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3464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7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docx

课标通用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8文言文阅读

素养全练(八) 文言文阅读

一、《论语》十二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传不习乎(      )

(2)饭疏食,饮水(      )

(3)可以为师矣(      )

(4)三军可夺帅也(      )

参考答案:

(1)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吃 (3)可以凭借 (4)军队

2.“之”常用作代词,写出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1)学而时习之(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曲肱而枕之(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参考答案:

(1)旧知识 

(2)学问和事业 (3)胳膊

(4)善者(优点)

3.翻译句子。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

(1)我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不改其乐。

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5.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由:

君子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

“贤哉,回①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

贤哉,回也!

注①回: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②巷:

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堪:

忍受。

④乐:

乐于学。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见贤思齐焉(        )

(2)松柏之后凋也(        )

(3)惟吾德馨(        )

(4)可以调素琴(        )

(5)无案牍之劳形(        )

参考答案:

(1)看齐 

(2)凋谢 (3)只是 (4)调弄 (5)使……劳累

2.翻译句子。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参考答案:

(1)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讨自己。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颜回与刘禹锡,一居“陋巷”,一在“陋室”,对此,他们各自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参考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

颜回:

不改其乐。

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导学号64714081〛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特地提到了诸葛亮和文学家扬雄,他有没有“见贤思齐”的意思?

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有。

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表面以居室相比,实际上赞美自己有和古人一样高尚的志趣和品格。

二、鱼我所欲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参考答案:

(1)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天性,天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参考答案:

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4.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

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言之有理即可)

(二)(2018·四川广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

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不若手足之贵也(  )

(4)予子冠履(  )

参考答案:

(1)“辟”同“避”,躲避 

(2)假如,假使 (3)不如,比不上 (4)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项,“是”分别解释为“这种”“这种做法”。

B项,“于”都解释为“比”。

C项,“故”分别解释为“所以”“原因”。

D项,第一个“与”通“欤”,语气词;第二个“与”解释为“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也。

参考答案:

(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B.①②③

C.②④⑤D.①②⑤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①句表现作者的隐居思想。

第②句体现民族大义。

第③句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

第④句讲朋友之间的仁义。

第⑤句说的是社会的正义。

因此选C项。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

 

参考答案: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事莫贵于义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论点。

甲文开端运用类比(鱼和熊掌),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则是开头直接提出论点“万事莫贵于义”,后文紧紧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导学号64714082〛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2018·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至于鄙(  )

(4)卒得反国(  )

参考答案:

(1)使……痛苦 

(2)同“横”,梗塞、不顺 (3)边境 (4)最终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A项,“然”分别为“……的样子”“这样(即“然后”,这样以后)”;B项,“以”分别为“表修饰关系”“因为”;D项,“于”分别为“介词,从”“表比较,比”。

C项的“而”,都是承接连词。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参考答案:

(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廷内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参考答案:

“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导学号64714083〛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5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过去)

答案:

D

解析:

过,犯错误。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答案:

A

解析:

A项,其:

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项,之: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项,于:

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答案:

C

解析:

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4.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答案:

(1)(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关键词:

“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

“然”,这样;“后”,以后,之后)

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不同意。

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曹刿论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参考答案:

(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参考答案: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 (3)击鼓进军 (4)第二次

3.翻译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参考答案: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参考答案: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

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双方交战的过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

勤政爱民)。

(3)“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4)“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二)(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

“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

“不可。

”既济,未毕陈。

有司复曰: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

“不可。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①宋公:

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

约定时日。

③泓:

水名。

④济:

过河。

⑤有司:

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

趁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公将驰之     驰:

    。

 

(2)遂逐齐师师:

    。

 

(3)惧有伏焉焉:

    。

 

(4)望其旗靡靡:

    。

 

(5)战于泓之阳阳:

    。

 

参考答案:

(1)驱车追赶 

(2)军队 (3)在那里 (4)倒下 (5)北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3.【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乙】文有司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参考答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迨其未毕济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导学号64714084〛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2017·安徽池州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今齐地方千里(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3)王之蔽甚矣(      )

(4)客之美我者(      )

参考答案:

(1)方圆 

(2)偏爱 (3)厉害,严重 (4)认为……美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参考答案: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使用排比。

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迫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二)(2017·安徽马鞍山和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      服:

      

(2)明日徐公来明日:

      

(3)臣之妻私臣私:

      

(4)引喻失义义:

      

(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宜:

      

参考答案:

(1)穿戴 

(2)第二天 (3)偏爱 (4)恰当 (5)应该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参考答案:

(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甲】文中邹忌没有因妻、妾、客的赞美而        ,表明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头脑清醒的臣子;【乙】文中诸葛亮针对蜀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        的建议,表明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洞察时局的臣子。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填写) 

参考答案:

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严明赏罚

4.作为人臣,邹忌和诸葛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但他们的劝谏艺术有何不同呢?

参考答案:

邹忌:

委婉地劝谏,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极有说服力。

诸葛亮:

直言劝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谆谆告诫,又不失人臣身份。

六、出师表

(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