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名词解释全集副本.docx
《矿物名词解释全集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物名词解释全集副本.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物名词解释全集副本
矿物学
结晶学:
crystallography研究晶体的生成和变化,外表形态的几何性质,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相互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要包括晶体生成学、几何晶体学、晶体结构学、晶体化学、晶体物理学及数学晶体学等分支。
它们阐明晶体各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并可用以指导对晶体的利用和人工培养。
晶体
crystal由结晶质构成的物体,即内部的原子或离子有规律地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因而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一切晶体都有自发地成长为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有特性;但许多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因而最终并不一定表现出几何多面体的规则外型。
晶体的分布极其广泛,绝大部分的固体矿物都是晶体,土壤主要由粘土矿物的细小晶粒组成。
此外,从各种金属、合金、陶瓷、水泥制品到白糖、食盐、青霉素等绝大多数的固态化合物,一直到组成生命有机体的某些物质,如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有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也都是晶体。
晶体的大小相差很大,可以从小于1微米(10-3毫米)到几十米。
有时,晶体一词仅指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型的晶体,即结晶多面体;而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
结晶作用
crystallization指形成晶体的作用,即原来不结晶的物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组成浓度)下转变为结晶质的作用。
物质结晶的方式有:
(1)由气体结晶,如火山口硫蒸气冷凝直接形成硫磺晶体;
(2)从液体中结晶出石盐,硼砂等晶体,岩浆熔融体因过冷却而结晶出长石、石英、云母等晶体;(3)由故态的非晶质的火山玻璃经过晶化而形成结晶质的石髓。
重结晶作用:
recrystallization这一术语用法不一。
在结晶学中可有两种含义:
(1)已形成的晶体,由于所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部分地熔融或溶解而转入母液,然后又重新成长的作用。
(2)已形成的晶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再次成长,而使结晶颗粒由细变粗的作用,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时,方解石晶粒的变粗。
也有人将后者称为再结晶作用,以与前一种含义的重结晶作用相区别。
在岩石学中,凡是岩石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其中有矿物的新晶体形成的作用,都称为重结晶作用或再结晶作用。
新形成的晶粒,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以与原岩的相同,也可以不同;原岩的矿物可以是结晶质的,也可以是非晶质的。
再结晶作用同“重结晶作用”
矿物学
mineralogy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科学。
当前,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研究,除了促进矿物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外,其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据以扩大矿物的利用;另一方面则是为找矿,勘探提供有关的资料;此外,并为阐明地壳物质的演化历史及其过程提供科学根据。
同位素矿物学
isotopemineralogy是研究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丰度变化、演变历史和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变异的一门科学。
用以说明矿物的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经历年龄、变化过程等,从而确定岩石年龄和矿床成因,并为研究和探讨地球历史和宇宙天体起源提供有关资料。
合成矿物
syntheticmineral又称”人造矿物”。
在工厂和实验室中由人工方法制成的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压电石英、人造红宝石等,由于自然界这些矿物资源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迫切要求,人们就模拟这些矿物在自然界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用人工方法合成这些矿物,合成矿物的制成可以进一步阐明与这些合成矿物类同的天然矿物的成因。
有机矿物
organicmineral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矿物,包括碳氢化合物和有机酸盐,如琥珀(C20H32O2),草酸钙石(Ca[C2O4]H2O)等。
具有易熔、可燃等特性。
已知的有机矿物仅有数十种。
金属矿物
metallicmineral明显的金属性,如呈金属或半金属光泽,表现为各种金属色(如铅灰,铁黑,金黄等色),不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矿物,它们绝大多数是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部分氧化物,如方铅矿(PbS)、磁铁矿(Fe3O4);个别的本身就是金属单质,如自然金(Au)。
少数例外,如闪锌矿(ZnS)、辰砂(HgS)、锡石(SnO2)等不具典型的金属性,但仍是金属矿物;石墨(C)虽具有明显的金属性,但不属于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主要是构成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矿床的矿石矿物,一般都用以提取其成分中的金属元素。
非金属矿物
nonmetallicmineral指不具有金属或半金属光泽,无色或呈各种浅色,在0。
03毫米厚的薄片下透明或半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差的矿物。
包括绝大部分的含氧盐矿物以及部分氧化物和卤化物矿物。
它们大多是造岩矿物,部分则是构成各种非金属、轻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矿床的矿石矿物。
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矿物材料,如白云母、高岭石等;有的则用以提取其成分中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如从绿柱石(Be3Al2[Si6O18])中提取铍,从磷灰石(Ca5[PO4]3(F,Cl)中提取磷等
粘土矿物
claymineral组成粘土的矿物成分可分为两种,其中赋与粘土以可塑性的那一类矿物称为粘土矿物(另一类是附属的”非粘土矿物”,如石英等)。
粘土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组分。
是一些以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
除海泡石,山软木具链状结构外,其余均具层状结构,颗粒极细,一般小于0。
01毫米。
加水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主要包括高岭石族,伊利石族,蒙脱石族,蛭石族以及海泡石族等矿物。
主要用作陶瓷和耐火材料,并用于石油,建筑,纺织,造纸,油漆等工业。
重砂矿物
placermineral岩石或矿石遭受风化,破坏所形成的碎削物质,以及经搬运,分选而沉积的松散的机械沉积沙粒,其中所含比重较大(一般在2。
9以上),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矿物,称为重砂矿物。
常见的重砂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铂、金刚石、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刚玉、金红石、锡石、铌钽铁矿、锆石、独居石、黑钨矿、白钨矿等。
很多重砂矿物具有经济价值,如果其富集程度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成为砂矿床。
重砂矿物的组合与原生岩石的种类有关,例如自然铂、锇铱矿、铬铁矿、橄榄石、磁铁矿的组合与超基性岩有关。
利用重砂矿物及其组合,可以推测砂矿中某种有用矿物存在的可能性,并可对原岩类型的确定和寻找原生矿床提供线索。
原生矿物
primarymineral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热液成矿过程中所形成的方铅矿等,均是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secondarymineral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矿物,如橄榄石经热液蚀变而形成的蛇纹石,正长石经风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岭石、方铅矿经氧化而形成的铅矾,铅矾进一步与含碳酸的水溶液反应而形成的白铅矿等,均是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在化学成分上与原生矿物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次生矿物一般不包括变质所用所形成的新矿物。
此外,有人将热液蚀变形成的矿物专门称为蚀变矿物以区别于表生成因的次生矿物。
表生矿物
hypergenemineral,supergenemineral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围内,由于水、大气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矿物。
主要包括湖海中的沉积矿物,如石盐、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矿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破坏而转变形成的部分次生矿物,如褐铁矿、高岭石、铅矾等。
共生矿物
parageneticmineral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中所形成的,出现在一起的不同种矿物。
如在花岗岩中,有岩浆作用期所形成的共生矿物长石和石英;在热液矿床中,有热液作用期所形成的共生矿物方铅矿和闪锌矿等。
矿物共生组合
parageneticassociationofminerals反映一定成因的一些共生矿物的组合。
如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中,金刚石、橄榄石、金云母、铬透辉石及少量镁铬铁矿和美铝榴石的组合即为矿物共生组合。
一定的矿物共生组合的出现,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一定地质作用中的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组分浓度、pH值、Eh值等)。
因此,研究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可以预测某些地质环境中可能找到的有用矿物,以指导找矿;还有助于阐明成矿规律、确定矿石类型、推断矿床成因以及研究和鉴别矿物。
伴生矿物
associatedmineral自然界共同出现于同一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矿物。
伴生矿物只考虑空间上在一起,而不管彼此间在形成时间上和成因上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标型特征
typomorphiccharacteristic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某种矿物,在晶形、双晶类型、某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所含微量元素等方面或其中的一个方面,表现出特有的特征,因而可以作为成因上的标志者,这种特征称为矿物的标型特征;具有标型特征的矿物则称为标型矿物。
例如锆石,产于酸性火成岩中的,常呈无色透明,或呈淡黄、黄色,柱面发育,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的聚形而具柱状习性;产于硷性岩中的,则常呈黄褐、黑褐色,柱面不发育或却失,呈四方双锥晶形而具粒状习性。
标型矿物
typomorphicmineral指具有标型特征的矿物。
也有人将只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因而能够指示成因的矿物,例如只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蓝闪石等,也称为标型矿物。
晶簇
druse由生长在岩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簇状集合体。
它们一端固着于共同的基底上,另一端自由发育而具有良好的晶形。
晶簇可以由单一的同种矿物的晶体组成,也可由几种不同的矿物的晶体组成。
常见的如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等。
工业上利用的压电水晶、冰洲石等矿物原料常呈晶簇产出。
透明度
transparency物体容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在矿物学中,一般以1厘米厚的矿物的透光程度为准,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三级:
(1)透明:
隔着矿物可见另一侧物体的清晰轮廓,如水晶等;
(2)半透明:
隔着矿物仅能见另一侧物体的模糊阴影,如闪锌矿等:
(3)不透明:
隔着矿物完全不能见到另一侧物体的任何形象,如磁铁矿等。
在岩矿鉴定工作中,通常根据矿物在薄片(约0。
03毫米厚)下能否透光而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和不透明矿物两类。
许多在标本上不透明的矿物在薄片下却表现透明而属于透明矿物之列,如辉石、角闪石等。
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矿物,属于光性矿物学研究的范围;金属矿物基本上都是不透明矿物,属于矿相学研究的范围。
光泽
luster矿物表面对可见光反射的能力。
矿物光泽的强弱取决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其中反射率又是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函数。
反射率越大,矿物的光泽就越强。
在矿物学中,将光泽的强度由强而弱分为以下四级,他们的名称及相应的反射率R的范围如下:
(1)金属光泽,R>0。
25;
(2)半金属光泽,R=0。
19—0。
25;(3)金刚光泽,R=0。
10—0。
19;(4)玻璃光泽,R=0。
04—0。
10。
其中金刚光泽和玻璃光泽统称为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矿物一般都表现为非金属光泽。
而金属矿物则具有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
矿物光泽的强弱应以晶面、解理面等平滑表面的反射为准,其他反射表面及某些集合体形则可引起特殊的光泽,如珍珠光泽、油脂光泽、松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等。
光泽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评价宝石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自色
idiochromaticcolour矿物颜色的一种。
是由于矿物本身内在的原因所引起的颜色,它取决于矿物本身内化学成分及结构。
例如,组成矿物的主要成分或类质同象混入物中含有色素离子(主要是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铀等),晶体结构中存在某种缺陷等,均能使矿物呈现自色。
矿物的自色基本上是固定的,是坚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色
allochromaticcolour矿物颜色的一种。
是由于外来带颜色的物质机械混入而使矿物染成的颜色,它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无关。
如纯净的石英晶体呈无色透明,但一般常因不同杂质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紫水晶)、玫瑰色(蔷薇石英)、乳白色(乳石英)、烟黑色(烟水晶)等不同的颜色。
由于他色对于同种矿物来讲并不是固定的,因而在矿物鉴定上,其意义不如自色重要。
但他色有时可使矿物染成美丽的颜色,而成为工艺美术品的材料。
假色
pseudochromaticcolour矿物颜色的一种。
是由于物理原因(主要是光的内反射、内散射、干涉等)所引起的颜色。
假色主要包括晕色、锖色和变彩。
它们只对某些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条痕
streak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矿物碎成粉末后可消除假色并减弱他色,故矿物条痕的颜色较矿物颗粒的颜色为固定。
条痕色主要对于金属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硬度
hardness固体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在矿物学中通常所称的硬度多是指摩氏硬度,即矿物与摩氏硬度计相比较的刻划硬度。
摩氏硬度计较为粗略,精确测定时常用显微硬度计或测硬仪来测定矿物的压入硬度或刻划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硬度矿物有金刚石、刚玉等,它们的高硬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上。
解理
cleavage旧称“劈开”。
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成平面的固有性质。
所裂成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解理面的方向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面网与面网之间连接力最弱的平面,并且他们在晶体上的分布符合于晶体的对称特点,亦即解理必定沿着同一个单形中的所有晶面方向同时发生。
所以,解理面的方向通常都用相应的单形符号或单形名称来表示,如方铅矿的解理平行{100},或者说具有立方体解理。
通常将解理的完善程度分为五级:
(1)极完全:
受力后极易沿解理面分裂成薄片,解理面相当平整光滑,例如云母。
(2)完全:
受力后总是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显著而平滑,例如方解石。
(3)中等(清楚):
受力后常可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清楚但不很平滑,且常不连续,例如辉石。
(4)不完全:
受力后沿解理面分裂较为困难,仅断续见到不明显的解里面,解理面不平滑,例如橄榄石。
(5)极不完全:
受力后极少沿解理面分裂,仅在显微镜下偶尔可见零星的解理面,例如石英。
晶质矿物的解理特性,包括解理的组数极其方向和完善程度,以及解理角(两个相交解理面所夹的平面角)的大小,是鉴定矿物的特性之一。
裂理
parting又称“裂开”。
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有时可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成平面的性质。
裂理与解理在现象上极为相似,但解理是由内因决定的,是一种晶体固有不变的特性;裂理则是由外因引起的,对于同种晶体而言,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出现时的方向也可以不同。
产生裂理的原因主要是沿晶体结构中一定方向的面网上分布有他种物质的夹层,或具有机械双晶。
裂理的出现远不如解理广泛,它仅对辉石、磁铁矿、刚玉等少数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脆性
brittleness物体受外力打击或碾压时易于发生碎裂的性质。
有些矿物,如自然硫、黝铜矿等,具有显著的脆性,是它们的鉴定特征之一。
当用小刀刻划这些矿物时,将产生粉末,并留下无光泽的刻痕
弹性
elasticity这一术语在矿物学中一般专指:
具有片状解理或呈纤维状的矿物,其薄片或纤维在外力作用下能显著弯曲而不断裂,当外力除去后又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例如,云母、石棉等具有良好的弹性,故弹性是鉴定这些矿物的特征之一。
挠性
flexibility这一术语在矿物学中专指:
具有片状解理的矿物,其薄片在外力作用下能显著弯曲而不断裂,但在外力除去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例如,绿泥石、蛭石等具有明显的挠性,挠性是鉴定这些矿物的特征之一。
比重
specificgravity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4°C时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在矿物学中一般将矿物的比重粗略地分为三级:
(1)比重小的,<2。
5,例如石膏;
(2)比重中等的,2。
5—4。
0,例如长石;(3)比重大的,>4。
0,例如重晶石、方铅矿。
在重砂分析中,通常按比重大小将矿物分为两类:
(1)轻矿物,<2。
87。
(三溴甲烷的比重);
(2)重矿物,>2。
87。
比重是矿物的鉴定特征之一,也是矿物重力分离、重力选矿、重力探矿和重砂测量找矿工作的依据。
导电性
electricalconductivity物体对电的传导能力。
导电性的大小用电阻率表示。
各种矿物的导电性能不同。
一般说来,自然金属导电性能好,是电的良导体;非金属矿物是非导体;大多数金属矿物则是电的半导体。
矿物的导电性可作为鉴定某些矿物的特征之一,但主要应用于物理探矿、选矿和矿物分离等工作中。
此外,矿物因导电性不同,可直接用作电气工业材料:
如白云母作为绝缘材料,石墨用作电极材料等。
介电性
dielectricity在外电场作用下,不导电的物体,即电介质,在紧靠带电体的一端会出现异号的过剩电荷,另一端则出现同号的过剩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介体的极化。
如果将某一均匀的电介质作为电容器的介质而置于其两极之间,则由于电介质的极化,将使电容器的电容量比以真空为介质时的电容量增加若干倍。
物体的这一性质称为介电性,其使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为该物体的介电常数,或称介电渗透率,用以表示物体介电性的大小。
在矿物分离工作中可利用矿物的介电性来分离电介质矿物:
将矿物样品放在介电常数适当大小的某种电介质液体中,此时在外电场作用下,介电常数大于电介质液体的矿物将向电极集中,而小于电介质液体的矿物则被电极所排斥,从而将不同介电常数的矿物分离开。
压电性
piezoelectricity某些晶体在压力或张力的作用下能激起表面荷电的性质。
例如α—石英晶体,当沿着晶体的一个水平结晶轴(即α—石英晶体的电轴)方向对晶体施加压力时,在此电轴的两端即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当以张力代替压力时,则电荷变号。
如果将具有压电性的晶体置于外电场中时,晶体将相应地发生伸展或收缩;当外电场为一交变电场时,则晶体将随着电场的变号而同步地交替发生伸展和收缩,亦即发生其振动频率与电场频率相同的机械振动。
压电晶体的后一特性被广泛地用于无线电工业等方面。
只有不具对称心的电介质晶体才可能具有压电性。
热电性
pyroelectricity某些晶体在热的作用下能激起表面荷电的性质。
例如,电气石晶体在受热时,其结晶轴c轴的两端即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
磁性
magnetism物体在外磁场作用下被磁化时所表现的性质(如被外磁场所吸引、排斥或产生转矩以及对外界产生磁场等)。
磁化程度即磁性的强弱,由磁导率来表征。
在矿物学中习惯上按磁性的强弱将矿物分为以下四类:
(1)强磁性矿物:
可被永久磁铁吸引,例如磁铁矿;
(2)中等磁性矿物:
永久磁铁不能吸引,但可被弱电磁场的电磁铁所吸引,例如钛铁矿;(3)弱磁性矿物:
只能被强电磁场的电磁铁所吸引,例如独居石;(4)无磁性矿物:
强电磁场的电磁铁也不能吸引,例如刚玉。
其中,中等磁性和弱磁性矿物通称为电磁性矿物。
矿物的磁性也是鉴定矿物的特征之一,也是矿物磁性分离、磁法选矿和磁法探矿的依据。
发光性
luminescence某些矿物当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例如在紫外线或X射线、阴极射线、放射性射线的照射下,或者在打击、摩檫、加热时,能够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如果外界激发能量停止作用后,矿物还能继续发光一段时间,这种光称为磷光。
如果外界激发能量停止作用后,矿物便停止发光,这种光称为荧光。
常见的具有发光性的矿物有金刚石、白钨矿、硅锌矿、萤石等。
发光性是鉴定这些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并被用于找矿和选矿上。
自然金
nativegold成分Au常含银和微量的铜。
当含银量超过15%时,称为银金矿(Au,Ag)。
等轴晶系。
晶体呈八面体等形状,但很少见;一般呈分散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偶尔呈较大的块体出现,个别可重达数十公斤。
颜色和条痕色均为光亮的金黄色。
随含银量的增加,颜色和条痕色逐渐变为淡黄。
金属光泽。
硬度2。
5—3。
0。
具强延展性。
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比重15。
6—19。
3。
自然金按其产状的不同,可分为脉金(也称山金)和砂金两种。
脉金主要为热液成因的含金石英脉。
银金矿
electrum见“自然金”。
自然银
nativesilver成分Ag,常含金、汞等。
等轴晶系。
通常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或树枝状集合体。
新鲜断口银白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现灰黑的锖色。
条痕银白色。
金属光泽。
硬度2。
5。
具强延展性,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比重10。
1—11。
1。
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矿床中。
自然铜
nativecopper成分Cu,原生自然铜成分中有时含银和金等。
等轴晶系。
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
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
金属光泽。
硬度2。
5—3。
具强延展性。
断口呈锯齿状。
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比重8。
5—8。
9。
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产物。
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成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
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
大量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金刚石
diamond成分C,与石墨同是碳的同质多象变体。
等轴晶系。
晶体细小,常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
晶面常弯曲。
质纯者无色透明,一般带黄、蓝、褐、黑等色调。
金刚光泽。
在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下发天蓝色或紫色荧光。
硬度10,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
解理平行八面体{111}中等。
比重3。
47—3。
56。
有的金刚石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其导热系数比铜高出好几倍。
产于金伯利岩中。
含金刚石的岩石遭受风化破坏后,它往往转入砂矿中。
透明色美的金刚石,是高级的宝石。
一般的金刚石是高级的切削、研磨材料。
石墨
graphite成分C,与金刚石同是碳的同质多象变体。
有2H和3R两种多型变体,前者为六方晶系,后者为三方晶系。
常呈鳞片状或块状集合体。
颜色与条痕均为黑色。
半金属光泽。
硬度1,易污手;具滑腻感。
解理平行底面{0001}极完全。
薄片具挠性。
比重2。
09—2。
23。
导电性良好。
主要由煤层或含沥青质炭质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
用于制造高温坩锅和翻砂铸模面的涂料,电极、电刷等电工器材,润滑剂,铅笔芯等。
高碳石墨可做原子能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
黄铜矿
chalcopyrite成分CuFeS2,含Cu34。
56%。
四方晶系。
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黄铜色。
表面常因氧化而呈金黄或红紫等锖色。
条痕绿黑色。
硬度3—4。
比重4。
1—4。
3。
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代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与原生的硫化铜矿物作用,可形成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形成铜的次生富集。
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
斑铜矿
bornite成分Cu5FeS4,含Cu63。
3%。
等轴晶系。
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新鲜断口呈暗铜红色,表面因易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
金属光泽。
硬度3。
比重4。
9—5。
0。
斑铜矿为许多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物。
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分解的产物。
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但它并不稳定,往往被更富含铜的次生辉铜矿和铜蓝所置换。
斑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
黝铜矿
tetrahedrite成分Cu12Sb4S13,含Cu45。
77%。
与砷黝铜矿Cu12As4S13构成类质同象系列。
一般所见的黝铜矿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砷黝铜矿分子。
等轴晶系。
晶体呈四面体,但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钢灰至铁黑色,新鲜断口呈黝黑色。
条痕与颜色相同。
金属或半金属光泽。
硬度3—4。
比重4。
4—5。
1。
见于各种成因的含铜热液矿床中。
常与其他含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
方铅矿
galena成分PbS,含Pb86。
6%,常含银。
等轴晶系。
晶体呈立方体或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