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794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docx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导引》复习资料

1、艾布拉姆斯总结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

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引出了哪四类文学观念?

其主要代表观点分别是什么?

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

⑴模仿说:

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收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

“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⑵表现说:

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①“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

②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

③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中说: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⑶实用说:

把艺术品视为主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多的工具,并常常根据能否达到目的来判断其价值,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

①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列举的大多是文学的实用价值。

②贺拉斯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⑷客观说:

“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这种文学观强调文本的

自足性。

感物说:

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刘勰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来解释文学的发生。

陆机则认为,文学是“尊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产物,他们都强调大自然的变化引起人们的种种感受,文学便是这类感受的抒发。

3、文学是“人学”具体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

(1)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2)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4、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造与“白日梦”有关。

①白日梦的内容则是想象或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

②强调文学的幻想性,认为文学的想象源于现实生活给予作家的感受。

③文学幻想是“利用现在的某一场合,在过去的模式上,构筑一幅未来的图景。

(补充:

“白日梦”理论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解释了幻想对于文学的意义,对我们认识文学的虚构性不无启发;但是把个人未能满足的欲望视为幻想的原动力,却无视文学虚构的审美动机,也在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弗洛伊德的片面性。

5、巴赫金的“孤立”或“隔离”理念。

巴赫金指出,文学创作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而是用生活材料来重新建构一个世界,他把这个过程和方式称为“孤立”或“隔离”。

6、什么是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的主体性显示了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这样一个特点,即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7、中西方的艺术真实

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即文学艺术只有在表现了对象内在的生气,精神和神韵时,才能达到最高的真实。

西方的艺术真实论是本质真实论。

西方文论对艺术真实的理解是以“模仿说”的文学观为基础,偏重于强调文学形象与摹写对象的契合,二者的相似度与符合度是判断其文学真实与否的重要标准。

8、衡量文学真实性的三个测度是什么?

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①衡量艺术真实的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

②衡量艺术真实的表现测度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③衡量艺术真实的心理测度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9,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并且社会实践使人与世界之间形成一种新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喜悦。

黑格尔对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作了形象化地说明:

“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出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

1、文学形象的含义是什么?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2、文学形象的三大类型是什么?

文学形象具有不同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①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②形象是描摹性的,其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

③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象”因“意”生。

3、文学形象的四大特点是什么?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4、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一个和意象有关但又高于意象的诗学范畴,又称为境界。

5,意境的特点:

①由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

②境生象外,通过意象创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

③韵外之致,意境除了带给人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1、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可以把艺术分为哪四类?

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

语言艺术(如文学)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艺术)。

2、如何理解文学理论传统的“语言工具论”向“语言本体论”的转变?

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传统文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语言观念的不同。

关注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手段和技巧对文学活动影响,属于“语言工具论”的范畴。

而当代文学理论则把语言放在“文学文本”的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到形象创造和意义的生产,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

3、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结构、话语和互文性对文学活动的制约上。

⑴结构:

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⑵话语:

是指在言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态,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具有符规性质和编码功能的符号。

⑶互文性:

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4、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①第一种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着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

②第二类言意矛盾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

③第三类言意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

5、言意矛盾要求文学的语言活动必须克服的两种困难是什么?

①来自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即“意”如何实现向“言”的转化。

②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

6、语言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的容量。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7、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给文学下这样一个定义: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第一节文学文本

1、“文本”的定义是什么?

“文本”也被译作“本文”,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用利科尔的话说,“‘文本’就是任何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2、“文本”与“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作品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文本”。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3、英加登的“文本四层次”说

英加登把文本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声音、意义、世界、观点

4、王弼的“文本三层次”说。

王弼把文本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言”、“象”、“意”。

⑴语言层:

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

第一、在语音层次上,文学文本追求文字符号独特的声音和情感效果,它通过文字的语音直接显示出一种审美性。

第二、在语义层面上,文学文体借助各种修辞手段以实现内涵的丰富性、模糊性以及体验的个性化,这使得文学语言的表意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行为。

⑵现象层:

又称形象层,文学文本语言符号的所指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用语言符号创造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化的艺术世界,它包括景物、人物、情节、环境等。

它是意蕴的载体。

⑶意蕴层:

是蕴含在现象体系之内的主体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也是文学文本审美价值的最终体现。

意蕴层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在。

5、体裁分类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裁分类理论的意义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具体文本与总体文学的中介,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纽带,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桥梁。

6、中外文学理论体系上出现哪些划分法?

(P63)文体分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中国

西方

二分法

把所有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和戏剧两大类。

区别:

同样是“二分法”,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论更侧重于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内在特点。

三分法

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类,至今仍流行于西方。

四分法

将文学文本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

弗莱的“四分法”。

区别:

弗莱的“四分法”是以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为分类根据的。

中国的“四分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也考虑到题材选择和形象塑造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加以分类。

第2节诗歌

1、诗的概念是什么?

诗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

2,诗歌语言具有背离日常语言的特点

(1)对规范字词的背离。

如:

宋祁《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以听觉感受表现视觉感受。

李贺《南山田中行》:

鬼灯如漆点松花,以黑色描绘灯光。

(2)对规范句法的“背离”。

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辛弃疾《西江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诗的语言和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①语言凝练而富于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②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循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形成跳跃式的结构。

4、什么是诗的意象?

在诗歌理论中,意象是指那种蕴涵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

5、什么是诗的意境?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

第三节散文

1、散文在抒发感受上有什么特点?

1)取材广泛,表现方式和手法多样。

如: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题材多种多样,喝茶的趣味、家乡的乌篷船、村野民俗、等都在他的笔下化作文学题材,成为他寄托人生感慨,传达审美理想的手段。

如《喝茶》、《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等。

2)直接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悟,具有一定的理性成分和反思意味。

如:

周作人《喝茶》这篇文章就通过喝茶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引出了喝茶的真谛,是在这功利的世界“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甚至还在最后总结了中日两国由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导致了对喝茶的理解之不同。

3)讲究感受表现的真实具体,反对虚构。

如:

朱自清《荷塘月色》写作者的淡淡的哀愁,显得自然真实

4)没有严格的文体规范或程式,为“意”的表现提供自由的文体空间。

2、清人吴乔的比喻是什么?

清人吴乔在说到“诗与文之辨”时曾有“诗酒文饭”之喻,他说: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

3、散文自由和自然的形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由于直接朴素地表达人生感受的需要,散文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为自由和自然。

①散文具有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的灵活性的特点。

②散文结构的特点曾有过“形散神不散”的说法。

③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4、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①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②散文语言凝练含蓄。

③为了适应情感表现的丰富多彩,散文语言重视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

④与诗歌相比,散文更追求平易自然。

第四节小说

1、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①中国小说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诸子篇籍中的寓言,另一个是《春秋》、《左传》等史传文学。

②汉代的小说,是指作为正史的附庸和补充而存在的稗官野史。

③直到唐代,小说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④在宋元以后,小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⑤在今天许多人看来,小说差不多就等于文学了。

2、小说在西方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①欧洲小说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②作为与诗歌、散文并立的独立文体,欧洲小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③到了18世纪,欧洲小说才获得长足的发展。

3、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是什么?

叙事与虚构,或者说是虚构性的叙事,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

4、什么是叙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

叙事的特征在于展示连续发展的,趋向于一个充实和圆满结局的系列事件,这些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排列起来的。

5、叙事的两大原则是什么?

接续与转换。

接续指的是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连续发生,即一个事件如何引发和推进了另一个事件;转换则是指由于事件之间的内在冲突关系而产生的事态变化。

6、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从叙事层面上看,小说具有运用叙事话语相对完整地客观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特性,从而使小说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

(1)小说叙事的完整性使小说与以写景状物、表达人生感受的叙事散文拉开了距离;

(2)小说的客观讲述语调与诗歌的主观抒情语调之间现出了差异;

(3)小说对事件的“叙述”方式又与剧本的“演示”方式存在着不同。

7、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8、小说叙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小说叙事和三个基本要素有关,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9、热奈特对人物与情节的公式

A*C=KA代表行动C代表人物K代表常熟,即行动乘人物等于一个常数

10、两类人物观是什么?

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出两类人物观,一类是功能性的人物观,另一类是心理性的人物观。

⑴功能性人物观:

认为人物的意义体现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认为人物应绝对从属于情节。

⑵心理性人物观:

认为人物的心理或性格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把人物视为小说的首要因素,文本中的一

切都为揭示或塑造人物性格而存在。

11、福斯特的人物划分理论是什么?

福斯特把人物类型划分为“扁型人物”与“圆形人物”两种。

⑴扁型人物:

有类型化的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易于漫画化或抽象的理性化。

⑵圆形人物:

有性格复杂丰满、人物具有立体感的特点,这些人物往往有一个核心性格,同时又体现出不

同的性格侧面和层次,特别适用于长篇小说。

12、叙事理论涉及哪三个层面?

叙事理论研究一般涉及三个基本层面:

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⑴故事层面:

呈现为前后有序的事件,是作为文本的叙述内容而存在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小说的表层结

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⑵叙述层面:

指文本的创造性叙述过程和叙述行为,这一层面涉及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叙述者的分类等问题。

⑶文本层面:

是叙述行为的物质化结果,主要讨论叙述时间、叙述视点、叙述距离等问题。

13、叙事学理论研究中的叙事人和作者的关系是什么?

叙事学认为,小说中的叙事人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殊角色。

作者假借这个虚构的角色之口说话,不管他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如此。

14、热奈特对叙述者的几类划分是什么?

热奈特等人区分了“超故事”叙述者、“内故事”叙述者、“异故事”叙述者和“同故事”叙述者几大类。

⑴“超故事”叙述者:

处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

《药》《孔乙己》

⑵“内故事”叙述者:

是超故事叙述者所讲故事里的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述了一个故事。

《狂人日记》

⑶“异故事”叙述者:

不参与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

《红楼梦》《三国演义》

⑷“同故事”叙述者:

参与故事,在故事中出现。

《孔乙己》《棋王》《狂人日记》

16、叙事学理论在文本层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叙事学理论在文本层面主要讨论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距离等问题。

⑴叙事时间:

热奈特从顺序、进速和频率三个方面探讨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

⑵叙事视角: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可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三种基本的视角类型。

①非聚焦型(零聚焦)是指传统叙事中全知全能的视角类型。

《红楼梦》《红与黑》《战争与和平》

②内聚焦型是指从故事中人物的角度加以聚焦的视角类型,有固定内聚焦型、不定内聚焦型和多重内聚

焦型的分类。

《尤利西斯》

③外聚焦型是指叙述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

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的视角类型。

《杀人者》《白象似的群山》

⑶叙事距离:

在叙述文本中体现为所提供的细节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细节越多越精确,叙述者及读者离场

景就越近,反之则离场景较远。

17、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什么?

巴赫金强调小说人物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他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杂语”或“多声部”现象。

第5节剧本

1、什么是“三一律?

指规定剧中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内完成。

概括来说就是“一日”、“一事”、“一地”。

2、什么是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3、什么是戏剧情境?

戏剧情境是指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

4、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把戏剧分为哪几类?

悲剧:

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形式。

喜剧:

它以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通过丑陋、庸俗、落后的人物或行为的自我暴露来表现其荒谬或失败的戏剧形式。

可笑性是喜剧的主要特征。

正剧:

突破了悲剧和喜剧描写题材的分野,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成分。

它使得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更贴近,更多的从现实人生矛盾中发现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总是以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获得胜利而告终。

5、戏剧语言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个体性的特点,并且要富于潜台词。

②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尽可能通俗易懂、明朗动听。

第三章文学的形态类型

第一节文学的思潮、流派和形态类型

1、什么是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2、文学思潮有哪些特点?

①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标志性)。

②往往形成一定规模的运动,对某个阶段,某种时期文学活动影响深远(规模性)。

③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综合性)。

④文学活动本身的矛盾冲突是促成思潮发生的内部原因(审美性)。

3、什么是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4、文学流派形成的基础和标志是什么?

相近的文学见解、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是流派形成的基础和标志。

5、艾布拉姆斯对文学的两个比喻是什么?

其含义是什么?

①将文学比喻为“镜子”,用镜子的反映来说明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现实主义)

②把文学说成是照亮人生启迪心智的“灯”,其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关于心灵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的流行看法,它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也为这世界添彩增辉”。

(浪漫主义)

6、文学形态类型的风格特征

刘勰把文章风貌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的”八体。

巴尔扎克认为时代的文学有三种形式,面貌或体系,分别称之为“形象文学,观念文学和折中主义文学”。

第二节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是怎样的文学类型?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现实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写实性”,从表面形态上讲,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

⑴真实性:

①再现生活原貌,这是“写实性”的标志和基本内涵。

②注重写实白描和细节描写。

③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现实生活材料精心筛选和艺术加工之后的艺术概括的结果。

⑵客观性:

①“写实性”源于主体创作态度的“客观性”,“客观性”是现实主义文学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

②要求作家必须忠于现实生活,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

③这种客观性是对“总体性”即社会整体而言的,要做到对社会整体把握的客观性,作家势必有所选择。

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了让我们洞悉人生的艺术魅力,而且还有了近乎于历史文献的价值,

3、什么是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4、什么是典型化?

典型化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方式。

它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5、典型理论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各有哪些观点?

①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

如黑格尔有“单一与杂多的统一”和“定型的整体”的观点。

②第二,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如恩格斯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

③第三,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别林斯基说: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5、自然主义有什么观点?

①自然主义就是以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哲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一种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

②自然主义文学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都源于它的基本出发点,即追求“绝对的真实”。

它以对“绝对的真实性”的追求对现实主义文学作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