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2870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答案】D

【分析】

所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绵羊的长毛和短毛是相对性状,细毛和粗毛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其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B.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

C.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D.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

【答案】A

【分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不含等位基因的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含等位基因如Aa称为杂合子。

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是Aa,为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B正确;

C、纯合子连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性状能稳定遗传,C正确;

D、豌豆自然状态下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A。

3.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

1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

1的性状分离比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

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实验时,将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并将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为了解释3:

1的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

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

1。

如果假说正确,那么他推测用F1和隐性的个体杂交(测交)的结果应该是1:

1,这便是演绎推理。

最后,假说的正确与否还要看实验的结果,如果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相符,则说明假说正确,若不符,则说明假说错误。

【详解】A、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亲本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

B、杂合子自交产生3:

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的实验结果,B错误;

C、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

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孟德尔的演绎推理,C正确;

D、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C。

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YYB.YRC.YrD.yR

【答案】A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Y和y、R和r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

而YY是不能产生的配子。

B、C、D答案均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等位基因的对数,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色盲(b)的男孩。

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AaXBY、AaXBXb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D.AaXBY、aaXXb

【答案】C

【分析】

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实验时,将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雌雄配子结合,又恢复为一对。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进而产生不同的配子。

【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夫妇生了一个两病皆患的小孩(aa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从母亲的基因型推测外祖父、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为C,C选项得不到Aa,因此C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D.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B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基因型为XBXB、XBXb、XbXb,男性的基因型为XBY、XbY,女性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两个基因同为隐才会患病,因此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详解】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红绿色盲症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近亲结婚会增大隐性纯合的概率,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B正确;

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C错误;

D、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7.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分析】

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A、由组合3知,双亲表现型相同,子代出现红果:

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B、组合1的子代表现型红果:

黄果≈1∶1,故亲本基因型分别为红果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C正确;

D、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因此子代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种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子与带有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他们的子女中男性表现正常的个体占子女总数的()

A.1/16B.3/16C.9/16D.1/8

【答案】B

【分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乘法原理或配子法。

【详解】设白化病的基因为a,色盲的基因为b,则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XBY)与带有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的正常女子(AaXBXb)结婚,他们的子女中男性表现正常的个体(A_XBY)占子女总数的3/4×1/4=3/16。

故选B。

9.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B.7/8C.7/16D.9/16

【答案】B

【分析】

杂合体逐代自交,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

自交n代后,杂合子=1/2n,纯合子=1-1/2n。

【详解】自交n代后,杂合子=1/2n,纯合子=1-1/2n,纯合子=1-1/23=7/8,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区分自交和自由交配。

10.下图是一个家庭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Ⅲ3与Ⅲ4结婚,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12B.1/8C.1/6D.1/18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图中Ⅱ1×Ⅱ2→Ⅲ2,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由a控制,

【详解】根据题图中Ⅱ1×Ⅱ2→Ⅲ2,可知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是Aa,则Ⅲ3的基因型为2/3Aa或1/3AA,Ⅲ4基因型为Aa,则Ⅲ3和Ⅲ4结婚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1/4×1/2=1/12;故选A。

11.下图是某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Ⅲ6与患病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B.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C.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D.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答案】A

【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伴X隐,则Ⅱ4为XbXb,她所生的儿子一定患病,但Ⅲ6正常),假设该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

【详解】A、Ⅲ6基因型为XbY,与患病女性(XBXB或XBXb)结婚,儿子可能患病(XBY),A错误;

B、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XBXb)是杂合体,因为Ⅲ6(XbY)正常、Ⅲ8(XBY)患病,B正确;

C、Ⅲ7(XbXb)与正常男性(XbY)结婚,子女都不可能患病,C正确;

D、Ⅲ8(XBY)与正常女性(XbXb)结婚,儿子都不患病(XbY),D正确。

故选A。

1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AABB和aabb)杂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产生的F2中,不同于两个亲本的新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B.3/16C.9/16D.6/16

【答案】D

【分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

3:

3:

1。

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

3:

3:

1。

【详解】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AABB和aabb)杂交,F1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比例为9(A_B_):

3(A_bb):

3(aaB_):

1(aabb),不同于两个亲本的新性状组合(3A_bb和3aaB_)个体数占总数的6/16。

故选D。

13.与有丝分裂相比较,不属于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有联会现象

B.复制后的DNA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

C.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组合可能是不同的

D.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B

【分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减数分裂染色体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是其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之一。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有丝分裂无,A正确;

B、复制后的DNA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B错误;

C、减数分裂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子细胞,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组合可能是不同的,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正确。

故选B。

1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4个DNA分子B.2条姐妹染色单体

C.4个着丝点D.2对染色体

【答案】A

【详解】

每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故选A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

【答案】D

【分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染色体复制时产生的拷贝称为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为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第二极体)。

【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D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图细胞中①⑤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细胞

D.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C

【分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图中①②③④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该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该图细胞中①⑤各为一对相同的染色体,是染色体复制得到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的染色体,B错误;

C、该细胞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第一极体,因此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细胞,C正确;

D、该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17.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

A.都是2、4

B.都是1、3

C.1个极体是1、3,另2个极体都是2、4

D.1个极体是2、4,另2个极体都是1、3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

(1)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1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也是1、3;

(2)由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与次级卵母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2、4,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2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都是2、4。

故选C。

18.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发生了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配对D.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答案】A

【分析】

 

【详解】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A正确;

B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体现的基因重组,BD错误;

C、同源染色体配对不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C错误;

故选A。

19.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分析】

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DNA都在染色体上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D.萨顿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答案】B

【分析】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系列,在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生物和DNA病毒)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成分有DNA、蛋白质和少量的RNA,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核DNA的载体。

沃尔特·萨顿,美国遗传学家、生物学家,他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详解】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在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DNA,原核细胞的DNA在拟核区,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正确;

C、染色体复制后会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C错误;

D、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第一个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人,萨顿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D错误。

故选B。

21.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可探索伴性遗传规律,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

2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答案】C

【详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15N标记亲代大肠杆菌的DNA双链,在转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梯度离心,通过观察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A正确。

用3H标记氨基酸,跟踪由其参与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运输途径,B正确。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只是分离提纯DNA、多糖等物质而进行的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2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答案】D

病毒按寄主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病毒,故B项错误。

病毒按所含核酸分:

DNA病毒和RNA病毒,即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T2噬菌体是DNA病毒,DNA不含硫元素,因此A、C两项错。

病毒是严格寄生的生物,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进行复制增殖,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病毒的有关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属易错题。

24.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分析】

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袭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详解】百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度,在细菌中以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道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故选:

B.

25.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示意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

其中碱基有4种:

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

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

【详解】A、DNA分子中没有尿嘧啶(U),A错误;

B、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B错误;

C、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C错误;

D、该片段可以表示DNA,D正确。

故选D。

26.任何一种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

下列能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

A.A/TB.(A+T)/(G+C)C.(A+G)/(T+C)D.G/C

【答案】B

【分析】

DNA分子的特点是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稳定性是指稳定的结构,多样性是指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多样的,而特异性是指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