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教案.docx
《16黄山奇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黄山奇松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黄山奇松教案
16、黄山奇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谈话入课
2、了解黄山“四绝”的风景。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
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
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
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
1、位置奇
(提醒:
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
㈢交流资料,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
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换词析义:
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
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
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
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
(出示语句)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
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学生网上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组织整理后备交流。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
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
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⑵大家说得挺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
(像怎么样?
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
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的说:
“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
C:
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
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
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
“黄山不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
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八、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或展开想象它的样子,学习课文描述迎客松的写法,把它具体写下来。
如有兴趣,你还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
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
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
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
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
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
我们一起去领略。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
瀑布:
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
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读—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
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挂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
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
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
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
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你最喜欢哪一段?
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再次有感情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2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
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
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
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
“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
“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
板书:
感受:
舒服
3指名朗读,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
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小黑板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灌:
浇,灌注。
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
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挟:
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
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
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
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段写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
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
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
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
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
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
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
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
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
习作5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它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来写。
3.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
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学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热情
1.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人物脸及五宫,讨论概括人物表情:
喜、怒、哀、乐。
2.学生纷纷上台把准备好的照片或日记、图片等张贴到相关的表情下面。
二、积极体验,调动情绪情感
1.谈话:
人们常说,喜形于色。
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被表扬了,满足了愿望,而感到开心;遇到不平,受委屈了,感到愤怒;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不理你了,感到伤心、难受……
2.看照片,交流。
看看照片上,某同学笑得多欢啊!
问:
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这是某同学被抓拍的照片。
问:
你为什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交流倾诉,表达内心体验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组员讨论事情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四、激情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
五、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作动机
1.把优秀作文布置到他的图片旁,并给予奖励。
2.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添画表情插图。
五、评讲作文
1、指名读习作。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5
喜、怒、哀、乐。
练习5
教学要求: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时安排: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老师创设情境,学生读情景对话。
(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
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
(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
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老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话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
(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老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情景写具体的。
(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
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
边疆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6)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
(7)学生练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说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老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老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认识公益用语。
1、在电脑WORD文档里出示几条公益用语,让学生诵读欣赏。
2、观察这些公益在哪些地方可以经常看到,说说它们的作用。
3、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公益用语。
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
教师总结(屏幕出示):
凡是在公共场所书写张贴的,或者在电视和报刊杂志上登录的,主要用来劝告人们爱护绿地,珍惜资源、热爱生命、遵纪守法等等的一些用语,都叫公益用语。
4、交流课前搜集的公益用语,并猜想其设计意图。
(教师将几条较好的共益用语随学生回答即时打出,以便于赏析。
)
(二)、学会设计公益用语。
过渡:
既然公益用语有这么多的用途,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我们刚才看了一些公益用语,也交流了一些公益用语,你觉得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
有的对仗,有的压韵,有的富有诗意,有的富有哲理,能启迪他人。
所以要设计一条好的公益用语是很不容易的。
不光要从内容上考虑,还要从用词造句方面去考虑。
我们先来试着写完整如下公益用语:
1、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2、共织一片绿阴,常留(一分深情)。
3、(小草青青惹人怜,)劝君款款绕道行。
4、播种(爱心),收获(美德)。
(注:
以上答案并不一定,可以按学生的回答在WORD文档里随时打出)
学生设计后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三)、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1、播放两段录象(图书馆和街头扔垃圾,选自教材编辑部摄制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看录像后让学生设计。
2、小组交流。
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师巡视指导。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来说说设计了什么用语。
其他小组提问。
(四)、为学校设计公益用语。
1、想一想,我们学校除了图书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公益用语。
2、分小组讨论:
3、交流:
食堂、水池边、草坪、校门口、楼梯、联合器材……
4、各小组从以上各项中选定一项设计。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
师巡视指导。
5、汇总。
每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