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610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docx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

娃娃菜的种植技巧

娃娃菜是一种袖珍型小株白菜。

它的株形小巧玲珑,帮薄脆嫩,口感清香,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它的生长期仅45~55天,商品球高20厘米,直径8~9厘米,净菜重约150~200克。

因适合小包装净菜上市及长途运输而受到市场的欢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有望成为推广前景看好的名优特菜品种。

一、种植季节。

娃娃菜喜冷凉的生长环境条件,气候温和的季节种植品质最佳。

它的发芽适温25℃左右,幼苗期能耐一定的高温。

叶片和叶球生长适宜温度15-25℃,5℃以下则易受冻害,低于10℃则生长缓慢,包球松散或无法包球,高于25℃则易染病毒病。

播种和定植时气温必须高于13℃,否则容易抽薹。

山东省适宜春、秋露地种植。

保护设施内,可全年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均衡上市。

早春要注意防止低温抽薹,夏季要用遮阳网、防虫网,遮强光降高温,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二、品种选择。

种植娃娃菜,要选择个体小、叶球匀称、色泽鲜艳、叶质脆嫩、品质优良,适宜密植、便于包装的极早熟一代杂交种。

此外,冬、春季保护地种植的娃娃菜品种必须具有一定的耐抽薹能力,夏季种植的娃娃菜品种必须具备较强的耐热性和抗病毒病能力。

目前表现较好的一代杂交种有:

①韩国“高丽贝贝”。

株型直立,开展度小,外叶少,结球紧密,适宜密植,球高20厘米左右,直径8-9厘米,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耐抽苔,适宜春、秋季露地、保护地栽培,定植后55天左右采收。

②韩国“高丽金娃娃”。

球高20厘米,直经8——9厘米,内叶金黄色,适应性广,定植后55天左右采收。

③韩国“金童娃娃”。

株型直立,适宜密植,外叶浓绿,内叶金黄,结球紧密,商品率高,抗病性较强,适宜春、秋季种植,定植后40-45天可采收。

④香港“夏娃”。

株型直立,适宜密植,叶片绿色,心叶黄色,结球紧密,抗病毒、根肿病,耐热,耐湿,适宜夏、秋季种植,定植后55天采收。

三、种植方式。

娃娃菜根系比较小,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差,要选择土壤肥沃、耕层深厚、,结构适宜、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至黏质壤土地块种植,pH值6.5-7.5为宜。

每667平方米施50千克三元复合肥及足量的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深翻耙平。

春、秋季适宜畦作,畦宽1.2米;夏季适宜垄作,垄宽0.6米。

尽管娃娃菜可以直播,但从保证苗全、苗齐,提高产量角度考虑,笔者的亲身体会还是提倡提前育苗,4片叶时带土坨移栽。

每垄定植2行,每畦定植4行,株、行距20㎝×30㎝,每667平方米种植10000株左右,约需种子80克。

四、田间管理。

①温度调控。

温室、大棚冬春季栽培,夜间温度尽可能超过13℃。

前期白天视温度变化情况稍作放风除湿,减少霜霉病发生;最低气温升至13℃时昼夜通风。

白天最高气温维持25℃左右即可。

小拱棚栽培,随着气温回升,需逐步加大通风量,最低气温升至13℃时撤去薄膜,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②肥水运筹。

娃娃菜需肥较多,生长前期对氮肥需求量大,磷肥次之;叶球形成期,对氮肥和钾肥需求量增多。

定植缓苗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开沟条施。

进入结球期后,每667平方米再随水追施尿素10千克。

娃娃菜根系较弱,营养生长期间喜欢较湿润的环境,如果水分不足则生长不良,组织硬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差。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则影响根系吸收养分。

③病虫防治。

娃娃菜生长期间有霜霉病、软腐病及小菜蛾、菜青虫等食叶害虫危害,一旦发现,要及时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农药如杜邦克露、万灵、安打、除尽等防治。

五、适时采收。

娃娃菜接近成熟就应及时采收,叶球过大或过于紧实易降低商品价值。

当全株高30~35厘米,包球紧实后,便可采收。

采收时全株拔掉,削平基部,除去多余外叶,用保鲜膜打包后即可上市。

娃娃菜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土壤选择

  娃娃菜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保水力强、排灌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肥沃壤土或沙壤土。

为避免病害的发生,不宜与其它十字花科(如:

白菜类、萝卜类、甘蓝类等)作物连作。

  二、播种期

  娃娃菜喜冷爽,适合春秋两季露天种植,在我县娃娃菜的适播期是:

春季3月15日天后播种,秋季8月10日前后播种。

  三、播种

  娃娃菜亩播种量100克,播种方法可用直播、条播、点播。

直播、条播、点播根系发育好,苗壮、生长快,能适时收获。

  四、定植

  1、土壤及肥料的选用

  以选择透气性好、土层深、肥力高、排灌方便、沙壤土地种植为宜;要夺高产,必须在施足肥料的基础上,补充钾、钙、硼、钼等元素;娃娃菜生长前需肥量较多,每亩施入土杂肥2000千克、三无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

  2、定植技术和密度

  娃娃菜球高20厘米,直径7-9厘米,由于株型较小,适合密植,一般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亩保苗10000株左右。

  五、田间管理

  1、施肥娃娃菜生长期短,喜肥水,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2-3方农家肥,25公斤复合肥,深翻整平土地后起垅播种,在菜开始包心时,每亩用20公斤尿素追肥。

最好在下午4点后进行追肥。

  2、浇水早春需水量少,当叶面逐渐大时、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加深、水分要求比幼苗大得多;但在莲座期不能过多,以免徒长,而且易感染病害,只在干旱时酌量浇水直至结球才浇水;结球后期应控制水分;应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六、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用72%普力克400―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喷洒。

整个苗期2-3次,不能加大药量,以免发生药害。

  

(二)生长期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等。

  1、霜霉病:

叶片初呈淡黄色斑点,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霜状霉。

发病严重时,霜霉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连成片,叶片呈黄褐色至暗褐色,可用500倍70%代森锰锌,600倍75%百菌清或1000倍烯酰吗啉进行防治,每7天喷一次。

  2、软腐病:

基部腐烂、病叶塌地露出心叶,病部初呈半透明水浸状,内部组织软腐有腥臭味,可用2000倍农用链霉素,2000倍新植霉素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

  3、病毒病:

幼苗期心叶明脉,沿叶脉失绿,继而出现花叶,叶片皱缩。

成株发病,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而脆,叶正、背面有褐色斑点及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病株矮化、畸形、不结球。

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2号800~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二、虫害主要有菜螟,跳钾、菜青虫、小菜蛾,其次为夜蛾、蚜虫等。

可用1000倍苦参碱、800倍氯氰菊酯、800倍蚍虫啉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一次。

喷药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点以后。

 

怎样种蒜苗长的好?

一、选择品种,做好蒜种处理。

栽培伏秋蒜苗要选用早熟小瓣种,如二水早、曹州早薹一号等。

栽培前要除去种茎盘,按大、中、小分为三级,将蒜种在井水中浸泡12小时,有条件的可在O~4℃低温下处理14天,打破蒜种的休眠期。

二、整地施肥,适期播种。

蒜苗由于生育期短,生长迅速,应充分施足底肥。

底肥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粪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肥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或优质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

在施足底肥、整平土地的情况下,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也可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

三、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一般行株距2—3厘米,亩用种蒜600—750公斤。

栽培时可将蒜瓣撒到畦中,按照间距,双手并用,边插边用手覆土,防止蒜瓣歪倒。

播种后立即浇水,小水漫灌,浇水后覆土一次。

3—4天后浇二水,并随水冲施硫酸铵20公斤。

施肥后每隔两天浇一次水,连浇三水。

当苗高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覆土。

注意事项:

伏蒜栽培前期正处于高温天气,可搭1米高的平棚,棚上加盖遮阳网,每天上午8点前覆盖,下午5点后撤去。

采收时既可拔苗,也可在苗高15厘米左右,每隔10—15天收割一次,每割一次注意追一次尿素并浇水,这样可连续割至春节。

夏秋季节种植反季节蒜苗,比蒜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我这两年采用地窖栽培,生产出来的蒜苗质高味美,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畅销,收入十分可观。

种蒜苗可利用地下室或冬季储存甘薯的地窖。

深度一般为2-3米,多采用长方形,南北走向,地窖上与地面平处盖柴草,草上覆薄土。

在窖室的北端,留一面积为1平方米的出口。

地窖面积可随量而定。

用木板制作边高8厘米的育苗长方底盘,内铺塑料布即成。

选择肥大无伤病的蒜头,紧排在育苗长方底盘中,空隙用蒜瓣填满,然后注入净水,深至蒜头平,再盖3厘米厚细沙。

用温度表寻测白天25℃、夜间19℃的位置,将育苗盘置于这一位置高度即可。

出芽后到苗高25厘米时,白天苗温控制在21℃,夜间17℃为宜。

每1-2天浇水一次,以沙子湿润而不积水为度。

防止高温抑制蒜苗生长。

中午高温时应降低育苗盘高度并注意地窖通风。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栽后20天蒜苗高度40厘米时即可收割,每20天割一茬。

后期可浇1%尿素溶液,以促进蒜苗健壮生长。

 

笋子种植方法

竹子很好养,移植前挖个30-40公分的浅穴,铺上一层有机肥就可以了,最好要移载苗,成活率高很多,如果不是移载苗,最好把叶子先打掉(不要怕不好看,2-3月后就会很茂密)。

种植的时候不要太密,因为过一段时间新竹苗就会自己长出来,竹子很好养的,不过一定要通风,室内养不好。

抚育管护

(一)松土除草:

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

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

(二)施肥:

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

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

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

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间伐:

新竹萌发快,数量多,但大小不匀,应及时间伐,间伐时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老留幼,去密留稀。

(四)加强保护:

首先要严禁在新竹林中放牧,以免踩坏竹笋和破坏幼竹。

其次要及时防病虫害和兽禽为害。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

可以说,马铃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二)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概况马铃薯栽培范围遍布全世界,从北纬71°至南纬40°之间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马铃薯栽培。

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美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等。

其中,荷兰是世界上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每年栽培面积20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6%,单产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亩2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3300公斤。

在美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相当高,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加工等均采用机械操作。

近几年,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和脱毒种薯的应用,全球马铃薯的产量呈明显递增趋势,目前马铃薯年产量约3亿吨,其中一半以上供人类食用。

我国马铃薯年栽种面积7000万亩左右。

其生产和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首先是单产低,平均亩产量只有1000公斤;其次是机械化水平低,在我国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尚未全面推广使用。

(三)汉中市马铃薯生产概况

汉中地处北纬43°59´至44°42´之间,在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南,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年降水量800毫米至1000毫米,属亚热带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已经将其定位在支柱产业进行发展。

汉中市每年栽种马铃薯30万亩左右,年产量约40万吨。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

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

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

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

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

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

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

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

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4、花:

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

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

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

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

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

1、发芽期:

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

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

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

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

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

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苗期的后期。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

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

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

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

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3)、块茎形成末期:

当开花结实结束时,茎叶生长缓慢乃至停止,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即标志着块茎进入形成末期。

此期以积累淀粉为中心,块茎体积虽然不再增大,但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却继续增加,从而使重量增加。

4、休眠期: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休眠期长的可达3个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约1-2个月。

不同品种不但休眠期长短有区别,而且休眠强度也不一样,多数品种在成熟期后20天以内,休眠强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

休眠期越短,块茎越不耐贮存,休眠期越长,块茎越耐贮存。

(三)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

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

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

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以不超过21℃为好,高于25℃时不利于块茎膨大。

高温会使块茎停止生长。

2、水分:

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

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

期更长。

3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

力降低。

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

在每天

11-13

小时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4

、土壤:

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

土)

、沙壤土等。

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

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

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四)马铃薯的退化

马铃薯的种性退化并不是遗传性的变化,而是由病毒侵染造成的。

马铃薯植株出现叶片卷缩、株型矮化、茎杆

细弱、块茎变形或瘦小、表皮老化等世代相传的病态即是马铃薯的退化,它严重地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

马铃薯的退化主要是由蚜虫传播病毒引起的。

汉中平川蚜虫多,传播的病毒使马铃薯退化很快,这就是平川马

铃薯不能做种的原因。

为了保持马铃薯固有的种性,提高块茎的产量和品质,要广泛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

三、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与脱毒马铃薯种薯

(一)马铃薯脱毒技术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产生卷叶、花叶、束顶矮化等复杂症状。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40%-70%,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所谓“脱毒”,就是脱去马铃薯自身积累和感染的病毒。

方法是切取马铃薯幼芽茎尖生长锥0.2-0.3毫米,进行组织培养,育成脱毒试管苗,进而结出无病毒的块茎。

该项技术称作“茎尖脱毒”技术,它已成为防治马铃薯病毒,提高马铃薯产量最好的方法。

(二)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把茎尖脱毒和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毒快繁供种体系。

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称为脱毒核心材料和零代薯,可用于生产原原种;原原种扩大繁殖依次生产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用二级原种生产的种薯为一级良种,一级良种再繁殖一次,得到二级良种。

生产上常用的优质脱毒种薯为一级良种。

(三)脱毒种薯的优点

脱毒种薯生长的植株表现为叶片平展、肥厚,叶色浓绿,茎秆粗壮,田间整齐一致,光合作用增强,产量普遍提高40%-60%,有的甚至成倍增长。

我国河南省曾创造了4200公斤/亩的纪录,近两年来,我市部分地方推广的脱毒种薯每亩产量达到了3000公斤,涌现出一大批优质高产典型。

四、马铃薯露地栽培技术

(一)播种期与品种选择

1、汉中平川和丘陵露天马铃薯的安全播种期为2月4日的立春前后,

山区气温低播种期相对推迟。

2、品种选择。

经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汉中露天马铃薯的适宜品种有克新6号、克新一号、沙杂15、安薯58号、安薯56号、台湾红皮等。

(二)切芽块

1、播种前的15天,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表皮色泽新鲜、没有龟裂、没有病斑的块茎作为种薯。

2、为了保证马铃薯出苗整齐,必须打破顶端优势。

方法为从薯块顶芽为中心点纵劈一刀,切成两块然后再分切。

3、场地消毒。

切芽块的场地和装芽块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铜溶液喷雾,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

减少芽块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机会。

4、切刀消毒。

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原菌在种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传播工具,尤其是环腐病,目前尚无治疗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药,因此要在切芽块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过切刀传播。

具体做法是:

准备一个瓷盆,盆内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准备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这些切刀轮流

使用,用后随即放入盆内消毒。

也可将刀在火苗上烧烤20-30秒钟然后继续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环腐病,黑胫病等通过切刀传染。

5、切芽块的要求。

芽块不宜太小,每个芽块重量不能小于30克,大芽块能增强抗旱性,并能延长离乳期,每个芽块至少要有一个芽眼。

切好的薯块用草木灰拌种,既有种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三)整地、施肥、播种

1、选择地块:

适合栽培马铃薯的地块,要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轮作:

马铃薯不宜连作,因为连作能使土传性病虫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严重缺乏,破坏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增加,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葱蒜、瓜类等。

3、合理施肥:

施肥最好采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

按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施肥,试验证明,亩产块茎1000公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5.6公斤、磷2.2公斤、钾10.2公斤。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

氮、磷、钾的比例为5:

2:

9。

不具备平衡施肥条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含钾量高的三

元复混肥75-100公斤。

4、播种:

按照垄距为50-60厘米开沟,沟深10厘米,在沟内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机肥。

在有机肥上面播芽块,尽量使芽块与化肥隔离开。

按照马铃薯品种要求的密度播种,早熟品种株距为20厘米,中熟品种株距为25厘米。

覆土达6-10厘米厚。

中等地力条件下,保证每亩种植5000穴以上。

大田播种完成后,在地头、地边的垄沟里播一定量芽块,以备大田缺苗时补苗用。

(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出苗-现蕾)管理:

(1)中耕培土。

第一次中耕培土时间在苗高6厘米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茎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锄。

10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茎未大量形成,要合理深锄,达到层层高培土的目的。

现蕾初期进行第三遍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茎已形成,而且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因此要合理浅耕,以免伤匍匐茎。

苗期三次中耕培

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为马铃薯根系发育和结薯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防治害虫。

苗期乃至结薯期、长薯期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地老虎和红蜘蛛,田间发现个别虫害时,即可防治。

防治药物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追肥。

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条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

但有追肥之必要时,可在6叶期追肥,追肥过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过晚增产效果差,甚至贪青徒长,造成减产。

2、结薯期(现蕾-落花)管理

(1)对于大量结实的品种,要摘除过多花蕾,节约养分,尤其节约光合产物,促进地下部结薯。

摘除花蕾时,不要伤害旗叶。

(2)此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要避免干旱,遇干旱要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3)此期易发生、流行马铃薯晚疫病,可在发病前期,用甲霜灵锰锌、瑞毒霉、代森锰锌、百菌清、硫酸铜、敌菌特进行预防。

3、结薯期(落花块茎生理成熟)管理此期根系逐渐衰老,吸收能力减弱,要注重防早衰,叶面喷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有效地防早衰,使地下块茎达到生理成熟。

(五)收获

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继而达到枯黄,地下块茎即达到生理成熟状态,应该立即收获五、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栽培技术。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这项技术,先后在全国推广应用。

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可使马铃薯增产26.7-29.5%。

1、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1)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不足是早春马铃薯高产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热资源,可使表层土壤温度提高3-5℃,能促进马铃薯芽的生长,使其早出苗10-15天,增加马铃薯生长期内的积温达到早结薯,实现高产的目的。

(2)保持墒情,稳定土壤水分。

覆膜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抗旱保墒。

覆膜可防止浇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膨大。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

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气效果好。

覆膜后地温提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质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

(4)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结构。

进行地膜覆盖能始终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结,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松,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强,有利于根系生长;

(5)可以防除杂草,减少草害。

2、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肥厚,质地疏松,前茬种植禾谷类作物的土地,在种植前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

基肥的用量为:

每亩农家肥

1500-3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

(2)种薯准备。

选择高产的脱毒马铃薯,如早大白、东农303、费乌瑞它、尤金及克新6号、克新一号等优良品种,剔除芽眼坏死、脐部腐烂、皮色暗淡等薯块。

一般每亩需备种150-180

公斤。

(3)切块。

为了保证马铃薯出苗整齐,必须打破顶端优势,方法为从薯块顶芽为中心点纵劈一刀,切成两块然后再分切,每个种薯块不能少于30克,并保证每块有1-2个芽眼。

切种时为防止病菌从切刀传染,应备用两把切薯刀,一把放于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当遇到病薯时及时取除然后再换经消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