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311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docx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十四~谨防头颈肿瘤切莫忽视颈部肿块~谈谈:

如何预防头颈部肿瘤~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提示:

蛛丝马迹不是确诊癌肿的依据,但又确实可能属于某些癌症的早期征兆。

鉴于颈部肿块中肿瘤性为多,且大多为恶性,因此,切莫忽视颈部肿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抓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即时到正规医院专科诊治,防患于未然。

颈部肿块是良性病变?

还是恶性肿瘤?

医学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颈部出现的肿块总结出一条80%的规律,即除颈部甲状腺肿块之外,80%为肿瘤性的,其中80%为恶性,恶性肿瘤中的80%为转移性的,其中80%转移灶的原发肿瘤来源于锁骨以上的头颈部。

一般而言,颈上1/3的淋巴结转移癌多来源于头部,尤其是鼻咽、口咽及口腔;颈中1/3的淋巴结转移癌常源自咽喉及甲状腺;颈下1/3多来自甲状腺及胸腹部肿瘤。

除甲状腺外,原发于颈部的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最为多见。

有些病人原发肿瘤很小,如鼻咽癌、咽喉癌的首发症状常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块出现,不痛不痒,易被忽视。

在我们收治的病人中甚至有些高文化层次的人群亦缺少自我保健意识,对颈部出现的肿块,不及时诊治,任其发展或采取不正确的疗法,延误治疗良机。

因此,对颈部出现的无红、肿、热、痛的肿块,质硬、单个或多个进行性发展,应警惕是恶性肿瘤的表现。

发生于锁骨上区的肿块大多为淋巴结转移性癌。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于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食管癌左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机会是相等的;肺癌、乳腺癌如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为同侧。

颈部出现的良性疾病肿块,其发生率依次为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腮腺及颌下腺混合瘤、血管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等。

(一)警惕鼻咽癌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在南方更为多见,在安徽省占头颈部肿瘤中的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我国1990年~1992年肿瘤死亡抽样调查结果,鼻咽癌死亡率为1.74/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61%),占第八位。

鼻咽癌的发生部位比较隐蔽,又与眼、耳、鼻、咽喉、颅底骨和脑神经等重要器官相邻,所以症状多变或不明显,容易误诊或漏诊。

如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偏头痛、鼻涕带血、鼻塞、耳鸣、耳聋、复视等症状者,应警惕有患鼻咽癌的可能。

一.鼻咽癌发病因素有哪些?

鼻咽癌的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EB病毒是诱发鼻咽癌的因素。

根据病毒学、免疫学、血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

特别是这种病毒血清抗体IgA升高常出现在鼻咽癌临床症状开始前41个月。

在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内也发现EB病毒的存在。

我国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5.8%,其血清中检出EB病毒抗体高达90%~100%。

正常人一般均为阴性。

EB病毒对鼻咽上皮的癌变作用是启动还是促癌作用尚不清楚,因为病毒诱发癌变的过程很复杂,受很多因素影响。

绝大多数人即使感染了与癌症有关的病毒也不会发生癌。

而且病毒诱发癌症后,癌症本身也不具有传染性。

至于EB病毒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可经唾液传播,因为有人发现鼻咽癌患者的腮腺组织中有病毒颗粒。

检测EB病毒抗体可以发现早期鼻咽癌病人。

在EB病毒感染后,鼻咽癌发病前4~6个月就可在血液中查出EB病毒抗体(VCA-IgA),如果其滴度等于或超过1:

80,应作进一步检查,即使未发现有癌,尤其在高发区,也应每隔半年定期复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

说明这种血清学诊断方法是鼻咽癌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

2.遗传因素。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中国人的鼻咽癌发病率是印度人的30倍,美国人的34倍,日本人的60倍,可见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性、并有地区聚集性及家族聚集现象。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鼻咽癌的发病率很高,为世界之冠;他们移居海外后,生活条件、地理环境虽然变了,但这些移民数代以后,其鼻咽癌的发病率仍明显高于当地居民。

例如在新加坡的中国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鼻咽癌的发病率之比为13.3比3.2比0.4;在日本,中国人与日本人发病率之比为14.04比0.23;广东人与低发民族(如葡萄牙人及泰国人)婚配,其下代的鼻咽癌发病率介于高发和低发两者之间;10%的鼻咽癌病人有癌症家族史,其中50%是患鼻咽癌。

另外,鼻咽癌发病与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如烟的暴露及过多进食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肉有关。

综上所述,鼻咽癌有遗传倾向性,但不算是一种真正的遗传性肿瘤,而是表明遗传易感性个体在鼻咽癌病因学中的重要性。

并不是说患有鼻咽癌的病人,其上一代或下一代就一定患鼻咽癌,因此,有癌家族史的人不必为此过分担忧。

3.鼻咽粘膜增生性病变被视为癌前病变。

对此应进行定期追踪观察,以发现早期病人和探讨其与癌变的关系。

预防措施:

即时治疗鼻咽部慢性增生性病变;注意鼻咽癌的早期征兆。

二.鼻咽癌常见症状是什么?

鼻咽癌在我国属于常见肿瘤之一,常见症状有:

1.头痛:

疼痛部位以患侧颞部多见,亦有顶枕部,额部痛者。

此种头痛常表现为持续性,部位较固定,夜间加重。

2.鼻部症状:

以鼻涕带血或吸涕带血者多见,晨起明显,重者出现鼻塞、鼻出血、嗅觉减退或消失。

3.眼部症状:

眼球突出或活动受限制,亦可出现眼球固定伴眼睑下垂及复视等。

4.耳部症状:

常出现耳鸣、耳聋伴听力下降。

5.颈部肿块。

6.颅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

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原因有三:

一是鼻咽的特殊解剖位置,鼻咽的位置隐蔽,其后壁为颈椎,顶壁为颅底,且周围与重要血管和神经相邻,不便于手术操作;二是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放疗后能得到较好的疗效,早期病人放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总的5年生存率达40%~50%;三是鼻咽癌发展迅速,且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不宜手术。

预防靠重视生活细节.一是注意饮食结构,少吃或不吃咸鱼、腌肉等腌制食品,因为腌制食品含致癌物亚硝胺,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二是尽可能避免接受污染空气,因为鼻咽部是外界空气进入肺部的必经之路,有害的气体进入肺部之前首先侵害鼻咽部;三是戒烟戒酒,烟草燃烧形成的焦油中也含有致癌物亚硝胺、苯并芘。

(二)甲状腺肿块勿忘癌甲状腺位于颈部前下方,贴近气管,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形同蝶状。

发生于甲状腺的肿块可有多种多样。

有单纯性甲状腺肿,如青春期尤其是女孩子的甲状腺轻度肿大;有地方性缺碘性甲状腺肿;有良性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炎)引起的甲状腺肿;有良性甲状腺腺瘤,其中囊性腺瘤一般以良性为多,实性肿物不能排除癌肿;出现甲状腺多发性结节,其中有的结节进行性增大,甲状腺癌的可能性较大;甲状腺肿块伴有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为甲状腺癌并有淋巴结转移。

一.甲状腺结节/肿块有哪些种类?

甲状腺结节/肿块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很多甲状腺疾病可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在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

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的结节比单发的发病率高,而单发结节与多发结节相比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者与绝大多数,恶性者不足1%。

依据结节的病因可分为:

结节性甲状腺肿、炎症性甲状腺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囊腺瘤)、甲状腺腺肿瘤。

大多数甲状腺腺瘤患者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感觉,往往在生活中偶然触摸到喉结下方有肿块,或者被别人首先发现。

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时被医生发现。

此病起初虽影响不大,如果长期不治疗,局部增生组织细胞久而久之易形成癌变,危及自生生命,据调查表明,甲状腺瘤的癌变率达10%以上,而且在未经病理确诊之前其良恶性质往往无法确定。

所以应警惕披着善良外衣的甲状腺腺瘤。

在一些情况下核素显像检查对判断甲状腺功能有很大价值。

如果是一个单发的热结节,则恶性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如果是一个冷结节,尽管它只有大约20%的恶性可能,同时超声提示低回声、微小钙化或边缘不规则等任何恶性的蛛丝马迹时,则常常需要进行穿刺检查或手术切除。

二.甲状腺癌有哪些类型?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约为1%左右,但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却居首位。

一般而言,甲状腺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类疾病,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但甲状腺肿瘤涵盖了从结节肿、腺瘤、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到未分化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阶段,同时又有高淋巴结转移和高血道转移的不同播散方式,因此,临床上早期认识甲状腺结节肿的性质,特别是如何区分良性或是恶性病变,如何早期做出鉴别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侵袭性的肿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甲状腺癌研究的新方向。

甲状腺癌根据病理类型主要分为: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约占60%~70%,低度恶性)、滤泡状腺癌(约占10%~20%,中度恶性);分化差甲状腺癌,包括髓样癌(3%~10%,恶性度高)及未分化癌(约占5%~10%,高度恶性)等4类。

三.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甲状腺癌的病因与电离辐射、碘摄取量的多少、雌性激素、促甲状腺分泌激素(TSH)、甲状腺增生性疾病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唯一突出的流行病学因素是儿童时期颈部接受放射治疗,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具有直接相关性。

笔者曾诊治一位19岁女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病人,6岁时因颈部恶性淋巴瘤而行X线放射治疗,13年后发生甲状腺癌。

显然本病例是放射线诱发的甲状腺癌。

从接受放射治疗到发生癌症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3~27年不等)。

另外,动物模型实验证实,促甲状腺分泌激素水平较高时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也较高。

据统计,单纯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率为40%~60%,肿瘤及其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0%~20%。

另外,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复发率的高低,也就是说,恶性程度越高,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应注意补碘,如食用含碘食盐,多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以预防甲状腺肿。

(三)注意脑肿瘤的信号脑肿瘤也称颅内肿瘤,约占肿瘤发病总数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常见。

其中以胶质瘤最为常见,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

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些病人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可达数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

脑肿瘤的十大信号是哪些?

早期发现脑肿瘤的一些信号,对于尽早治疗及康复至关重要。

出现以下10种症状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1.清晨头痛。

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在熟睡中被痛醒,起床活动后头痛逐渐减轻至消失,故称之为清晨头痛。

2.颅压增高。

头痛由于肿瘤的占位压迫静脉及脑脊髓循环,以及受累的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逐渐增高。

3.喷射状呕吐。

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也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常可喷出0.5米~1米远。

4.视力障碍。

脑肿瘤引起脑压增高后,眼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淤积水肿,会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而使视力下降。

5.单眼突出。

即一侧眼球向前突,严重时导致眼睑闭合不全。

6.幻嗅出现。

幻嗅是因为位于脑下部的颞叶受肿瘤的刺激所致,患者常闻到实际不存在的气味,如橡胶燃烧味、饭糊焦味或香味等。

7.短暂性认人失误。

患颞叶脑瘤的病人还可以产生对人的陌生感,这种症状可短暂出现数秒或数分钟。

8.感觉减退。

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额顶叶患肿瘤,可引起对侧半边身的各种感觉障碍疼痛、冷热、触碰、震动和形体辨别等感觉减退。

9.单侧耳聋。

若无中耳炎、外伤等病史,仅有一侧耳朵听力呈进行性减退,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

10.迟发癫痫。

成年以后开始发生癫痫,如无外伤及其他诱因,则应首先考虑脑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四)多种表现的脑垂体肿瘤脑垂体在人体是一个很小的腺体藏于颅内蝶鞍内,重约0.5克。

妊娠时重约1克。

正常体积为10136立方毫米,分为前后二叶组成,但它的生理机能异常复杂,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系统对周围腺体控制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以及全身脏器机能的生理活动。

垂体内不同的细胞群各自释放出相应的激素,分别作用于甲状腺、肾上腺及性腺等靶器官。

垂体一旦发生肿瘤,这种肿瘤细胞同样具有释放激素的功能,引起内分泌紊乱,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出现种种表现。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和生育功能,如果诊治不当,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

一.为什么婚后不育、闭经、泌乳?

C女士28岁,身体健康,婚后三年不育,多处求医。

出现泌乳、闭经与不孕,称为泌乳-闭经综合征。

检测内分泌激素,血清催乳素高于正常数十倍。

CT检查证实她患有垂体腺瘤,即垂体泌乳素腺瘤,这是闭经、泌乳、不育的罪魁祸首。

当肿瘤长大时患者临床症状除头痛、视力下降或失明外,女性多有闭经、男性多有性功能减退等明显表现。

1.什么是泌乳素腺瘤?

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7%~17%。

我们收治的200多例垂体腺瘤,其中泌乳素腺瘤约占10%,C女士所患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垂体腺瘤。

它所释放的大量泌乳素使患者乳头溢乳、闭经及继发性不育症。

治疗前测定泌乳素为519.71毫微克/毫升。

CT显示肿瘤32厘米,她接受了放射治疗。

治疗后2年泌乳素降至105毫微克/毫升,肿瘤缩小至10.9厘米,肿瘤缩小85%以上,泌乳消失,疗后4年肿瘤消退,血清泌乳素水平正常,月经恢复。

并正常妊娠分娩一健康男孩。

C女士追忆当初接受放射治疗时的满面愁容真似山穷水尽疑无路,而今满怀欣慰喜得贵子柳暗花明又一村,解除她多年来无后嗣之忧,为她的家庭增添了天伦之乐。

年轻的妇女,如果出现闭经、泌乳症状时,都应该检查是否患有垂体腺瘤。

2.泌乳素腺瘤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生物学指标,即泌乳素(PRL)水平。

泌乳素腺瘤时,病人血中PRL值肯定升高5~10倍以上(正常值为20~25ng/ml),且多为持续升高;一般腺瘤愈大,泌乳素值愈高。

凡血泌乳素值逾200ng/ml,且有垂体影像学上改变及有症状表现时,则泌乳素腺瘤可能性极大。

②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为闭经溢乳不育三联症,亦有性功能减退及代谢障碍者。

男性则多有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晚期可有头痛、视力减退等。

③影像学上的改变。

泌乳素腺瘤多为生长于垂体前叶两侧的微腺瘤(直径<10mm)。

若用高分辨的CT和MRI定位,可清楚显示肿瘤多在上述部位的边界,尤其是有增强的冠状位MRI扫描,更为一目了然可窥全貌。

3.如何治疗泌乳素腺瘤?

目前,治疗泌乳素腺瘤大致有三种方法,即药物、手术和放疗。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其目的不外是:

改进因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和后果;减轻和解除因肿瘤压迫带来对邻近组织的损害。

三种方法各有千秋,有其适应证但又常综合应用互补长短。

通常是:

①药物治疗。

泌乳素腺瘤<4mm者可服用溴隐亭(Bromocriptine),一般在服溴隐亭2.5mg,一日两次2~4周即可见疗效,血清泌乳素值可降至正常水平。

这时可给维持量1.25mg,1次/日。

如遇早孕则应停药,待分娩后由医生决定是否重新服药。

服用溴隐亭的缺点是一旦停药,则肿瘤会增大,血清泌乳素值会增高。

这种反跳现象,使患者不得不长期服药或改行手术或放疗。

②手术治疗。

由于神经显微外科的发展及神经内窥镜外科的崛起,近年来对泌乳素腺瘤的手术基本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全切除率可达80%以上,并发症少,手术和安全系数逐年增高。

一般小于10mm的微腺瘤较适合这种手术治疗,至于大腺瘤则先服溴隐亭或改由额部入路切除之。

手术后的逆行颅内感染及脑脊液鼻漏,必须重点预防。

③放射外科治疗。

其中以刀治疗最具代表性。

因放射外科治疗具备不出血、无疼痛、无手术创伤、无麻醉风险、并发症少等特点,故刀治疗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有心肺慢性病、无因肿瘤损害视路的微腺瘤患者及不愿手术的病人。

刀治疗泌乳素腺瘤的缺点是泌乳素值的下降较缓慢,瘤体缩小不会立竿见影,术后部分病人需要服溴隐亭辅助治疗。

三种方法途殊同归。

至于每个病人该采用何法,则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才会事半功倍。

二.为什么出现奇怪的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

在那遥远的过去,我曾目睹一位巨人,虽说事过境迁,当我写这篇短文时,仍觉历历在目。

在我的故乡小镇,外地来了一个马戏团,在收票的门口,耸立一个很高很高的巨人,招揽观众,孩提时代的我站在他面前,似有天地之别,我望着顶天立地的巨人顿觉神秘与困惑,他为什么长的这么高大?

脑子里充满了疑云。

无独有偶,1987年省体委在江淮大地千千万万的人群种,选拔了一男一女身高二米以上的巨人,如获至宝般地作为篮球运动员加以培训。

没有想到。

事与愿违,这些巨人原来是脑垂体发生了肿瘤的病态表现。

两名巨人运动员中的男性,被我科收治,他18岁,身高2.06米,经检查确诊为:

垂体嗜酸性细胞腺瘤即生长激素性腺瘤,并伴有垂体性糖尿病。

经放射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遗憾的是运动员之梦难成真。

河南省三门峡市有一位身高2.55米亚洲第一男巨人及安徽舒城县身高2.36米的亚洲第一女巨人,她的体重差不多有360斤,均是生长激素性腺瘤的患者,都经历了东奔西走的表演马戏生涯,几年的在外漂泊后,女性患者现在家生活困难重重。

当记者采访她时,她曾轻轻地唱了几句特别爱听一首叫做《流浪兄弟》的歌:

背起我的行装,走在那老路上,为我的前途去流浪,去寻找我的新梦想;远方的山坡上,一阵阵野花香,异乡的山水虽然是好,可我更爱我的爹和娘唱到情深处,她双眼似有泪光闪烁。

1.什么是脑垂体生长激素性腺瘤?

颅内只有黄豆样大小的垂体腺,其中嗜酸性细胞约占垂体腺细胞数的三分之一。

它所释放的生长激素影响着人体的生长发育。

当发生嗜酸性细胞腺瘤时,生长激素分泌过旺,可高达正常人的数十至数百倍,故将这种肿瘤称为垂体生长激素性腺瘤。

当肿瘤发生于少儿期,即在骨骺闭合前发生时可导致人体生长加速,身高如雨后春笋般向上蹿。

这种超常发育生长的少年,易被误认为是运动苗子。

若肿瘤生长于成年期,突出的变化是肢体粗大加长、软组织肿胀、下颌前突、额骨隆起、笨手笨脚。

如发生于青春期前,人体骨骼的骨骺部尚未融合,使患者纵向发展,形成巨人症。

在人体骨骼的骨骺部融合之后,患者向横向发展,形成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患者有时在骨骺融合后继续受生长激素过度刺激可成为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2.垂体生长激素性腺瘤如何诊断?

垂体嗜酸细胞腺瘤即生长激素性腺瘤的确定:

①特殊体型特征;②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肿瘤;③血清生长激素明显升高。

由于分泌生长激素亢进,引起了软组织、骨骺及内脏的增生肥大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使患者面貌粗陋,手足厚大,皮肤粗糙,头疼眩晕,乏力,蝶鞍增大等特征。

我科收治的脑垂体瘤200多例中嗜酸细胞腺瘤约占半数,尤其是肢端肥大症为多见。

可见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之根源是脑垂体腺瘤。

GH虽多属良性,但一经确诊,则宜及早治疗。

治疗的目的有:

1.解除、减少对邻近组织的压迫破坏,尤其是对视力的保护。

2.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恢复内分泌平衡。

3.减轻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治疗方法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

手术若属微腺瘤(直径<10mm)和GH水平低于40mg/L,可选择经鼻蝶入路内窥镜下显微手术。

肿瘤较大者则取额颞入路手术为佳。

放疗对有药物抵抗或不能耐受、拒绝药物治疗的患者;不愿意手术或年老有重疾者;手术后复发者,可选用刀或X刀治疗。

此法疗效肯定、副反应小。

药物目前应用的有生长抑素类药物、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多巴胺激动剂。

这些药物多用于微腺瘤。

上述三法各有利弊,可互补有无,但不能相互替代,任何一法,都不是万能的。

三.为什么她成为睁眼瞎子?

少年时代我目睹一位近邻的长辈,在不惑之年的她的双目逐渐失明,身居穷乡僻镇,无钱诊治,终成睁眼瞎子,她困惑而艰难地走完了人生。

她为什么成为一个瞎子呢?

我们收治了一些类似几近失明的病人,经临床、实验室及CT检查,揭示了失明的罪魁是脑垂体发生了嫌色细胞腺瘤。

什么是垂体嫌色细胞腺瘤呢?

嫌色细胞是因难于染色而得名,约占成人垂体腺细胞总数的1/4,这种发生于嫌色细胞的肿瘤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约占1/2~3/4,该瘤生长缓慢,瘤体大小不一,从很微小直至5~6厘米的巨型肿瘤,一般认为垂体嫌色细胞无分泌激素的功能,故把嫌色细胞腺瘤称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这种肿瘤的临床表现是以肿瘤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为主,常首先压迫垂体内其他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使之萎缩,从而引起脑垂体及其有关的周围腺体机能减退,造成内分泌紊乱症候群。

女性以月经失调,闭经最早出现且最多见。

男性则以垂体性肥胖、阳痿等症候群出现。

压迫蝶鞍使之扩大,骨质破坏出现头痛。

因垂体紧位于视神经交叉的后方,当肿瘤破坏蝶鞍向鞍外发展时,则首先压迫视交叉,最早出现视野缩小,即眼睛所视范围缩小,继以两颞侧偏盲或同侧偏盲,最后导致单眼或双眼失明。

我科所收治的垂体腺瘤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