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772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2.docx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2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

二O一一年八月

 

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

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编写人:

喻云海、陈文跃

审查人:

徐健

总工程师:

杨先伟

总队长:

欧文

提交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

提交时间:

2011年8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1

一、目的任务1

二、工作区概况1

三、以往地质工作简述2

四、本次地质工作概况2

第二章工作区地质特征3

第一节区域地层3

第二节工作区各矿点特征6

一、北方村矿点6

二、台盘矿点10

三、田坝矿点12

第三章田坝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6

一、矿床水文地质16

二、矿床工程地质16

三、开采技术条件17

第四章田坝矿区工作部署原则及工作方法17

一、工作部署原则17

二、工作方法17

第五章田坝矿床资源量预估19

第六章结论20

一、矿床地质工作评价20

二、配料矿山简介20

三,说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图目录:

1、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地形地质图1:

2000

2、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量预估平面图1:

2000

3、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Ⅰ~Ⅰ′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

1000

4、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Ⅱ~Ⅱ′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

1000

5、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Ⅲ~Ⅲ′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

1000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由于贵州省台江县及周边地区水泥缺口较大,为了招商引资修建县水泥厂,台江县县委及国土资源局特委托我总队对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进行预查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大致了解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了解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的赋层层位、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大致了解开采技术条件。

为开展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二、工作区概况

工作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地势由西南向东、向北成放射性扇形倾斜,地貌为深切割中心类型,南部地区以中山为主,北部地区以低山较多。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236.3小时,年均降水量1135毫米,无霜期314天。

灾害性天气以夏季伏旱最严重,危害也最大,还有不同程度的春旱,低温阴雨、冰雹等。

区内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占境内总人数的97%以上,劳动力较富余。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产量一般占粮食总产量90%左右,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

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矿藏主要有铅锌矿23万吨,还有大理石、石灰石、陶瓷粘土等。

三、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1960年贵州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一分队对区内进行了1:

20万区域地质工作,提交了1:

20万镇远幅区域地质图、矿产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

上述工作对工作区地质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1年后我总队又多次在该地区进行了水泥用石灰岩矿的普查找矿地质工作。

四、本次地质工作概况

接受委托后,我总队于2011年7月对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进行了选点工作,2011年8月对矿区进行了预查工作,进行了1:

10000地形地质概略填图,采取化学样29件,表矿鉴定样5件,并于2011年8月下旬提交了《贵州省台江县田坝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预查地质报告》。

第二章工作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划分属杨子区黔东南分区,出露地层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第四系。

<一>溪群清水江组(Ptbnq)

区内板溪群清水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为一套灰绿、深灰色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板岩、变余粉砂岩等岩层组合。

按组合特征分为三个岩性段。

1、清水江组一段(Ptbnq)1

下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变余凝灰质砂岩、变余凝灰岩,上部以变余凝灰岩为主,变余层凝灰岩、凝灰质板岩次之,厚1794—2013米。

2、清水江组二段(Ptbnq)2

深灰,灰色薄层至中厚层变余层凝灰岩、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变余砂岩,厚645—700米。

3、清水江组三段(Ptbnq)2

黑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绢云母板岩,中部夹变余细砂岩,下部有由变余细砂岩组成的条带,厚358—1146.4米。

<二>震旦系(Z)

区内分布较少,位于矿区南部,主要为灯影组和南沱组第三段。

1、南沱组第三段(Zbnc)

灰绿、紫红、紫灰色块状冰碛砾岩夹页岩、砂质页岩,厚85—348米。

2、灯影组(Zbd)

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或硅质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厚10—55米。

<三>寒武系(∈)

区内分布较多,发育较好。

自上而下包括壚山组、高台组、清虚洞组、杷榔组、牛蹄塘组。

1、牛蹄塘组(∈1n)

主要为炭质页岩,下部夹硅质岩及磷矿层或含磷结核。

岩性稳定,化石稀少,偶见古海绵骨针:

Protospongiasp.;软舌螺:

Hyolithessp.,厚40—100米。

2、杷榔组(∈1p)

上部为灰岩及泥质灰岩,下部为页岩及砂质页岩。

盛产三叶虫:

Redlichiachinensi,R.murakamii,Balangiasp等,厚87—576米。

3、清虚洞组(∈1q)

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灰岩,上部为灰绿色砂页岩。

产三叶虫:

Redlichiamurakaii,Probowmaniellasp.等,厚80—256米。

4、高台组(∈2g)

为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及薄层灰岩互层组成,盛产三叶虫:

Dorypygesp.,Prohediniasp.,Fuchouiachiai等,厚426—793米。

5、壚山组(∈3l)

灰白、灰色厚层状细至粗晶白云岩,下部产腕足类:

Palaeostrophiarecta,Palaeobolusrotulus;三叶虫:

Dorypygesp.,Fuchouiasp.等,厚370—1377米。

<四>奥陶系(O)

区内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风村、台盘、凯棠、田坝。

自上而下包括大湾组、红花园组、桐梓组。

1、桐梓组(O1t)

灰白、灰色厚层块状微至细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含燧石团块,腕足类化石,厚70—110米。

2、红花园组(O1h)

深灰、灰色厚层状灰岩、亮晶灰岩,白云化生物碎屑灰岩,富含古杯、海百合茎、头足类、腕足类等化石,顶底部均夹泥页岩的白云岩,厚30—115米。

3、大湾组(O1d)

紫红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厚0—45米。

<五>志留系(S)

区内志留系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西南部,下统缺失,仅见中、上统翁项群。

1、翁项群(S2-3wn)

灰、灰褐、黄绿色含钙质细砂岩,夹少量粘土页岩,含珊瑚:

Ceriaster,Amplexoides,Codonophyllumprimaevum;腕足类:

Eospirifer,Dalmanelle等。

厚0—467米。

<五>第四系(Q)

区内分布零星,也不发育。

主要为冲积、洪积层,山坡地带有厚度不大的坡积、残积层,厚0—15米。

第二节工作区各矿点特征

一、北方村矿点

<一>地理交通概况

北方村矿点水泥用石灰岩矿位于台江县NNW直距约15.6km的北方村,隶属于台江县革一乡北方村。

矿区为一北东南西向的正方形,地理坐标:

东经108°11′46″~106°16′30″,北纬26°47′07″~26°51′21″,面积约0.61km。

矿区位处320省道北侧,最近处距320省道有6.5km,其余道路已具网状规模,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层

北方村矿区主要出露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及第四系(Q),红花园组地层根据岩层差异细分为上下两层,即O1h1,O1h2,现分述如下:

奥陶统红花园组第一层(O1h1):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为矿层,其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中下部夹一层厚约7--15米的白云岩,岩石具贝壳状断口,缝合线构造,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出露厚度约70米。

奥陶统红花园组第二层(O1h2):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与下伏O1h1整合接触。

岩性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及厚层状石灰岩,贝壳状断口,性脆,质纯,泥粉晶结构为主,缝合线构造发育,微裂隙中被方解石细脉充填,底板为20—40米厚的白云岩,厚50--90米。

第四系(Q):

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斜坡地带,为褐黄色,黑色粘土及亚粘土,含有石灰岩碎块,厚0—15米。

矿区交通位置图

<三>构造

矿区岩(矿)层倾向235—245°,倾角15—20°。

区内构造形态较复杂,矿区南部发育一条近NE—SW向断层切割矿体,破坏了矿体的完整性,对矿体圈定、对应连接影响较大。

<四>矿点地质特征

(一)矿体

矿体位于矿区西部,走向长600米,矿厚70--100米,倾向延伸200--300米,出露宽度300--500米,经初步地质调查后认为,本矿床形态较复杂,不规整,厚度稳定,矿量不集中,为一小型水泥用石灰岩矿山。

(二)矿石

(1)石自然类型

矿石为浅灰色,灰色中厚至厚层状泥晶石灰岩,具缝合线构造,贝壳状断口。

岩石主要由0.01—0.03mm他形微晶方解石组成,可见<0.01mm泥晶方解石,泥晶方解石/微晶方解石约3:

7,岩石中另见微量自形程度好,0.01—0.04微晶白云石局部偏集分布,颗粒状细小粒状褐铁矿零星分布。

大量保存不完整的生物碎片在岩石中分布,生物碎片类型为腕足类等,生物碎屑为方解石替代。

矿物成分:

方解石:

泥~微晶结构,含量>95%;

白云石:

微晶、局部偏集,含量1%;

泥质:

不均匀污染状分布,含量1%±

有机质:

局部污染状分布,少许;

褐铁矿:

细小粒状,零星分布,数粒。

(2)矿石化学成份

矿石主要有益成分CaO43.12~52.20%,平均47.41%,主要有害成分MgO1.54~8.76%,平均5.03%,见附表一。

根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矿石为Ⅱ极品,质地较差。

矿石化学分析成果表

(附表一)

剖面

样号

层位

CaO(%)

Mgo(%)

Ⅱ—Ⅱ′

H1

O1h

44.92

5.39

H2

45.85

6.88

H3

46.87

2.99

H4

47.86

3.08

H5

46.97

6.35

H6

48.07

5.63

H7

47.68

6.74

H8

29.82

19.43

H9

43.12

8.76

H10

52.20

1.54

H11

50.54

2.97

<五>结论

北方村矿点距拟建水泥厂厂址相对较远,直线距离约7km;矿点构造较复杂,矿床形态较复杂,不规整,矿量不集中,预估储量约为1000万吨;矿石质量较差,为Ⅱ极品;矿区内有县道穿过,开采不便,区内住户过多,住户搬迁会提高开采成本。

综上所述,建议不采用该矿点。

二、台盘矿点

<一>地理交通概况

台盘矿点水泥用石灰岩矿位于台江县西部直距约15.6km的台盘乡,隶属于台江县。

矿区为一北东南西向的正方形,地理坐标:

东经108°08′18″~108°09′23″,北纬26°42′10″~26°43′16″,面积约4km。

2矿区位处320省道北侧,最近处距320省道有2km,其余道路已具网状规模,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层

台盘矿点主要出露下主要出露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大湾组(O1d)及第四系(Q),红花园组地层根据岩层差异细分为上下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