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374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压强》教案.docx

《《大气压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压强》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压强》教案.docx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

初中物理

2,课时:

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搜集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二、完成课前预习,思考课后的问题。

三、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问。

二、教学课题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小;

3、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让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观察,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让学生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变化的关系;

4、通过互联网、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应用,感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物理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及压强有关知识后来学习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已有一定基础,此内容是压强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研究流体压强的基础,虽然课标要求较低,但作为教师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直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这是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课程。

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设计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

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XX视频】马德堡半球实验:

导入:

1、演示实验:

(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

(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

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图14.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甲:

乙:

丙:

这些实验说明,大气周围都存在__。

2.举例:

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

(举2个例子)

【XX知道】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生活实例:

(合作探究)

大气压的测量。

1、探究实验:

P87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2、【XX视频】:

托里拆力实验

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

(填写“变”或“不变”)

⑹1标准大气压强P0=Pa=cmHg=mmHg

(自主学习)

(想想议议)P88:

大气压对屋顶的压力

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

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米,大气压减少100Pa

4、大气压的测量:

气压计的种类: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大气压的应用:

【XX视频】:

活塞式抽水机

离心式抽水机

阅读P89想想议议: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有效训练】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

3.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C.重力小于摩擦力D.重力等于摩擦力

4.我们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1.5m2,假如大气压强是105帕,

⑴.请计算你身体表面承受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⑵.虽然如此,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什么?

【课后延伸】

一.课后自学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课本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

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⑴.天气⑵.季节⑶.时辰⑷.地理纬度⑸.水陆⑹.地势高低

2.根据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种气压计要求瓶内的大气压瓶外大气压。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⑵.当你用自己制作的气压计从楼上走到楼下时,水柱的高度。

(填“降低”、“增高”或“不变”)⑶.使用这种气压计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呢?

二.课后巩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是有变化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A.用吸管吸牛奶B.棒冰融化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D.水往低处流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力把图钉按在墙上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

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三种猜想: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1)你认为猜想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2)你判断的依据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从借助互联网学习到实际操作,从激发兴趣到体验成功,学习过程轻松愉悦。

如课的引入由视频马德堡半球实验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履杯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高潮,使整节课的课堂活跃,兴趣浓厚。

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尽量让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探索、思考、观察、质疑和创新等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知识和能力和谐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中,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性的、和谐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仅只“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课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教学作用,根据各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降低学习的难度,把难点分散在有张有弛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学生在类比中领悟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特别是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互联网及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资源,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对教学实验设计巧妙,改进合理,效果显著,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