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032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班级:

3.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

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

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

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

(2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名著阅读。

(2分)

阅读《朝花夕拾》,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5.填空。

(8分)

①《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美景的           ,           。

②《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           ,           。

③《望岳》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           。

姓名:

④《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

⑤《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

⑥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__ _  ___,__   _____”。

⑦王维《使至塞上》“__   _____,__   _____”刻画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⑧写出一个有关泰山的古诗文名句。

6.综合性学习。

(4分)

(1)下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圆形底色为绿色),请你先用一段文字对图

作说明,然后写一段话作简要的评价。

(3分)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

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分)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6题。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新 柳 

8.“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2分)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月色入户户

怀民亦未寝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王恭从会稽

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

,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

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

不悉恭,恭作人无长

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会稽:

地名。

簟[diàn]:

竹席。

荐:

草垫。

丈人:

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长:

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可以一领及我以

后大闻之之

1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

(2分)

(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4.根据提示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2分)

轻视→        →           。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16.“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作“最为心爱的宝书”?

(2分)

 

(四)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

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关联。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它是生理反应。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后,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

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令人紧张恐惧、悲戚哀伤的梦而已。

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的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

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陶侃的“背上生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不敢入而下”;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

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进行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

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

凯库勒因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揭开元素周期律的奥秘。

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也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我们可以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17.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2分)

18.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2分)

 

19.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20.文中列举了许多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之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

考号:

 

(五)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班级: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姓名: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

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

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

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21.本文在第①段和第⑧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3分)

 

22.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2分)

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3文章以“秋天的心”为题,“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2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三、按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我在____中成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读书”、“挫折”、“友爱”、“宽容”等;

(2)自选文体;

(3)不上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0

400

600

(二)

9.答案:

门 

睡觉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

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把或拿

这件事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

俭朴清廉。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三)

14. 答案:

震悚  产生新的敬意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5. 答案:

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

《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

(四)

17.答案:

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评分:

共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

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9.答案:

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

共同之处:

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启示: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评分:

答出共同点得2分,答出启示得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