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7648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概述3

1.1项目名称3

1.2项目建设单位3

1.3项目性质3

1.4项目产生背景3

1.5建设地点4

1.6建设规模与内容4

1.7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1.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5

1.9建设期限5

1.10结论与建议5

2.编制原则及依据7

2.1编制原则7

2.2编制依据7

3.项目现状与必要性分析9

3.1项目现状9

3.2必要性分析9

4.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13

4.1设计目标和原则13

4.2建设规模与内容14

4.3总体规划14

4.4建筑设计15

4.5结构设计16

4.6给排水设计17

4.7电气设计18

4.8通讯工程20

4.9消防工程20

5.环境影响评价22

5.1编制依据22

5.2环境现状分析22

5.3项目生态环境分析33

5.4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3

5.5施工期环境污染的防治36

5.6营运期管理措施37

5.7项目污染防治措施38

5.8环境影响评价38

6.节能影响评价40

6.1编制依据40

6.2建筑节能目标40

6.3建筑节能要求40

6.4空调通风节能要求41

6.5节水措施42

6.6能耗指标42

6.7节能效果评价43

7.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4

7.1设计依据44

7.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44

7.3劳动保护45

7.4安全卫生措施45

7.5消防措施45

8.项目组织管理47

8.1项目组织管理形式47

8.2项目建设管理47

9.项目实施进度49

9.1建设期限49

9.2项目进度安排49

9.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49

10.项目招投标51

10.1编制依据51

10.2招标组织形式51

10.3招标方式52

10.4招标公告发布52

10.5投标52

10.6开标、评标和中标52

10.7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53

10.8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54

10.9合同管理54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

11.1编制范围及依据56

11.2建设内容56

11.3总投资估算57

11.4资金筹措59

12.社会效益60

1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62

13.1风险估计简述62

13.2项目合法性遭质疑的风险62

13.3项目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63

13.4项目可行性风险64

13.5建设安全性风险64

13.6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65

13.7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65

13.8社会评价及风险评估结论66

14.结论与建议67

14.1结论67

14.2建议68

1.概述

1.1项目名称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

通山县实验小学

法人代表:

吴继开

地址:

通山县通羊镇南市路79号

单位介绍:

通山县实验小学是县教育局直属小学,是一座拥有3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026人,教职员工105名的大型学校。

校园位于风池山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学生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占地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齐全。

2003年以来,学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近200篇,近50人次在国、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2009-2010年学校学生参加数学奥赛取得国级奖6人,省级奖32人,市级奖36人,县级奖9人的佳绩,参加全国科普知识竞赛18人获国级一二三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交通安全实验学校,市、县级教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试点学校,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省级写字教学先进学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省级少先队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等。

1.3项目性质:

新建

1.4项目产生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

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的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但总体来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通山县是打工族流动大县,全县四分之一以上人员外出务工,县城留守儿童很多,据统计超过900人,留守儿童在就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难已成为有关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

通山县景元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隆鼎丽都小区总共规划建设商品房2300余套,该小区距离最近小学也达三公里以上,作为通山房地产开发的典范工程,工程规划了10500平方米作为幼儿园、小学建设用地,并由房地产公司无偿出让办学。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解决留守适龄儿童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满足外出人员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和需求,更好地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这个大中心,拟在景元路规划建设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1.5建设地点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

1.6建设规模与内容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规模为1500人,其中小学1300人,幼儿园200人。

学生来源:

小学生,一是隆鼎丽都小区学生400人,二是招收托管留守儿童900人。

幼儿园招收小区及附近居民适龄幼儿。

该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项目占地面积10500㎡(不含山坡公路),建筑占地面积2725.1㎡,总建筑面积14683.94㎡,其中五层教学楼一栋(含办公楼)占地1058.36㎡,五层学生公寓一栋(含餐厅)占地774.81㎡,四层教学楼一栋(幼儿园)占地556.59㎡,四层教师周转房一栋占地335.34㎡,其他用房占地200㎡,建设24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一个,学前教育儿童运动乐园一个。

1.7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设计值

占地面积

10500㎡

总建筑面积

14683.94㎡

绿化面积

5460平方米

总投资额

2100万元

工期

12个月

1.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教育系统资金投资1500万元,自筹600万元。

1.9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12个月,从2013年5月初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4月底前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1.10结论与建议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规模为1500人,其中小学1300人,幼儿园200人。

学生来源:

小学生,一是隆鼎丽都小区学生400人,二是招收托管留守儿童900人。

幼儿园招收小区及附近居民适龄幼儿。

该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占地面积:

10500㎡,总建筑面积:

14683.94㎡,总投资:

2100万元,建设期限12个月,预计2014年4月底以前完工。

本项目符合“十二五”规划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该项目属于民生事业新建项目,前期勘测、设计已完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项目在施工时,应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做好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妥善处理好周边居民的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建成后除接受隆鼎丽都小区适龄儿童、幼儿上学外,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托管问题,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整合城郊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项目的建成对促进通山县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2.编制原则及依据

2.1编制原则

接到通山县实验小学的委托,我公司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信息及现场勘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综合本项目的特点及各方面因素,对“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并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编制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

2.编制依据及原则

3.项目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⒋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

5.环境影响评价

6.节能影响评价

7.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项目组织管理

9.项目实施进度

10.项目招投标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社会评价

13.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14.结论与建议

2.2编制依据

1.《十二五规划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席令第45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席令第5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席令第5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号);

6.《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7.《中华人民国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0.《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

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1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06〕21号

14.《关于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鄂教基[2004]28号);

15.《关于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管理的意见》》(鄂办发〔2005〕5号);

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7.其他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现场踏勘资料。

 

3.项目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3.1项目现状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

东临景元路,其余三面环山。

东南为隆鼎丽都小区会所,开发商已经做好土地平整。

 

 

3.2必要性分析

3.2.1项目建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要加快发展,科教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各级各部门都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既要注重教育资源布局的合理性,又要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

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广泛普及,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舍和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脱节,陈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儿童的需要,因此建设新校舍和改善旧校舍就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保证硬件设施齐全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积极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对创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3.2.2项目建设是维护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的需要

通山县是打工族流动大县,全县四分之一以上人员外出务工,县城留守儿童很多,据统计超过900人,留守儿童在就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难已成为通山县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

维护社会和谐,首先要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重要支撑。

实践表明,现代社会中人们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关系,特别是当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人是社会的主体,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项目建成后将招收托管留守儿童900人,能够力促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3.2.3项目建设是贯彻科教兴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各级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通山县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但全县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面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3.2.4本项目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权利与接受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反之,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良好的教育也是招商引资和聚敛人气的一面旗帜,能够吸引投资,发展生产。

对于投资商而言,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

其中的软环境就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

这就说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

现在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核心。

只有孩子安全了,家庭才能美满幸福,只有每个家庭和睦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关注孩子的安全,就是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将来。

因此该项目建设是保障整个社会安定的根本所在。

 

4.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

4.1设计目标和原则

4.1.1设计目标

根据建设部相关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适用、定位明确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以保证全体师生的教学质量及学习环境。

4.1.2设计原则

(一)规划设计原则

1、着重自然之美——包括各种地形地貌,各种植被、水体、山体等;

2、保护原生态环境——对有利用价值的植被、水体、山体充分加以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美感,形成景观。

对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岩层采用替换土的方式加以治理。

3、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和可参与性。

本项目严格按照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做好校园建设的规划工作。

遵循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根据学校的特点,城乡规划的要求,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的原则。

本项目在校园总平面设计上,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校园、校舍力求整体性强,绿化、美化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同时规划设计结合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并且有利于分期实施。

(二)建筑设计

新建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定的建设标准和抗震、消防、防雷等设计规范。

校舍的抗震设计要求应当高于普通建筑物,并按照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进行设防。

抗震设计:

要求在初设阶段、场地地质勘察过程中,除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按国家防震减灾有关规定对拟建场地类别,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岩土地震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对地震烈度为7度的可能产生变化的地基基础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征得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规划部门审批。

4.2建设规模与内容

通山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规模为1500人,其中小学1300人,幼儿园200人。

学生来源:

小学生,一是隆鼎丽都小区学生400人,二是招收托管留守儿童900人。

幼儿园招收小区及附近居民适龄幼儿。

该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项目占地面积10500㎡(不含山坡公路),建筑占地面积2725.1㎡,总建筑面积14683.94㎡,其中五层教学楼一栋(含办公楼)占地1058.36㎡,五层学生公寓一栋(含餐厅)占地774.81㎡,四层教学楼一栋(幼儿园)占地556.59㎡,四层教师周转房一栋占地335.34㎡,其他用房占地200㎡,建设24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一个,学前教育儿童运动乐园一个。

4.3总体规划

4.3.1设计原则

(一)学校整体建设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建设,相关标准规定的建设等级、建筑面积指标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二)学校整体建设,除应符合有关建设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三)学校单体楼建设标准按照民用建筑标准建设标准执行。

4.3.2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位于通山县景元路隆鼎丽都小区内。

东临景元路,其余三面环山。

本着“总体规划,合理分区,功能适用”的原则,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683.94平方米。

4.4建筑设计

4.4.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4.《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国家及湖北省其他相关标准。

4.4.2建筑设计

⑴教学区建筑群体

①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

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

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

办公室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

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

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

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学楼布置为五层,每幢拥有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②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教学楼五层,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③教学办公设置在教学楼组团中。

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置在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④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

屋顶为蓝灰色。

其他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⑤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2)生活区

宿舍和食堂

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600-800人寄宿考虑,其中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西南部,底部为食堂。

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

双面廊方式组合。

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幢教师周转房。

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

该宿舍在布置形式兼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地。

(3)其它

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

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①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

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②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

4.5结构设计

4.5.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71429-2001)(2006版);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71427-2002);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听译标准》(GB50068-2001);

7、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4.5.2工程概况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500㎡,总建筑面积14683.94㎡。

4.5.3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

W0=0.35KNm2,基本雪压:

S0=0.4KNm2;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框架抗震等级:

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物类别:

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4.5.4结构型式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

4.5.5基础型式

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

4.6给排水设计

4.6.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本);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其他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

4.6.2给水方案

1、用水量测算

(1)生活用水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本项目生活用水量标准按80升人.日计算,总人数1620人,日用水量129.6立方米。

(2)未预见用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按生活用水量10%计,为12.96立方米天。

(3)绿化用水用水定额为2.0L㎡·d,绿化面积5460㎡。

为10.9立方米天.

综合上述,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153.46立方米。

2、给水方案

本项目给水水源为隆鼎丽都小区内供水管网,供水水压0.3Mpa,可满足项目需要。

4.6.3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体系,排污总管可接入小区内排污管道。

四、消防系统

(1)消防水源

消防给水水源由教学楼外给水管网供给。

(2)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20升秒,系统作用时间按2小时计。

分区:

竖向分为一个区。

4.6.4管材选择

1、生活给水管采用UPVC管,消防给水管采用焊接钢管。

2、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管,室外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4.7电气设计

4.7.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6、国家、省、市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技术规定及技术标准。

4.7.2电源

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