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5868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docx

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2019历史ⅱ学案第六单元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纲】 1.商业的发展。

2.古代的土地制度。

3.“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标】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的发展与繁荣

(1)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兴起。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以来的艰难发展

(1)统治者多推行____________政策。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1)发展的条件: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发展的表现: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易混易错

 “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宋朝: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2)元朝:

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的压制与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晋商。

思维升华

 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表现包括货币、城市、对内贸易、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商品交换经历了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经济两个阶段,货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代以前

(2)宋代时

细节点拨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

(1)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4)元朝时,_____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__”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朝贡贸易

(1)含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评价:

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四】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盛行时间:

夏、商、西周

(2)内容

(3)评价:

这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4)瓦解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2)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3)历朝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__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细节点拨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

【五】“重农抑商”

1、原因

(1)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概况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细节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那么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2)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3)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4)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

六、“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3)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影响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古代中国的商业

主题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变化

(1)商业场所: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

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3)交易媒介:

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换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

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

史料一 明《醒世词》:

“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他寸步也难。

……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史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那么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史料说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

史料三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史料反映出随着商品贸易的扩大,纸币出现,宋代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史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代贸易场所打破坊、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说明商品经济对城市功能进步的促进作用。

主题2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政策、历程和特点

(1)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2)发展历程:

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一词由此而来)——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3)特点: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由盛转衰。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主题1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重农抑商

①时间:

从商鞅变法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②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③评价:

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闭关锁国”

①含义:

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

②根源: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

③目的:

维护专制统治。

④评价:

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史料一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

商鞅变法,即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史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闭关锁国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史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那么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推行闭关锁国的根源。

主题2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及认识误区

(1)图示

(2)“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赋贸易”。

如郑和下西洋。

(3)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如清朝限制中外贸易于“十三行”。

主题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

(1)沿革

①原始社会:

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②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③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2)规律

①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

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④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表达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

1、条件: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标志: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

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

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5、不利因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造成国内市场狭窄;缺乏资本原始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海外市场。

6、对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

(1)进步性: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

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

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

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例1(2017·浙江高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 B

审题突破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场所,不是地方商业中心,应选B。

例2(2017·福建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说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审题突破 “贱商而商地位更高,尊农而农地位却更低”的信息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应选D。

例3(2017·江苏高考)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那么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 C

审题突破 由“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即可知强调农工商比例适中平衡,应选C。

题点

经济发展战略隐含的历史信息

1、“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以下现象不适合的是

()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瓦子”

D、建立一座活字印书坊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概念——商业政策

2、2017年9月31日《新疆日报》发文称:

一个国家要进步最不应做的事情就是闭关锁国,任何形式的闭关锁国都是倒退。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

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

题点

主干知识——古代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史观——文明史观

4、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

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A、中国是农耕文明的社会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

D、“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文学情境中的历史

5、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就业网”发起2018年的就业计划调查,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朝山西去工作,你给他推荐的就业部门不包括()

A、在票号担当收银员B、从事彩瓷售卖工作

C、创办私人丝绸纺织厂D、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2、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4、《世界通史》认为: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5、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6、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A、史籍《旧唐书》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

C、唐朝传奇作品D、电视剧《唐明皇》

7、明代一老者说:

“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

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

……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

”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8、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

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9、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

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

A、经营房租并不赚钱B、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

C、经营土地才是正统D、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

10.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风光数百年的晋商、徽商群

体也走向了衰落。

商人团体因官府而兴衰,从政策

角度看源于()

A、小农经济

B、重农抑商

C、土地兼并现象存在

D、市民团体壮大冲击

11、(2017·四川高考)“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假设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之理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有的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6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8分)

14、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

农业: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

据此回答:

(1)黄梅戏“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

(3分)

(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

(3分)

(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

(3分)

手工业: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工艺精湛,世界闻名。

(4)请列举古代中国三大著名的手工业行业。

(3分)

(5)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有何弊端?

(5分)

商业:

中国古代的城市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断繁荣。

(6)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

(3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2.

(1)重农抑商4.

(1)交子5、(3)徽商

【二】1.

(2)①坊市

【三】1.(4)泉州(5)闭关锁国

【四】2.(3)国有3.

(1)①土地私有(3)均田制

命题探究

1、B2、D3、D4、A5、D

课时规范训练

1、B2、B3、C4、B5、C6、B7、A8、A9、B10、B11、D12、C

13、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共同点:

宋朝发生商业革命。

不同点:

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14、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的井渠、王景治黄河等。

(3)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4)纺织业(或丝织业),冶铸业,陶瓷业。

(5)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

弊端:

(任答一样即可)

“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

“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6)长安、洛阳、杭州、汴京、泉州等(唐宋至少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