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365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刘开飞

 

2012至2013学年秋季学期

 

第1课时准备课

(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

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2)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

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

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二、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

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三、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板书

数一数

1、2、3、4、5、6、7、8、9、10

 

第2课时比多少

(1)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师:

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

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2、板书课题:

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

瞧,这是谁?

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

谁来猜一猜?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

(放录音:

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

)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

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

问:

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

2、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

问:

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

小免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

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

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

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问:

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

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

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

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试一试

模拟活动:

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4、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板书

比多少

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多和少: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中华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

第3课时上、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

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

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

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

“鼻子下面是什么?

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

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

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

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

上、下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第4课时前、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练习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

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

(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

我的后面是谁?

生1:

是xxx。

生2:

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

我在谁的前面?

我前面是谁?

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小组内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

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后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第5课时左、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

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

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

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

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

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

与右手相对应得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第6课时位置的复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

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

(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

(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

(1)第5组第4个。

(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

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

第1行第2个是(   ),狗在第(   )行第(   )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

从前往后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来做拍手游戏。

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

请帮小明布置房间。

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

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

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

(2)教师说学生做。

(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7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第16页)完成第18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目的】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

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

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象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5

 板书:

1、2、3、4、5

(全班齐读:

正、反读)

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

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第8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

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

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

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

(教学设想:

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问: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

怎么比?

比的结果怎样?

”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

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板书

比多少

3=3读作:

3等于3

3>2读作3大于2

3<4读作3小于4

 

第9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第几(第20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第23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教学难点】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

师:

问: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有哪些人?

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

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

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4?

小朋友排第几?

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

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五、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第10课时 分与合(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21页和22页的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3页的第3、4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

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

(1)先拔二颗珠,问:

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

4和3谁大,谁小?

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

主动探索:

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

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

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