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223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docx

五十镇中心小学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一、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小学

所涉学段

小学

学校

负责人

姓名

职务

校长

职称

一级

联系电话

手机

邮箱

信息技术现状

平台建设(有/无,有就在前面□打“√”)

□办公管理平台

□教学平台

□教研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

校园有线网络

□校园无线网络

学校教室的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学校信息化管理指导团队

姓名

学历

职称/职务

专业

联系电话

二、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内容

优势

1.13个教学班有13个教室覆盖了短焦投影、白板,1个微机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2.100M光纤以入校。

并覆盖整个教学楼层。

3.培训工作,学校以科研、民主、文化、特色为立校基石,以开放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甘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学校精神。

劣势

1.多年来积淀的教研方式要改变为2.0信息技术支持模式下的教研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反思。

2.教师理念转变困难,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教研较为陌生。

3.能进行技术支持的教师少,缺少能引领的校级骨干。

机会

1.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师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

2.催生更多的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教研方式的转变,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风险

教师滥用信息技术或选择不恰当的技术手段,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导致教师时间成本较高,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师抵触。

三、学校年度发展目标  

1、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并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学业水平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把新的技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开阔学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四、项目实施任务安排表

考核模块

时间节点

管理者任务要求

考核分值

时间节点

学科组长任务要求

考核分值

时间节点

教师任务要求

考核分值

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0.11.2

--11.3

-

提交电子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及应用考核方案。

10

11.4-5

明确教研组可选点范围

10

校本研修计划

11.6-9

提交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计划,应用考核方案。

10

11.10-11.11

教研组研修计划提交

10

11.12-11.13

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5

能力点选择

11.16-11.17

在平台选择学校能力点范围(10-12个点,包含4个维度)

5

11.18-19

指导学员完成能力点选择

5

11.20

完成3个微能力点的选择(三个维度)

5

课程学习

11.23

组织教师完成能力点课程学习

5

11.24

指导学员完成课程学习

5

11.25

完成3个微能力点对应学习

10

校本活动

11.26-12.18

设计组织校本活动

10

11.26-12.18

指定学员参与研讨活动

10

11.26-12.18

参与至少2次校本研修活动

10

听评课活动

组织完成听评课活动

10

11.26-12.18

组织开展听评课活动两次,组内选优

10

11.26-12.18

平台听评课系统开两次课,听评课三次,评一次。

20

应用考核

12.20

学校出自评方案,组织完成能力点认证材料的自评和互评

20

12.21-23

教研组内查看督促教师提交能力点认证材料。

20

12.24-25

完成3个能力点认证考核材料的提交

30

研修成果

12.28

完成并提交完整的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

10

12.29-12.30

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展示与分享活动

5

12.31

提交一个信息化教学课例或案例

10

2021.1.4

完成第三期总结简报

3

2021.1.5

评选出5%教师优秀课例或信息化教学案例

5

2021.1.8

提交研修反思报告

10

100

100

100

注:

1.结合项目要求,制定本校各项工作执行时间;

2.各类参训人员结合考核分值,按照任务时间节点,自我评估、自我督促,完成项目任务。

五、机制保障

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组长:

刘宗渊

副组长:

殷禄寿刘生儒

2.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培调团队

组长:

刘宗渊

成员:

刘生儒

任务:

负责在线上及线下活动中的技术难题及相关教师培训

3.明确责任分工

校长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带领信息化管理团队,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好教师线上学习,抓实线下校本应用实践;要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每个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要强化学科教学应用实效,确保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1)组长负责全校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对学校信息管理团队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成员的遴选、考核与表彰工作。

(2)副组长负责本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工作:

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落实课堂教学问题自诊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核新能力点自测工作;组织全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

制定工作实施细则,确保本校教师落实培训任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小组成员负责统筹,对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实施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完成全校能力王程培训执行方案及配套方案的编制工作。

形成“培训牵头,教研参与,信息指导”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指导体系;落实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过程指导、课程开发、平台遴选、过程监控、核心能力点测试等具体实施与支持服务工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绩效认定和优秀推荐工作:

按要求开展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研修成果的推荐与认定工作;全校培训模式与执行经验的梳理工作;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各层级执行单位之间的联络、协调、对接、融合工作。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学校各层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校长要全面负责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工作,明确任务,逐级负责,线上线下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1)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将教师落实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考核。

(2)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记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

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

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

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安排:

加强智慧教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园网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校本研修方案

一、研修主题

团队协作完成信息技术应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二、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创新。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青海省、西宁市教育资源平台。

(二)具体目标:

1.精准对接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种教学环境中的30项能力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参训教师完成至少3个能力点的学习,创新教与学方式,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

2.将所学30个能力点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依据教学实践结果,打磨提交三个能力点对应的研修成果,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提高师机比例;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

加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

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三、研修内容

包含:

三个微能力点的认证、听评课活动、研修成果展示活动,共计25学时。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校本考核规范及学校实际从以下维度确定5个研修内容:

(1)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学设计)备课

(2)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上课

(3)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学法指导)上课

(4)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学法指导)上课

(5)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学业评价)上课、活动总结。

四、研修方式

学校集中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对各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集体研究多媒体应用的方式。

五、研修流程

结合《项目实施任务安排表》中学科组长和教师的学习任务具体设计,要有时间、内容、目的、方式、成果、负责人。

(一)动员引领(12月16日--12月24日)

1.召开全校校本研修动员大会。

2.引领培训。

3.研磨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边学边用(12月28日--4月30)

1.线上课程学习。

教师按照个人学习计划中选定的能力点,围绕“四学”,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

2.线下讨论实践。

完成线下25学时的课程实践。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三讨论”、“三实践”。

第一研讨论:

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特点,讨论用于课堂呈现的信息技术工具。

第一轮实践:

结合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轮讨论;根据自主选学内容,围绕校本研修主题开展讨论,各项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科中如何应用完成教学设计。

第二轮实践:

根据说课研课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轮讨论:

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说课、研课活动。

第三轮实践:

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三)互动交流(2020年12月31日—2021年2月28)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学员成果,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成果展示(2021年2月28日--2021年4月30日)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议课活动。

 

基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微能力清单

一、学校主题信息化环境

信息技术现状

平台建设(有/无,有就在前面□打“√”)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二、学校教师已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

目前学校主要是多媒体教学环境,白板加短焦投影的形式,大部分教师能在上课时简单的幻灯片播放、视频播放、实物展示台的使用。

70%的教师基本掌握画图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畅言系统,大部分课堂中能用到PPT。

但是,大部分教师对电脑常规维护、图片处理、视频、音频等下载和编辑基本都不会,困难较大。

三、此次培训预计达到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以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达成目标拟定选择的能力点

序号

能力点名称

选择理由

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常规教学要求

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借助于各类资源平台

3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常规教学要求

4

技术支持的课堂分析

常规教学要求

5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常规教学要求

6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常规教学要求

7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制作评价量规

8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线上线下测试与练习

9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借助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10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借助课堂模式

……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一、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作业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二、考评方式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

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其他要求: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三、结果评定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

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