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8492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docx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全

一、活动目的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开展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应急避险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

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学会逃生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三、安全演练组织机构

四、训练具体方案

1、紧急火灾逃生

2、实验室小火灾的处理:

1、电气原因,比如短路,超负荷,电热器故障等

处理方法:

立即使用灭火器扑救,如果是电气火灾,先断电(在不造成更大危害的前提下)

2、化学品原因,比如漏泄,或者化学反应,或者自燃

处理方法:

使用消火栓灭火,同时将化学品清理掉(转移掉)

3、明火不慎,使用明火或吸烟引起发生火灾的处理办法

处理方法:

报告火警,向同一建筑内的人员,向119报告,引导在场人员逃生,如果不能灭火的话

 

浅析实验室火灾成因及预防

在化学实验室中,各种化学危险物品使用极为普遍,且种类繁多。

实验室是科研、教学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地方。

在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因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数量大、种类多、实验条件复杂,火灾危险性也最大,所以,应把化学实验室作为实验室防火工作的重点。

本文重点对实验室火灾成因和预防进行了分析、研究。

某学院因用电烘箱时停电,没有切断电源,来电后烘箱连续通电达数小时无人管理,加之控温设备失灵,烘燃了烘箱附近的可燃物质造成一场重大火灾事故。

加热电炉的火灾原因在于:

被加热物料外溢的可燃蒸气接触热电阻丝;或容器破裂后可燃物落在电阻丝上;或绝缘破坏、受潮后线路短路或接点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引起可燃物着火。

其中高温电炉的热源极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一、电气设备引起火灾

电气故障是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化学实验室大量使用各类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断线、接点松动、接触不良、绝缘下降等故障会产生电热和电火花,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二、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火灾

化学实验室经常进行的蒸馏、回流、萃取、重结晶、化学反应等典型操作,都以危险性大为重要特点。

若操作者没有经验,工作前没准备,操作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则,不听劝阻或指导未经批准擅自操作等,均易诱发火灾爆炸事故。

据100起实验室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

电气设备引起火灾占21%;易燃溶剂使用不当占20%;各种爆炸事件引起火灾占13%;易燃气体或自燃所致的各占7%与6%。

其中71%的事故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不慎、操作失误所致;56%的起火发生在下午6时至清晨6时;89%的事故是由于没有必要的灭火器具,无法及时扑灭火源,从而酿成重大灾情的。

1.1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

在化学实验中,各种化学危险物品使用极为普遍,种类繁多。

这些物品性质活泼,稳定性差;有的易燃,有的易爆,有的自燃,有的性质抵触相互接触即能发生着火或爆炸,在储存和使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火灾事故。

1.2明火加热设备引起火灾

实验室里常使用煤气灯、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电烘箱、电炉、电烙铁等加热设备和器具,增大了实验室的火灾危险性。

煤气灯加热过程中,若煤气漏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酒精则易挥发、易燃,其蒸气在空气中能爆炸。

电烘箱若运行时间长,易出现控制系统故障,发热量增多,温度升高,造

2.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做好实验室防火工作的最基本最可靠的手段。

实验室首先要根据各类实验性质,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人员应熟悉所使用物质的性质、影响因素与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了解仪器结构、性能、安全操作条件与防护要求,严格按规程操作。

实验中要修改规程时,必须经小量实验的科学论证,否则不可改动。

2.2易燃易爆危险品操作时的防火要求

操作、倾倒易燃液体,应远离火源。

危险性大的,如乙醚或二硫化碳操作,应在通风柜或防护罩内进行,或设蒸气回收装置。

危险性操作如能喷出火焰、腐蚀性物质、毒物、爆炸物,容器口应对向无人处。

开启试剂瓶时,瓶口不得对向人体;如室温过高,应先将瓶体冷却。

黄磷、金属钾、纳、氢化铝锉,氢化钠等自燃物,数量较大者应在防火实验室内操作;钾、钠操作时应防止与水、卤代烷接触。

久置的有机化合物如醚、共扼烯烃等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生成易爆的过氧化物,需特殊处理后方可使用。

接触可引起燃爆事故的性质不相容物,如氧化剂与易燃物,不得一起研磨。

过氧化纳、钾不得用纸称量。

蒸馏或回流实验中,必须预先放置助沸物(沸石、素瓷片或一端封闭、适宜长度的毛细管等)。

严禁向近沸液体中添加助沸物,应先移去热源泉,待液体冷却后再加,以免大量液体从瓶口喷出起火。

蒸馏较大量易燃液体时,宜用滴液漏斗不断加人,避免使用大蒸馏瓶,以减小燃烧的危险性。

当所需馏分蒸出后,应停止蒸馏,防止蒸干,烧瓶烧破而发生事故。

使用易燃溶剂重结晶时,应采用蒸汽浴、液浴或密闭电热板加热,用锥形瓶盛装,不得用烧杯。

设置专用贮器收集废液、废物,不得弃人废物缸或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如有溅散,应即用纸巾吸除,并作适当处理。

2.3减压操作时的防火要求

真空系统所用容器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厚度,材质均一。

减压蒸馏时应选用圆底烧瓶作接受器,不可用平底烧瓶蒸馏或用锥形瓶接受,以免炸裂。

烧瓶的坚固性次序为:

圆底烧瓶>平底烧瓶>锥形瓶。

进行真空操作时,应严防空气突然进人热的装置,引起爆炸。

真空泵应接附有单向阀或两通开关的安全瓶,通过安全瓶使空气充满装置,待系统内压力平衡后,再切断真空泵电源。

抽真空时,容器外面宜用铁丝网罩或布包裹,以备玻璃炸裂时防护。

2.4加压时的防火要求

高压釜应设置在专门的室内。

高压釜应由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耐压强度应为工作压强2一3倍,压力表的指示范围宜为工作压力的2倍(至少超过1/3)。

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气,操作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用毕应待釜自冷,先开阀门,余气排尽后,再打开釜身;严禁用水冷却。

2.5使用加热设备的防火要求

点燃煤气灯时,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为防止煤气爆炸,应按规定次序点燃、熄灭煤气灯。

点燃时次序是:

闭风,点火,开启煤气阀,调节风量。

熄灯时次序是:

闭风,关煤气阀。

停气时,应将所有开关关闭。

煤气系统应严密不漏,煤气管道、灯具应勤检查,漏处应及时修理,未修好之前不得使用。

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用肥皂来检查。

可用可燃气体浓度测定仪测定空气中煤气等可燃气体的含量,以确定其危险程度。

使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时,酒精的添加量不应超过灯具容量的2/3,切勿倒满以防酒精外溢。

应用火柴点燃,不得用另一正在燃的酒精灯来点,以免失火。

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以防灯内酒精气燃。

灯内酒精量使用到约1/4容量时,即应添加酒精,以免瓶内发生爆炸。

用电烘箱烘烤物料时,应根据待烘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严格控制烘烤温度与时间。

烘箱宜带自动温度控制装置,且应注意检查其工作是否可靠,以免控制失灵而造成事故。

升温时宜逐渐提高温度,避免升温过快。

带有易燃液体的物件不得放人烘烤。

易燃易爆物严禁放入烘烤。

工作结束或停电时,应切断电源,防止长时间运行,温度升高引燃物料。

常用的小型电炉,其电热丝外露,不能用于形成易燃蒸气的物料加热。

使用电炉加热时,应垫石棉铁丝网,使被加热物料受热均匀。

当熔化石蜡、松香等可燃物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大量冒烟或受热温度超过自燃点。

加热易燃液体,应用液浴,油浴温度不得超过自燃点。

高温电炉应配设温度控制器,必要时应装报警装置,控制失灵时不得使用。

高温电炉周围不得放置可燃物、腐蚀物以及其他危险物品,以防引起火灾或因炉体腐蚀而产生事故。

易熔、可燃、挥发、腐蚀、爆炸物不得放人炉内加热。

试样应用合适的耐高温增涡盛装,包有滤纸的湿沉淀应经烘干、灰化后再送人炉膛内灼烧。

熔样时应根据溶剂性质合理选择增涡材料。

为防止污损,炉膛底部应填石棉板。

电烙铁操作时,应搁在远离易燃物的不燃基座上。

2.6使用电器设备的防火要求

对实验室内的各类电气设备应严格管理,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保护和维修都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范。

有些电气设备功率较大,使用时应注意防止过载。

接线应牢固,绝缘要良好,开关、导线均应符合要求,并宜使用单独的供电线路。

经常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实验室的电气设施应达到整体防爆要求。

电气设备及线路应及时检查和更新,避免带隐患运转。

2.7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操作时若有易燃物沾污体表,应立即洗除,切勿近火。

如有氧化撇蘸叮绿野照霆,r安全32005年第4期剂沾污衣物,也应如此,否则稍微受热即易着火。

烧着的余尽火柴梗,不得乱丢或丢入废物桶,应使完全熄灭后,才可弃人桶内。

灼热的增涡、磁舟,不得放于橡皮、塑料或纸等可燃物上,应远离可燃物质,放于石棉板等不燃物体上。

操作爆炸危险性物质时,不应使用磨口玻璃瓶,以免由于启闭磨口塞时摩擦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可用软木塞、橡皮塞或塑料塞。

操作可燃物或受热分解物品的实验室,应挂窗帘以防日晒。

勿将易燃物质与玻璃器皿放于日光下,防止由于玻璃弯曲面的聚焦作用产生局部高热而引起燃爆事故。

2.8易燃易裸化学物品储存要求

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分项存放,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存放危险品的位置应远离热源泉、火源、电源、避免日光照射。

危险品应严格密封保存,防止挥发和变质引起事故。

任何物品一经放置于容器后必须贴上标签,发现异常应及时检查验证,不能盲目使用。

实验剩余或常用的少量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总量不超过5kg时,应放置到金属柜内由专人保管,超过5kg应及时交回危险品库房储存。

禁止把实验室当作仓库使用。

实验室使用的各类气源钢瓶应设专库储存,使用管道供气。

瓶库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防爆、防静电等安全措施。

大量使用可燃气体的实验室应根据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瞥装置。

电冰箱内不得存放低闪点类易燃液体。

存放可燃液体时也应完全封闭,防止液体挥发遇冰箱启闭火花引发爆炸事故。

三、注意初期火灾的扑救

对于初期火灾,应首先熄灭附近的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走可燃物质。

小容器内物质着火可用石棉或湿抹布覆盖灭火。

较大的火灾应根据着火物质性质选用灭火器扑救。

千燥沙土、石棉毯因隔绝空气灭火,用于不能用水灭火的着火物的扑救;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灭油类及高级仪器仪表着火;干粉灭火器适用于灭油类可燃气体、电气设备及精密仪器着火;"1211”灭火器用于扑救电气设备以及贵重精密仪器着火的效果更好。

钠、钾、碳化物、磷化物起火,不能用水性灭火器灭火;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禁用水扑救,防止其随水流散而使火蔓延;对于锉、钠、钾、镁等类易燃金属起火,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化学品,应使用特殊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使用水灭火时应采用喷雾水流,少用直流水流,以免冲碎化学品瓶子,增加灭火的难度。

在积极扑救火灾的同时,应及时报警。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

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

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 

    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

    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

    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铝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醋酸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

同上。

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

活性碳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爆炸极限(体积,%)

氢   气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噁烷

2~22.2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

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

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2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

例如:

(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

(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

(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

(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

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

(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

3 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

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

高锰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

银氨溶液不能留存。

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

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

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

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

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

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

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

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

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

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

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

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

当场炸倒3

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事故原因:

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易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5.某化验室正准备开起的一台102G型气相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

柱箱的前门飞到2m多远,已变形,柱箱内的加热丝、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

 事故原因:

2个月前一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氢气,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

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旁边,幸免了伤害事故。

化验员在每次开机前都应该检查气路,仪器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改动后,应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并挂牌,而两人都没按规程操作。

以上安全事故,都是违反操作规程、疏忽大意造成的,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值得深思。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

 6. 有一次样品前处理高速离心时,忘了把离心机的内盖盖上,就开始离心了,当时设定的转速10000rpm。

不一会,就听到离心机发出隆隆的响声,整个实验室都能感到震动。

放入的离心管在高速下,飞出了离心机内的转子,幸好有个外盖,离心管没飞出来,盖子内壁严重磨损,离心机也烧坏了。

 7.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8.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

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9. 某大学气相室发生爆炸!

原因是:

采用的是系列进样,且整个上午都不在实验室,可能是载气不纯造成的,结果同一楼层实验室的人遇难!

 10.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11.同事在实验时,把高氯酸看成了稀释的硫酸溶液,猛然"碰"的一声,爆炸了. 

12.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13.操作人员对废液性质不了解,把双氧水以及一些碱性溶液、有机溶液、无机溶液等混合在一个玻璃废液桶里,并拧紧了盖子,然后在某个下午玻璃瓶发生爆炸。

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将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有机溶液和无机溶液混装。

 14.硝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15.做污水COD,加热回流时没人在现场,中途停水,当发现时瓶中的溶液已经蒸发大半,试验失败。

 16.卸货的的人不带防酸手套,有一桶氢氟酸盖子没盖紧,溅到了工人手上一点儿,当场用大量的水洗,然后被送到医院,尽管很及时,但被腐蚀得露出了骨头。

17.酒精灯不慎摔掉地上而引发附近的沙发起火,他一着急就用穿着凉鞋的脚踩

熄火源。

结果火未踩熄脚却被烧伤。

 18.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19. 学生晚上在做旋转蒸发浓缩实验,临走时停止了实验,把冷凝水管拔开,可匆忙中忘记了关闭自来水开关,导致水漫实验室

. 20.往酒精灯里加酒精时,酒精外泄,实验台、手和袖口上都洒上了酒精.又急着点燃了酒精灯,

结果实验台、手上和袖口的酒精燃烧,手被烧坏. 

21.配制稀硫酸时错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结果发生猛烈飞溅,面部严重烧伤。

 22.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

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23.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

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

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

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24.某大学一工作人员,误将冰箱中含苯胺的试剂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

是冰箱中曾存放过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

直接原因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将食物带进实验室。

  25.师兄在实验室用鼓风干燥箱烤馒头,半年后患胃癌离开了。

 26.用浓硫酸刷瓶子,然后用大量水稀释,在往废液桶里倒时,竟然喷了出来,

满脸都是,马上用大量水冲洗,还是起了泡。

每天离开实验室应该注意的八件事:

 1.该放回冰箱的东西是否放回了,冰箱门是否关严了。

 2.公用的东西是否还原了。

 3.要清洗的仪器,瓶子是否泡上了。

 4.仪器的电源是否关掉了。

 5.试验台面是否清理了。

 

6.试验记录是否及时写了。

 7.明天要做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