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28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1节感觉世界

一、选择题

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

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

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

4.俗话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

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

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

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

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

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感觉器官D.感受器

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

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B.嗅觉C.触觉D.痛觉

12.俗话说:

“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

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

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

二、填空题

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

内层是__________。

一另外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真皮下面还有__________。

2.视觉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味觉感受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内。

3.如图所示,A、B、C、D表示人舌上的味蕾分布区,各区味蕾对相应的味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试回答:

(1)A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2)B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3)C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4)D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4.人的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其中对人体健康保护意义最大的是__________。

5.进入厕所,我们就闻到一股恶臭味,这时的臭味是通过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将嗅味传到大脑,从而形成嗅觉。

6.过冷、过热,化学物质刺激等都能引起痛觉,这些刺激的共同特性是__________,因此痛觉是具有__________性。

7.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当皮肤受到损伤性刺

激时,会有__________感觉。

8.皮肤的各部分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一样吗?

请举例说明。

9.当我们经过咖啡屋时,远远就会闻到咖啡的香味。

你知道嗅觉是怎样形成的吗?

10.在毒品走私案的侦破过程中,海关人员常常需要缉私犬的帮助。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__,有许多__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是对__________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四种基本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13.人在感冒时,常常会缺乏食欲,觉得很多食物不如平时香甜可口。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判断题

1.皮肤中具有防止外界病菌、化学物质侵入的结构是排列紧密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

2.假如皮肤被小刀划破但仅伤及到角质层和生发层就不会有疼痛感。

()

 

参考答案

一、1.C2.D3.C4.C5.C6.A7.D8.C9.B10.D

11.D12.B13.C

二、1.表皮真皮附属物皮下组织

2.眼睛舌鼻

3.

(1)甜味

(2)苦味(3)酸味(4)成味

4.热觉冷觉触觉痛觉痛觉

5.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

6.强到一定程度后都对人体有损伤性保护

7.冷觉热觉触觉痛

8.不一样举例略

9.咖啡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刺激传递到大脑从而形成嗅觉

10.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缉私犬经过训练后利用其对毒品气味的敏感性达到寻找毒品的目的

11.味蕾味觉细胞液态

12.酸甜苦咸麻辣涩

13.人感冒时,嗅觉的灵敏性降低了,味觉的敏感程度也会减弱

三、1.×2.√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3.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来向外界求救。

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管可以()

A.传声B.传热

C.导电D.通风

4.锣发声的时候,用手

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

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

D.无法判断

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6.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将发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是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

,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8.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

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土地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9.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在另一端的小强敲击一下铁管,则()

A.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B.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C.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空气和铁管传来的

D.小明能听到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10.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利用“土电话”能进行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是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填“能”或“不

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

12.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

》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受鼓声的气势磅礴

1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B3.A4.B5.C6.B7.C8.C9.B

10.

(1)固体能传声

(2)金属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线已停止振动(4)不能

11.D12.B

13.

(1)乙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14.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第3节耳和听觉

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0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辨别的主要依据是()

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

的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度不同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4.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赫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赫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