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docx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
1、狭义货币:
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
2、广义货币:
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
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根本要素:
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
6、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7、信用工具:
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展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
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准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承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
企业与企业之间进展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
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承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
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展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本钱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能广泛地发动社会资金并进展全面的资金分配,不仅能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
〔3、国家信用:
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
既包括财政以债务人身份所形成的债务,也包括以债权人身份所提供的信用。
国家财政部门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举债。
政府借债包括外债和债:
①举借外债的形式包括向国外政府借款、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向国际银团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等。
②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发行国债,国债包括政府公债券〔长期国债〕和国库券〔短期债券〕,其中国库券是主要形式。
〔4、消费信用:
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
消费信用按信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卖方信用和买方信用。
卖方信用是信贷机构对商品批发或零售商融通资金,以使其有能力对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效劳;买方信用是信贷机构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融资,以使其能一次性向销售商购置消费品,然后按协议定期向信贷机构归还贷款利息。
当前主要的消费信用形式是买方信用。
〔5、国际信用:
国际银行信贷;出口信贷;市场信贷;政府贷款;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9、信用工具的特征:
1、归还性:
指信用工具按照其归还期限要求归还的性质。
2、风险性:
投入的本金和所获得的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3、流动性:
短期变现少受损失的能力,活期有完全流动性,定期存款流动性弱。
4、收益性:
收益性表达了金融工具增值的根本目的。
平安性与归还性成反比,与流动性成正比;收益性与风险性和归还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
计算:
名义收益率:
票面利息/票面金额;即期收益率:
规定利息/信用工具市场价格;实际收益率=[(1+名义收益率)/(1+通货膨胀率)]-1
10、典型信用工具:
〔1、短期信用工具:
①票据:
商业本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汇票、信用证、信用卡②国库券
〔2、长期信用工具:
①股票②长期债券
11、利率计算题:
I:
利息、P:
本金、r:
利率、n:
期限S:
本利和
单利的计算:
I=P·r·nS=P(1+r·n)
复利的计算:
S=P(1+r)的n次方I=S-P
实际利率的计算:
r=R-I=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现值=未来值/[(利率+1)的n次方]
12、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这种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在产品市场上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决定的,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供求的均平。
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各自的变动,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性变量,货币需求那么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忽略了投资和储蓄因素,是有缺陷的。
13、利率的决定原理:
投资储蓄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IS-LM模型。
IS〔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利率和所得不同组合的轨迹〕是减函数;L〔需求〕M〔供给〕是增函数。
14、利率的作用:
利率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约束企业资金使用;改变个人金融资产构造;影响租金水平的变化。
〔2、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1、调控整个经济社会信货规模。
〔中行提高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全国信贷规模收缩〕2、调整国民经济构造〔采取差异利率〕。
3、调整经济增长节奏〔经济过热时提高央行基准利率〕4、平衡国际收支〔逆差时提高利率,使国经济降温,物价回落,出口增加吸引国际资本。
衰逆差并存时,降长期利率,提短期利率〕
15、利率市场化:
指利率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意义:
我国的市场利率管制存在弊端。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动因:
入世后的现实需求;能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运行的调控效率,适应经济开展需求;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能推进我国相关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抑制金融“脱媒〞现象泛滥。
16、中央银行的性质:
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效劳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视管理金融业、规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与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17、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即国家赋予央行的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融通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各项活动;实施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货币价值稳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管;〔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存款准备金、改变准备金率。
18、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1〕物价稳定,即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即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者均能较易寻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即由生产资源充分利用引致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诸指标衡量的增长率;〔4〕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之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状态。
19、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具有警示性效应;2、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迅速但容易有负面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和票据,控制货币供给量。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5〕直接信用控制,如信用分配、利率限制、流动性比率;〔6〕间接信用控制,如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20、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中间环节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或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和实际变量的途径。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1〕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2〕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途径。
货供增,利率降,投资增,国民总支出增,国民总收入增【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名义国民收入的根本决定力量。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供给量是决定性因素。
即货供增,人支出增,收入增。
21、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效劳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效劳企业。
22、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的根底。
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存款、借款、发型商业票据或金融票据〕组成。
【资产业务】:
就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
主要包括:
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不用或少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而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效劳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
结算类、代理类、信息咨询类以及其他类等:
特点风险较小。
信托租赁风险高。
23、商业银行的管理:
【三性】经营方针:
1、盈利性。
是根本方针,从损益表中反映。
2、平安性,会面临信用、市场、外汇、部、政策风险。
3、流动性即变现能力。
24、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①资产管理。
②资产管理方法:
资信评估6C原那么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环境、连续性;多样化资产;重流动。
③负债管理:
购置理论和销售理论。
优:
保持流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竞争力。
缺:
通胀,增加银行负担,经营风险。
④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协调有效。
2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金融中介业务收保险费,投资债券股票贷款〕、投资银行〔帮助公司销售证券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为本企业部筹融资金、促进技术改造和进步〕、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融资性租赁开展业务〕、信托投资公司〔受托代管理、经营经济业务〕。
26、金融市场〔人们通过各种金融资产交易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的功能:
①媒介资金融通,对社会资源进展再分配;②具有支持规模经济的功能;③价格发现;④降低交易本钱;⑤调节宏观微观经济。
27、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融资期限【货币市场】:
贴现市场〔票据贴现,利息支付〕、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放市场。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公司、政府债券〕〔2〕按融资方式【债券市场】【股权市场】〔3〕按交易工具分为外汇、黄金、衍生金融市场。
28、欧洲货币市场存在的作用与后果:
【积极】:
解决国际资金供需矛盾,促进国际化;扩大信用资金来源;局部解决某些国家收支逆差;有利于开展中国家进口生产设备技术;大跨国公司扩大投资,促进国际间生产与贸易开展。
【消极】:
是国际金融市场动乱不安的因素;加剧西方通货膨胀;不利于其国金融政策推行。
29、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储蓄率的提高,最终到达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面】--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资本自由流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改革对中国有很重要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两次金融危机,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7-2021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开场对此前所说的金融自由化的好处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先后经历了两次危机,经济依然快速增长。
【应该】在政策适度控制的前提下,逐步放松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提高监管效率,重点放在国金融主体的主动性提升上。
通过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学习到达中国自身市场水平的提升的目的,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开展环境,建立安康的实体经济。
30、金融监管的原因,理论根底:
1、高负债引起金融监管需求;2、资产与负债业务两方信息不对称;3、道德风险;4、负外部性引起〔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关系、行业性质一样、信息不充分〕;5、市场失灵〔由信息不对称、盲目投资、金融市场高度垄断引起〕;6、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宏观经济效应;7、法律的不完备。
31、政府选择金融监管体制的理论分析:
1、监管的规模经济理论
2、监管者竞争理论
3、监管的收益本钱分析
4、关于监管的政治学分析
5、对监管者的监管
6、跨国监管理论
7、自律监管理论
8、监管当局作为技术部门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9、分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选择分析
10、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选择分析
11、金融监管的纵向分权
32、金融监管模式比拟:
〔1〕统一监管模式〔英日〕:
审慎监管、业务监管都有一个机构负责。
本钱优势、改善监管环境、适应性强、责任明确;但缺乏监视竞争,易导致官僚主义。
〔2〕分头监管模式〔我国,典型分业监管〕划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领域。
有监管专业化优势,监管竞争优势。
但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会产生矛盾,机构大本钱高。
〔3〕牵头监管模式〔法国〕是分头的改良。
目标明确,通过合作提高监管效率;但牵头监管者不能控制整个体制的风险。
〔4〕双峰式,澳大利亚,奥地利。
两类监管机构,一审慎监视,控制风险,一负责不同金融业务监视。
比分业本钱低难度低,比统一有竞争制约,在各个领域保证了监管规那么的一致性。
〔5〕伞形监管+功能监管---美国。
是分业的改良。
33、传统货币数量说:
货币没有在价值,对经济没有实质影响,流通中货币多那么物价水平上涨,反之下降
34、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M〔货币数量〕V〔流通速度〕=P〔商品加权平均价格指数〕T〔社会商品交易量〕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
35、现金余额学说—剑桥方程式M=kPY〔k:
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
物价水平;Y:
总收入〕
36、费雪与剑桥的比拟:
1、对货币需求分析侧重点不同。
前强调货币交易手段职能,后重视货币作为资产的功能;2、前联系货币需求与支出,重视数量速度,后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角度,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3、前无视人的作用,后重视人的意识及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力;4、二者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
前用货币数量变动解释价格,后者决定因素多于前,特别是利率的作用。
37、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M=f(Y,r)基石是流动性偏好理论。
人们对货币的需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
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39、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比拟: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重财政,轻货币,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开展。
货币学派:
重货币政策,主依靠自由市场调节,影响经济开展的是货币供给量,因此主控制货币供给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衰退和扩大就业。
40、货币乘数:
即根底货币扩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根底货币之比。
【影响因素】:
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受市场利率、再贴现率、社会公众对现金或定期存款的偏好程度、社会基金需求愿望影响〕、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41、货币供给理论:
〔1〕弗里德曼—施瓦茨的货币供给模型:
将货币划分为央行负债即通货,商业银行负债即银行存款。
〔2〕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检验了各决定因素对货币存量变化率的作用〔3〕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用狭义货币定义〔4〕格雷肖货币供给新理论:
用广义货币做根底。
42、通货膨胀的分类成因:
【分类】:
根据程度分为:
爬行式、温和式、恶性通货膨胀。
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
需求拉上型、本钱推动型、供求混合推动型、构造型通货膨胀。
按市场机制作用分为:
公开型、隐蔽性通胀。
【成因】:
.需求拉上说、本钱推动说、供求混合推动说、构造型通货膨胀说。
43、通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经济增长】:
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对失业】:
短期二者为替代关系。
长期中,没有影响。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实际通胀率+预期通胀率。
44、通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政府是最大收益者
45、通胀的财富分配效应:
股票上升,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46、通胀对税收的影响:
降低税后实际利率,阻碍经济长期增长。
47、通胀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48、治理通胀:
1、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紧缩政策〕: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出售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2、供给政策:
增加供给;3、紧缩的收入政策和价格政策;4、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5、指数化政策、6、货币改革。
49、通货紧缩的分类成因:
1.需求缺乏型通货紧缩。
由于总需求缺乏,使正常的供给显得过剩。
具体包括:
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国外需求缺乏型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由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的产品绝对数量的过剩而引发的通货紧缩。
50、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抑制经济增长;2、使全社会财富缩水;3、影响社会财富再分配。
51、治理通货紧缩:
1.宽松的货币政策;2.宽松的财政政策;3.构造性调整;4.改变预期;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2、金融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供给引导论:
金融开展先于经济增长;2、需求跟随论:
金融开展附属于经济增长;3、供给与需求综合论。
53、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渠道:
1、发动居民储蓄、增加资本积累;2、改善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促进技术进步。
54、经济增长对金融开展的拉动:
1、因:
经济增长产生了对金融效劳的需求,拉动了金融开展;金融开展源于金融体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外在条件:
经济增长提高了经济运行对金融效劳的承受能力;经济开展产生了对金融效劳的需求,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工程评价、监管等都需要付出本钱,这形成了金融效劳的本钱和价格。
55、金融压抑:
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开展中国家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
【金融压抑论】:
分析开展中国家抑制市场机制和不恰当地金融管理政策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开展如何产生阻滞作用的理论。
56、开展中国家受到抑制的金融体系的两个显著特征:
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工具单调。
57、金融抑制战略对经济开展和经济成长的四个负效应:
负储蓄、负投资、负就业、负收入效应。
58、金融抑制的根源:
经济的分割性;开展中国家多数不相信市场;对高利贷导致通货膨胀的恐惧。
59、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理论主解除金融压制,实现金融自由化,以便改善货币供给与资金供给,发挥货币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具体的金融改革政策包括:
放开利率、鼓励银行竞争、扩大对效率高的小经济单位的贷款、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步、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等。
金融深化的【效应】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即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就业效应。
60、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足的货币资金是国家经济开展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增长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2、货币能极大促进社会经济效率。
3、货币能促进经济开展〔通过金融机构和市场进展的〕。
61、经济开展中的【国资金】来自四个方面:
政府储蓄〔增加收入或削减开支〕、企业储蓄、家庭储蓄、强制储蓄。
【国外资金】官方开展援助、外国投资。
62、国际收支概念与容:
1、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际经济活动的收入和支出。
2、容:
是一定时期的统计报表。
63、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容】:
1、经常工程:
贸易、劳务、单方面转移工程;2、资本工程:
指资本的输出与输入,表示以货币计值的债权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
根据期限长短分为长期资本〔一年以上〕、短期资本〔一年及以下〕;3、平衡工程:
错误与遗漏、官方储藏工程。
【编制原那么】:
复式簿记法。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4、国际收支理论:
1、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货币数量角度〕;2、弹性分析理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以及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3、国际收支乘数理论;4、吸收分析理论;5、货币分析理论6、政策配合理论。
65、外汇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这一概念通常用于各国管理外汇的法令中。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普遍承受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66、汇率标价方法:
【直接标记法】:
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基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
我国在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此法。
【间接标记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英美用此【美元标记法】特点是美元的量始终不变。
67、国际借贷理论〔外汇供求理论〕:
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依据;国际借贷分为固定、流动借贷;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情况。
68、国际收支说:
凯恩斯:
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
新凯恩斯:
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求。
69、购置力平价理论:
1、分为绝对与相对购置力平价。
2、根本理论:
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购置力决定。
3、一价定律是购置力平价的根底。
4、购置力平价为长期预测汇率走势提供了较好的标准,总体上较合理的解释了汇率的决定根底,但忽略了国际根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70、利率平价理论:
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评价】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根底。
但,没有考虑交易本钱,并以自由外汇市场为前提,预测往往与实际不符。
71、汇兑心理说:
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除了购置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等需要,这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根底。
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
72、均衡汇率理论:
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情况下外部同时均衡时的汇率。
73、最适度货币区间理论:
是指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比拟自由,经济开展水平和通胀率较接近,经济政策较接近的地区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
74、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把汇率研究的注意力从经常工程转向了资本工程。
具体容包括:
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一国货币供给状况及货币政策同该国的汇率走势有着直接的联系。
75、汇率的超调模式:
短期看,是利率的变化幅度大于货币市场失衡的幅度。
长期看,由于利息率和汇率的变动,最终还是能到达汇率的长期均平。
76、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人们倾向于选择三种资产:
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
此理论缺陷:
模型复杂,实用性差。
77、蒙代尔模型〔IS-LM-BP模型〕:
分析了在资金自由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不同作用。
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
78、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
【分类】:
①资本流动方向:
流入与流出;②具体表现形式: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③资本流动的期限:
长期与短期。
【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2.兴旺国家占主导;3、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4、跨国公司作用重大;5.资本高速流动。
【形成原因】:
1、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2、产业构造的调整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资产积累;3、产业构造的国际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化;4、投资方式、工具的创新;5、各国政策的调整;6、各国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创新。
【对经济的影响】1、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对资本输出国而言①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②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③有助于抑制贸易保护壁垒;④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对资本输入国而言①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工业化水平;③扩大产品出口,改善国际收支;④缓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