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834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docx

方言与中国文化自编学生参考

《方言与中国文化》教案

阮桂君

2009-2010(上)

授课对象:

全日制本科生

授课性质:

通识课

授课思路:

讲明白什么是方言,讲明白什么是文化,讲明白方言和文化的关系,讲明白我们可以为方言和文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本内容:

1.概述性的内容:

语言、汉语和方言;汉语的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2.方言与文化的具体表现:

方言造词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汉语方言与地方戏曲的关系。

目录

第一讲绪论(3学时)3

一、语言·汉语·现代汉语3

(一)语言3

(二)汉语4

(三)现代汉语4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5

1.共同语的基础方言5

2.共同语的形成过程6

3.共同语标准的确立7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7

第二讲汉语方言形成和历史发展的轮廓(6学时)9

一、史前汉语的多源性9

1.汉族的形成勾勒9

2.华夏族的融合性质10

3.汉语发展的史前状况10

二、上古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11

1.从万国到大一统11

2.部族语言差异的文献记录11

3.雅言存在是一个事实12

4.长江流域语言的特殊性13

5.南方汉语的形成14

6.先秦汉语方言地理的基本格局14

三、秦汉魏晋时期的汉语方言地理格局14

(一)秦汉时期汉语方言分布图15

(二)以先秦齐语为例说说先秦汉语方言的研究16

(三)齐语的范围17

(四)齐人的形成和发展18

(五)齐语19

(六)齐语和雅言20

(七)“东夷”考21

(八)齐语和齐文化的地位21

(九)启发22

四、中古以来汉语方言基本格局的形成22

(一)京畿方言的不断变动加速了北方汉语的演变和融合23

(二)南方汉语的演变23

(三)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汉语的差异24

(四)三次大规模北民南迁的浪潮24

1.永嘉南渡及其余波24

2.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25

3.靖康之乱后北民南迁28

(五)移民与方言29

(六)南方六大方言的形成历史30

1.吴语30

2.湘语31

3.赣语32

4.客家话32

5.粤语33

6.闽语33

五、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发展33

(一)北方汉语的特点33

1.东北官话:

34

2.胶辽官话:

35

3.江淮官话35

4.西南官话35

5.新疆的汉语方言36

6.北京官话36

7.冀鲁官话37

8.中原官话37

9.兰银官话38

附:

官话方言各区的古入声今调类的异同列表38

(二)南方九大方言的情况38

1.晋语39

2.吴语40

3.徽语41

4.赣语42

5.湘语42

6.闽语43

7.粤语45

8.平话46

9.客家话46

(三)元明清时期官话的传播47

1.都市化47

2.官话的通行与小说的传播48

3.吴语的普遍存在及主体地位(p98-113)48

4.书场与说书艺人50

4.朝鲜时代流传的中国文言小说52

5.江户时代中国文言小说在日本的流传52

6.近代石印术的普及与通俗小说的传播52

(四)民国时期国语的传播53

1.国语传播的官方贡献53

2.国语传播的民间推动56

3.媒体对国语传播的贡献58

5.余 论60

第三讲语言化石与栽培植物发展史(3学时)61

第四讲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3学时)61

第五讲汉语方言与戏曲及小说(3学时)61

第一讲绪论(3学时)

一、语言·汉语·现代汉语

(一)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

从社会属性来看,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劳动的产物,它和人类社会一起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与手势、旗语、图画等各种交际工具相比较,语言使用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意传情的精细性,使它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时,语言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因为思维活动必须以一种物质形式为依托,最方便、最灵活的依托就是语言。

没有任何依托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语言的社会交际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全民性。

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不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语言都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服务。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语言传达信息,交流思想,协调行为,组织生产。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一种语言如果离开了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语言,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从自然属性来看,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符号是事物的标记,语言符号是用声音形式标记事物或思想的。

语言的各种要素和单位,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语音、语汇、语法是语言系统的三要素,其中语法结构和基本语汇决定着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书面语的源泉,对书面语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形式和加工形式,对口语的规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和规范,就形成了标准语,即文学语言。

(二)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如同汉民族的历史一样,汉语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

从古到今,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汉字产生以前,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属于原始阶段;先秦时代,属于上古汉语阶段;两汉至隋唐时代,属于中古汉语阶段;从晚唐五代开始至五四运动以前,属于近代汉语阶段;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长期言文分歧的重新统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逐步形成,进入了现代汉语阶段。

每一种语言的发展都不是突变的,而是渐进的,是通过旧质到新质的逐渐积累、转化而实现的。

同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一般说来,语汇对社会的各种变化最为敏感,几乎处在经常的不断变化之中;语音的演变比较缓慢,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明显地觉察出来;而基本语汇和语法的变化则最为缓慢,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

汉语也不例外,其发展也呈现出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在语言谱系分类上,汉语同我国境内的藏语、彝语、苗语、壮语、傣语、侗语以及境外的泰语、缅甸语、老挝语等都是亲属语言,同属汉藏语系。

一般认为,汉藏语系除汉语外还有藏缅、苗瑶、壮侗(侗台)三个语族。

中国是使用汉藏语系语种最多、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

(三)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现代汉语”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民族共同语。

本教材使用的是广义的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

方言有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之分。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地域方言是社会内部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

本教材所说的方言是指地域方言。

民族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当中,现代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在国内,现代汉语不仅是占我国人口95%以上的汉族人民相互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普通话在两地的地位日渐提高。

可以说,现代汉语对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相学习,对于国家的统一,对于促进和加强民族大团结,无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还有1000万华侨或华裔仍在学习和使用汉语。

汉语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使用的语言之一。

1973年联合国把汉语列为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其他五种法定工作语言是:

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自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同我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国际影响愈来愈显著,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日益增多。

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分支学科,1993年汉语水平考试(HSK)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标准考试。

 

现在,在高科技领域,汉语信息处理及其自动化服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世界电子技术领域的主攻方向之一。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字键盘输入技术、汉字自动识别技术和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并逐步走向广泛的实际应用,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

可以预言,随着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汉语必将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1.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比如,英吉利的共同语是在伦敦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伦敦方言便是它的基础方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近几百年来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因此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之所以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其一,北方方言的代表城市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国都所在。

自公元1153年金迁都到中都燕京(北京)以来,上下800多年,北京始终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而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最终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高度提供了特殊的社会背景。

其二,北方方言是汉语诸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北方方言的分布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占说汉语人数的三分之二;并且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高,从哈尔滨到昆明,南北相距达3000公里,两地人通话不存在很大困难,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三,从晚唐五代以来直至明清,前后逾千年,许多重要的白话文学作品都是用北方方言或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些作品流传到广大的非北方方言区,对非北方方言区的作家、作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方方言能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正是以上各种重要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2.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过程,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考察。

(1)书面语方面: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书面形式。

长期以来,文言文是统一的书面语言。

最初,这种书面语也是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的。

但从两汉开始二者逐渐脱节,差异越来越大。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

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写的则是以先秦诸子以及《左传》、《史记》等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一状况与社会及语言的发展很不适应。

到了晚唐五代,在禅宗语录和通俗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这就是现代汉语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

从晚唐五代的变文,到宋代的话本,乃至元代的杂剧、明清的章回小说,如明清的《水浒传》、《红楼梦》等,尽管仍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和地方色彩,但基本上都是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写的。

这些作品在北方方言区、同时也在非北方方言区的广泛流传,不仅扩大了北方方言的影响,而且促使非北方方言区的作者也用北方方言从事创作。

不过,这一时期白话文还未走出通俗文学作品的圈子而成为通用的书面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潮使白话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这一文体改革运动对汉语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言文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只是残存在政府公文、法律条文、报刊社论、新闻及上层社会交往应酬的书信等领域中。

但当时的白话文尚未反映共同语口语的全貌,常常夹杂着不同程度的文言成分、方言成分以及滥用的欧化句式等,需要进一步改革。

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是五四以来白话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它既批判文言,又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