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7803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docx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化学

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Cu:

64S:

32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反应热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电化学

学法题

卷面整洁

100

分数

10

20

30

40

10

2-3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3.1

A.①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⑤⑥D.全部

2.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已知C2H5OH(l)的燃烧热是1366.8kJ/mol,则C2H5OH(l)+3O2(g)═2CO2(g)+3H2O(g)反应的△H=-1366.8kJ/mol

C.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H1<0,2SO2(g)+O2(g)

2SO3(l)△H2<0,则△H1>△H2

D.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

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38.6kJ/mol

3.下列做法与盐类水解知识无关的是

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B.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碳酸氢铵混合使用

C.Al2S3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D.配制FeCl2溶液时常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4.下列现象不能用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

B.浓FeCl3溶液滴入沸水加热形成红褐色透明液体

C.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矿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D.加入少量AgCl固体可以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化钠杂质

5.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

Na+、K+、CO

、NO

、AlO2-

②c(H+)=0.1mol·L-1的溶液中:

Cu2+、Al3+、SO

、NO

③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

Na+、NH

、S2-、Br-

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

Na+、Mg2+、Cl-、HCO

⑤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NH

、Fe2+、SO

、NO

⑥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NH

、Na+、Cl-、SCN-

A.①②③B.①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④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冼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7.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中的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已知A-+H2B(过量)═HA+HB-,则结合H+的能力:

A-<HB-<B2-

B.在0.1mol·L﹣1的氨水中滴加0.1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

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mol·L﹣1

C.将c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恰

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D.将0.2mol•L﹣1盐酸与0.1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

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Cl-)>c(K+)>c(Al3+)>c(H+)>c(OH-)

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

减小

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

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1

D.向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溶液中

不变

9.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0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H4(g)+2NO2(g)

N2(g)+CO2(g)+2H2O(g),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mol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30.0%

B.该反应的△H>0、T1<T2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molCH4和0.80mol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molCH4和1.20mol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盛有

酸性溶液的两只试管,一只加入

溶液,另一只加入

溶液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用石墨电极电解

的混合液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室温下,用

试纸测定

溶液和

溶液的

比较

的酸性强弱

D

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2C(g)

ΔH<0。

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2时,v正>v逆

B.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Ⅰ>Ⅱ

C.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I<Ⅱ

12.25℃时,向20mL0.1mol•L-1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氨水溶液,溶液中pH与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消耗氨水的体积为20mL

B.PH>7时,溶液中都一定有:

c(NH4+)>c(Cl-)>c(OH-)>c(H+)

C.a点和c点所示溶液中水所电离出的c(OH-)分别

为10-9mol•L-1和10-5mol•L-1

D.ab段所示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可能为:

c(NH4+)>c(Cl-)>C(NH3·H2O)

13.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向0.01mol∙L-1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

性:

c(Na+)>c(SO42-)>c(NH4+)>c(OH-)=c(H+)

B.25℃时,在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c(H+)=c(OH-)+c(SO42-)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F和KF溶液等体积混合:

c(F-)+c(HF)=0.2mol/L

D.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溶液和NaHS溶液等体积混合:

2c(Na+)=3c(HS—)+3c(H2S)+3c(S2-)

14.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为证明反应的发生,可取甲中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乙中石墨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时,

甲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

D.此反应正反应方向若为放热,电流计读数为零时,降低温度后乙中石墨

电极为负极

15.已知BaSO4(s)

Ba2+(aq)+SO42﹣(aq),25℃时Ksp=1.07×10﹣10,且Ba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有T1、T2不同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T1时,在T1曲线上方区域任意一点时,

均有BaSO4沉淀生成

B.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

之间的某一点

C.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

D.T2>25℃

16.201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在江苏落户。

用吸附了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甲电极为正极,OH-移向乙电极

B.放电时,乙电极反应为:

Ni(OH)2+OH-—e-=NiO(OH)+H2O

C.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电池总反应为H2+2NiOOH

2Ni(OH)2

1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工业上用CO生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

CH3OH(g),

该反应的△H=—91kJ•mol-1

B.图乙表示已达到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

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图丙中若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若K2闭合,电路中

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理论上共产生0.002mol气体

D.图丁表示盐酸滴加0.1mol•L-1NaOH溶液时得到的滴定曲线,该实验的

指示剂最好选取酚酞

18.金属(M)一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

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

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2+2nH2O=4M(OH)n。

已知: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nO2+2nH2O+4ne-=4M(OH)n

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19.如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乙池电解液换成AgNO3溶液,则可以实现在石墨棒上镀银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24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产生1.16g固体

二、简答题(本题共三小题,共42分)

20.(15分)易混易错题组按要求书写下列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乙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akJ,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

Mg、Si与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

熔盐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H3OH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FeI2溶液,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电化学降解NO

的原理如图所示。

电源正极为______(填“A”或“B”),

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规律提炼题组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电化学原理的实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O2的Pt电极为电池_______极(填电极名称),其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电池为电镀池,目的是在某镀件上镀一层银,则X电极材料为_______,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____。

(3)若B电池为精炼铜,且粗铜中含有Zn、Fe、Ag、Au等杂质,则该电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4)若B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200mL1.0mol/L的NaCl溶液,X、Y皆为惰性电极,当电池工作一段时间断开电源K,Y电极有224mL(标准状况)无色气体生成(假设电极产生气体完全溢出,溶液体积不变),此时B电池溶液的pH=_______,要使该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加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并注明物质的量)。

(5)若X、Y均是铜,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X极附近生成砖红色沉淀,查阅资料得知是Cu2O,试写出该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NH4Al(SO4)2在食品、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做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相同条件下,c(NH4+)相等的NH4Al(SO4)2和NH4HSO4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0.1mol∙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①其中符合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

导致溶液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20℃时,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2c(SO42-)-c(NH4+)-3c(Al3+)=______mol∙L-1。

(4)室温时,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得到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

Ksp[Al(OH)3]=1×10-32,Al3+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________

②试分析图中a、b、c、d四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③b-c段随着NaOH的加入,溶液中

的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

23.(10分)滴定分析是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度很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广泛应用于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滴定中。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滴定分析法进行下面两项定量分析。

(1)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NaOH的含量。

实验操作为:

先向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化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①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直接滴入盐酸,则终点颜色的变化为______,为何此种情况能测出NaOH的含量?

______。

②滴定时,若滴定管中的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则能否由此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________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某品牌的碘盐(含有碘酸钾)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

准确称取5.0000g该碘盐,溶于蒸馏水,然后与足量的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混合(发生的反应为KIO3+3H2SO4+5KI===3K2SO4+3I2+3H2O),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溶液稀释至250mL,然后用5.0×10-4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反应为I2+2S2O

===2I-+S4O

)。

取用Na2S2O3标准溶液应该用________式滴定管。

有关实验数值如下表所示(第一次滴定终点的数据如图所示,请将读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滴定次数

待测液的

体积(mL)

滴定前的读数(mL)

滴定后的

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00

V=______

第二次

25.00

0.00

14.99

第三次

25.00

0.00

15.01

该碘盐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下列操作中,会导致所测得的碘元素的百分含量偏大的是________。

a.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

b.没有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相应的滴定管

c.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3)向20.00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下列示意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24.(10分)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C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Ⅰ.脱硝:

已知:

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N2(g)+2O2(g)=2NO2(g)△H=+133kJ/mol

H2O(g)=H2O(l)△H=-44kJ/mol

(1)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它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脱碳:

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2)据反应

可推导出K1、K2、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用K1、K2表示)。

500℃时测得反应

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_____v逆(填“>”、“=”或“<”)。

(3)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3molH2,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

(4)向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已知一氧化碳浓度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1的

所示,若在t0时刻改变一个条件,使曲线

变为曲线

,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用石墨为电极,利用如图2电解装置可将NO、SO2分别转化为NH4+和SO42-。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分析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条件下甲醇和一氧化碳合成乙酸。

通常状况下,将amol/L的醋酸与b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2c(Ba2+)=c(CH3COO-),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化学

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答题纸

得分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卷面整洁

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21.(17分)易混易错题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分)规律提炼题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

24.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液的

体积(mL)

滴定前的读数(mL)

滴定后的

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00

V=______

第二次

25.00

0.00

14.99

第三次

25.00

0.00

15.01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25.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2)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