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8542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喷灌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喷灌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喷灌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喷灌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喷灌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喷灌系统设计.docx

《喷灌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灌系统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喷灌系统设计.docx

喷灌系统设计

3.1.1喷灌系统选型

由于贵州省受地形条件和产业种植的限制,大多数地方皆采用固定式喷

灌系统。

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灌水频繁、劳动力缺乏的地方,灌溉对象为经济作物及园林、果树、花卉和绿地。

3.1.2喷灌系统设计步骤

3.121基本情况调查

灌区水源(m或vm/s或mis-1/万亩)、灌区面积(亩)、土壤类别(砂土、砂壤土、壤土、壤粘土、粘土)、风速及风向(m/s,°)、作物(蔬菜及花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蔬、牧草、饲料作物、草坪、绿化林木)、地

形坡度(°)。

3.1.2.2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拟定

参数确定:

土壤容重丫(g/cm3):

查下表-1确定

表-1

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

土壤质地

容重(g/cm)

田间持水量

重量%

体积%

砂土

16〜20

26〜32

砂壤土

22〜30

32〜40

壤土

22〜28

30〜35

壤粘土

28〜32

40〜45

粘土

30〜35

40〜50

计划湿润深度h(cm):

查表-12确定

土壤田间持水量:

查表-1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B1(85%:

土壤田间持水量X85%

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B2(65%:

土壤田间持水量X65%最大灌水定额确定(mr)

II

rs=Yh(Bi-B2)

灌水定额(mmmers

日耗水强度El(mr)查表-2确定

表-2不冋作物生育盛期平均日需水量和最大日需水量

作物种类

作物名称

生育阶段

测定年份

平均日需水量(mr)

最大日需水量(mr)

需水量

平均值

需水量

平均值「

C4作物

玉米

抽雄期:

1982

谷子

灌浆期

1965

G作物

小麦

灌浆期

1982

大豆:

开花期—

1964

棉花

结铃期

1983

设计灌水周期确定T(d):

T=m/ETd

3.123灌溉分区及管道布置

依据灌区形状及长宽,合理布置干管、分干管、支管。

布置规则为下:

A、灌溉分区形状尽量规整、面积尽量相等。

B、分干管尽量垂直等高线布置

C、支管尽量沿高线布置

D支管两端喷头距地块边缘或支管入口的距离为喷头间距的一半。

3.1.2.4喷头的选择及组合间距的确定

依据作物的种植间距,拟定喷头的型号。

依据拟选喷头的射程

r(m,计算支管的组合间距。

喷头参数:

生产商提供

型号

喷嘴直径d

(mm

工作压力hp

(kPa)

喷头流量qd

(m3/h)

喷头射程R(m

喷头强度ps

(mm/h

PY

20

7

300

a)检测喷头是否达标

1)允许喷灌强度

土壤类别:

现场调查

坡度:

图上量取

土壤允许喷灌强度p1,查下表-3确定

表-3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mm/h)

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

砂土

20

砂壤土

15

壤土

12

壤粘土

10

粘土

8

 

坡度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p2%查下表-4确定

表-4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

地面坡度(%

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5〜8

20

9〜12

40

13〜20

60

>20

75

允许喷灌强度p=p1(1—p2%

2)喷头的最大喷灌强度

设计风速v(m/s):

现场调查

风向:

现场调查风向与支管之间的夹角B1(°),风向与支管之间的夹角B2(°)O

A、初定射程比Ka、Kb的确定

根据风速,初定射程比Ka、Kb,查下表-5、6可知:

表-5支管垂直风向布置时间的间距射程比

风速v(m/s)

Ka

Kb

Ka,Kb

1

注:

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表-6不同B值时间距射程比取值方法

3

Ka、Kb取值方法

3<15°

按支管平行主风向不等距布置选值

15°<3<30°

按支管平行主风向不等距布置选值,后将Ka减去,Kb加上

30°<3<60°

按等间距布置选值

60°<3W75°

按支管垂直主风向不等距布置选值,后将Kb减去,K,加上

3>75°

按支管平行主风向不等距布置选值

注:

3表示支管与主风向的夹角

B、确定实地组合间距a(m),b(m)

C、喷头间距系数CP的确定

依据喷头的运行状况,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Cp,

表-7不同运行情况下的CP值

运行状况

Cp

单喷头全圆喷洒

1

当喷头扇形喷洒(扇形中心角a)

360/a

单支管多喷头同时全圆喷洒

nxn/90xarccos(a/2R)+a/RXpower((1-(a/2r)2),1/2)

多支管多喷头同时全圆喷洒

nR2/ab

注:

R为喷头射程,a为喷头在支管上的间距,b为支管间距

初定风系数Kw

根据下表-8公式,计算风系数,以最不利风方向a,作为最终分系数值,采用内插法确定

附表-8不同运行情况下的Kw值

运行情况

Kw

单喷头全圆喷洒

单支管多喷头冋时全圆喷洒

支管垂直风向

支管平行风向

计算平行风向风系数Kwo(0°)

计算垂直风向风系数Kw90(90°)

Ka=Kw90-(Kw90-Kw0)/(90/a)

最大喷灌强度psmzx(mm/h二允许喷灌强度p(mm/h/(初定风系数KvX间距系数G)

若psmzxWp,则喷头可选。

B作物雾化指标:

作物类型:

现场调查

雾化指标w:

查下表-9确定

表-9

雾化指标

种类

hp/d值

蔬采及花卉

4000〜5000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蔬

3000〜4000

牧草、饲料作物、草坪、绿化林木

2000〜3000

喷头的雾化值w=100xhp/d

若vz>w,则喷头可取。

C、检测喷头射程比《、&是否超出选定射程比

设计射程比kai=a/R;kbi=b/R

若kaiWka,且kblWkb,则间距或喷头可取。

3.125喷头工作制度的确定

1、喷头工作点及支管的布置

依据灌区分区宽度B,确定支管长度L支管,依据支管间距b、及分区长度

L,确定分区支管数量N支管;依据喷头间距a计算支管喷头数量:

N喷头=L

支管/a。

2、一个工作位置的灌水时间t(h)

参数:

喷头布置间距a(m:

已计算

支管布置间距b(m:

已计算

设计灌水定额m(mr):

已计算

喷头设计流量qp(m3/h):

根据选定喷头参数确定

田间喷洒水利用系数np(%:

根据风速v确定,当vvs时,np二〜;当s

t=abm/(1000*qpXnp)

3、一天灌区工作位置数nd

参数:

设计日灌水时间td(天):

依据当地作业时间确定;

一个工作位置的灌水时间t(h);已计算

nd=td/t

4、每次同时进行的支管数np(条)

参数:

一天灌区工作位置数nd:

已计算

设计灌水周期T(d):

已计算

支管数量:

N支管:

已计算

np=N支管/(ndT)

3.1.2.6轮灌顺序的确定和管道流量计算

1、轮灌顺序确定原则:

1)各轮灌组喷头数量尽量相等

2)将流量分散到各配水管道

3)灌区灌溉要均匀

2、管道设计流量计算

1)支管流量Q支管计算

参数:

喷头流量qp(m3/h):

查喷头参数

支管喷头数量N:

支管孔口数量

Q支管二qp*N

2)分干管流量Q分干管计算

Q分干管=刀Q支管

刀Q支管:

同一轮灌组分干管管辖下支管流量的总和

3)主干管流量Q主干管计算

Q主干管二刀Q分干管

3.1.2.7供水能力计算

参数:

水源供水量q供给(ms-1/万亩):

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

灌区面积A(亩):

图上量取

灌区供水能力为:

Q=A/10000X1X3600

管道系统总流量Q总=Q主干管

Q总只是

若Q总

若Q总WQ,则满足供水需求;若Q总》Q则不满足供水需求,若大于Q很少,则通过选择其他可以满足灌溉的喷头进行系统优化:

比Q大很多,则考虑减少灌区面积。

3.1.2.8管道设计

1支管设计

upvc

1)管材:

一般采用硬塑料管

1)最小管径计算

参数:

摩阻系数f:

查下表-10

流量指数m查下表-10

管径指数b:

查下表-10孔口数N孔口(个):

N喷头-1喷头间距a:

已计算

首孔距S:

设计量取

首孔距离与喷头间距比X=a/s

多口系数F:

F=(N(1/(m+1)+1/(2N)+(m-1)(6N2))+X-1)/(N+X-1)

首尾喷头最大高程差△z(m):

图上量取

工作压力hp(kPa):

喷头型号参数

喷头流量qd(m3/h):

喷头型号参数

支管管径D(mm>(F*f*a*N孔口*(qd*N孔口)m/(hp/10-△z)))

查找UPVCt材,以最相近管径为支管实选管径

表-9f、mb数值表

管材

f

m

b

混凝土管、钢盘混凝土管[n=]

1312000

混凝土管、钢盘混凝土管[n=]

1516000

混凝土管、钢盘混凝土管[n=]

P1749000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000

石棉水泥管

1455000

硬塑料管

P94800

吕管、铝合金管

86100

2、分干管设计

参数:

Q分干管:

已计算

 

查找UPVCt材,以最相近管径为支管实选管径

3、主干管设计

水泵出的输水管:

泵站设计部分

与分干管相接的部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Q主干管:

已计算

查找UPVCt材,以最相近管径为支管实选管径

4、管网水力计算

(1)支管入口最大压力水头H支(m)=H支末+△z+(L竖)+H竖管+H支管+hf软管

1)支管末端喷头工作水头H支末(m)=90%<(hp/10)

2)末端喷头入口与支管入口高程差△z(m:

图上量取

3)竖管水头损失H竖管(m)=hf(m)+fj(m)

摩阻系数f:

查表-10

流量指数m查表-10

管径指数b:

查表-10

管道内径D:

查铝合金竖管规格选取

喷头流量qd(m3/h):

喷头参数

竖管长度L竖(m:

根据作物高度计取

竖管沿程水头损失hf(m)=fm(L竖*qd7(Db)

竖管半径r(mm):

D/2

竖管流速(m/s):

qd/nr2

局部损失系数E:

查表-11

表-11

局部损失系数表

名称

三通

闸阀

形式

横流

纵横流

纵流

双向横流

全开

Z

名称

给水栓

渐缩管

渐放管

弯头

形式

全开

90°

45°

Z

2

重力加速度g:

竖管局部水头损失fj(m)=Zv2/(2g)

4)支管水头损失H支管(m=hf(m)+fj(m)

支管沿程水头损失hf(m)=FfL支(qdN喷头)°/Db

摩阻系数f:

查表-10

流量指数m查表-10

管径指数b:

查表-10

支管长度L支:

已计算

多口系数F:

已计算

喷头流量qd(m/h):

喷头型号参数

支管内径D(mm:

已计算

喷头数量N喷头(个):

已计算

支管半径r(mm):

D/2

支管流速(m3/s):

Q支管/(m2)

支管局部水头损失fj(m)二Ev7(2g)

支管局部损失系数E:

查表-11

5)支管入口软管水头损失软管沿程水头损失hf软管(m)=fL支(qdN喷头)m/Db摩阻系数f:

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管径指数b:

查表-10软管长度L软(m):

设计量取软管流量Q软=Q支管

软管内径D(mrj):

已计算

软管半径r(mm):

D/2

软管流速(rVs):

Q软/(nr2)软管局部水头损失fj(m)=Ev2/(2g)软管局部损失系数E:

查表-11

(2)分干管入口压力水头H分干管(m=H支+刀ff分干管(m)+fj分干管(m)+△z(m)

参数:

分干管首尾高程差△z(m):

图上量取

支管最大压力水头H支(m)已计算

f分干管(m)、fj分干管(m)计算方

各分干管水头损失二刀ff分干管(m)+fj分干管(m)f

法同上。

(3)干管入口压力水头h干管(m=H分干管(m)+ff干管(m)+fj干管(m)+△z(m)参数:

干管首尾高程差厶z(m:

图上量取分干管入口压力水头h分干管(m:

干管水头损失=ff干管(m)+fj干管(m)注:

若是多分干管,由于各分干管的入口压力水头有差异,计算得到的干管水头也有差异,则需进水头平衡处理。

通常采用增大一部分分干管管径进行处理,调整参数为管径及对应的管长,干管水头计算值相近。

(3)管网水力计算表

参数:

入口流量q入(m/h):

已计算

支管入口压力水头H支管:

已计算

各轮管组分干管水头损失:

刀ff分干管(m)、fj分干管(m)

分干管首尾高程差△z(m:

图上量取

入口水头H入(m)=H支管+Eff分干管(m)+fj分干管(m)+△z(m

管网水力计算表

轮灌序号12

管段分干管1

3

入口流量Q入(m/h)

支管入口压力水头H支管

刀ff分干管(m)

fj分干管(m)

程差△z(m

入口水头H入(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