
如果去掉“几乎”,则变成手术画面完全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
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自私;有时需要战胜挫折;有时需要战胜自满;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自卑……我在一个怎样的情况下,战胜了一个怎样的自己。
第二,我战胜这个自己的过程是怎样的?
我是一下子就战胜的,还是有一些波折,有没有获得帮助?
依靠什么力量?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战胜,后来战胜了?
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