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48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最新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语言积累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阅读理解

◎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口头表达

◎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书面表达

◎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

实践活动

◎能从公交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需要选出最佳乘车方案。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

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涯”字。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背诵《浪淘沙》(其一)。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

(指名背诵)

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课件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

浪淘沙(其一)]

4.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

现存诗800余首。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曲:

qūqǔ九曲黄河万里沙(qū)

簸:

bòbǒ浪淘风簸自天涯(bǒ)

(3)指导写“涯”:

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3.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疏通诗意: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板块三想象画面,感受气势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指名朗读,思考: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点拨:

“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

②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

③提问:

“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

(3)教师引导:

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

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①指名交流。

②想象说话:

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啊!

(4)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点拨:

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

②指名读,齐读。

(5)小结:

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

(板书:

气势雄伟)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过渡:

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

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

(指名读)

(2)引导:

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

(3)提问:

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补充资料:

《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

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4)引发感悟:

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明确:

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

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5)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②教师点拨:

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6)方法小结:

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

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说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板块四总结方法,积累古诗

1.齐读古诗。

思考:

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预设:

直接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

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学生默写。

4.拓展阅读。

(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提问:

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点拨:

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精准落地。

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交流平台的教学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莺”字。

2.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

【教学过程】

板块一赏景读诗,导入诗题

1.赏图入境:

课件出示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2.联想诗句:

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

3.学生背诵诗词。

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4.导入诗题:

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诗题:

“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

6.了解诗人。

课件出示: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

唐代文学家。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

【设计意图】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欣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边读边思考: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

请用“_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3.学生交流。

预设:

(1)景物:

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

相机指导写“莺”:

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稳定。

(2)诗的大意: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设计意图】由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

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法迁移能力。

板块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1.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预设:

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声色美。

①引导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②引导质疑:

诗人能看见“千里”之外的景物吗?

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鸟鸣吗?

明确:

“千里”是虚指,它是一个虚数,表示看上去很远。

③引导理解:

莺在哪儿啼?

“绿映红”是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

“千里”稍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

(指名读,齐读)

(2)预设:

读“水村山郭酒旗风”,想象其动态美。

(指名读诗句)

①引导想象:

“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

(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都在动)

②指导朗读:

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

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

(指名读,齐读)

(3)预设:

读“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象朦胧美。

①指名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引导想象:

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③引发思考:

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明确:

这也是一个虚数,它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很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

④补充资料。

(指名读)

课件出示: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寺庙,据《南史》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