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143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docx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XX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六大统筹”,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

  二、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XX年,全县人均GDP在X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XX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

1降到2.65: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

  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

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三、工作重点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

  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

紧紧围绕XX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

XX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

  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以建设中等城市和XX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璧城、青杠、大路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西永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

XX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XX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

  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

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

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

  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

积极推进丁家、大路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璧城、青杠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XX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全作的示范园。

以县内重要交通轴线为依托,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廊道,引导工业集约发展。

围绕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既有产业极核又有产业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温泉开发、休闲度假开发和农家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蔬菜、禽兔、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

同时,注重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变市民”。

围绕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外开放工作,分产业研究规范招商政策,规范土地储备供给机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加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消除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并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劳务收入。

大力鼓励和引导非农产业农民彻底变市民,将农村人口比重降低在10%左右。

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5亩耕地考虑,有计划地逐步把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合格产业技术工人。

采取引进高职教育院校办学、引进院校师资授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实用劳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XX机电职业学院、商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打造XX西部职教基地。

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就业培训机构和资源,理顺就业培训体制,集中力量抓好就业培训,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服务。

同时,积极探索与有关职教院校联办农民技术夜校,努力做到农村适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农村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全覆盖,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4、积极发展劳务信息咨询、劳务中介等就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畅通劳务输入和输出渠道,促进各类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用工难”、“民工荒”问题。

  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环境体系

  1、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平台,同步规划和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适时调整解决与二者统筹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划问题。

  2、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加强城乡生态建设。

按照“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的总体要求,实施城市肺叶恢复计划,建设森林公园绿色休闲长廊、城西绿化带和城中绿化园。

加快璧南河和璧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城西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林区管理。

沿山、沿河、沿库利用荒山瘠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大力营造生态林、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抓好水源清污治理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保质量。

进一步加速中心镇和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场镇和村社农户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3、大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72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的要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质量和档次,扩大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以全新的城镇形象融入XX主城区、成为重要功能区。

进一步研究制定既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住宅购买力、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房地产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土地出让、开发、建设、房管等税费政策,刺激城镇大发展和人口向城镇大集聚。

  4、围绕城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

注重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功能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示范村、推进示范村比例。

大力推进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切实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50%的建设任务。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1、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搞好城乡交通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

进一步策划建设与多点融入XX主城区密切相关的交通快速通道,完善对外通道体系。

加速县城至各街道镇乡的公路主干道改造升级,规划建设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城乡快捷交通路网。

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和农村人行便道建设,不断拓展农村水泥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

五年内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

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基础上,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重点,构建质优价廉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城乡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2、加强城乡水利建设。

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体系。

抓好三江水库、高洞水库、盐井河水库、璧南河大灌区、场镇供水等重点水源设施建设,并积极谋划新的重大水利项目。

实施安全供水计划,抓好农村人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抓好主要河道护堤整治工程、饮用水源清洁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和微型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水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延伸。

  3、加强城乡能源保障设施建设。

加强重大变电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要。

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广大农村供电质量。

加强城乡天然气管道安装延伸,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

结合蓄牧业特别是禽兔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建设家用沼气净化池,有效利用生物清洁能源。

  4、加强农业各部门惠农支农政策和投入机制的统筹工作,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探索建立综合性农业投资集团,科学集中农业项目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镇村面貌显著变化。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制定促进农村教育合理布局、师资合理配备、资金合理投入等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政策。

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XX年初中升高中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

  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

统筹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站为合理补充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

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重点,加强街道镇乡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

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篮球场等健身活动场所和村图书室。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农业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计划。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群众文化队伍。

  4、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大力加强以村级党员活动室、行政办公室、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容供销服务、便民药店、文化娱乐、五保家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搭建好载体和平台。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警务室和村综治工作站,统筹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构建城乡一体的改革发展体系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逐步取消公民现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打破户口二元化结构,推进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将辖区内的所有户口统一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