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60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

课时1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结合材料,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一、地理条件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及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判断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 × )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

( × )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2)林业和特产区:

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

探究点一 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下面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越条件?

答案 土地资源辽阔,土壤肥沃;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机械工业发达。

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答案 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3.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答案 劣势主要表现为:

(1)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

(2)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

(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主要表现为:

(1)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

(2)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3)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地理因素

地理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有利

雨热同季

不利

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地形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地势平坦;周围山地环绕

农业生产类型:

多种经营

平原—种植业

山地、丘陵—林牧业

高原—畜牧业

土壤、水源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发达的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人少地多

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355mm

年均温

4.9℃

年降水量

881mm

年均温

6.8℃

年降水量

361mm

年均温

-0.4℃

年降水量

630mm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523mm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B.Ⅱ—②

C.Ⅲ—③D.Ⅳ—④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

C.海陆位置D.季风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

D.地广人稀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1题,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

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第2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第3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探究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因为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河流汇集,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

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4.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5.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农业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热条件配合好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

畜牧

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5.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

6.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答案 4.A 5.B 6.D

解析 第4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应该为玉米和小麦。

第5题,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大豆和甜菜。

第6题,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拓展延伸]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发展条件分析如下所示: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农作物一年三熟,东北农作物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坡度<25°地区可适当开垦梯田;山地适于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绿洲农业产量稳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和美国工业发展使农业规模化提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决定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时间及时

人口

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高低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往往对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位于大兴安岭、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长白山区。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升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

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

第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由南向北热量渐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渐增。

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