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055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第3周.docx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第3周

周次

内容

3

名句名篇默写

《师说》《虞美人》《破阵子》《游山西村》

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选官制度、中央官职

易错易混成语

易望文生义成语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师说(5年2考)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12年高考全国卷)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韩愈《师说》中的“师”有其独特含义,他认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这样的启蒙教师不是自己所说的“师”。

(3)韩愈《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7)韩愈在《师说》中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的两句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韩愈在《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说明士大夫们不愿以地位低的人为师,也不愿以地位高的人为师的两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虞美人(5年0考)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繁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

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年1考)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概括。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我们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可以读出作者希望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的心声。

4.游山西村(5年1考)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淳朴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6)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描写实景实感,又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二、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选官制度、中央官职

(一)选官制度

  【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

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

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命其制定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

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品至九品为下品)三类。

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

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

  【流官】“流官”指明清在四川、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所置地方官。

“流官”是相对于“土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

“流官”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

“流官”与“土官”名称虽异,但都是统治阶级,臭味相投。

许多“土官”的陋规,“流官”照样施行。

【册命】(策命)为西周至春秋时周王任命官员的制度。

册命之制,在西周以前即已产生,至西周时已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制度。

凡内服百官与外服诸侯,以及诸侯国的命卿(大国三卿,二卿由周王册命;小国二卿,一卿由周王册命,谓之命卿)均由周王册命。

西周时代周王亲临册命,册命授职与舆服赏赐同时进行,授职称命,赐服称赐,也可以互称。

授职与赐服分别为册命的两项主要内容,并载于册。

西周册命金文在“王曰”“王若曰”之后即为册命的内容。

册命的内容一般先直呼受命者之名,然后叙述册命的原由,或加以告诫。

其次宣布受命者就任某官,职司何事,以及赐予祭酒、服饰、车饰、马饰、旂旗、兵器、土地、臣民及其他;并嘱以“敬夙夜用事,勿废朕命”。

(二)中央官职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