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1649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docx

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大学网络学院

1、迟脉主()

寒证热证虚证表证

2、下列哪点不属于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易伤阴津易于动血易于生风其性干涩

3、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

凝滞为百病之长易耗气伤津重浊黏滞

4、浮脉特征为()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触水中沉石轻按即得,重按反觉脉减,如触水中浮木浮、中、沉取均感无力,按之空虚浮、中、沉取均感有力,按之实满

5、消导药中主要消除谷料积食的是()

鸡内金莱菔子谷芽山楂

6、山楂、神曲与下列那味药物共称为“三仙”()

莱菔子鸡内金麦芽番泻叶

7、既可用于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又可用于阴虚火旺的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玄参板蓝根山豆根射干

8、善清心经实火,又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是()

葛根黄连黄芩大黄

9、六淫是指()

六气疠气、疫气、戾气、异气、毒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10、奇经八脉中“一源三岐”是指()

E.冲、任、带F.任、督、带督、任、冲督、冲、带

11、首先提出“治未病”的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见于

A.《伤寒杂病论》B.《内径》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

主观题12、

五脏是、、、、。

其特点是:

参考答案:

心;肝;脾;肺;肾,贮藏精气而不泻

13、“水火既济”说明了两脏的联系;“精血同源”说明了两脏的联系。

参考答案:

心肾;肝肾

14、

(1)“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是说明了两者的联系。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

血液的组成包含了气。

气积聚于胸中。

(3)性质较清稀,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起滋润作用的是。

参考答案:

(1)血与津液,

(2)升降出入营气宗气,(3)卫气

15、

(1)马、牛、犬切脉的部位分别是、、。

(2)切脉时的三种指力分别是、、。

参考答案:

(1)双凫脉或颌外动脉,尾动脉,股内动脉;

(2)浮取,中取,沉取。

16、

内治八法是指、、、、、、、。

治疗虚证时,宜用法,对于半表半里证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参考答案: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补,和法。

17、

(1)寒热错杂包括、、、、、。

(2)亡阳多见于、、、等患畜,治宜。

参考答案:

(1)上寒下热、上热下寒、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2)大汗、大泻、大失血、过劳,回阳救逆。

18、

(1)温热在肺的治疗法则是,代表方剂为,由、、、组成。

(2)温热病的一般治法是,病在卫分宜,病在气分宜,病在营分宜,病在血分宜。

参考答案:

(1)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2)辛凉解表,清热生津,清营透热,清热凉血。

19、

(1)血分证常见的有、、、4种证型。

(2)就温热病四个阶段病变的部位来说,卫分主,病在;气分主,病在;营分病在;血分病在。

参考答案:

(1)血热妄行,气血两燔,肝热动风,血热伤阴;

(2)表,肺与皮毛;里,肺胃肠等脏腑;心与心包;肝肾;

20、

(1)肝风内动常见的有、、、。

(2)脾气虚临床上常见的有、、三种证型。

参考答案:

(1)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

(2)脾虚不运、脾气下陷、脾不统血;

21、《素问》中提及“则实,精气夺则”。

参考答案:

邪气盛,虚;

22、

(1)扶正主要适用于的病证;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标本兼治法。

(2)反治法主要用于的情况;临诊常用的方法有。

参考答案:

(1)正虚,标本俱急或标本并重;

(2)病情比较复杂,疾病本质与现象表现不一致的病证;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3、牛的开关穴可用于治疗、、证。

参考答案:

破伤风,歪嘴风,腮黄。

24、

(1)艾灸法有、、3种。

(2)按穴的方法有、、、。

(3)穴位的主治特性有、、、。

(4)水针疗法主要分、、注射等。

参考答案:

(1)艾卷灸,艾炷灸,温针灸。

(2)指切押手法,骈指押手法,舒张押手法,提捏压手法。

(3)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双向调整作用,相对特异性作用。

(4)痛点注射,穴位注射,患部肌肉起止点注射。

25、

(1)干姜、生姜均能散寒,干姜作用强,生姜力大。

(2)温里药主要是温中,回阳。

(3)四逆汤是由、和组成,功效是。

参考答案:

(1)温中散寒;发散止呕。

(2)散寒,救逆。

(3)熟附子,干姜,炙甘草。

26、

(1)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无明显季节性的病邪,称为邪;易伤。

(2)邪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迅速。

临诊病状变化无常的致病因素是邪。

参考答案:

(1)火邪津耗气,

(2)暑风

27、

(1)行于腹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故又称“”

(2)为“诸阳之会”,为“诸阴之会”。

参考答案:

(1)任脉阴脉之海,

(2)头部胸部

28、

(1)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者称为“”,浊而稠者称为“”。

(2)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和三焦等脏腑的综合作用来完成。

(3)气与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

参考答案:

(1)津液,

(2)脾肺肾肝,(3)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以载气

29、

(1)脏腑的病变,一般认为脏病多证,腑病多证。

(2)胃的特性是,脾的特性是。

(3)“水火既济”说明了两脏的联系;“精血同源”说明了两脏的联系。

参考答案:

(1)虚实,

(2)胃气主降、喜湿恶燥脾气主升、喜燥恶湿,(3)心肾肝肾,

30、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和。

参考答案: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1、亡阳多见于、、、等患畜,治宜。

参考答案:

大汗、大泻、大失血、过劳,回阳救逆。

32、

寒热错杂包括、、、、、。

参考答案:

上寒下热、上热下寒、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33、八纲辨证中的八纲为、、、、、、、。

参考答案: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34、标与本是相对的概念,就正邪关系讲,为本,为标;就病因与症状讲,为本,为标;就病变部位来说,为本,为标。

参考答案:

正气,邪气,病因,症状,脏腑,肌表

35、浮脉的特点是,临诊多见于证候,治疗时多采用疗法。

参考答案:

轻按即得,重按反觉脉减,如触水中浮木,表证;汗法;

36、

不同的有病口色主证不同。

一般地,白色主,红色主,青主,黄色主,黑色主。

参考答案:

虚证,热证,寒、淤、痛证,热极或寒极;

37、施针前主要做、及准备。

参考答案:

用具准备,动物保定,消毒准备。

38、麦芽既能,又能。

参考答案:

消食和中,回乳。

39、蜂蜜的功效有、、、、。

参考答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解毒、补中。

40、

白虎汤由、、、组成;具有的功效。

参考答案: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

41、白头翁汤由、、、组成;具有、的功效。

参考答案: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42、

银翘散由、、、、、、、、、组成。

参考答案:

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穗、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甘草。

43、麻黄根功专止汗,无论、均可应用。

参考答案: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44、根据解表药(方)的性能,一般将其分为和两类。

参考答案:

辛温解表药(方)和辛凉解表药(方)

45、凡以的药物(方剂),称为解表药(方)。

用发汗的方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的方法称,属于中医内治八法中的法。

参考答案: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解表法;汗

46、风为季的主气;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常为。

参考答案:

春外邪致病的先导

47、行于背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故有“”之称。

参考答案:

督脉阳脉之海

48、

气就其生成及作用而言,主要有、、、四种。

参考答案: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49、心开窍于,肺开窍于,脾开窍于,肝开窍于,肾开窍于。

参考答案:

舌鼻口目耳

50、六腑是、、、、和的总称。

参考答案: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51、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叫,在五行肝病传脾是属。

参考答案:

阴阳互根相乘为病

52、奇恒之腑包括、、、、和。

参考答案:

胆;脑;髓;骨;脉;胞宫

53、参与机体水液代谢的脏有、、。

参考答案:

脾;肺;肾

54、平脉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A.四季气候受四季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

这是因为春季虽然阳气已升,但寒未尽除,气机有约束之象,故脉弦;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洪;秋天阳气欲敛,脉象来势之洪盛已减,轻而如毛,故脉偏浮;冬天阳气潜藏,脉气来势沉,故脉如沉石。

B.性别雌性动物的脉象较雄性濡弱而略快。

怀孕后,脉多见滑象。

C.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D.体格膘肥体壮的动物,脉多沉而有力;体瘦动物,脉多浮而无力。

E.种类马、骡一息三至(人一呼一吸之间,马、骡脉搏跳动三次),牛一息四至,猪、羊一息五、六至。

55、论述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存在着有序的相生、相克及制化关系,从而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之间和各个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之间乘侮规律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2分)

主要体现在:

(一)说明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动物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

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于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等,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2)、反映内外环境的统一:

五行学说将动物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和现象与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形体官窍联系起来,使动物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统一的有机体。

3)、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运用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脾属土,则脾有运化水谷、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化生气血之源;4)、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制约联系,畜体就是依靠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

1、发病:

自然界的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根据乘侮规律,会涉及它脏。

2、传变: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

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的病变的传变主要有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3、预后:

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可以用于预测疾病的预后。

一般来说,疾病的传变为顺传者只要治疗及时,其预后较佳;疾病的传变为逆传者,其预后多不良。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行学说认为,动物体的五脏、六腑与五官、五色、五体、五液、五脉之间存在着五行属性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反映于机体的相应组织器官,即“有诸内,而必形诸外”,故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表现出色泽、声音、形态、脉象诸方面的变化,据此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

(四)指导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

治疗疾病过程中除治疗本脏外,应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调整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

2确定治疗法则: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与泻子,即所谓“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的虚证,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并侧重在制其强盛,通过抑弱而使弱者恢复。

抑强主要用于五行中某一行气太亢,发生相乘、相侮的病证;扶弱主要用于五行中某一行气不足,发生相乘、相侮的病证。

56、营气与卫气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

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

营气与卫气分之为二,合二为一。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动物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

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营气与卫气的运行应是:

相偕而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昼则卫气起主导作用,夜则营气起主导作用。

57、什么是七情内伤?

参考答案:

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动物在通常状况下,七情对动物机体无害,不是致病因素。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刺激,超过了机体本身的正常范围(阈值),才能使动物机体气机发生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内伤。

58、比较全蝎、僵蚕、蜈蚣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三者均属于平肝熄风药,都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

全蝎兼有治疗风湿痹痛。

僵蚕善治喉痹,具有化痰散结之功。

蜈蚣性善走窜,内行脏腑,外走经络,开气血凝聚,并能以毒攻毒,治疗金疮肿毒;更能搜风定惊,不论内风外风;药力比前两者都强。

59、有病口色中舌苔变化的主证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和灰黑苔三种。

白苔:

主表证、寒证。

表证时病邪在表,脾胃功能未受影响,故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的薄白苔。

寒证时寒邪侵犯机体,由于寒性收引,使机体气化功能下降,无苔可生,故也借用了正常的薄白苔。

黄苔:

主里证、热证。

里证时病邪存内,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因胃气以下降为顺,病邪犯胃,易使胃气上逆,胃气薰蒸加剧,故舌苔由白转黄。

热证时热邪侵犯机体,在使胃气上逆生苔加剧的同时,又因热属阳邪,其性升发,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致使胃的生苔功能更加剧烈,苔生愈多,颜色愈黄,则病势愈重。

灰黑苔:

主热、主寒湿。

热愈增,苔生愈多,颜色愈重,舌苔由黄转焦黄,再变灰至黑。

寒性收引,湿性粘滞,二者均使气机收敛,口腔清洁功能下降,污物增多,加之寒性凝滞,气血不畅,运行受阻,故为灰黑苔。

总之,灰黑苔表示病情危重。

疾病过程中,苔色的变化,常常可以作为判断邪正进退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苔色加重,则为疾病向深重发展;反之,则为正胜邪退,疾病好转。

此外,某些饲料、药物可将舌苔染上颜色,形成“染苔”的假象,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鉴别。

60、使用下法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A、表邪未解不可用下法,以防引邪内陷。

B、病在胃脘而有呕吐现象者不可用下法,以防造成胃破裂。

C、体质虚弱,津液枯竭的便秘不可峻下。

D、怀孕或产后体弱母畜的便秘不可峻下。

E、攻下、逐水法,易伤气血,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和体质,掌握适当剂量,一般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61、脾胃病证的辨证施治要点。

参考答案:

(1)病后失养,或劳伤过度,以致脾胃气虚,证见倦怠肯卧,草料迟细,粪便稀薄,治宜益气健脾;若致中气不足,或兼脱肛,子宫脱,阴道脱,治宜补中益气。

如病久不复,脾阳衰弱,证见形寒怕冷,耳鼻四肢不温,肠鸣腹痛,粪便稀薄,治宜温中健脾。

(2)脾病多挟湿,无论虚实寒热,均可出现湿之兼证,或因淋雨受寒,湿从外来;或暴饮冷水,中阳被困,湿从内生。

如寒证的寒湿困脾,热证的湿热困脾。

前者治宜散寒燥湿,后者治宜清热利湿,湿去则脾运自复。

(3)胃喜润恶燥,胃气宜降,故胃病以食滞和热证为多见。

食滞宜消,热证宜清。

胃之热证又分实热和虚热两种,前者为胃热炽盛,后者为胃阴不足,在治疗上,实者宜清泻,虚者宜滋补。

胃之寒证,又宜温胃散寒。

(4)脾与胃互为表里,是水谷消化的主要脏器,因此在临床上,提到脾,往往包含胃,提到胃,往往包含脾。

相对而言,脾病多虚证,胃病多实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

脾与胃的病证又可以相互转化。

胃实因用攻下太过,脾阳受损,可以转为脾虚寒;如脾虚渐复而由于暴食,又能转为胃实。

虚实之间,必须详察。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如脾病日久不愈,势必影响其它脏腑;而它脏有病,亦多传于脾胃。

因此,在治疗内伤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时时照顾脾胃,扶持正气,使病体逐渐复原。

62、试述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参考答案:

外感温热病多起于卫分,病情较轻;继之表邪入里,传入气分,病情较重;进而深入营分,病情更重;最后邪陷血分,则病情最为深重。

这种渐次深入是温热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外感温热篇》说: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由于季节气候的不同,病邪盛衰的差异,以及患畜体质强弱的不同,上述传变规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临床上所见的温热病,有的起病就不经卫分,而直接从气分或营分开始。

传变除循经而传的情况外,还有越经而传的。

如卫分病可不经气分而传入营分,气分病不经营分而传入血分,酿成气血两燔。

63、

肾阴虚的主证、分析、治则、方例。

参考答案:

因伤精、失血、耗液而成;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或其它脏腑阴虚而伤及于肾,或因过服温燥劫阴之药所致。

见于久病体弱,慢性贫血,或某些慢性传染病过程中。

主证:

形体瘦弱,腰胯无力,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盗汗,粪便干燥,公畜举阳滑精或精少不育,母畜不孕,视力减退,口干、色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

阴虚不能濡养机体,故形体瘦弱;腰为肾府,肾阴虚不能滋骨生髓,故腰胯无力;肾阴虚不足以制阳则虚热内生,故见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阴虚而阳弱,卫阳不能固表则见津液外越之盗汗;肾阴虚不能滋润大肠,故粪便干燥;阴虚则阳亢,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故举阳滑精,致使精少不育;母畜以血为用,阴虚则血少,血少则不孕;肾阴不足,不能上养眼目,故视力减退;阴液不足,津液不能上濡,故口干;阴虚阳弱,故少苔;口色红,脉细数是阴虚有热之象。

治则:

滋阴补肾。

方例六味地黄汤加减。

64、什么是同病异治?

参考答案:

同病异治:

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例如,同为感冒,由于有风寒和风热的不同病因和病机,治疗就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分。

又如,同属外感温热病,由于有卫、气、营、血四个病变阶段(证候不同),治疗也相应地有解表、清气、清营和凉血的不同治法。

65、试述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功效、主治及应用。

参考答案:

组成: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杜仲、牛膝、党参、茯苓、桂心、甘草;功效:

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主治:

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诸证。

证见腰胯疼痛,四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筋脉拘挛,脉沉细弱等;应用:

本方为治疗痹证日久,肝肾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剂。

临床上对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导致的慢性肌肉风湿、腰胯及四肢关节疼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牛产后瘫痪等皆可酌情加减应用。

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制川乌、红花、地龙、白花蛇等;寒邪偏重者,可加附子、干姜;湿邪重者,加防己、苍术。

66、

试述参附汤的组方、功效、主治及应用。

参考答案:

组成:

人参、制附子;功效:

回阳,益气,救脱;主治:

阳衰气脱、元气大亏。

证见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应用:

本方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

以四肢厥逆,呼吸微弱,汗出脉微为应用要点。

凡大病虚极欲脱、产后或痈肿疮疡溃久及手术失血等血脱亡阳者,均可应用。

目前临床多用于休克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等阳衰气脱之证。

67、试述二陈汤的组方、功效、主治及加减应用。

参考答案:

组成:

制半夏、陈皮(原方用橘红)、茯苓、炙甘草;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

湿痰咳嗽,呕吐,腹胀。

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润;本方为治疗以湿痰为主的多种痰证的基础方,多用于治疗因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凝聚成痰所引起的咳嗽、呕吐等证。

本方加紫苏、杏仁、前胡、桔梗、枳壳可治风寒咳嗽;加党参、白芍可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湿咳等证;本方加沙参、麦冬、芍药、丹皮、贝母、杏仁、蜂蜜,名沙参散,治劳伤咳嗽、久咳不止(慢性气管炎)

68、六气和六淫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六气—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六气对自然界的万物生长起促进作用,也是人类、家畜赖以生存的一个条件。

六淫—机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六气的变化,或六气出现太过或不及的反常变化,就成为致病因素,侵犯动物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便称为“六淫”。

六淫就是超过限度的六气。

69、何谓奇经八脉?

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

因其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属,有别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任脉——行于腹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还有妊养胞胎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有“阳脉之海”的称号。

冲脉——总领一身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

因任、督、冲脉,同起于胞中,故有“一源三歧”之说。

带脉——环行于腰部,状如束带,有约束纵行诸脉,调节脉气的作用。

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维系、联络全身阴经或阳经的作用。

阴跷脉和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70、何谓奇经八脉?

其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称。

因其不直接与脏腑相连属,有别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任脉——行于腹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还有妊养胞胎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有“阳脉之海”的称号。

冲脉——总领一身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

因任、督、冲脉,同起于胞中,故有“一源三歧”之说。

带脉——环行于腰部,状如束带,有约束纵行诸脉,调节脉气的作用。

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维系、联络全身阴经或阳经的作用。

阴跷脉和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71、简述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气属阳,功能以温煦、推动为主;血属阴,功能以濡养、滋润为主。

两者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草料精微和肾中之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腑的正常功能。

《难经本义》中说的“气中有血,血中有气”,这种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对血的关系

1、气能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