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628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docx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摘要】《中国好声音—TheVoiceof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开播第二期,以6.93%的收视份额独占收视鳌头,到第十三期《中国好声音》收视份额一路飙升到17.40%,总决赛巅峰一夜最高收视份额达到29.47%。

在综艺节目出现诟病连连,收视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无疑是一道闪电划亮了天际,也惊起了一场关于综艺节目发展的自省与反思,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当下,探索综艺节目发展的时代趋势与应对之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因素,来寻找未来综艺节目发展和运作的出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问题趋势中国好声音

【作者简介】

 

ThewayanddevelopmentofChinesevarietyshow

——Asacasein《theVoiceofChina》

【Abstract】“TheVoiceofChina”isalargemusictalentclassvarietyshow,whichisproducedbyzhejiangTVunitedstar'sshimmeringstarsmediacompany.WhenitstartedThesecondphase,Theaudienceratingrisetoaexclusiveshareof6.93%,ThentoThethirteenthissuetheratingsof“TheVoiceofChina”soaredto17.40%.Onthehighestpeaknightofthefinaltheaudienceratingsharerisesupto29.47%.Withthevarietyshowbeingcriticizedandaudienceratinggettingworse,thesuccessof“TheVoiceofChina”isaflashoflightningscratchingthesky,italsobringsaintrospectionandreflectionaboutthedevelopmentvarietyshow.Intheintensecompetitionofthemarketeconomy,exploringtheeradevelopmenttrendandthesolutioninthevarietyshowandisimperative.Inthispaper,Theauthorthroughanalyzingthesuccessof“TheVoiceofChina”tofindthewayofthedevelopmentandoperationofthevarietyshowinthefuture.

【Keywords】varietyshowdevelopissuetrendTheVoiceofChina

【AuthorInformation】

引言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在内地研究综艺节目的各类专著中,综艺节目、娱乐节目、游戏节目之间存在交集,没有明晰的分界。

如2001年出版的《电视文艺》一书的“电视综合文艺类节目”叙述对象为各类晚会和游戏益智类节目,在2004年出版的《电视审美文化论》讨论的是游戏娱乐节目和晚会节目。

而在高鑫、高文曦所著的《电视艺术:

多元与重构》的书中则作了详尽的概括,她指出:

综艺节目是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段,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配合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形态。

综艺节目满足了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通过与观众互动,形成以娱乐性、趣味性、消遣性和知识性为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综合性。

纵观综艺节目发展的过程,吕一丹在《视听界》发表了《综艺节目的时代演变》

一文,她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分为了5个阶段:

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

而更多的学术期刊和论文认为综艺节目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晚会时代;《幸运3721》、《快乐大本营》等为代表的娱乐时代;《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和竞猜时代;以《非常6+1》、《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大众选秀时代。

综艺节目的迅速发展是市场经济下的结果,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诟病,在杨云的《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路径》中,指出现如今综艺节目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与同质化严重,单一趋同,缺乏品牌创新。

各栏目形式的同构化、同质化十分严重。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尼尔·波兹曼在经过多项社会调查后认为“过度娱乐”也是一大重要原因,他在《娱乐至死》的著作中指出过度娱乐导致的庸俗化媚俗化现状,是20世纪后半页美国文化中最大的变化,“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没有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在《声屏世界》中对综艺节目所出现支持人素质不高,审美格调低俗,语态和定位把握不当进行了批判而笔者根据社会调查报告也同时说明一个问题,摆在中国娱乐节目面前的是严峻的形势:

没有源头的死水,没有创造的生命。

2011年在《新闻世界》中桂恒姣在《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原因探讨》一文中指出综艺节目诟病总体表现为表现为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低级趣味化、媚俗化泛滥,缺乏社会责任感。

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综艺节目的发展该如何应对?

又将走向何种趋势?

黑龙江电视台台长陈啸歌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提出了有效解决娱乐过度化的途径:

“坚持内容为王,提升节目质量;倡导正确的娱乐观;坚持媒体的社会责任;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娱乐节目的规范”。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文翰在《新闻窗》的中也发表了见解:

合适的定位与判断,准确鲜明的名称是办好综艺节目的第一步。

在探索综艺节目的发展过程中,笔者根据前人留下的经验作出以下主要观点:

首先最根本的就是综艺节目形态要寻求实现自我“本体属性和价值”的存在,对节目实现品牌化管理。

北京大学教授胡晓阳在一次学术报告就如何进行品牌营销作出了回答,要打造精品就要创新,积极挖掘新的娱乐元素,只有新鲜的,有创造性,又符合受众需求的娱乐元素才能塑造出更好、更长久的娱乐节目。

小作坊似的节目生产运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精品生产的要求,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科学的生产运行体系,建设一支精干的创作队伍,已经成为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夏晓鸣,戴钮所著的《受众与电视娱乐节目的改革和创新》一书中在与受众的互动上做出了回答,包含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媒体之间的互动。

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媒体,电脑、现实中的游戏将越来越多地为电视娱乐节目所用。

完善综艺节目的推广策划,增强娱乐节目的互动性。

在2011年《东方艺术》中王琦发表的《论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集成优势资源,发挥各种媒介的传播优势,为受众打造全媒体联动的好节目,充分扩展节目的受众群体,符合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网络化生存趋势[12]。

一直以来,探讨综艺娱乐的发展方向都是传播学中的课题,以上著作对解决综艺节目发展中的诟病、突破传统的综艺节目模式以谋求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近一年的作为火爆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将该栏目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切入点,将它与传统的综艺节目进行比较,阐述它们内在的关系与不同。

全面分析该栏目的成功因素,以探讨综艺节目发展的前景,试图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中探究未来综艺节目的发展之路。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我国电视艺术的百花园里争妍斗芳,已慢慢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样式,日渐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日益在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构成电视银幕上的重要节目形式,受到各地电视台的重视和提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那什么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呢?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要是指充分发挥运用电子科技的技术手段,二度对各种文艺形式创作,不仅留存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及艺术手段,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音响灯光效果、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自由转换、创造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在主题引导和贯穿下,运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对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的电视化兼容,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消闲娱乐等需求,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是立足于节目宗旨,运用电视的影像语言,和艺术化的技术创造,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以娱乐性、消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

由于兼容性的电视综艺集表演,娱乐,知识,审美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使不同的艺术流派有机集成的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电视行业是非常常见的类型的电视节目。

它有一个鲜明明确的主题形式,含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具有广泛参与等特点

(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

从1990年的《综艺大观》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这22年电视综艺节目不断的模仿与改进,节目风格日渐演化成熟,从节目形态来说,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以《正大综艺》、《曲艺杂坛》为代表的上个世纪末兴起的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是综艺晚会时代。

主要特色为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将高雅文化和大众品位交融在一起,但节目中与观众的互动性不强,节目形式单一,逐渐落寞。

第二阶段是在1997年推出,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节目形式,主要特点表现为将明星做招牌,并将主持人团队化明星化,集合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诙谐幽默于一体,形成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但随着《超级大赢家》、《欢乐总动员》等一系列节目跟风而至,出现了综艺节目大雷同的现象。

第三阶段是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类竞猜节目时期,节目知识性增强,采用问答形式,对胜出者予以物资和金钱上的奖励,将平民搬上了舞台,主体由明星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但由于模式的单调和老化,收视率也大不如前。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为开端的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

是以才艺表演为基础的电视选秀节目活动,通过为平民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满足选手的表演欲望,赋予选手明星的光环,充分发挥大众的参与性,将评判过程完全公开化,全程跟踪式直播为主要特色。

但其后的抄袭问题,版权问题也接踵而至,大众选秀类节目走向低迷。

直到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从海外购买版权的综艺节目出现,大众选秀类综艺节目再次推向了高潮。

(三)大众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兴盛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1.电视节目形态的演变进程与电视观众审美情趣的嬗变。

仔细研究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综艺节目走过了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为代表的晚会时代,走过了《幸运3721》、《快乐大本营》等为代表的娱乐时代,走过了《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和竞猜时代,到了2004年,则走到了以《非常6+1》、《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大众选秀时代。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将平民选秀节目再次推高。

这是电视节目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创新的想法,但也符合公众审美情趣的变化。

晚会时代,电视观众的欣赏趣味停留在有距离的欣赏阶段;娱乐时代,电视观众的审美情趣则是主动参与、放大娱乐;益智竞猜时代,电视观众的欣赏重点则倾向于求知益智,通过知识的竞技展示才华、风采;而平民选秀时代,则激化的是普通民众的明星梦想,他们希望借助电视传播和自己的竞技打拼,使之一夜成名。

这既是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对大众观念与价值多元的包容,又是对崇尚个性、放大自我、鼓励成名、追求财富的肯定。

2.大众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转为交互传播。

电视不仅仅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是受传者,观众不仅是受传者,也是传播者,两者之间随时随地可以互动交流,而这种交流也成为信息传播的通道因而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大大缩短,更具有平民化、参与性。

3.社会不断转型,价值多元化,造就了年轻一代明星梦。

在今天的社会,是处在一个过渡期的时代,进化的概念,价值多元化,个体存在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无数的财富故事,传说中的新星媒体传播和放大,他们加强和动摇人们的潜意识梦想的财富和明星梦想。

只是因为这种潜在的加偶然诞生的明星的出现,所以节目已播出,即得到了电视机前的观众的狂热追捧,尤其是年轻观众。

4.拿来主义,模仿借鉴,购买版权,国外电视节目洋为中用。

《超级女声》借鉴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FOX)的综艺节目平民选秀类的《美国偶像》(Americanldol)。

这档节目的一炮而红给游离在探索和徘徊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了一盏指路灯,从2003年到2004年,全国电视媒体和制作机构模仿《美国偶像》的本地化程序处理,规划草案,策划和推出了一期又一期大众真人选类节目。

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则直接跨越模仿与抄袭这一争论,从国外购买版权,引进国外最新的热播节目模式,创造收视新高。

(四)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历经四个阶段,二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庞大的电视娱乐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综艺晚会到游戏娱乐的盛行到益智类节目的兴盛以及平民选秀类节目的鼎盛,不难看出,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更新换代迅速的节目类型,不可能有“常胜将军”,虽然平民选秀类节目的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但热潮必将被新的节目模式承继或取缔,形成新的稳定的节目类型。

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已经浮现水面。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与同质化严重,单一趋同,缺乏品牌创新

据2007年统计,我国电视生产总量261万小时,播出1360万小时,生产量只有播出量的19.2%(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8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报告》)

在此形式下,暂且不谈节目与节目之前的模仿与复制而形成的同质,但是单个节目的重播率,从上述数据显示,就不得小觑。

据有关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单是大众参与的游戏类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约计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和40多家市级电视台在同一时期进行制作播放,佯似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基本上是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太多的复制与重播,受众的视觉早已疲劳,需要新的元素的满足受众的口味

电视台各档栏目屡屡出现的形式相同、结构相同、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形成了一种不可救药的拿来主义惯性。

电视数字化后,同质化造成的冲击和矛盾已经成了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最严峻的绊脚石。

在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现况中,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存在的一个严峻形势:

一个没有积水没有源头的河流,一条没有创造力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生机。

在当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阶段,很大部分还停留在对国内外已经发展成功的娱乐节目形式和经验的模仿复制上。

简单形象地讲,呈现出的状态:

“小台副本大台、大台来自港台、港台拷贝复制欧美国家与日本

”,同质化同构化已是普遍现象。

一波又一波地复制与模仿,重复出现的参差不齐的只注重产量与收视的节目,形成了电视娱乐产业在我国的欣荣繁茂、蒸蒸向上的泡沫景象。

中国电视市场的经营运作惯性形成了一种规律,由刚出现的个别节目的收视升高产生了一些星星之火,到短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出现各种同样相似的节目,如同一片旺火趁着风向,一路燎烧至中国电视节目的整个市场。

显然,上述分析成为导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依旧停步不前,挣扎在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阶段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综艺节目的原本的目的是给观众一个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却因无限胀膨增长的数量和集中播出时段,加上单一重复、平淡乏味、千篇一律的节目形式而招致观众的厌倦,若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定会走向节目受众的收视心理在“千人一面”的节目形态中,达到了饱和状态,形成严重的审美与视觉疲劳。

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同构化现象,使电视综艺节目的从发展到繁荣再到衰落的周期大大缩短,导致了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普遍节目生命周期短的现象,进而造成品牌优势难以显现和娱乐产业升级受阻。

其次是节目质量粗制滥造,节目品位低俗,低级趣味化、媚俗化泛滥,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塑造一个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在部分节目制作中,对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不准,主持人自身的个人魅力不强,主持把控和功力欠佳,综合素质更是匮乏,甚至在有些娱乐搞笑类的综艺节目更是低端化低俗化消费,以爆丑料和故意出丑吸引观众,粗俗低劣的糗事段子,低级无聊的搞笑或游戏、缺乏社会常识的惺惺作态、荤段子毫不忌讳,反倒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吸睛”的重要手段。

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会意义在于“传播资讯、引导舆论、教化民众、提供娱乐”。

在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而忽视了形而上的“美感”,过度注重娱乐功能,将电视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和教化作用不断的弱化,缺乏内涵,缺乏它所存在的社会作用。

面对电视过度娱乐化的情况,不少学术上都有据可论,比如美国社会学家尼尔彼兹曼,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中就表明了观点。

他所认为的罪魁祸首当属于娱乐的庸俗化。

在书中他明确指出:

“它们以娱乐来以偏概全地冒充艺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元化功能与性质。

概括来说无异于:

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

在我国的电视节目运作经营过程中,唯收视率论占据主导地位,收视第一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媚俗化节目泛滥。

一味追求高收视率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

的状况,这也是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市场不成熟的具体体现。

“因为观众低俗,所以媒体不得不低俗

”,这种论调是电视台为谋求收视率给自己寻找的惯用借口。

目前娱乐节目的发展中还存在“伪需求”的问题,即电视人打着满足受众需求的旗号去创造庸俗的娱乐,甚至制造低级的娱乐。

这种误导反应了电视机构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最后,电视娱乐节目缺乏精英阶层参与和引导,正因为这种失语和缺位的状态,导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长期的媚俗得不到根本的制止。

二、《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

(一)《中国好声音》背景介绍

《中国好声音—TheVoiceof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Voiceof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在浙江卫视首次播出。

四位不同风格歌手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作为该节目的音乐导师,为节目选拔好声音。

节目在播出前就郑重承诺,将积极响应广电总局的号召,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来巨星为己任,拒绝“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的宗旨

,力争让四位明星导师找到值得培养的乐坛新人,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提供真音乐、真声音

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节目开播第二期,以6.93%的收视份额独占收视鳌头,到第十三期《中国好声音》收视份额一路飙升到17.40%,总决赛巅峰一夜最高收视份额达到29.47%,网络覆盖量超2亿条,新浪微博已有76万粉丝之多,比赛视频的观看浏览次数超3700万。

再次将选秀类综艺节目推向新高潮。

《中国好声音》引动了对于创新的自省与反思,从主流模式的栏目创作到制播分离的生产线构建,从媒介的营销模式与文化变革到全产业链的全力打造

,《中国好声音》为中国综艺节目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二)《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分析

1.原版引进

一直以来中国综艺节目备受抄袭和版权问题的困扰,《中国好声音》由灿星制作公司以350万美元三季度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ON手中购买正版版权,花钱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引进节目模式,为节目投资置购了一个漂亮包装盒,外壳包装已经现成和固定的,版权方会为节目提供参考和建议,从栏目流程、板块情节、光效、音效、舞台进行详细介绍。

并有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制作、执行、营销等各个环节。

在节目形态上保留了原版的优秀血统,按照原版节目流程与模式进行,又融入了中国元素,将娱乐和文化深刻结合,把核心价值观传输、渗透在节目表现之中。

2.创意核心——评委盲选,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中国好声音》在规则创新中体现专业权威。

评委盲选在中国选秀类节目中首次推出,让声音成为选秀的唯一标准,以新颖的方式抓住观众的眼球,又保证了节目的公正与权威性,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成为塑就节目影响力的基石。

“盲听盲选”通过评选活动的客观公正、专业权威来体现栏目的公信力

节目中对导师们在盲听时各种表情的捕捉,造成各种悬念刺激着观众的探求心理,激发观众的收视期待。

尤其镜头捕捉到四位评审转过椅后吃惊、得意或是惊讶的的何种内心活动产生的震撼,让盲选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最佳效果。

通过盲听这种创新的选秀方式创造悬念与刺激,在中国的大众选秀类节目里未曾有过,这也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受到观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3.顶尖阵容打造

《中国好声音》的音响总监金少刚的来头众所周知,他是中国体育馆等大型场地内为文艺演出进行扩声探索的第一人。

不仅执掌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音响大权,还与崔健、许巍、田震、那英、谭咏麟、王菲、周杰伦等众多歌坛大腕合作过。

此外,有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零点乐队”王笑担任乐队总监,键盘手刘卓也是曾多次与那英、孙楠、韩红等艺人合作过的资深音乐人。

宣传总监陆伟表示:

“以前的音乐节目,90%的投入都用来包装和打造选手,我们打破了这种常规,花大力气去打造音响团队,"好声音"最奇妙的一点是,选手开口唱歌,一听到自己的声音,马上可以自信地唱下去。

”而四位音乐导师也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四位导师不仅在音乐颇高的造诣,在舞台上各尽其责,呈现不同的风格,也成了节目一大亮点。

从拍摄机位来说是多机位呈现现场学员的表演,节目共采用了26个机位拍摄,其中10个在场外拍摄花絮,16个在场内拍摄正式节目,现场的舞台,360度无死角,所有细节一览无余。

4.清晰的定位:

回归纯音乐,主持人的作用缩小为零

全程一个半小时的节目成品播出中,作为浙江卫视的一线主持人华少,只是在节目的开场中短暂上镜和简短开场白,并以超常速在结尾说完广告词,不少网友将支持人华少调侃为“广告播放器”。

由此可见,主持人对《中国好声音》来说只是一个单纯的司仪。

节目的一切围绕的只有歌声、歌者以及导师。

主持人的作用弱化,节目内容丰沛充盈,更加凸显节目的中心和宗旨。

这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来说,无疑是一项新的尝试。

5.节目制作:

首次制播分离

所谓制播分离,就是指把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完全剥离出去,委托给社会上的其他实体去完成,电台、电视台通过购买社会上的节目,或开放时段去实现播出。

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和全面流通。

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自制自播,自编自导的封闭式模式。

《中国好声音》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就体现了在制播的分离与分成方面

《中国好声音》由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浙江卫视为播出平台,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社会化生产,真正实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