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992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docx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中共荣成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

(2008年10月27日)

今年是我国最近几年最困难一年:

外部需求降温,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相当严峻。

尽管如此,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这是相当不容易。

现在,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汇报一下我们学习体会,汇报不当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主要汇报四个方面: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世界经济降温。

二是这次通货膨胀特点及成因。

三是我国采取主要应对措施。

四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几点粗浅看法。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世界经济降温

美国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所谓次贷危机,就是次级贷款危机,又称次债危机。

什么是次级贷款呢?

美国奉行是透支经济、超前消费,贷款是非常普遍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贷款必须有严格信用保证,必须有资深信用评估机构对它信用进行严格评估,并有还款能力证明。

但是,在美国住房市场上,却出现了一种特殊贷款,叫次级贷款。

这种次级贷款,就是专门对那些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又比较重那部分人提供住房按揭贷款。

这就让人纳闷了:

既然这些人没有信用保证,而金融机构原本都是以盈利为目,为什么美国金融机构要给这些人贷款呢?

难道金融机构不怕亏本吗?

然而,美国金融机构之所以搞次级贷款,是有他自己考虑。

第一,虽然这种贷款风险大,但利率高。

它利率大约比美国基准利率高2%-3%,而且是浮动利率。

第二,他们设想,如果贷款者将来不能还贷,银行还可以把房子收回来,出售后抵顶贷款。

第三,因为在2006年之前5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房价持续上涨,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

认为美国房地产会永远上涨,或者至少在他们认为“合理”时间段内会上涨,想当然地认为房地产上涨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只要能及时把房子出手,风险是“可以控制”。

退一步说,即使贷款者将来不还贷,贷款机构也可以把房子收回去,照样能卖个好价钱,也是大有赚头。

因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展迅速。

在1994年-2006年间,有900多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约有20%是借助于次级贷款,2001年次级贷款只占整个抵押贷款市场5.6%,到2006年猛增至50.8%。

那么,危机又是怎样发生呢?

美国次级贷款总规模大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这么多钱压得贷款机构资金周转困难,有金融机构原本就想“空手套白狼”,为了尽早地回笼资金,同时也分散风险,次级贷款抵押机构就把他们手中掌握次级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称为住房抵押贷款,卖给各国投资者。

这些债券由于回报率高,同样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青睐,像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其他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购买。

买进这些债券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再把它作为抵押品,发行抵押债务债券,如此反复“创新”,“卖空”做大。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房价不断上涨。

有谁能保证呢?

危机也就由此发生了。

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利率又提高了,买房人要比以前多付很多利息,这些人本来信用就不好,又没有固定收入,利息一高就担负不起了,便开始违约。

放贷机构钱收不回来了,就把抵押房子全部没收,使数以百万计美国人“有房”美梦破碎了,大量人重新流落街头。

放贷机构把房子收回来也弥补不了损失,因为这时房产已经有价没市了,房子卖不出去,结果发行债券不值钱了,买了这些债券机构也跟着亏损。

如果是一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问题还好,而是出现了大量无法还贷贷款者,银行大面积亏损,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产生了金融危机。

所以,次贷危机就是发生在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一种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4月爆发,8月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会发生并且越演越烈?

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但根源是房贷风险。

从根本上讲,决策失误是主要原因,次级贷款完全是建立在投机心理基础上一种合理想象、推理与判断,每一个环节都把人性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金融系统就陷入一场恶性循环,最终酿成了金融危机。

这件事同时也说明:

美国月亮也并不都是圆,尽管美国是比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但市场运作过程中同样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地方,同样有很多不足和失误之处。

次贷危机在肆虐全球同时,也给美国金融、信贷机构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危机爆发后,美国90家银行倒闭,涉及3万亿美元,使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

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由第三季度4.9%下滑到0.6%,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9%,7、8两个月随着美元走强,经济有所恢复,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9%,仍低于预期。

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了美国两家最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公司原来是由美国国会创建并获得政府信用支持,属于准国家信用。

美国共有12万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其中这两家公司约有5万亿美元,占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42%,这次危机给这两家公司造成了近150亿美元巨额亏损,把它们推到了破产边缘。

美国政府接管以后,分别给这两家公司注入1000亿美元资金。

这样,这两家公司由原来准国家信用变成了国家信用,信用等级大大提高了,虽然它们债券不能在短期内偿还,但起码不用担心乱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持有次级债券者损失。

与接管“两房”一样,9月17日美国政府又接管了美国也是全球最大保险巨头AIG,并注入850亿美元资金。

那么,作为世界上最强大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为什么非要置市场化原则于不顾,而力保“两房”和AIG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要维护美国政府信誉和形象。

全球各国央行都持有它们发行债券,如果美国政府不管,而任由它们倒闭话,会使全世界对美国信誉度彻底失去信心。

第二个原因是这三家公司盈利能为美国赚取巨额利润,如果坐视不管、任其倒闭话,美国将蒙受巨大损失。

第三个原因,美国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化解金融危机。

通过这件事也说明,世界上没有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如果市场处于严重危机,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挽救时候,政府必须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美国经济非常艰难,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政府拿出8500亿美元来救市,钱从哪里来?

美国本次救市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这将使美国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导致贸易赤字上升,对美元走强起到抑制作用,于是美元可能再次回到贬值轨道上来,其结果必然是债券贬值,危机损失最终还是转嫁给了债券持有者,受损害最终还是债券持有者。

所以,美国这样做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在经济困难时期,重建信心、恢复信誉是最重要,市场经济从经济动力来看是信息经济,从社会关系来看是信用经济,从主体力量来看是信心经济,从必然走势来看是信念经济。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美国救助措施对中国及世界来说是一件好事。

比如,中国持有美国债券受损失风险降低,在短期内有助于平抚金融市场动荡。

更重要是,对我们有一定警示作用,有助于我们反思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我们国家深圳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较为严重泡沫,银行降低了放贷门槛,原来仅有10%首付,银行也主动替购房户垫付了,而且推出了“双周供”、“循环贷”等新业务。

“双周供”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原来贷款是按“月”来还,每个月还多少钱,银行为了扩大信贷,尽可能地多贷出一部分款,就改为按“双周”来还款,就是每两个星期还一次贷款,这样2个星期就能还完原来1个月贷款,还款时间缩短了一半,款还完了还可以接着贷。

“循环贷”就是允许用贷款买商品房作为抵押,再向银行贷款买房,这样“炒房人”就能得到更多贷款,买更多房,最终促使了房地产贷款膨胀和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房地产市场,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购房需求受到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抑制,房地产泡沫受到了挤压,房价失去了上涨动力,房地产市场在经历长达10年价格上涨以后开始理性回归,出现了价格下跌,一些“炒房户”开始违约。

所以,深圳房市出现问题,性质与美国次贷很相似,也很危险,但深圳就全国来说只是一个“点”,危害面不是太宽,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

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这么大影响?

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是一体化,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决定了世界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牵动。

第二是因为美国经济总量特别大,目前占到世界20%多,它增长和衰退对世界经济影响力都是非常大。

第三是因为美元是世界性通用货币,所以美元升值和贬值对世界经济影响也是很大。

第四是因为美国为了尽早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也尽可能地转嫁、分散危机造成损失,就超量提供流动性。

美联储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7次降息,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直接推动了以美元计价基础商品包括石油和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就扩展到了全球,引发了世界经济降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日益加大。

次贷危机对我国影响也不可小视。

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对外需求继续大幅度下降,那就有可能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美国GDP每下降1%,就让中国出口下降4.5%、GDP下降0.75%。

当前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热钱”问题。

所谓“热钱”也称为“黑钱”,它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具有投机性特点。

二是具有短期性特点。

三是具有通过不正当渠道进来特点。

近几年进入我国热钱不断增多,今年一季度达85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七成。

有学者估算,到今年年底将达到6500亿美元,明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热钱流入到中国来呢?

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因为中国经济成长性好,国家形势好,社会稳定,中国发展机会多,他们在中国投机机会也多,投机中国股市和楼市有利可图,这是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第一个原因。

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第二个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很快。

自2005年6月汇率改革以来,3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1.5%,今年升值幅度超过了6%,9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6.8:

1,创汇改以来第57次新高。

按人民币对美元6.8:

1来计算,相比2007年1月7.8:

1,把美元拿到中国兑换成人民币,1美元就能赚1元人民币。

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第三个原因是中美利率倒挂。

一年期存款,在本次全球降息以前我国利率是4.14%,美国是2%,全球降息后现在我国利率是3.87%,美国是1.5%,同样钱存入中国银行,要比在美国多1倍多利息,这是没有风险收益。

所以,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

热钱大量涌入,对我国影响很大。

不仅加剧了国内物价上涨,而且这些资本一旦在短时间内同时从我国撤走,会带来一定金融风险。

无论是发生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热钱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1996年底,涌入东亚热钱是5600亿美元,危机爆发后流出东亚热钱是8000亿美元,给东亚带来了惨重损失。

目前我国热钱流入规模已经超出了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规模,如果这些热钱集中从中国大规模撤出,对中国经济影响会比较严重,甚至会发生比较大金融危机,危及我们国家金融安全。

目前美元在降息,7、8两个月美元开始走强,会不会导致热钱大量外逃呢?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二、这次通货膨胀特点及成因

在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我国面临着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从2007年3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连续16个月涨幅超过3%警戒线,从去年5月3.4%,一直升到12月6.5%。

2007年全年CPI平均涨幅是4.8%,为1997年以来年度最高涨幅。

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CPI控制在4.8%左右,这是4年来我国政府提出CPI涨幅预期控制目标数字最高一年。

从今年CPI情况看:

1月份同比上涨7.1%,2月份8.7%,3月份8.3%,4月份8.5%,5月份7.7%,6月份7.1%,7月份6.3%,8月份4.9%,9月份4.6%。

从中可以看出,从5月份开始,5、6、7、8、9连续5个月CPI涨幅都在回落,8月份出现了连续13个月以来首次“破5”,9月份出现了自2007年7月以来最低值。

在全世界53个国家CPI都高于两位数情况下,我国CPI下降说明我们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就是:

8月份出现了CPI与PPI严重倒挂。

PPI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8月份PPI同比上涨10.1%,而CPI是4.9%,PPI涨幅超过CPI5.2个百分点(1-8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8.2%),CPI和PPI出现了明显剪刀差。

这说明,这次通货膨胀主角已经由CPI变成了PPI,这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

这是因为:

PPI和CPI差太大,意味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不能向下游产品特别是消费品转移,原材料涨价负担都压在了企业身上。

刚开始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利润空间和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等措施自我消化成本上升,但如果PPI与CPI差距进一步拉大,并且长时间存在,必然会超过企业消化能力,而需求回落,又会导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盈利会越来越难。

目前全国有6700万个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9月份PPI同比涨幅从8月份10.1%下降为9.1%,剪刀差开始变小,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是PPI增长放缓主要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讲,CPI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但这次通货膨胀与1988年和1993年那两次明显不同,这一次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

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首先突出表现为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

奥运会主题曲“meandyou”,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米和油”,说明当前人们对米和油极端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和石油价格首先上涨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受2006年国际粮食减产因素影响。

第二原因是受美国、巴西一些产粮大国将玉米用于加工工业酒精影响。

第三是受美国出于自身考虑全球经济战略影响。

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全球控制粮食大公司共4家,其中美国就有3家,美国高额补贴粮食,然后低价出口到非洲等国,使非洲等国买美国粮食比自己种还合算,于是不少国家走上了依赖从美国进口粮食路子。

那么,能不能保证美国粮食永远便宜?

这得由美国说了算,因为美国已经控制了这些国家粮食市场,也就掌握了粮食定价权。

原油也是如此,大部分原油是由美国控制,大部分也是由美国销售。

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引起了物价全面上涨。

在粮食、石油等消费品价格上涨同时,从今年6月份开始出现了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

工业品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导到下游产品,由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像原油、原煤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了38%,国际原油今年4月每桶110美元时候,上涨了40%,价格最高时每桶147.27美元,由于生产与消费市场低迷及美元走强等原因,近来石油价格有所下降,10月23日价格降到每桶65.52美元。

钢铁出厂价格涨幅也接近30%。

钢材用面最宽,钢材涨价引起建筑、家用电器等全面涨价,使最终消费品涨价。

煤炭短缺和涨价拖累了发电,导致电力紧张。

所以,不论是从流通领域来看,还是从生产领域来看,物价都出现了上涨。

当然,近来物价已经有所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有所下降。

但我们从分析这次通货膨胀特点角度来说,它首先表现出来特点,就是由结构性上涨引发了全面通货膨胀。

这次通货膨胀第二个特点是:

输入型通货膨胀

这次通货膨胀受国际因素影响很大。

有两点理由:

第一是我国开放程度较大,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较高。

庞大海外贸易依托国外市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必然引起我国商品价格上涨。

原因在于:

中国是世界工厂,既然是世界工厂,就要从国外购买原材料,国际原材料涨价势必造成输入型涨价。

造成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第二个原因是,资源性产品期货炒作抬高了价格。

美国虚拟经济搞得很好,虚拟经济包括期货市场和股市,美国在期货市场上购进国际大宗商品和重要物资,像粮食、石油、铜、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从而控制了这些商品价格,美元贬值也是推高价格上涨重要因素,所以是美国向全球输入了涨价。

因而这次涨价幅度不是2%、3%概念,一涨就是百分之几十。

比如,铜由原来每吨2万多上涨到每吨8万多,最近回落到4万左右;铁矿石在前两年分别上涨40%和65%基础上,今年又上涨了90%;黄金上涨了50%多。

这些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初级产品涨价,必然影响到所有企业成本。

这次通货膨胀第三个特点是: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与以往通货膨胀不同是,我国这次通货膨胀商品几乎不缺,几乎没有断档,只是价格高了。

这说明,这次通货膨胀问题不是直接发生在供求环节上,而是出在生产环节上,是成本上升推动通货膨胀。

推动成本上升因素很多,最主要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太快、重复建设上得太猛了,出现了阶段性经济过热,导致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重要物资市场需求过旺,出现了供应紧张,推动了价格猛涨。

三、我国采取主要应对措施

针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

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

今年国家特别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年初提出了“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到4月份,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原来“两防”变成了新“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速下滑、防止通货膨胀。

随着通货膨胀加剧,6月份又提出“一防一抑”,即防止经济出现明显下滑、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随着经济形势进一步趋紧,一些企业特别是依靠出口为主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国家又提出“一保一控”,即保增长、控物价,把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到10月份,针对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胀压力已经明显减弱,经济增速有加速下滑势头,宏观调控由原来“一保一控”转向全力“保增长”。

按照这一政策思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企业扶持,加强对困难弱势群体保护,使经济航船平稳较快发展。

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看,一方面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鲜明地体现出了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特点,说明我们国家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加,能紧跟形势变化,超前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另一方面又说明,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我们党和政府在尽最大努力保增长,保物价,保企业,保稳定,保人民安居乐业,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政府是大有作为政府,是深受百姓信赖政府,是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考验政府。

第二个方面:

国家对企业采取扶持政策

国家对企业扶持政策很多,其中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国家对企业采取第一个扶持政策是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比如,企业所得税。

从2008年1月1日起,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由原来33%统一为25%,这样内外资企业实行同一税率。

多年来,为吸引外资,我国一直给予外资企业多种税收优惠,使得内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不统一,造成了税收上严重不公平,这次统一税率不仅解决了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问题,也减轻了内资企业税收负担。

再比如,证券和股市交易印花税,由原来千分之三降为千分之一,而且从9月18日起改为单边收税,即只对出让方征税,不对受让方征税。

契税,从2008年11月1日起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税率由原来1.5%降为1%,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免征印花税,个人销售住房免征土地增值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再比如,停止对个体工商户征收市场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既有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也有助于繁荣市场,稳定物价。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税制改革,就是增值税转型,即由原来生产型增值率改为消费型增值率。

增值税是流转税一种,按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加价值征税,而不对购进价值征税。

一般来讲,它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生产型增值税,一种是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在征收时候,购买原材料不用征税;消费型增值税在征收时候,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都不用征税。

国外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实行是生产型增值税,相对而言,税负比较重。

从2004年7月起,我国在东北地区“三省一市”八个行业试点增值税转型,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就是说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固定资产都不征税了,所以虽然增值税税率没变,仍是17%,但由于把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也扣除了,所以减少了企业应交税金,也就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

2007年7月起增值税转型又延伸到中部六省26个城市继续试点,目前财政部已拟定了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并上报了国务院,建议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它转型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负,据财政部预算这次转型可能减少1000多亿税收,导向上是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国家对企业采取第二个扶持政策是: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降低存贷款利率。

去年以来,存贷款利率提高了6次,从今年3月份以后再没提高,而且从9月16日起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存款利率没变,贷款利率降了,这就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等于减少了企业成本。

10月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再次下调0.27个百分点,即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又减轻了贷款者还款负担。

第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去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5次,几乎是每月提高一次,从7月份开始再没提高,而且从9月25日起,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共六家银行以外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从原来17.5%调至16.5%。

据估算,准备金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可以为中小企业多提供3000-4000亿元贷款,有了这3000-4000亿元,可以救活很多中小企业。

10月15日起国家又下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样就可以有2000亿资金注入市场。

所以,这次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都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了企业贷款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这两项政策组合起来使用,对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问题是非常有利。

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下调应该是周期性,这也是经济规律,前两年是上调周期,从现在开始将进入下调周期,我们要密切关注各项政策变化趋势和方向,充分利用好政策,做好工作。

第三是人民币升值明显减缓。

从7月份开始人民币升值明显减缓。

人民币升值减缓,有利于刺激出口。

但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最近对世界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第四,提高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率调整是政府进行产业调整有力手段之一。

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大范围下调、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背景下,许多外贸企业已经非常困难了。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目前纺织行业2/3企业实际利润率只有0.62%。

根据新经济形势,今年8月1日起国家将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从11月1日又提高到14%,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部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提高到9%,部分家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和13%等。

出口退税率提高,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轻企业因成本上升带来压力,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变化反映出积极信号,说明政府一直紧盯市场,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也标志着政府针对未来经济走势引导,开始借助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杠杆并付诸实际行动。

第三个方面:

国家对困难弱势群体扶助政策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社会保障方面,不断提高各种保障水平。

比如低保,国家要求各地根据自己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我市农村低保现在已经由原来每个家庭每年600元提高到1000元,城市低保由原来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300元。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看,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