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docx
《《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
《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月亮》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教案1
设计思路
饶有趣味的作品内容,很吸引幼儿。
“够月亮”的画面和内容让幼儿充满好奇,产生了游戏的冲动。
因此这是一个可以“玩”、可以“游戏”的作品,适宜在大班进行集体教学。
叠高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但对叠高中蕴含的“奥秘”却不甚清楚。
于是,我们借助文学作品,设计了“够月亮”活动,让大班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究和发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2、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
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
有一群动物也在想: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
1、播放PPT:
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起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现在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现在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合适(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合适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
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
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
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
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
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
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
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
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
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1、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反思:
一、目标定位偏难,幼儿基本掌握
针对三个目标来说,第一个目标偏难,但是在幼儿的掌握情况来说还算不错,不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太过于去抓住目标进行教学,显的有些死板,不够灵活。
第二个目标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动中不太能体现出来,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灵,体现一种纯净宁静的美,但是在活动中没有营造起这样的氛围,这是有点欠缺的。
可以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播放一点关于夜晚的轻音乐,让幼儿仿佛置身于夜空中。
二、内容主体单板,幼儿兴趣不大。
整个活动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比较老套,缺乏新意。
导入部分过于着急的想去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幼儿思考的比较少,幼儿的主体性体现的还不够,可以让幼儿来说一说会在哪里看到过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
可能由于我教龄不长,我怕把问题抛出去之后会收不回来,还是要在以后的更多活动中自己获取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请幼儿第一次欣赏完诗歌的时候,我提问的问题可以在广泛一点,不要把问题框死在诗歌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发挥想象力,让他们想一想听到了什么,他们的思维肯定还会更加广阔。
在活动中应该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儿的想法,在活动结束后我才发现,我过分的去强调了诗歌的题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儿提出的“月亮和我好”,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环节仓促,主题没有升华
过于仓促的去结束活动,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题升华部分,可以在结束部分让幼儿在说说,可以给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动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静纯净。
突然的让幼儿出去给月亮找朋友也显得有点不切实际。
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较稚嫩,在幼儿面前也不太能放开自己,显的有些拘谨,情感的表现还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声音来吸引幼儿,这也是我在以后需要继续发展的方向。
关于这次的活动,王老师给予的意见和评价也是我以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这样一片和谐的环境中,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吸取成熟教师和有经验的老师的良好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为八幼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还有,在活动中,我的目标达成度不够,没有诗歌的意境美;教师教的痕迹也较多,幼儿理解不够;对幼儿的表述细节,教师关注不够,“飘”“盛”,没有及时纠正。
《月亮》教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
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
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
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
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
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
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
诗歌里有谁?
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
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它说了什么?
(2)师:
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他说了什么?
(3)师:
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
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
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
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
小鸟为什么说:
月亮和我好?
幼儿:
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
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
挂
师:
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
挂,请小朋友做一个“挂”的动作,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
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
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
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
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
幼儿:
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
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
幼儿:
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
为什么青蛙说:
“月亮和我好”
幼儿:
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
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
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
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
为什么用一个词:
“盛”来说?
幼儿:
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
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
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
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
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
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
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
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
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
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
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
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
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
(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
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
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
尝试仿编诗句。
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
还有一点:
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
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月亮》教案3
活动目标:
1、比较各种动物不同的特征,大胆画出各种动物的造型,把握它们的基本结构和某些细节。
2、与同伴合作创编故事画面,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
动物卡片、音乐、剪刀、背景画、彩纸、勾线笔。
2、知识准备:
已经阅读过《月亮的味道》。
活动过程:
1、感知与体验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1)师:
你能看出这是哪本书上的一个画面吗?
(出示完整的画面内容)
(2)师:
故事的开始部分说小乌龟很想尝月亮的味道,可够不着。
乌龟想了怎样的办法?
你能用故事中语言来说说吗?
(3)小结:
你看它们用不断叠高、互相合作的办法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2、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师:
这件事让所有的小动物很羡慕,你看老师也为每组准备了背景图,我们能否让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来叠一叠,一起创编新的《月亮的味道》的故事呢!
3、探索与发现各种动物的特征与结构。
(1)师:
那你猜会有哪些动物也想来尝月亮的味道呢?
(若干幼儿回答)
(2)师:
谁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XX动物是长得怎样?
(针对先前小朋友回答的一种动物教师追问)
(3)师:
在小篮子里也有很多的动物图片,请你选一张看看是否认识呢?
(4)请一位幼儿在展台上介绍动物名称,以及长得怎样?
教师也选一张对其造型对比。
(5)与身边小朋友交流。
(6)分享幼儿找到的动物特征。
师:
请你们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观察到的动物样子?
4、幼儿创作并交流。
(1)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新的《月亮的故事》吧!
(2)幼儿绘画、操作。
(提醒可以边做边说)
5、欣赏评价作品。
(1)你对自己的作品还满意吗?
你觉得作品的哪里最值得你自豪呢?
(重点:
围绕特征)
(2)让我们一起讲讲新的《月亮的味道》故事吧?
《月亮》教案4
活动目标
知道水会倒映影像。
理解故事并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看过天上的月亮。
课件准备:
《猴子捞月亮》故事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
水盆。
活动过程
猜谜激趣,引出主题。
——有时挂山腰,有时挂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
猜猜这是什么?
(月亮)
——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月亮呢?
(天上)
——可是一群小猴子却发现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猴子捞月亮》,引导幼儿理解水会倒映影像。
1、播放故事音频《猴子捞月亮》第一、二段,鼓励幼儿说说故事内容。
——小猴子用什么办法来捞月亮?
——你觉得它们的方法能捞到月亮吗?
——小猴子到底有没有成功捞到月亮呢?
一起继续听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猴子捞月亮》第三、四段,引导幼儿了解水会倒映影像。
——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结果月亮变成什么样了?
——小猴子又努力去捞月亮,结果只捞到什么?
——为什么小猴子捞不到月亮?
小结:
无论小猴子怎么努力都没能把月亮捞起来,这是因为月亮根本没有掉到井水里去,它一直在天上好好地挂着呢。
水里的月亮只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出示水盆,幼儿每组一个,引导幼儿观察水中倒影,进一步理解水会倒映影像。
1、将幼儿分组,讲解观察注意事项,告知幼儿观察时请小心用水,给小组分发水盆。
2、请幼儿朝水盆里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观察水中倒影。
——水中出现了什么?
——水中倒影的表情、动作和你的表情、动作一样吗?
小结:
水面就像镜子,能倒映影像,我们做的表情和动作都可以倒映在水里。
《月亮》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和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合作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通过该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体验文学活动和艺术活动相结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做好的画册封面大小若干。
2、幼儿用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夜晚的天空除了星星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你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
那每天你们见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吗?
月亮每天都在变化,那么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变得吗?
1、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2、讨论。
①月亮姑娘有没有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为什么没有穿上呢?
②过了5天,裁缝师傅给月亮送衣服,月亮变成什么样子了?
(像弯弯的镰刀)
③裁缝师傅又去重做衣服,5天后,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子?
(像弯弯的小船)
④又过了5天,月亮又长胖了,变成了什么样子?
(像圆圆的大银盘子)
3、记录变化。
教师:
月亮是怎么变的呢?
我们也把月亮变化的样子画下来吧。
幼儿用记录纸画月亮盈亏变化,注意变化的顺序。
4、展示幼儿作品
5、讨论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他发出的光来自于对太阳光的反射。
月亮有变化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反射到月亮上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