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传统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如愿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
生活对于民族的每个成员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
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纵或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始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而互相激荡,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
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所以,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
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够如何得以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不涣散,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以变化自己的内容。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尔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
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加入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常难免橘枳①之感①。
历史上有所谓文化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时代,那是说文化传统发生了问题。
这时需要的是冷静分析,分析传统中哪些成分变得无理了,现实中哪些因素是合理的。
抛弃不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于无事。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有改动)
【注】①橘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后用“橘化为枳”表示生物的品质因环境不同而发生改变。
1.下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传统是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一种民族精神。
B.文化传统即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的形而上的道,一般说来它是一种惰性力量。
C.文化传统对本民族人民而言,是起着规范思维方法、支配行为习俗、规定价值取向等作用的一种重要力量。
D.文化传统是那些为某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互相激荡、长期积累的产物。
2.下列对“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常难免橘枳之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句中的“其”指的是“传统的一个新成分”。
B.“与原型的同异”中的“原型”指所学的外来文化。
C.“虽未必面目全非”,意味着“学习所取、交流所得”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后有可能是“面目全非”的。
D.整个句子强调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有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为后盾,民族的某个成员酿出的独特心理,便可以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
B.拥有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团结、一个国家能够完整的前提和保障。
C.文化传统的变化往往需要经过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并经过自己文化传统的整合。
D.文化传统如果出了问题,就可能使某一时代出现文化、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危机,这时就需要冷静分析,合理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
“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
”上曰:
“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
“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执羔铁腕治乱。
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
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
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
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5分)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简要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5分)
9.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手法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的哀婉动人?
请指出小蘋“琵琶弦上说相思”和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来讽刺秦王任意搜刮,一分一厘都不放过,又挥霍无度的行为。
(2)韦庄《菩萨蛮》(其二)中描绘江南水乡风景美和江南人的情趣美的句子是“,”。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揭示主旨,表现自己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人格个性。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式尊严
冯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
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
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
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
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
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试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
”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
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
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
“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
”我说,“反正我不换。
”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
”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
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
这总可以了吧?
”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
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
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
”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
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
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
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
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
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
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选自《青年博览》)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警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最终获得S小姐的尊重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
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
“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
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
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
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
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
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
我举个例子:
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
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
——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
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
——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
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
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
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
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
他最后的选择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
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
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
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
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
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完全不同。
C.《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E.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
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
请简要说明。
(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
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
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君子不像那些_______________的伪君子,害了人还要往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
②体验式德育教育注重自我体验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起_____________地说教更易于学生接受。
③古人论文,讲究气贯长虹,力透纸背;今人为文亦应有丹田之气,不可_______________。
A.道貌岸然装腔作势一本正经
B.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装腔作势
C.一本正经装腔作势道貌岸然
D.一本正经道貌岸然装腔作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眼下,“被”这个普通字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感情色彩,从“被增长”、“被就业”、“被代表”等短语中,可以看出当今人们生活的困惑和无奈。
B.自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倒卖火车票违反犯罪活动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倒卖车票案件4080余起。
C.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个民族都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者自己的民族精神。
D.制定《教育规划纲要》要用更切实的措施,更科学的思路,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分)
雨,郁悒而又固执地下着。
____①____,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____②____,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____③____。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处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处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处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远处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生于晚清,学于欧美,西南联大教授学贯中西,①相互融合,是他们的精神印记。
他们身上具有②,又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品格。
民主、科学、法制、人权,这些西方文明的核心观念成为他们的精神底色。
西南联大教授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坚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人格独立,③,为百姓请命。
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风骨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完美结合。
17.中国摄影师卢广的《关注中国污染》的专题摄影作品获得了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纪实基金”摄影奖。
请你根据画面内容,以“污染”为话题,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80——100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在校服上涂画的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
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
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
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
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
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
洗不干净的!
学生:
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D(D项对全句含意的理解出现偏差,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该句强调的是变化后的文化传统与原来的不同,而非强调变化的必然性)
3.A(A项条件不充分,文中还有“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这一条件。
B项在原文中的相关表述是第三段中的“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
C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区间是第四段。
D项在原文中的相关表述是第五段中的“历史上有所谓文化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时代,那是说文化传统发生了问题。
这时需要的是冷静分析”)
4.D(文言断句主要找标志词:
“曰”“尔”“也”都是非常显性的标志词。
再者要找主语:
“朝廷”“豪”“夷人”等都是断句的关键。
原文标点为:
执羔谓曰:
“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
”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白是皆惕息。
)
5.A(A项中的“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
6.B(根据原文“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可见不是“被秦桧弹劾罢免”,而是被御史弹劾)
7.
(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
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
参考译文: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
建炎初年,皇帝南迁。
调任抚州宜黄县丞。
当时四方边境动荡不宁,散乱的士兵互相聚集造反,县令很害怕,不知怎么办,周执羔把祸福利害告诉他们,都停手听从命令。
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
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
提升代理礼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