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19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docx

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2

亲近善知识

22、为什么首先要思惟依止善知识的胜利?

答:

信为欲、勤、果的根本,思惟利益是信心的来源,因此思惟利益是首要的方便。

23、教典说“供养上师等同供养一切佛”,又说“供养上师映蔽供养一切佛的福德”,这两种说法的根据分别是什么?

二说不同,是否成为相违?

答:

无相违,原因是供养境有差别。

“供养上师等同供养一切佛”是说一位上师接受供养时,等同一切诸佛接受供养,原因是唯有上师具有佛的体性。

供养上师映蔽供养一切佛的福德”是因为师恩较佛恩更深重的缘故。

24、从什么角度说观修上师胜过观修本尊?

答:

大恩上师曾开示:

对心相续不清净的众生来说,还不能现见本尊,只有经过长久修习而现见本尊后,才能被本尊摄受,亲自赐予灌顶、传法等;然而上师就是我们眼前,直接为我们灌顶、传法,逐步引导我们,所以观修上师更为殊胜。

25、《五次第加持品》说:

“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

”其密意是什么?

答:

强调密乘行者依止金刚上师的重要性,但并非让学人舍弃供养三宝,因为三宝总集是金刚上师,舍弃三宝则是舍弃上师。

26、什么是“万法归一,一摄一切”的修要?

答:

万法都归摄于修上师这一法中,这一法摄尽了一切法。

如法供养了上师,就是供养了一切。

如理承事上师,就是承事了一切。

至心祈祷上师,就是祈祷了一切。

与上师真实相应,就是相应了一切。

依止上师是道之根本,本立则道生。

27、生起真实敬信的量是什么?

答:

如果一想上师的功德和恩德,就泪水直流、汗毛竖立,这才算是生起了真实的敬信。

许多高僧大德在提起自己的上师时都泪流不止,如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忆念自己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的恩德时就泪水纵横,心中充满敬信和感恩之情。

28、平常恒时忆念上师将获得何种利益,请一一说明。

答:

一是一切所欲无勤而生。

《华严经》云:

“作意不舍善知识,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二是顺带成就诸本尊。

三是即生获得胜利。

四是堪为一切断证功德。

29、祈祷上师会获得何种殊胜利益?

答:

一是赞叹、祈祷上师的功德胜过赞叹、祈祷诸佛的功德。

二是治病、驱魔等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

三是猛利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一切世出世间的圆满都会无勤任运地现前。

30、具体说明祈祷的因与义。

答:

祈祷之因是敬信,首先应当诚信自己的上师是佛法僧三宝总集的自性,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悲力。

而且上师与自己宿缘深厚,恩德重于诸佛。

再次深信上师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无论何时何处诚心祈祷,都会获得上师的加持。

而且这种加持非常直接和迅猛。

修上师瑜伽时,若无祈祷之因,即对上师的诚信,则非真实如法的修持。

只有具足无疑的深信,才是具足祈祷之因。

祈祷之义是我们的根本所求,即成就与上师无二的果位:

自他二利究竟佛果位。

欲成就佛果,须依赖上师加持。

所以应祈祷生生世世不离上师,常得上师摄受,甚至梦中获上师的加持。

这是祈祷最根本的内容。

31、是何种缘起力使仲敦巴以居士身而成为万千僧众之顶严?

答:

因为他对阿底峡尊者真正作了大承事,因此他的成就超胜尊者其他弟子。

当年承事阿底峡尊者时,他连尊者的大便都直接用手清除,诸如此类的秽业,他都真正行持了。

以此缘起,他以居士身而成为僧众顶严。

32、对于上师需要如何作三门礼敬?

观师为佛有何种利益?

答:

以身口意三门礼敬自己的根本上师,是一切善法的缘起之门。

礼敬上师,就是对上师,身体顶礼、合掌、起立等,口中称赞上师的功德等,内心虔诚而敬重等。

若观师为佛,一是功德未生者将会生起,已生者将会增上,能即生速疾成佛。

二是积聚一切功德,圆满一切悉地。

三是获得上师意传加持。

33、呵斥、轻蔑上师会引生何种过患?

答:

一、呵护上师将成呵护一切诸佛。

二、纵修密乘亦不成就殊胜之果。

三、精进修持续部法,反似成为转生地狱之因。

四、今生来世将成诸多不吉祥。

五、功德未生者不生,已生者退失。

34、对于呵斥上师的罪业,应以何种方便忏悔?

答:

将供品如自己喜欢的衣物等,格外恭敬地供养自己曾经轻蔑、呵护过的上师,之后再如法的忏悔,由此便能清净此罪业,不再遭受瘟疫等疾病损害。

如上师已离世或住在远方,无法直接当面忏悔,应观上师们的心相续无二,并在附近的上师前忏悔,如此便可清净罪障。

其它对上师嗔恨、不信等颠倒依止的罪业,忏悔之法也可依此类推。

35、经藏中说:

“有多少与善说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善;有多少与善说不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不善。

”阐述此金刚句的涵义,并以理成立“违背上师善说成为不善。

答:

此处确立了善恶的标准,即一切善与不善,唯一随与上师的善说相不相应而安立。

或者说,若与上师的善说相应,无论做什么都是善的;若违背上师的善说,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善。

以上论述,极为合理,因为:

上师善说是开示断恶行善的道理。

如果我们不依教奉行,则以业果无欺的缘起力,毕竟不能获得安乐,解脱痛苦,唯一成为不善之法。

36、依《时轮金刚续》,说明对于上师忿恚的过患。

答:

对上师生起多少刹那的忿恚,就会摧毁多大劫中所积累的善根,而且还要在多大劫中感受地狱之苦。

如生起一刹那忿恚,就会摧坏一劫所积的善根,若未如法忏悔,则还要受一劫的地狱之苦。

总之,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忿恚,尤其对金刚上师,一刹那的嗔恨也不应生起。

37、分别说出分别上师过失、视上师为凡庸、浪费上师资财的过患。

答:

分别上师过失的过患:

分别上师过失而无敬信,则会毁坏所有悉地,一切衰损降临其身,得不到上师加持并生生世世不遇上师。

故应发起敬信。

视上师为凡庸的过患:

将上师视为凡夫,是修行不得功德的主要原因。

是失坏三昧耶的根本原因,今生来世将不断产生许多不悦意的果报,无法成就修行的殊胜功德。

故应发起大愿。

浪费上师资财的过患:

感召不悦意的等流果,生生世世贫困,堕入饿鬼道。

以因果衡量,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若未经开许而随意使用上师的财产,罪业比破四根本戒更严重。

38、扰乱上师心意有何种等流果及异熟果?

答:

等流果:

来世自己的心被他人扰乱。

异熟果:

死后堕入无间地狱,感受猛烈痛苦。

39、如何以理对治视上师为凡庸的邪分别?

如何观想上师的一切行为?

答:

首先要认识到这是自现不清净的过失,实际上,上师决定是佛,要坚固此定解。

其次要按智悲光尊者所说而发愿:

“愿于善逝总集体,殊胜恩师上师尊,断因相处及怀疑,执为凡夫邪恶见,视师即为真实佛。

”这样发愿特别重要,一旦愿力坚固,一切行为都会随愿而转,最终必定现观师为佛的清净心。

40、为什么以思惟功德将会现前信心?

答:

一是思惟功德是修持信心的必要条件,功德、加持、信心三者,前前是果,后后是因。

无敬信,则加持不入心;无加持融入则不会产生地道功德。

二是心无欺法则:

心如何假立,就会如是显现。

对于某法,反复作意“好”,就会显现为“好”;反复作意“不好”,也会显现“不好”。

所以对自己见闻以及体会到的上师功德,持之以恒的如理作意,就会产生淳厚的信心。

41、是否一切上师都是佛陀?

为什么?

答:

从名言现相来说,上师还是有差别的,并非一概是佛,否则就有菩萨不能以上师身份利益众生的过失。

实际上,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就能教化众生,一至十地的菩萨更能由愿力和等持力入轮回利益众生。

42、为什么凡夫需要以教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答:

因为凡夫不能亲见上师是佛,若不以教理抉择,便难以生起上师是佛的定解。

43、如何以观待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答:

举例说,观待病人来说,医生唯一是由能否治病来安立的。

即:

谁能为我治病,即使无医生之名,实际也是我的医生;若不能治病,纵然有名声,也不是我的医生。

因此,观待无始以来被烦恼逼迫的我来说,某人是否为佛陀,唯一是从能否赐予我对治烦恼的妙法而安立。

依止他若能获得对治烦恼的妙法,则是依止了真佛;否则,不论他身份如何,作何种仪式,终究不属于具相善知识。

所以,佛陀是以能赐予对治烦恼的法药而安立的。

因为:

唯一是从能开示断除烦恼的方便的角度,安立佛为皈依处。

只有观待上师所传的深广妙法,才能获得解脱,因此上师是导师,是怙主。

44、如何以作用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答:

若某法具有烧煮等火的作用时,就能成立此法是火。

同样,谁能行持佛陀的事业,便可成立为佛陀。

佛业是对众生宣说解脱正道,而善知识唯一行持此等事业,因此,以善知识行持如来事业,便可成立他们是佛。

45、以证成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1)如何以果因成立?

答:

《释量论》云:

“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

自己若未证悟,必定为他人无法圆满宣说。

如今善知识以自力无颠倒地宣说了圆满的菩提道,说明自相续中具有一切种智。

因为只有具备证悟的功德,才能真正为他人宣说菩提道。

《不可思议经》说:

“何人随行如来之故,宣说正法,彼等身中安住有如来智慧。

所以,由“果”—能无倒宣说圆满菩提道,而成立其人必已圆满菩提;若能通达甚深的菩提道,必然通达更浅的内外诸明。

由此成立彼具如来智慧。

(2)如何以自性因成立?

答:

相好庄严的佛陀和显现平凡的善知识只有外相上的差异,其实他们的心完全安住于法性,无二一味。

以自性一味为因,能成立上师为佛。

(3)如何以不可得因成立?

答:

心前显现上师的过失,唯是由于自心不清净所致,实际上上师的本体并无过失。

46、法尔道理包括哪几个侧面?

四个侧面如何成立“上师是真佛”?

其侧面有何不同?

答:

“法”是法性,“尔”是如此,依法性而如是成立,称为法尔道理。

由此道理也可成立上师与佛无二,是不可思议的导师,分四个方面:

一、当幻化相应的能调伏身。

诸佛利生化现人非人等种种身,如果示现种种相应根机能调伏所化的身相。

因此应当思惟:

要调伏我这样的平凡身,诸佛无疑在我面前示现了平凡的身相。

二、当应机而幻化。

自己的面容会在镜中同样映照,同理,自己有何种机缘,就会在法身大乐的自界中,显现完全相应的色身影像,这是法性的规律。

因此应当思惟:

与我机缘相应的某尊佛的色身必定会出现,若去寻找,则除了心前显现的上师之外,没有其他色身,这必定是诸佛为了调伏我而示现的色身,因此上师是真佛。

三、当以能利益而幻化。

大乘了义经说:

每一位众生的心前都平等无缺地安住了十方诸佛。

因此我的心前也应有十方诸佛安住。

经中还说:

此非泥塑木雕之佛,而是以能对众生行持利乐事业而安住,因此应当思惟:

在我心前以妙法利益我的善知识,正是诸佛的化现,因为实际利益我的是他们。

四、当以周遍而幻化。

应当思惟:

现在我具有闻法的缘份,诸佛必定以说法来饶益我,而利益我的就是眼前的善知识。

所以,为我说法的善知识正是诸佛的化现。

47、“上师不是断尽过失的佛陀,以具有诸多过失显现故”,对此以理破斥,并以六个比喻说明。

答:

以根据不定破斥:

自心的显现如果真实存在,则可成立这种说法,但这并不决定。

因此,由心前的显现,不能成立上师有过失,对此以六喻解释:

一、眼翳者之喻。

眼翳者无论看什么都无法摆脱毛发的假相,但不能因眼前显现毛发,就断定实际处处都有毛发。

同样,具业障者不论见谁都会见到过失或平凡相,但不能因他心前显现,就断定上师实际如此,因为这是他的业障所造成。

因此,因众生的业障显示来断定上师不是佛,是毫无道理的,错误的,如同眼翳者眼前显现毛发,这只是错觉,并非外境中有毛发的自体。

二、摩尼宝之喻。

譬如摩尼宝自体没有蓝色,但放在蓝布上就会显现蓝色。

同理,佛陀没有任何过失,但以所化众生的自心的过失便会显现似有过失。

因此应当思惟:

现在上师显现的过失和平凡相,只是我自心过失的投射,实际上师并没有过失。

三、墨镜之喻。

譬如眼睛被墨镜所遮时,白色物体也会显现成黑色或其他颜色,但不能认为此物体就不是白色。

同样,心识被罪障遮蔽时,即使见到真佛,也似乎现量见到过失或平凡相,但要明白,这只是迷乱识的现量,不能衡量法界实相。

墨镜之喻说明,上师显现过失是是被业障遮蔽无法现见。

四、佛显旁生之喻:

为利益众生,佛化现猪狗等旁生形像,行这与一般猪狗无异。

既然佛示现了平凡相,在不清净众生心前,无论何时观察,也必然只会见到平凡的相。

因此应当思惟:

不能因为我心前显现了平凡的上师的形象,就认为上师不是佛陀。

五、梦的比喻。

如在梦中梦见恶人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