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
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
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款。
●金融服务:
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股份制银行:
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非公众公司,即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本金的银行;二是公众公司,即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发售筹集股本资金的银行。
●国有银行:
产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
通过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
●分业经营:
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之外,不得经营证券投资业务,不能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
●混合经营(或综合经营):
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信托、租赁、保险、银行证券服务,所有这些业务都在一个单一的法律实体内进行。
至于各家银行具体选择何种经营业务,由其自身决定,国家没有银行业务与证券、信托业务界限划分的规定。
2)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留存盈余(或留存收益):
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
留存收益按留存的时间可分为以前年度累计留存及本年留存,前者指以前年度尚未用完的留存受益,后者指本年度留存额。
●银行资本充足性:
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证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由数量和结构两个层次的内容。
●商业银行资本:
包括股本、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在内的所有者权益和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
它具有双重特点,常将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称为二级资本或附属资本。
●资本盈余:
指在股票发行过程中,如果采用溢价发行,则银行通过股票筹资所取得的筹资额必然大于按面值所确定的金额(股本),这些超过股本以上的部分构成资本盈余的主体。
此外,资本盈余还包括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及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
●外源资本:
指商业银行从银行外部募集到的资本,包括发行普通股、优先股、资本票据和债券募集的资本,以及通过国家的各种增资方式所获得的资本等。
●债务资本:
指商业银行从外部借入的、在某个确定的到期日需要归还的资本。
●普通股本:
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募集的资本,银行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它不仅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具有永久性质。
●优先资本:
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募集的资本,银行优先股也是一种股票,但是兼有普通股与债权的特点。
一般而言,银行优先股持有人按固定股息率取得股息,对银行清算的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优先于普通股持有人,不拥有对经营业务的表决权。
●核心资本:
指商业银行的所有权资本,代表了商业银行真实的资本实力,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分为普通股和非累计永久优先股;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反应的储备,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附属资本:
指商业银行的债务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巴尔赛协议:
1988年7月正式发表的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由四个部分组成:
资本的构成、风险权数的计算、目标比率和实施与过渡安排。
2004年6月出台了新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
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支柱”,构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立体框架,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外部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监管,三是市场纪律。
●内部评级法:
1988年7月正式发表的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由四个部分组成:
资本的构成、风险权数的计算、目标比率和实施与过渡安排。
2004年6月出台了新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
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支柱”,构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立体框架,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外部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监管,三是市场纪律。
●实收资本:
指商业银行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
●资本公积:
指商业银行在筹集资本金的过程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过资本金,法定资产重估增殖部分,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形式增加的资本。
●盈余公积:
是商业银行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一种积累。
包括:
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
拨备覆盖率:
是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贷款风险防范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拨备覆盖率
3)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资本与管理
●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主要成本。
●边际存款成本:
是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自动转账成本:
是指存户可以同时在开户银行开立两个账户,即储蓄账户和活期账户。
活期存款账户的余额要始终保持1美元,但存户可以开出超过1美元的支票。
银行收到存户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时将支付款项从储蓄账户转到后期存款账户上自动转账,即使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大面额存单:
是银行负债证券化的产物,是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筹集自己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可以转让,并且有较高的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的特点。
●再贴现:
也称间接借款,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
●回购协议:
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是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浮动利率债券:
是指在债券期限内,根据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按某种选定的市场利率进行利率调整的债券。
●付息金融债券:
是指在债券期限内每隔一定时间(半年或一年)支付一次利息的金融债券。
●外国金融债券:
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外国金融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以该国货币为面值的金融债券。
●欧洲金融债券:
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发行并推销债券。
4)第四章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狭义定义:
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主要用于支付与债权债务清算,也被称为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或清算存款。
●保证贷款: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保证责任。
●抵押贷款: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贷记卡:
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准贷记卡:
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备用信用证:
对客户与第三者所定契约的担保,在客户不能履约时,银行负责偿付第三者因客户违约而产生的损失。
常用于对客户所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担保;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
包括:
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办理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借记卡等结算业务。
●做市商制度:
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信誉和实力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经营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并在双边报价的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的一种市场制度。
5)第五章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信托:
信托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财产为中心、以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金融信托:
经营金融委托代理业务的信托行为,以代理他人运用资金、买卖证券、发行债券和股票,管理财产等为主要业务。
●银行信托:
银行为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信托和指令,代为管理、营运或处理财产和事务,替指定的受益人谋取利益的经济行为。
●投资信托:
以投资有价证券、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的信托
●融资信托:
以融资为目的的信托业务。
●职工福利信托:
企业或团体为稳定职工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立的信托业务。
●公益信托:
由个人或团体捐赠或募集基金,用于公益事业的信托业务。
●信托投资:
指由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或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收益人,银行收取手续费的金融信托业务。
●租赁:
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情况下租用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经营性租赁:
又称作业性租赁、服务性租赁、操作性租赁。
是一种为满足承租人临时或偶然需要而办理的短期租赁,一般是由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租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
●融资性租赁:
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运动形式,是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具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出租人通过出租设备商品的形式向承租人提供了信贷便利,而承租人直接借入设备商品,取得了设备商品的使用权,这实际上是获得了一笔资金信贷,并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直接租赁:
融资性租赁中的一种形式,又称自营租赁,指由银行或租赁公司从供货厂商购进承租人所需设备,然后直接租给承租人,设备所付款项由出租人筹措。
●转租赁:
融资性租赁中的一种形式,银行或租赁公司先以承租人身份,从租赁公司或者厂商租进设备,然后在以出租人的身份将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
特点:
两份租约,同时有效。
●回租租赁:
融资性租赁中的一种形式,又称售后租回,指企业先将自己设备、厂房的所有权出售给银行,然后再作为承租人将其租回来使用。
●杠杆租赁:
融资性租赁中的一种形式,也称衡平租赁或代偿贷款租赁。
指银行租赁部门若一时无能力购买巨额价值的设备,可在小部分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向其他银行或保险公司筹借大部分贷款(一般占60%~80%),并以所购设备作为贷款抵押、以转让收取租金的权利作为贷款的额外保证,然后将设备租给承租人,以收取的资金偿还贷款。
●委托贷款:
指的是委托单位将信托基金预先交存银行,并委托银行按其指定的对象和用途发放贷款,银行负责贷款的审查、发放和监督使用,并到期收回贷款,银行只收取手续费。
●表外业务:
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管理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备用信用证:
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证明文件。
●商业信用证:
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进口商请求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地的另一家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款单据。
●票据发行便利:
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于银行的承诺业务。
●远期利率协议:
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有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互换: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交易对手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
●货币期货:
又称为外汇期货(ForeignFuture)或外币期货(ForeignCurrencyFuture),是指在集中性的交易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的外汇期货合约的交易。
外汇期货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已成交时所确定汇率交收一定数量的某种外汇的标准化合约。
●利率期货:
是指在集中性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所进行的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
利率期货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以成交时确定的价格交收一定数量某种利率相关商品(即各种债务凭证)的标准化契约。
●股票指数期货:
全称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为股指期货或期指,是指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
●贷款承诺:
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贷款出售:
商业银行一反以往“银行就是形成和持有贷款”的传统经营理念,视贷款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以后,进一步采取各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给其他投资者,从中取得手续费收入。
●保付代理业务:
商业银行以购买票据的方式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之前提供融通资金资外的各项业务,如:
信用分析、催收账款、代办会计处理手续、承担倒账风险等。
●投资银行业务:
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
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
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
●进出口押汇:
是银行融通出口商的一种方法,由出口方银行和进口方银行共同组织。
进出口商进行交易时,出口商将汇票,连同提单、保单、发票等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抵押,借取汇票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资金。
由银行凭全部货运单据向进口商收回贷款的本息。
在汇票由受票人偿付之后,银行留下预付的金额,加上利息和托收费,其余贷记给出口商。
●打包放款:
是出口地行在出口商备货过程中因出口商头寸不足而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短期资金。
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这种短期贸易贷款是为了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义务、出运货物。
●国际财团银行:
国际财团银行(国际银团,国际联合银行)是银行资本国际化的新形式,是由几个跨国银行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银行,其中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持有国际银团50%以上的股权。
国际财团银行的业务以批发为主,经营巨额的银团贷款或投资银行业务,包销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证券,并对数额巨大的项目贷款和市场筹资的可行性以及收购合并的咨询方面提供服务。
●国外代理行:
任何一家规模巨大的跨国银行都不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遍设国外机构,国际业务全球性和国外机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代理行关系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在国外没有建立自己分支机构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国银行的合作,以办理国外款项的收付以及其它国际业务,由此而建立起代理关系的外国银行就是代理行。
代理行关系是双向的,当一家银行以对方银行为代理行时,对方银行也同时以这家银行为代理行。
6)第六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商业银行按照所制定的原则,对资金进行配置,以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策略;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下,银行通过策略性的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确定的目标净利息差额,以及银行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
●商业性贷款理论:
也被称为自偿性贷款理论或真实票据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只能、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按照即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行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资金集中管理理论——资金汇集方法(资金总库法):
亦称资金蓄水池管理。
不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及期限长短,而是把所有资金集中起来,根据“三性”要求进行资产分配。
优缺点:
主动性和灵活性VS盈利水平下降或流动性风险增大。
●不同中心分配理论——资产(资金)分配方法:
也叫资产分配管理。
该模式根据资产负债流动性差异与法定准备金要求,将负债分为四个“流动性——盈利性”中心,即活期存款中心、储蓄存款中心、定期存款中心、资本金中心,然后将每个中心的资金分配给合适的资产。
●线形规划方法:
是利用线性规划中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取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化的某些特定目标变量的值的数学程序方法,确定在既定的流动性和管理约束条件下为使银行利润最大化而必需的资产负债数量指标。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在利率变动循环时期,使银行资产负债利差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措施。
基本做法是:
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利率敏感性(可变利率)资产与负债和固定利率资产与负债的组合结构,从而改变利率敏感性资金的缺口及其大小,以达到扩大利差、进而扩大利润的目的。
●利率敏感性分析:
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利息差额和收益率的变动影响。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建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以确保商业银行资金的“三性”均衡和协调,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稳健经营,并达到银行的经营目标。
7)第七章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与绩效评估
●银行资产负债表:
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状况的报表。
它是静态的会计报表,通常是以某种货币形式反映出银行在一年、半年、一季度或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所持有的资产、负债和资本(所有者权益)存量状况。
由于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特定时期内银行的财务状况,因此也称为财务状况表。
●一级准备:
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
●二级准备:
银行在第一准备金之外还会保有一部分较高流动性的资产,能随时变现,以应付临时性需要,如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及回购协议下证券持有等,这些资产通常被称为二级准备。
●银行损益表:
又称利润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用以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实现情况的财务报表。
●银行现金流量表:
是综合反映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的财务报表,是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三种主要报表之一。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银行业的不断发展,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不断加强。
●净利润:
总收入和总费用之间的差额。
●杜邦分析法:
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创造一种典型的综合分析法,它将银行经营业绩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内盈利能力和风险因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从而对银行经营绩效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估,核心是股本收益率。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账户实际上是非现金费用。
设立该账户的目的是将银行收入中的一部分从应税收入中抵减,用作坏账准备,以弥补贷款资产中可能会发生的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是在税前提取,银行往往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留以避税,因此该科目的监管受到了银行监管部门和税收部门的重视。
●资产收益率:
是管理效率指标,反映银行管理层将银行资产转化为纯收入的能力。
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
●
权益收益率:
权益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股东的收益率,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与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同股东财富直接相关,反映股东对银行投资的回报。
●
营业利润率:
净营业收益率排除了特殊项目的影响,更准确的体现了银行经营效率。
因而净营业收益率指标反映了银行真实、稳定的获利能力。
●比例分析法:
以绩效评估的各种指标为基础对银行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但孤立的指标毫无意义,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说明问题。
●现金资产比例:
现金资产比例是衡量银行流动性重要指标。
现金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可随时应付各种流动性需求。
该比率越高反映银行流动性状况越好,抗流动性风险能力越强。
然而,现金资产一般没有利息收入,持有过多的一级储备,则银行的盈利资产下降,影响银行收益。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由于债务人违约而导致贷款或投资等银行持有的资产不能收回本息,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银行持有的股东资本相对于资产总值来说很小,只要贷款中一小部分变为坏账就会使银行处于破产边缘。
●通知报告:
是指商业银行向有关金融管理机构呈报的一些基本财务报表,包括简要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一些附属资料,如:
反映贷款构成的详细状况,反映所投资证券的期限,反映库存现金、存放同业等资产状况等资料。
8)第八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
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系统风险:
指由来自银行体系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如宏观经济走势、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治局势等所导致的风险,它对整个银行业都产生影响,不可能消除。
●非系统风险:
指由来自银行体系之内的行为人主观决策以及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所引起的风险,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则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也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它是指在交易平仓变现所需的期间内,交易组合的市值发生负面变化的风险。
市场组合的收益是各项交易产生的收益和亏损的总和。
任何价值的下降均会形成相应期间内的一项市场损失。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客户的取款需求和未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现金需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该风险会导致银行出现财务因难,甚至破产倒闭。
●外汇风险:
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当商业银行以现汇及远期形式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持有某种外汇的敞口头寸时,出于银行收入和成本与汇率挂钩,而且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的本币价值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因此银行收益可能因持有期内汇率的不利变动而蒙受损失。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非预期变化,对银行收益和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由于各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同,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不同,市场利率变化对不同银行的影响差别很大。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者失灵的内部控制,人为的错误以及外部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它涵盖了商业银行内部很大范围内一部分风险,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与其他风险一样的关注。
●风险管理:
狭义地讲,风险管理仅指对风险的度量,它包括收集风险方面的数据,识别风险并使之量化。
广义地讲,风险管理的含义主要是指风险控制,目的在于监测银行各部门从事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风险。
●风险预防:
指银行对各类风险设置预防线的方法。
如:
资本充足率,各种损失准备金等。
●风险规避:
指银行对风险明显的经营活动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
如资产结构短期化,投资选择,债权互换等。
●风险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