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3154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远学做班主任.docx

永远学做班主任

永远学做班主任

一.班主任,曾经是我的“铁饭碗”

中学时代,我是个典型的丑小鸭学生。

成绩一直不理想,理科更是惨不忍睹,高考惨败是自然。

然后复读“高四”。

我从“高四”开始拼命学习。

因为再不拼命,我们这样的穷人家的孩子就只有去打工了。

我不愿意,因为我从小就对老师这个职业情有独钟。

家里穷,当时还负债累累。

第二年填报志愿我也只敢填学制两年的大专,只希望早早毕业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埋头苦干一年,终于勉强上了重庆当时收分最低的教育学院的录取线。

1992年,我教育学院毕业。

也就是那年,綦江县教委有了新政策:

所有专科生必须下乡。

我本来是县城的孩子,但因为这个政策,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分到了乡下。

当时教书的地点在川黔交界处的东溪古镇,大山横亘,穷山恶水。

破败萧瑟的小小学校蜷缩在大山的腹部,站在连操场都没有的校园里一眼望出去,除了山,还是山。

但我的心里洋溢着参加工作的快乐。

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资,意味着生存问题的解决。

当年月工资110元,我每个月存“定期”50元,第一年我的存款600元一分不落地交给了父亲还债。

我开心极了:

我是个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人了,我是个对家庭“有用”的人了。

而当我知道做班主任还另有一笔小小津贴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学校的“任命”,并且为捧上了一个“铁饭碗”乐不可支。

二、“四大恶人”与激情燃烧的岁月

做教师是我心仪的工作,所以一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甩开膀子开始大干。

当时的目标很简单:

带出优秀班集体,争做优秀班主任。

我的办法也很简单,就一个字:

严!

我个子娇小,还长着一张要命的娃娃脸,别人怎么看都说我是中学生。

刚毕业时带的班是高中班,那些农村孩子只比我小两三岁,个个牛高马大,站在我面前他们像老师,我像学生。

所有家长和学生看我的眼神中都含着怀疑。

我暗暗憋着一股劲儿:

哼!

看我如何收拾这帮大家伙!

我的第一次“就职演讲”就把全班孩子“拿下”了。

我为班级的发展画蓝图订方针,总之:

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一切都要做得最好,事事都要争第一。

台上的我指点江山热血澎湃,眩晕地享受着孩子们崇拜的眼神,感觉成功的大门似乎已经在我面前徐徐打开。

我的行动也很有力。

一是接近军事化的班级管理政策。

我死“盯”学生,跟班跟到成为了学生的影子。

每天早上我很早起床,亲自把学生从被窝里赶起来跟着我到川黔公路上长跑。

他们还没有吃完早饭我就又跟到了教室。

我班的早自习总是早早开始,书声朗朗,响彻校园。

我的语文课不用说了,严抓死管,谁在课堂上做一个小动作我的眼神就能“杀”了他。

上其他的课,我也不放心,老在教室外边“巡逻”,在窗外,在门缝里偷看监督。

课间操,我像个严厉的监工背着手在队伍里巡视,谁要是动作不规范就厉声呵斥,严重者马上留下来训练。

任何年级和学校的例会,我的班必须提前十分钟到。

每天下午放学前,班级都要有一次总结会,各个小干部轮番发言,事无巨细,全面汇报,我要把全班同学一天的表现搞得清清楚楚。

违反了班规的,不得离班,留下来受罚。

那时节,我宿舍的小院子里天天留着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孩子,罚背书,罚站,罚跑步,罚扫清洁……蔚为大观。

那是我做班主任最雷厉风行的几年。

我高高在上,严法厉令,说一不二。

学生稍有意见,我便和他们辩论,滔滔不绝,舌战群儒,以一抵十。

许多反面意见很快就被我“镇压”了下去。

我在班上强势地推行我的班级军事化管理,横刀立马,所向披靡。

我的“以法治班”事事较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中学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学生们很畏惧我。

课前,只要我的高跟鞋一响起,一楼层的孩子便高叫:

“王老师来了王老师来了!

”瞬间,喧嚣的楼层鸦雀无声。

我的班总是秩序井然,包括没有老师的自习课。

我虽然面不改色,但内心洋洋得意。

除了日常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外,学校的各种活动我都非拿第一不可。

我带领全班孩子狂热地投身于各种比赛。

我好演讲,能煽动,一帮中学生,被我这个小个子老师激励得群情激昂。

我的班级,几乎包揽了学校所有比赛的冠军。

“打造铁血团队”还渗透到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

从当班主任第一年开始,我便带领学生坚持长跑。

每一届学生报名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为班级长跑定调子造声势。

我身先士卒,每天都带领学生跑步,每周还和学生长跑比赛。

在乡镇中学,没有操场,就在公路上跑。

到了县城,放学前一定要和学生长跑比赛完后才放学。

我还领着一帮孩子骑车长途“跑”遍了整个綦江县。

到了市区,嫌学校操场不过瘾,开始带领学生“长征”。

我们的足迹,遍及了重庆市的各个大街小巷。

从开学第一周的每天300米开始,到初三结束时的每天3000米,我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体育异常强大的班级,每一个班都出长跑高手,运动会成绩多次超过高中班获得全校团体总分的第一名。

体育传奇成为了我的班级的传奇。

这样的管理方式持续了很多年。

凭着我的激情和“铁血政策”,班主任工作顺风顺水。

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是镇上、县里、市里、省里的优秀班级。

我因此评上了四川省优秀班主任。

我带的其中的一个班,还成为了重庆市十个“红岩好班级”之一。

我也因此从乡镇渐渐调进了上一级,更上一级的学校。

我踌躇满志,颇有到中流激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快意。

在工作过的一个学校,我还赢得了一个绰号:

四大恶人。

当时学校有四位教师,对学生极有威慑力。

只要他们在,学生无不俯首帖耳乖乖听话。

因为这四位教师管理能力超强,学生对他们又恨又爱,故戏称“四大恶人”。

我也在其中,是“四大恶人”之一。

当时,我挺自豪,觉得这个绰号是无上的荣誉。

是,能够管住学生,在当时的评价制度下,以当时我的认识水平来看,是班主任最了不起的本事。

我以为,靠着这样的铁血政策,我可以把管理的成功进行到底。

 三、从“四大恶人”到“微笑姐姐”

但是,很快,我就被学生教育了,我开始反省那段“激情燃烧的辉煌岁月”。

    有一群孩子逼着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法;

从农村调到了县城之后,我的心中蓬勃着要赶快建功立业的激情。

当年我年纪虽轻个子虽小但却信奉管理的“铁血政策”,是学校著名的“几大恶人”之一。

对此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在县中,很快,我的强硬单一的管理措施便遭遇了来自学生的更为强硬的抵触。

我措手不及。

在乡村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厚道,他们全盘接受我的强硬,他们的懂事宽容也让我的强硬从来没有真正碰到石头上过。

但是,这一回,在一个身份为县城公安局长公子的孩子的怂恿组织下,班级的各种“黑势力”迅速扭结起来“揭竿而起”,我的“政权”岌岌可危。

那是一段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的日子:

班级的各种公物莫名其妙地频遭破坏,孩子们的不屑眼神睥睨一切,班委的各种组织日益分崩离析……我终于无法再支撑了。

从来都心高气傲绝不服输的我服输了:

在一个晚上我泪眼汪汪地向年级主任提出了辞呈。

当然没有被通过。

之后便是痛定思痛的反思和颠覆自我的调整以及咬紧牙关的坚持。

我迫不得已开始研究县城的教育环境,分析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寻找应对干部家庭子女的措施,全方位地改革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场和学生的拉锯战几乎让我心力交瘁,但最后,那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还是被我收服了。

班级管理进入正轨。

我终于艰难地挺过了班主任生涯中最黑暗的时期。

后来,我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

那是一次精神涅槃。

孩子们的“起义”,宣告了我的乡村教育管理思维的流产和乡村管理模式的终结。

从农村到城市,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得到了珍贵的教训。

我开始醒悟:

靠雷厉风行树立权威人格来工作的班主任,表面上看起来极有力量,事实上还处在班主任的较低境界 。

做一个“严厉”的班主任,仅仅只是班主任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而有一群孩子让我重新思考:

争取“优秀班集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009年,我来到了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因为在老家带的每一个班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优秀集体的缘故,我自信经验丰富底气十足。

但是,在京城,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我遭遇了一个很特殊的班级。

这个班级呈现出了和我以前带过的任何一个班级都截然不同的学生生态:

这个班的孩子很多都像黑柳彻子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他们心智发展集体滞后,对秩序、纪律这些我们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习以为常天然要求学生遵循的东西理解不了也暂时做不到。

这个班的“淘气”非同小可:

孩子们的行为远远偏离规范。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传统“管理”的无能为力。

我的“铁血政策”遭到了挑战。

我向来习惯高标准严要求,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力求在有了完美的秩序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保证之后再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教育创新——这样做在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更多的支持。

但是,这个班的天才小豆豆对传统路径亮出黄牌:

此路不通!

当已经得心应手的教育方法频频受挫,当已经成竹在胸多年的教育目标体系再无法去指导一个集体的成长时,我一度陷入了对自己秉承的传统教育理念的迷失之中。

我意识到,带这样的一个班,如果像以前一样把追求流动红旗,把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作为首要目标,那么对这群孩子采用的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高压管理。

短期效果会是明显的,但是,这样的“管理”会把这个班的个性也“管”掉了,就如我在倒洗澡水的时候,顺便也把孩子倒掉了——而孩子们身上的热情天真甚至冲动莽撞,对于生命而言,都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

从长远来看,能够保持这些品性的孩子,如果能够得到智慧的引领,如果我们有耐心不急功近利把孩子塑造成为谋取现实利益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更贴近人性和个性的成长呢 。

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和选择之后,我决定避开传统班级教育的近期目标,转换教育重心:

回归教育原点,摒弃急功近利,循孩子天性而为,先做好小豆豆们极强极散漫尖锐个性的“消炎”和“调理”工作,再寻找最佳的教育生长点。

于是,对“优秀班集体”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我进行了重新解读:

秩序井然、中规中矩的集体是好的,但是,也许还有另外的一种优秀集体:

他们豪放热忱天真冲动激情洋溢。

他们在传统的常规评比中可能暂时不能取得好的分数,因为他们过于天然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暂时没有标准化测试的途径,甚至从表面上看还对传统标准有着破坏力。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破坏力可能就是未来的创造力和生长力 。

只要遵循规律,导引得法,挺过瓶颈期,这样的集体完全可能树立新的“优秀模式”。

我不再焦虑:

不再为没有取得流动红旗而耿耿于怀,不再为在某种比赛中没有实力取得好成绩而失落痛心。

我沉下心来欣赏孩子们的“闹”并且冷静理性地分析这“闹”中潜藏的财富,以此寻找教育契机,创新教育活动,耐心十足地陪伴我的“小豆豆们”慢慢成长。

我的班级建设,进入了从容淡定的状态。

我告诫自己:

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欣赏他们的淘气就是欣赏他们的成长。

不要着急着用太多的规矩去束缚他们去强行改造他们。

点拨、等待、再点拨、再等待……绝不拔苗助长,坚信教育是缓慢的事业,绝不能因为高压管理而管掉了孩子的天真天性。

要相信孩子们,在如水般自然的引导下,他们会慢慢地接受人类共同遵循的那些合情合理的“规矩”——那不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从内心真正接受的。

经历了这样的反思和转折后,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收获乃是拥有了淡定的教育心态。

不再为了获得传统意义上的“优秀”而致力于“管”,而是心平气和地着力于孩子性格和心性的调养:

从教育的源头出发,真正关注教育本身,摒弃功利追求,视学生的点滴成长为教育的珍贵财富。

这一段经历让我对一些以前经常宣讲但其实并没有真正领会的教育常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比如:

习惯学生的互不相同,真正的教育才会出现。

制度可以管出规范和高效,但是管不出智慧和幸福。

“管”是管不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

气氛还要更加宽松和开明,才有利于实施培养和影响。

多一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教育是慢的艺术。

秩序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淘气就是有活力,基础差就是有潜力。

……

这一次教育经历,意味着我对以前以追求优秀班级为底座的教育目标体系的全面否定。

从西部到首都,我的最大收获在于有勇气直面教育的终极追求,把对人的发展真正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并落实在教育的细节中。

我从以前无知觉的教育功利主义者开始转身成为一名教育的人道主义者。

 在我持续的反思过程中,有一个小女孩儿,对我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直到今天,还有一个声音似乎永远回荡在我的耳边,问我:

你会爱吗?

 那是一年的中考前夕,我在教室里批改学生的随笔本。

我翻到了女孩儿楠的本子。

在楠的随笔里,有一块用透明胶精心封闭保护着的小纸条。

那纸条上是我的一句红笔批语——两年前留在楠的随笔本上的一句批语:

你的声音很好听,老师很喜欢。

    楠在随笔中说:

这是初一时一次演讲比赛之后王老师给我的一句评语。

虽然我演讲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依旧记得老师给我的巨大鼓励。

我非常喜欢王老师简洁而漂亮的点评。

想起初一,我依旧热血澎湃。

不管这是多么小的一句点评,可是我觉得很满足。

谢谢王老师!

读着楠的这则随笔,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其实,写下这么一句评语,我只是习惯使然。

对任何一个孩子,我都会写。

这样的表扬鼓励,对于我而言,是非常廉价的。

在我写的时候,谈不上用心,更没有用情。

可是,一个女孩子楠,却把它宝贝般珍藏了三年。

并且在就要毕业的前夕小心裁剪下来用透明胶贴在新的随笔本上,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她的感恩。

楠是班上的一位农民工留守子女,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孩子。

平时我也关心她,但那种关心我自己知道,只是职业的惯性,就如在她的随笔本上写下的这句评语一样心不在焉。

诚实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走进这个女孩儿的内心。

她太平凡了,无论在哪个方面。

她总是生活在班上的角落里,连说话都小小声声。

她不仅不能为班上挣得任何荣誉,而且班上因为她,各科的平均分都受到了影响。

我不曾歧视过她,但也绝没有重视过她。

在我的眼里,她属于班上的边缘人物,可有可无。

她的这篇随笔,忽然就把我唤醒了。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教育里边好像差着什么东西。

做班主任似乎一直很成功的我,到底是为什么在做教育?

楠的感恩的心,让我觉察到了自己的坚硬和冷漠,还有,自私!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

我应该重新学习爱,学习尊重。

我必须完全打倒自己——师爱没有经历提纯和升华的班主任都应该回到起跑线上去。

……

孩子们就这样引导着我,改变着我。

到今天,我的带班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四大恶人”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永远微笑的姐姐”。

经历了漫长的班主任生涯,我渐渐懂得了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话: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露的奉献。

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现在的我带班,还是严格,但是已经不再“严厉”;还是珍惜荣誉,但是已经不再把荣誉当做班级的第一追求;还是要求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但是已经能够关注更多的孩子的爱好需求,而不把长跑作为唯一的项目;还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更能从内心深处关爱弱势孩子并且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他们身上;还是能够让班级井井有条,但是已经不靠“控制”而靠“调控”了……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改变,学会了在“法”与“情”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学会了因材施教……我从一个为班主任工作“拼命”的人变为了创造班主任工作和享受班主任工作的人。

这项职业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乐趣并且把这种乐趣传递给了学生。

我最近带毕业的班级的学生和家长们这样评价我:

 爱与温暖是我初中时代的代名词。

我感谢昭君并且深爱她,感谢那段成长。

它让我相遇了这世上最美好的情感、最善良的人类,让我一生都会对人性始终抱有希望和执着;它让我的人生注定了是一场对美与真理的冒险和进发;它塑造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抱有比对情人更大的热情。

──12班学生  余秋帆(现留学新加坡)

      三年初中生活的高峰体验让我在背负重压时依旧坚信,生命的终极价值和灵魂的高迈追求一定要超越现实之囹圄,超越时代之域限,而去探问世界的至真至美。

这种高蹈的人生定位和追求也许正是12班深深烙在我身上的青春之精神——纵然粉身碎骨,依旧不改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的赤子情怀。

12班以丰博的阅读感悟和深透的切身体验告诉我,执着无畏的浪漫应是终其一生应有的态度和追求。

──12班学生  冉雪立(现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

昭君的12班,那些我们肆无忌惮挥洒青春的日子,严肃思考走向纵深的日子,不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的日子……充满了正能量的丰盈时光熠熠发光。

12班的背后是崇高的人文理想,是沸腾的生命信念,是人与人之间的挚爱真情。

昭君的教育创造了奇迹。

──12班学生  杨华燕妮(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谢谢昭君老师对孩子们坚持不懈地全面培养——无论是知识、品德、才艺的培养,还是身体素质、意志力的培养。

孩子们在这三年中,不仅得到了知识的提高,还得到了更为丰富的爱的熏陶:

爱集体、爱老师、爱长辈、爱亲人、爱同学、爱他人……这使得孩子们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了帮助他人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我为孩子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崇高的大家庭中而感到欣慰。

                               ——12班学生曾雪羽母亲

 透过这些评价,遥望着当年“四大恶人”之一的自己的年轻的背影,我感慨万端。

感谢班主任这个职业,我依旧平凡,没有能够成为白天鹅,但是这个职业让我渐渐修炼了一颗好的心。

在不断地学做班主任中,我收获了成长。

 四、写作让我走上教学科研之路

如果说当年成为教师,成为班主任解决的是我的生存问题的话,现在,这份职业,则是帮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幸福的人。

因为做班主任,我渐渐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修养:

勤勉,宽厚、诚信、热情、执着……特别重要的是促使我成为了一个勤于反思的人。

我反思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写作。

到今天,我写教育博客已经整整十年了。

最初的写,完全是情不自禁心之所至。

这份职业太让人沉醉,沉醉不知归路——你的周围永远围着天使一般的孩子,不管他们是乖巧、淘气、捣乱、还是成熟,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诞生故事。

于是你的生活像万花筒一般丰富和精彩。

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你如果不把他们记录下来,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十年前,就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我一样,我出发了,开始写了。

最初的记录没有任何的功利,就是兴致勃勃的为每一个孩子画像,就是心醉神迷地要用文字留住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就像我在第一本班主任专著《教育与幸福生活》的序言中所说:

 我敢自豪地说,对这三年班级生活的记述,是无功利的,是不仅仅靠毅力而更靠兴趣和热情来坚持的。

我为孩子们留下的这百多万字,每一个字都不是靠行政命令憋出来的压出来的,而仅仅是因为这三年的生机盎然的班级生活不断地温暖着我,震撼着我,魅惑着我。

这些文字,都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居然也已经成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了……

 从自己的网站“写吧”到“教育在线”,再到“新浪”(青春之语文,王君教育博客.cn/u/23),通过写作,我认识了大批的教育同行,和无数“尺码相同的人”成为了朋友。

写着写着,情感更加纯粹,思考渐趋深刻,我慢慢从一个无知无觉的记录者成为了一个有着清醒的探索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到今天,我已经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出版了6部专著。

班主任工作也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不到35岁,我就幸运地被评为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我的语文教学报告和班主任报告也深受全国各地老师们的欢迎。

应该说,现在获得的许多荣誉都是当初根本没有想到的。

这些快乐和幸福,是教师工作赐予我的,是班主任工作赐予我的。

我深深感恩并且更加珍惜!

余映潮老师和李镇西老师在为我的专著作序时曾经这样写到:

 作为年轻的中学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

那种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的体会,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收获的幸福与愉悦。

   ——选自拙著《青春之语文》余映潮序言

 我同意王君老师的观点:

教育的幸福,首先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

这些细节可能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显赫的荣誉,但无数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因此而获得生长的力量,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

——选自李镇西老师为拙著《教育与幸福生活》之序言

 -我将永远带着余映潮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鼓励点拨前行,永远学习做教师,一辈子学习做班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