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797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经济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经济现状.docx

《日本经济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经济现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经济现状.docx

日本经济现状

日本经济现状

一、景气摆脱长期停滞的状态,持续回升

1.景气持续回升的概况

〔1〕GDP增长

由于IT泡沫崩溃,2001年度日本经济负增长,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8%。

2002年度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达到1.1%;2003、2004年度分别为2.3%和1.7%。

2005年度,日本政府预测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7%,主要民间调查机构的预测为3.3%,都明显高于当初预计2%左右的水平。

2002年1月下降到谷底的日本经济,到今年3月已连续50个月景气扩大,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成为战后以来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也是战后第14次景气。

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2%左右,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另外,2005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4%、2.6%、2.8%和4.2%,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从目前情况看,景气在2006年内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持续更长时间的回升。

由此,日本经济终于出现了摆脱长期停滞的迹象。

如果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增长。

〔2〕就业形势好转

伴随景气持续的回升,就业形势开始好转。

完全失业人数2002年增加到360万人以后转为减少,2003、2004年分别减少为342万人和308万人,2005年12月末又减少为265万人。

失业率2002年达到最高的5.4%后也转为了下降,2003/2004年分别下降为5.1%和4.6%;2005年12月末又下降为4.5%。

有效求人倍率2005年12月第一次恢复为1.00倍,这是1992年以来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1999年最低曾下降为0.49倍。

〔3〕企业破产减少

伴随景气持续的回升,企业破产和破产负债总额都明显减少了。

2002、2003、2004、2005年,企业破产件数分别为19807件、16255件、13679件和12998件;破产负债总额分别为137824亿日元、115818亿日元、78176亿日元和67034亿日元,都呈明显减少之势。

〔4〕股市转为回升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2002年末跌入低谷,为843.29,2003、2004、2005年末分别回升为1043.69、1149.63和1649.76。

日本经济新闻社225种工业股票的价格:

2002年末也跌入低谷,为8520日元,2003、2004、2005年末分别回升为10710日元、11480日元和16050日元。

2.景气回升不平衡

〔1〕大都市圈回升明显,地方回升不明显

〔2〕制造业回升明显,非制造业回升不明显

从经常利润增加比较看:

2002、2003和2004年度,制造业大企业分别增加29.6%、19.8%和27.5%,非制造业大企业分别增加11.6%、9.3%和18.0%;2005年1-9月,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1.8%,非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8.5%。

从设备投资增加比较看:

2003、2004年度,制造业分别增加7.0%和27.7%,非制造业分别增加2.3%和0.7%;2005年度,制造业计划增加15.4%,也明显高于非制造业的6.2%。

〔3〕企业收益增加明显,个人和家庭收入增加不明显

2002、2003、2004年度,全部产业的经常利润分别比上年增加9.8%、16.8%和23.5%;其中制造业大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29.6%、19.8%和27.5%。

2005年1-3季度,全部产业的经常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11.8%,其中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3.1%。

相比之下,工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2002、2003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4.2%和0.5%,2005年也只增加0.2%;2005年第四季度,又比上年同期减少1.7%。

二、景气回升的原因

1.企业设备投资缓慢增加

2003年以来,在企业销售额缓慢提高的趋势中,企业收益已连续4年提高,销售额经常利润率超过80年代泡沫经济景气时期,2005年全部产业平均为3.82%,其中制造业大企业为6.08%,都是197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企业收益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经过雇佣调整,企业现金工资额连续7年下降,节减了人事费。

企业收益提高推动设备投资缓慢增加:

2003、2004和2005年度,全部产业分别增加3.5%、5.5%和9.1%〔计划数〕。

其中,2005年设备投资增长率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次设备投资增加的特点是:

投资保守、增加缓慢,典型的是钢铁,与钢铁企业收益明显改善相比,投资基本上没有增加;虽然投资增加缓慢,但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先进的新型的设备普及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了。

2.企业素质提高-三过剩基本消除

〔1〕雇佣过剩消除:

雇用从1998年开始调整,到2003年一直处于减少,与此同时,高龄者逐渐退休,2004年末基本上消除了雇用过剩状态。

2004年雇用开始缓慢增加,有效求人倍率显著提高了。

这样,与上次景气回升阶段没有失业率下降的现象相比,这次出现了失业率下降,雇用形势有所改善。

〔2〕设备过剩消除:

泡沫经济景时期大量的设备投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严重过剩,整个90年代在企业销售额减少的情况下,设备折旧严重压迫了企业经营。

通过控制投资规模,淘汰陈旧过时的设备,2005年初,基本消除了。

〔3〕债务过剩消除:

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负债累累,不得不用经营利润或变卖资产偿还债务。

2005年3月,主要城市银行不良债权比率下降到2.93%,银行由此改变了多年来谨慎贷款的态度,这标志企业债务过剩已经消除。

“三过剩”现象的消除,意味着过剩的企业基本上淘汰的差不多了。

经过10多年的长期经济停滞,经不起考验的企业大都破产了,剩下的企业,都是经过考验的企业,其应付危机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了。

3.科技进步

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了。

例如:

半导体产业DRAM(记忆存储器)1988-1989年日本占世界的50%以上,2004年则下降为25%左右。

尽管长期经济停滞,企业人员调整、设备投资减少,但研究开发人员和研究开发投入没有减少,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仍继续增加,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伴随数码家电的发展,日本半导体产业重新恢复了国际竞争力,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世界占垄断地位。

1982年以来,日本加工机械一直居世界第一。

半导体、半导体零部件世界第一。

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原材料之一的机能性化工产品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产量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在家庭消费方面,数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旺盛,国内外旅游、计算机上网,手机使用费等显著增加。

2005年3月数码家电普及率:

计算机56.9%,DVD44.1%,超薄电视10.4%。

4.出口增加和中国特需

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

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万亿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5.金融中介机能的改善

银行谨慎贷款的态度有所改变。

不仅是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贷款也比过去容易了。

目前,向法人企业贷款虽然依然是减少的状态,但面向个人的住宅贷款开始增加了。

三、日本政府的政策措施

1.经济改革

〔1〕金融改革

2002年10月制定<金融再生计划>,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产业和金融共同努力。

〔2〕放宽规制

放宽各种规制1000多项。

〔3〕税制改革

为搞活经济,对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减税,对金融、证券税制也实施了减税和方便化措施。

〔4〕财政改革-重建财政

按“地方能办的事情交给地方去办”的思路,实行“三位一体”的改革,调整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国库补助负担金和税源分配,改革地方交付税。

到2006年度,政府一般支出对GDP的比重不超过2002年度37.6%的水平,2005年度低于36.2%。

2002、2003年度国家和地方财政赤字占GDP的5.5%,2004年度下降为4.4%。

2.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不良债权正常化

〔1〕处理不良债权的过程

资产审查严格化:

实施特别检查、金融厅检查和主要银行自查

充实自己资本,制定确认滚存税金资产适当化、合理性的措施;我使金融机构顺利地把持有的股票资产削减到规定的比率以下,2002年11月-2004年9月日本银行大约收购了2万亿日元的股票。

加强金融监督:

强化外部监察人的监督机能,追究未实现经营健全化计划者的责任。

在企业重建方面发挥整理回收机构和企业重建基金的作用,加快处理不良债权。

〔2〕不良债权正常化

主要银行2002年3月末不良债权比率为8%,2005年3月下降为2.93%。

处理不良债权没有影响景气回升。

当初担心一旦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会使景气恶化,会出现新的不良债权,形成不良债权增加的恶性循环。

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

其原因一是银行贷款减少自1998年出现金融危机先兆时就已开始减少,2002年以来减少的幅度不大;二是银行贷款的态度在IT景气期间转为积极,只是在IT泡沫崩溃后才又转为消极,2002年后随着景气回升,又转为积极了。

处理不良债权没有扩大失业。

当初预测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会造成上百万人的失业,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

其原因一是2002年12月后对濒临破产的企业的沉重债务负担,先后采取贷款和担保措施,控制了企业破产的增加;二是清算型破产企业减少,重建型破产企业增加了。

3.财政政策

〔1〕财政收缩,政府支出减少

财政收缩:

财政预算支出2000年度达到创记录的84.98万亿日元,2002年度减少为81.23万亿日元;2003、2004和2005年度分别为81.79万亿日元、82.11万亿日元和82.18万亿日元,3个年度的增长幅度都不超过1%,其中2005年度只增加0.1%。

公共投资连年减少:

政府公共投资1999年以来连年减少,2002、2003和2004年度分别减少7.2%、13.7%和11.1%;2005年度按计划减少又3.6%。

2002年度以来财政收支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削减岁出,特别是大幅度削减公共投资的结果。

国债剧增:

虽然连年压缩财政规模,但由于税收减少,财政继续恶化,不得不发行巨额的国债。

2005年末,国家和地方长期债务总额将高达774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也高达150%,为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

4.金融政策-数量缓和政策

在零利率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数量缓和政策。

数量缓和政策的含义:

在长期紧缩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从2001年3月起一直实行数量缓和政策。

所谓数量缓和政策,就是通过大幅度增加超过准备,增加日本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使金融机构能够容易筹措到资金。

与此同时,日本银行还使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保持在稳定的低利率水平,以确保对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所需的资金供给顺利进行,从而克服通货紧缩。

按存款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账户“所要准备”的存款2005年6月约为6万亿日元。

不过,在资金需求旺盛时,也有高于所要准备的“超过准备”。

另外,日本银行账户存款余额的目标值2004年1月提高到30-35万亿日元以来一直保持不变。

其后从2004年末到2005年,由于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即使日本银行提醒可以扩大资金供给,但金融机构的申请额却往往达不到日本银行的预定供给额。

为此,日本银行2005年5月决定根据金融机构对资金供给的投标情况调整存款余额的目标值,如果资金需求不旺,将降低30-35万亿日元的存款余额的目标值。

数量缓和政策的目的:

2001年3月实施数量缓和政策时,日本银行的目标是防止物价继续下跌,确保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基础。

2004年1月,日本银行把准备存款目标值提高为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