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2102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docx

马基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绪论1-3节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有哪些根据?

简或多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Marxism概

3、什么是与时俱进?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6、大学生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

绪论1-3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1t: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1t: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创立提供了日益完善的科学基础。

2题: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观点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最完整的理论形态。

3t:

与时俱进就是指: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4题: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5t:

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为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并学会运用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t:

第一,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第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第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

第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的影响。

第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第一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1、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有哪些发展的基本形态?

2、什么是物质?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4什么是实践?

5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6有哪些基本形式?

第一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t: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t:

第一、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列宁物质概念的高度抽象性,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概括了社会历史观的物质性,既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物质性,也能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本性,在物质观问题上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t: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5t:

第一、实践的客观现实性第二、实践的自主性第三、实践的目的性第四、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第五、实践的社会制约性

6t:

第一、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

第一章第二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联系?

2.什么是发展?

3.什么是发展的本质?

4.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

5.什么是矛盾?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下次课讨论题)7.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多或简

1t: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t: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3t:

发展的本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t: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是指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统一体,而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种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普遍性联系,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5t: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

6t:

第一,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动力。

第二,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第三,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四,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7t: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4)、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1章3节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有哪些特点?

多选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何区别?

简3、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有有何重要作用?

论4、什么是意识?

5、意识有哪些能动作用?

1章3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t:

第一,规律具有客观性。

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t:

第二,规律具有必然性。

是指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1t:

第三,规律具有稳定性。

是指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2t:

自然规律更多的表现为动力学规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所以自然科学可以准确预见自然事件的发生,而社会科学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能准确的预见历史事件的发生。

3t:

这一原理既是反对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性的精神万能论与唯意志论的强大武器,也是反对听命于自然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的有利工具。

4t: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5t:

1、意识使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

3、意识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精神变物质。

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能动的调控作用。

2章1节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什么是认识的本质?

3、什么是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和特征?

概选

4、什么是理性认识及其形式和特征?

概选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什么关系?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需要哪些条件?

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需要哪些条件?

8、什么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章1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1、实践决定了认识的发生1t: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t: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t: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t: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3t:

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3t:

直接性;具体性特征

4t: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4t: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4t间接性;抽象性特征

5t: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5T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6t: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7t:

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8T: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或者说也是认识发展的道路及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理?

2、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课外作业写论文)

4、什么是价值观念?

5、什么是价值的客观性及其表现?

概选

6、什么是实事求是?

7、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下次课讨论

8、什么是认识世界?

概什么是改造世界?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t: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2T: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3t:

这是因为: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就是客观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能够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既不是主观思想,也不是客观事物,它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应从实践本身的特点加以说明。

首先,实践的特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是主观同客观认识对象相联系的桥梁、纽带。

实践要有目的性,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其次,实践还具有社会制约性的特点,它决定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所检验出的认识的真理性,只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具有近似的性质。

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不能完全证实和驳倒一切认识,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践检验标准,才能彻底贯彻唯物主义路线。

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它是当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伟大意义在于:

第一,它使人们冲破了“两个凡是”极左思想禁区,开始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

第二、为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必要的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第三、为重新确立和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第四、为我们党制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扫清了思想障碍。

第五、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哲学依据。

4t:

价值观念是指: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和在具体的环境中形成的有关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一般称之为价值观。

5t:

价值的客观性是指:

价值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志,并且独立于人们对他的认识和评价。

5t:

价值客观性的表现:

多选

1,价值关系中的课题及其属性是客观的.

2,价值关系中主体的需要也是客观的。

3,价值关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客观的。

6t: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8t:

所谓认识世界就是指:

认识客观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8题:

所谓改造客观世界是指:

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实践改变自然和社会的原有状态,创造出新的物质实体和新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基本结构?

2、什么是社会经济结构?

3、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什么是国家?

5、什么是社会意识结构(简)及社会意识?

6、社会意识有哪些作用和特点?

多选

7、什么是社会形态?

8、人类社会有哪“三大社会形态”和“五大社会经济形态”?

多选

第三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

(包括:

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等内容)

2t: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整个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本身又以生产力为基础。

3t: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

3t:

简言之,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t:

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概念)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上层建筑。

(实质)

5t:

社会的意识结构是指:

由各种意识形态构成的有机系统,它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文化、艺术思想等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及其联结方式。

5T是指: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

6t:

作用:

第一、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

第二、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

第三、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

第四、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

6t特点:

第一,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7T;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8T:

产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自然经济社会。

“五大社会经济形态”是指: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3章2节复习思考题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5、什么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了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样性的统一?

(论述)

3章2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而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第二,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根源的一把钥匙。

第三,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第四,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五,它是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理论根据。

2t:

经济基础 Economicbasis 是指:

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t:

上层建筑 Superstructure 是指: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的总和。

3T第一,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条普遍的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第二,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t: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5t: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也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6t: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坚持了社会主义共同的发展规律,坚持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从本国国情出发,因此,无论在公有制生产关系的规模、程度和实现形式,还是在经济建设的步骤、战略重点、发展速度等方面,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空前未有的成就。

3章3节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2、什么是改革?

3、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论”包括哪些内容?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3章3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是指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它制约着各

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

形态的转变的社会矛盾。

(包括两对社会基本矛盾)

2t:

改革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深刻的革命。

3t: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和途径只能是改革。

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实践进程的客观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是迎接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挑战的必然选择。

4t: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素质产生了新的飞跃,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

技能,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应用,

对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它可以化腐

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也是生产力。

3章4节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唯物史观与英雄史观?

2、什么是人民群众?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什么是无产阶级领袖?

5、群众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群众是路线?

3章4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唯物史观亦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社会现象的历史观。

1t:

英雄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一种观点,是指用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观。

2t: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3T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T:

无产阶级领袖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

5T:

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对待群众的观点和看法。

主要内容有:

第一、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6T: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1、商品包括哪二因素?

多选

2、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哪二重性?

多选

4、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

5、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6、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什么是货币及其本质?

8、什么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9、什么是价值规律?

10、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1、价值规律有何作用?

第四章、第一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使用价值和价值。

2T: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

能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物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

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人类劳动。

3T: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T: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5T: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6T: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7T: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8T:

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9T: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

10T:

其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即等价交换的原则。

11T:

第一、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第二、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第三、形成经济活

动中的优胜劣汰第四、产生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第四章、第二节、复习思考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什么?

2、什么是劳动力?

3、劳动力价值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

4、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5、什么是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6、什么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7、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8、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9、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0、剩余价值是怎样分割的?

1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2、什么是产业资本?

13、产业资本经历了哪三个阶段、采取了哪三种职能形式?

14、产业资本循环需要哪两个条件?

15、什么是资本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6、什么是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讨论

17、什么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前提条件?

讨论

18、两个实现条件及其前提条件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所反映的哪两个共同规律?

为什么?

(讨论)

19、什么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0、什么是经济危机?

21、什么是经济危机的实质?

22、什么是经济危机根源?

第四章、第二节、复习思考题答案

1T: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T:

劳动力定义:

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T:

劳动力价值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

维护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

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4t: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t: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资本的本质就是获得剩余价值,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5T用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

助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6T: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7T: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8t:

所谓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个人、阶级或社会集团通过对生产资

料的关系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9T: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

9t:

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10T1:

利润:

是所有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分割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率。

追求利

润是所有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在资本主义自由竟争阶段,资本家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10T2: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

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10T3:

产业利润:

是产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取得的是产

业利润。

是产业资本家得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0T4:

商业利润:

是商业资本家对剩余价

值的分割,取得的是商业利润。

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0T5:

借贷利息:

是借贷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取得的是借贷利息。

10T6:

银行利润:

是银行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取得是银行利润。

10T7:

地租:

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取得的是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收入。

11t: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不变的目的,是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直接的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产前产后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主要是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来自剩余价值,工人的个人消费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为不断生产剩余价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见,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都是围绕着剩余价值进行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是在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也是以资本家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为动力,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在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中还使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这一生产方式的灭亡。

12t:

产业资本内涵:

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职能资本,即投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的资本。

13t:

购买阶段。

其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购买职能。

(13t):

生产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