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778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备课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

(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

(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

(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

6、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

《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三个单元。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

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实验课题:

课下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研究。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复习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3、14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15、16课

第四周第6课第十四周第17、18课

第五周国庆放假第十五周第19课

第六周第7、8课第十六周第20、21课

第七周第9、10课第十七周第22课

第八周第11、12课第十八周至二十一周复习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第九周第13、14课

第十周机动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

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的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的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和物体的音色进行判断。

3、认识玩具的特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的音色,认识身边的科学。

单元重点:

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的特征,动植物的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单元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

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

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用3课时。

第一课时:

玩具里的科学

第二课时: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第三课时:

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具、学具】

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一件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如利用弹力驱动的小车。

找一名学生来玩一玩,其他同学提出疑问。

学生疑问预设:

为什么往后一拉再松手,它就会跑出那么远?

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

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带来的玩具,随机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或比赛。

比如:

小皮球跳高比赛,让小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哪个小皮球跳得高。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汇报交流:

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

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教师评价并小结:

同学们刚才玩得开心,观察得也很认真,并且开动了脑筋,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交流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交流情况预设:

我吹的肥皂泡泡为什么是圆的?

遥控汽车是靠什么运动的?

为什么充足气的皮球比气不足的皮球跳的高?

教师评价并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并走向创新的起点。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能提出这么多的“为什么”,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也不比科学家差,真的是很了不起,老师真佩服你们!

提出了这些“为什么”后怎么去解决呢?

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

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

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组织小组把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学生评价作品。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发明成果!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教学内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中为常见的动植物。

2、能提出有关于动植物的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动植物,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

依据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分类。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课前准备一部分动植物或者是动植物的图片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踊跃发言,)

2.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

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观察动物

(1)教师谈话:

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

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长短高矮.喂喂食物等。

观察动物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较。

因为我们周围常见的动物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2.观察植物

(1)教师谈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带来的植物,而观察植物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

我们周围的植物)

(2)学生讨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3)交流发现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

每个动植物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

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向日葵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动花盘?

大树的根到底有多长?

你还想知道有关动植物的哪些秘密?

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

教师:

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自由活动。

(出示人类保护动植物和伤害动植物的画面)

谁能说说动植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

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

老师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物生命,关心动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