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导游词.docx
《老子故里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故里导游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子故里导游词
老子故里导游词
篇一:
老子故里旅游区
老子,究竟何许人也?
究竟是宋国、陈国人,还是楚国人?
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籍考定,老子是宋国相县人,即今安徽涡阳县人,出生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
1991年以来,先后在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
司马迁《史记》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姓李,又为何称老子呢?
据郑玄《礼·曾子问注》曰:
老子,寿考者之称。
然而古往今来,寿星很多,为什么独李耳称老子?
于是,葛玄(葛洪从祖,治神仙术,见《抱朴子》)则解释说:
老子生而皓首,故曰老子。
至于老子姓李氏,列仙传(马叙伦案《神仙传》)曰:
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
“以此为姓。
”而唐初《艺文类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引:
“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于天,然生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母到李树下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
‘以此为我姓。
’”《神仙传》又说老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上述诸说,乃附会之谈。
关于老子乡里,史记曰“楚苦县”。
列仙传云陈人,还有的说是宋人。
1924年7月7日马叙伦先生在《老子校诂·老子姓氏名字乡里仕官生卒考》中说:
“苦于春秋之际,尚不属楚,将以陈亡于楚惠王,当获麟后之三年。
世传老子老寿,与孔子同时,未必即死于春秋时,则陈之相已入于楚之苦,故从而楚之耶。
然则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者,盖本之河上注矣。
且边韶曰:
相县荒虚,今属苦,故城犹存。
又《水经注》二三曰:
谷水又东迳赖乡故城南。
谷水自此东入涡水。
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
老子生于曲涡间。
”老子生于何地?
近代专家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考证工作,其中马叙伦先生《老子校诂》引用的资料较为丰富。
他所使用的方法虽是清代汉学家的方法,不免失于烦琐,但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籍考定,老子是宋国相县人,即今安徽涡阳县人,出生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
1991年以来,先后在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
据1993年3月17日《光明日报》记者胡丰报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进行了考古发掘,“终于发现了天静宫的遗址,先后共发掘10米×10米考古探方37个,累计揭露面积3700多平方米,发现唐至宋元明清五个时期的地层堆积。
资料表明:
老君殿区文化层厚1.8-2.4米左右,大体可分八层,其中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层为清代层,出土‘大清年制’款识的青花瓷片等;第三层为红淤土,系黄河泛滥层;第四层为明代层,内含有‘大明年制’款识的青花瓷片;
第五层为红淤土,系黄河泛滥层,土层较厚;第六层至八层为宋元文化层,内含大量的粗白瓷碗,影青和兔毫瓷片,宋代钱币和建筑构件等。
唐代文化堆积,见于一灰坑和窑内,有含莲花瓣圆瓦当、板瓦和黄釉粗瓷碗,考古地层显示了自唐代以来,建筑活动持续不断,大体都处于天静宫遗址的中心地带,这期间曾经历了两次黄河泛滥之灾,反映天静宫沧桑的历史。
”
在天静宫遗址内发掘了一批汉至六朝期间的建筑遗物,有菱格纹、乳丁纹、几何形纹、绳纹砖及“大吉祥”阳模文字砖。
另一处还发现绳纹厚板瓦、绳纹砖和凸突莲花瓦当,均具汉至六朝风格。
这些建筑遗物的发现,表明天静宫在汉至六朝时较繁盛。
又据《文汇报》记者许前伟1995年8月12日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观民、邵望平在现场考察发现:
有20多块元代以来敕建和装修“天静宫兴造碑”,其中记载“天静宫为老君所生之地”和“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有“敕撰”、“混元降(诞)”等残片和司马光记载的老君石像一尊及“古流星园”石匾一块,证实此地即老子故里。
在天静宫东北有老子生母的“圣母墓”和老子弟子尹喜的墓,至今仍有遗物在。
老子说:
“既知其母,以知其子。
”(五十二章)既然有老子生母的“圣母墓”在此,那么此地是老子的出生地无疑了。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刘观民、邵望平二位研究员在考古现场还发现:
在流星园旧址,即老君殿东南,清理出九眼古井,即九龙井,经鉴定,其中一眼为春秋时期陶制大块板瓦井壁,这眼春秋瓦圈井至今保存完好,其余八眼在汉代、宋代整修过。
据唐代《括地志》(分道计州的地志)载:
“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
有老子宅及宙,庙中有九井尚存”,《亳州志》说:
“世传老子始生,九龙吐水”,后人根据传说建九井。
九井当在老子诞生后根据传说所建。
而瓦圈井既为春秋时期建,那么由此可以断定,老子生年不能晚于春秋时代。
在中太清宫西北角还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古遗址。
天静宫遗址地面散见自史前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和春秋时期文物,俯首可拾,品类繁多,有的文物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还完整出土一个春秋时期用的灰砂陶制瓮棺,还有铜器、铁器、玉器和钱币等,说明此地历史悠久,到春秋时期已相当繁荣,老子正是在已经创造了灿烂文化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代哲人的。
据史料记载,此地,古属豫州,春秋时曰相,介于陈宋两国接壤处,后为楚国兼并,故《史记》言老子为楚人。
自秦汉起,为谯(今亳州)之辖地。
清同治三年(1864),设立涡阳县时,划归涡阳所辖。
太清宫位于涡阳城北五公里处的郑店村,南绕涡谷之二水,三面碧波粼粼,北枕龙山之麓,环境清幽,风光宜人。
公元前571年,老子即降生在太清宫流星园址。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初称为老子庙,盖因汉桓帝梦老子降于殿庭,乃颁旨在老子故里建庙祭祀,命陈相边韶撰《老子铭》碑。
后在曹魏黄初三年,隋开皇元年都奉旨敕修过。
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此宫为祖庙,大兴土木兴建,后毁于兵火。
唐、宋时,殿宇林立,金碧辉煌,不逊于帝王之都。
帝王对老子尊崇至极,不仅屡赐宫名,先为太清,后为天静,而且亲往朝谒,不绝史册。
元明两代,仍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堪称华夏第一道观。
清代乾嘉年间,尚称殿宇弘深,规模整丽。
惜乎清末
战乱频仍,始有“烧丹灶冷余荒草,问礼堂前剩石牛”之叹。
在中太清宫旧址发掘了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老君殿遗址,对道家发源地和道教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老君殿遗址将按西安市半坡遗址的方法进行保护。
为纪念一代哲人老子,保护和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涡阳县一些有识之士早在八十代末期就酝酿重修老子故里中太清宫,境内外文化界、道教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及省、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前往涡阳中太清宫进行考察。
尤其台北道学院著名教授马炳文先生1989年以来,多次带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热心人士来涡阳县实地考察,便认定老子出生地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并决心为重修老子故里做一番事业,积极筹建大陆以外地区重建老子中太清宫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境外募捐工作。
省市道协多次派员来实地察看,并拨专款整修、复制。
我国古建筑专家、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领衔设计。
规划方案按中太清宫极盛时期,即北宋敕修时的规制予以设计。
由于老子在历史上有“玄元皇帝”、“混元皇帝”的封号,又因老子曾为“孔子之师”的缘故,老君殿在规格上不应低于曲阜孔子大成殿。
老君殿规划为东西宽47米,南北进深28米,殿高23.75米。
九间重檐周围廊九脊殿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屋面上覆黄色琉璃瓦,色调宁静清雅。
殿前出月台二重,均绕以白色石栏、螭首,前有龙陛、踏道。
如此大体量的古式大殿,全国现存不过五、六座。
老君殿前约66米×71米的宽大庭院,地面敷石板,随意植松柏。
再前为灵官殿,后为三清殿,自成一院。
整体规划壮丽雄伟,再现出中太清宫的昔日宏观。
老子圣像,铜质,高5.5米,重5.5吨,由上海交大设计制作,三星集团协助落驾。
1995年10月19日,建国以来道观建筑“第一殿”,重修后的太清宫主殿老君殿落成典礼暨老子圣像开光仪式举行,海内外赤子云集涡阳,祝贺老君殿落成暨老子圣像开光。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
“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冲动到处寻找家园。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哲学家老子大概也是“怀着一种乡愁冲动”沉思冥想,追根溯源,指出道乃天地万物之母(源),因而成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
然而《道德经》问世已两千多年了,而其作者老子生于何时,他自己的小家园在哪里,却成了千古之谜。
安徽省涡阳县发掘出天静宫(史称中太清宫)遗址和千余件各类文物,终于打开了历史的尘封,找到了老子的家园。
如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修老子故里的愿望,已变为瑰丽的现实。
二十世纪末我们找到了老子的生身之地,重建了他的家园,道家始祖圣地天静宫重展当年建筑之雄风。
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老子关于宇宙本源(天地万物之母)的探索、关于人(心、身)与天地变化规律的学说,必将放射出新的灿烂光芒,人天科学新纪元即将到来,人类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二:
老子故里到底在那
老子,究竟何许人也?
究竟是宋国、陈国人,还是楚国人?
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籍考定,老子是宋国相县人,即今安徽涡阳县人,出生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
1991年以来,先后在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
司马迁《史记》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姓李,又为何称老子呢?
据郑玄《礼·曾子问注》曰:
老子,寿考者之称。
然而古往今来,寿星很多,为什么独李耳称老子?
于是,葛玄(葛洪从祖,治神仙术,见《抱朴子》)则解释说:
老子生而皓首,故曰老子。
至于老子姓李氏,列仙传(马叙伦案《神仙传》)曰:
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
“以此为姓。
”而唐初《艺文类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引:
“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于天,然生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母到李树下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
‘以此为我姓。
’”《神仙传》又说老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上述诸说,乃附会之谈。
关于老子乡里,史记曰“楚苦县”。
列仙传云陈人,还有的说是宋人。
1924年7月7日马叙伦先生在《老子校诂·老子姓氏名字乡里仕官生卒考》中说:
“苦于春秋之际,尚不属楚,将以陈亡于楚惠王,当获麟后之三年。
世传老子老寿,与孔子同时,未必即死于春秋时,则陈之相已入于楚之苦,故从而楚之耶。
然则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者,盖本之河上注矣。
且边韶曰:
相县荒虚,今属苦,故城犹存。
又《水经注》二三曰:
谷水又东迳赖乡故城南。
谷水自此东入涡水。
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
老子生于曲涡间。
”老子生于何地?
近代专家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考证工作,其中马叙伦先生《老子校诂》引用的资料较为丰富。
他所使用的方法虽是清代汉学家的方法,不免失于烦琐,但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为弄清老子出生地问题,当代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查阅、搜集了大量的典籍、方志,并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不少确凿可信的资料,从《左传》、《史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籍考定,老子是宋国相县人,即今安徽涡阳县人,出生在涡阳中太清宫所在地。
1991年以来,先后在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工作。
据1993年3月17日《光明日报》记者胡丰报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进行了考古发掘,“终于发现了天静宫的遗址,先后共发掘10米×10米考古探方37个,累计揭露面积3700多平方米,发现唐至宋元明清五个时期的地层堆积。
资料表明:
老君殿区文化层厚1.8-2.4米左右,大体可分八层,其中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层为清代层,出土‘大清年制’款识的青花瓷片等;第三层为红淤土,系黄河泛滥层;第四层为明代层,内含有‘大明年制’款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