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四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docx
《鲁教版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四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四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四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单元滚动检测四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6·泰州期末)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是( )
A.⑤B.⑥C.⑦D.⑧
(2017·淮安调研)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山体效应是指高大山地内部林线(山地森林的上限)和雪线(永久积雪的下限)相对于边缘地区抬升的现象。
据此完成5~6题。
5.山体效应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山体越大,林线越低
B.山体越高,雪线越高
C.山体内部气温低,林线高
D.山体内部湿度小,林线高
6.由山体效应推测,下列山地中雪线最高的是( )
A.横断山脉B.昆仑山
C.秦岭D.武夷山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衢州大地。
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随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
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等留下来,所以树叶呈现黄色。
据此回答7~8题。
7.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体现的分异规律为(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8.下面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开,燕子来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
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
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
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
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下图所示)。
完成9~11题。
9.冬季牧场在( )
A.①B.②C.③D.④
10.在四季转场的放牧过程中,最不缺水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高低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D.坡度大小
(2016·江苏地理)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3.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2017·宿迁调研)乌拉尔山脉绵延2000多千米,植被差异显著。
读“乌拉尔山脉东坡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乌拉尔山脉东坡海拔400米以下自然景观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5.乌拉尔山脉东坡垂直带谱最复杂处的纬度是( )
A.54.5°NB.56.5°N
C.62.5°ND.66.5°N
16.与54°N附近的云杉林相比,63°N附近的云杉林分布海拔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B.热量不足
C.海拔较高D.光照较弱
(2016·盐城期中)读“某区域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双选)(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
18.造成甲、乙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双选)( )
A.太阳辐射B.地形
C.大气环流D.洋流
(2017·无锡期中)下图为“东亚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国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要素之间的整体性表现在(双选)( )
A.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水量充足,山地水土流失明显
C.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单一
20.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发现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主要是(双选)( )
A.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B.受沿岸暖流的影响
C.受山地地形的影响
D.受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4题,共50分。
)
2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植被________。
(2)请从实例中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2.(2017·泰州调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下图是辽河上游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通辽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年
1
61
9.62
1996~2000年
5
817
4.43
2001~2007年
7
2555
0
(1)读材料一,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河流两岸沙地扩大的直接原因。
(3)说明人类活动对西辽河流域沙尘暴多发的影响。
23.(2017·丹阳月考)2013年8月17日至18日,第33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举行。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组织机构正在得到不断巩固,地区一体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
(2)说明峰会召开期间约翰内斯堡市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并说明理由。
(3)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
说明成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
24.阅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流量大小差异和是否有结冰期,其差异主要受流域内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属于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长期水土流失形成的,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植被覆盖率低等使流水对地表侵蚀作用加强,与⑤⑥⑧相关。
地貌对水文的影响在该地区主要表现为河流流速较快,泥沙含量多,这是地貌对水文的影响。
]
3.C 4.A 第3题,修建水库会使土壤水和库区蒸发量增多,而蒸发量增多能够促使水库周围降水量增加,因此Ⅰ为土壤水增多,Ⅲ为库区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增加能够促使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蒸腾加强,可知Ⅱ为植被覆盖率增加,Ⅳ为蒸腾加强。
第4题,该图显示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
5.D 6.B 第5题,山体效应是指高大山地内部与边缘地区的自然带差异,受山地阻挡作用的影响,山体内部降水较少,且最大降水带抬升,林线和雪线位置升高。
第6题,与选项中的其他山地相比,昆仑山居于亚欧大陆高大山地的内部,故雪线更高。
]
7.B 8.B 第7题,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说明城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这是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第8题,银杏树叶变色与温度有关。
贵州等地的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所以等候线向低纬凸出;广东、福建等地位于沿海地区,温度较高,所以等候线向高纬凸出。
]
9.A 10.B 11.B 第9题,阿尔泰山冬季气温低,适合在山下放牧。
第10题,该地区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夏季气温高,积雪融化多,所以夏季最不缺水。
第11题,由图中给出的阿尔泰山由西南向东北的降水变化可知,降水从西南向东北递增,因东部降水多于西部,所以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
]
12.B 13.D 第1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教授站在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为高山草甸带。
第13题,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在山地牧场;根据“花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
14.A 15.A 16.B 第14题,依据图示可知,400米以下的自然景观随纬度变化明显,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第15题,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选项可知,54.5°N处垂直带谱最复杂。
第16题,63°N附近因纬度较高,气温低,云杉林分布海拔更低。
]
17.BC 18.BD 第17题,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并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该地呈现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
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第1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自然带差异的因素有地形、洋流、信风。
一般情况下,信风是干燥的,该地如果没有地形和洋流的影响,就不会出现热带雨林带。
]
19.AC 20.AB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但夏季较为集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较大,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繁多。
第20题,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同一大陆其他国家,是非地带性的表现,其可能原因是该国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气候分布的北界纬度较高。
]
21.
(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贫瘠) 稀疏
(2)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③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
解析 第
(1)题,根据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很容易分析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剧降,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河流少,导致地表水短缺;植被稀疏,地貌以戈壁和荒漠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比较贫瘠。
第
(2)题,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2.
(1)阻挡了冬季风,减小了冬季风影响;抬升了夏季风,使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源地,提供水源;减少风沙危害。
(2)直接原因:
断流年数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径流量减小。
(3)人类活动中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工程建设、开矿等造成植被破坏,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人类不合理用水导致地表水缺乏。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东部季风区,冬季时大兴安岭阻挡了冬季风,减小了冬季风影响。
夏季时大兴安岭抬升了夏季风,图示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
该山脉是河流的源地,提供了水源。
大兴安岭可以阻挡风沙,减少风沙危害。
第
(2)题,根据材料二表格可知,该地河流断流年数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径流量减小,所以两岸沙地面积扩大。
第(3)题,人类活动中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工程建设、开矿等造成植被破坏,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
人类不合理用水导致地表水缺乏,造成西辽河流域沙尘暴多发。
23.
(1)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
(2)草木枯黄。
会议期间为南半球冬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
(3)甲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乙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
(4)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积,而水浅多沙洲,不利于航运。
解析 第
(1)题,结合经纬网知,非洲大陆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温度降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第
(2)题,8月份为南半球冬半年,此时约翰内斯堡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草木枯黄。
第(3)题,根据甲、乙所处地理位置,结合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4)题,从制约航运的河流水位、水量、流速、落差等方面进行分析。
24.
(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
原因:
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
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解析 第
(1)题,由非洲气候分布图中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性分布,则自然带也必然呈对称分布。
第
(2)题,A地受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B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地形雨+洋流”作用的结果。
第(3)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
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等三个现象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