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docx
《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二)
(一)【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④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注释:
①墨者:
指墨家。
②钜子:
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tún):
人名。
④秦惠王:
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罚)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2.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
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
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二)【甲】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给馈饷,不绝.粮道()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①a当世之.事b百万之.军
②a决胜于.千里之外b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a未知其.二b以彰其.咎
④a可计日而.待也。
b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成语: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
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2、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4、乙文中诸葛亮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5、甲文事中有情,乙文理中有情。
请简要说明作者的情感特点。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五深入不毛……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
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
‚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注释:
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此子刘禅。
嗣:
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3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
2.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
连接。
②zhǔ。
委托,交付。
③隶属,归属。
④亲属。
⑤类。
4.面问题:
(1)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
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
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3)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
(五)【甲】侍中、侍郎郭攸之……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②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耶?
‛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③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
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
‚此军何如?
‛获对曰: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
获止不去,曰:
‚公天咸也!
南人不复反矣。
‛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夙.夜忧叹()
(2)深入不毛.()(3)至于斟酌..损益()(4)向.者不知虚实()(5)纵使更.战()(6)获止不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3、【甲】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
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
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
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
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
地名。
⑤淮阴:
地名。
⑥桓宣武:
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
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郗超与谢玄不善.(善良的)
D.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此则.岳阳之大观也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安陵君其.许寡人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九)【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注释:
①扶风:
汉朝郡名。
②平陵:
汉朝县名。
③徐:
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
汉明帝年号。
⑤固:
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
官名.⑦傅介子:
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6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十)【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________。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_______;“身”的意思是______。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_________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十一)【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1、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赞颂的人是,其中的“先主”是指,“后主”是指。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君之力,吾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5、从甲乙两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①
②
(十二)【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乙】晏子将至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地。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A、虽千里不敢易.也()B、长跪而谢.之()C、吏二缚一人诣.王()D、坐.盗()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甲文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矛盾冲突激烈。
4、两文都主要运用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乙文表现晏子的性格特点。
5、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名士很多,请仿照例子再写一例。
例:
诸葛亮——舌战群儒。
(十三)【甲】晏子①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注释:
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②[傧者]接引宾客的人。
③[临淄]齐国国都。
④[袂]衣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3)傧者更.道()(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睢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文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十四)【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子将何欲?
‛曹沫曰: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
‚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
战败。
②遂邑:
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
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
倒塌。
⑤北面:
面朝北。
⑥就:
趋向,回到。
⑦倍:
通‚背‛,违背。
⑧快:
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耳抢:
②天下缟素缟素:
③以勇力事鲁庄公。
事:
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甲乙两文,你认为唐雎、曹沫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唐雎:
曹沫:
10译文及答案
(一)译文:
墨家的人中,有个钜子腹,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说:
“先生年老了,只有这个儿子,我已命令官吏不要杀掉他。
先生你就听我的吧!
”腹回答说:
“墨家的法规:
„杀人的处死,伤人的要受刑‟,这为的是要禁止杀人、伤人。
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人公认的法则。
大王虽然恩赐于我,命令官吏不要诛杀我的儿子,但是,我不能不执行墨家的法规。
”腹不同意秦惠王的意见,于是杀了自己的儿子。
给予,是人所私爱的,忍心杀掉所爱的儿子而执行公认的法规,腹可说是公正无私了。
答案:
1、
(1)C
(2)恰当;道义、正义2、
(1)略
(2)忍心杀掉偏爱的儿子来行正义,钜子真可说得上是大公无私啊。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结合‚严明赏罚‛言之有理即可
(二)译文:
高祖说:
“你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要知道在军营里决策定计,遥控千里之外的战事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一指挥百万大军每次作战都打胜仗,每次进攻都拿下预定的目标,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不过善于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项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范增却不能很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
答案: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断2、C3、
(1)略
(2)这就是被我所擒拿的原因。
4、甲文:
计日而待、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乙文:
运筹帷幄5、善用贤人;亲贤远佞是从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汉高祖刘邦因善用韩信、萧何、张良等人而得天下,蜀汉后主刘禅因亲信小人而失天下。
在当今社会亲贤远佞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译文:
①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②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下来,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像残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答案:
1、亲自;身份低微,见识浅陋;显明,明确;完成,成就。
2、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显示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希望后主能够明白创业之不易,亲贤远佞。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示例:
甲文自叙身世,情感真挚;乙文诫勉外甥,语重心长。
(四)
11译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
“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
”诸葛亮哭着说到:
“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
”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答案:
1、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或:
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③顾(探望,拜访)④辅(辅助,协助)2.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
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
3.(②)4.
(1)答: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或: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开放题。
答案略。
(3)①忠心耿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五)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
“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
”祁黄羊答道:
“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
“好!
”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
”(祁黄羊)答道:
“祁午合适。
”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