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816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人物传记 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考前专项复习训练人物传记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训练·人物传记阅读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霍英东传奇人生①

(一)

霍英东失学后,因生活所迫到轮船上做铲煤工,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那时他才18岁。

干了9个月,在老板裁员时给解雇了。

不久,霍英东又到太古船坞抡大锤打铁。

但他干不了这种要求极严的重活,又转到风炮铆钉处,霍英东抡起那啪啪直叫的风炮,双手震得一直打抖。

这份工又吹了。

1942年夏天,霍英东进了机场当苦力,每天筋疲力尽。

他求主管让他学开汽车,一天下午,霍英东洗车时看见有辆日本人的货车车匙仍留在那里,便爬上去试开汽车,撞到另一部车上。

日本人把他毒打一顿,这份工也丢了。

不久,霍英东进了太古糖厂化验室工作。

他想多学点技术,和另一名“学师仔”用硫酸学制氢气,并用火点燃,轰隆一声巨响炸开了,结果又被厂方辞退了。

日本占领香港时,他又到西环货仓去称米。

要称准180斤一包,多了不行,少一些仓库又不肯收,手脚稍为慢些,排队等候的苦力就紧催,这份差事也难干下去。

(二)

1942年,母亲倾其所有,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

杂货店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洗漱刚毕,顾客便蜂拥而来。

有时一下子来十多人,都要

招呼妥当,免得顾客跑到别档去。

一个顾客往往要买几样甚至十多样货品,他拿着秤,手势要快、要靓,不然,顾客便不满意。

吃饭也得站着吃,随时准备招呼顾客。

日军占领时期,样样都缺,都得自己制作。

到了晚上10时,霍英东还得留在店里煮酱料、添甜醋,调制酱油。

深夜12时,为免被老鼠噬咬,还要封盖好一切杂物才能离店。

在这段日子里,霍英东起早贪黑,奔波劳碌,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

这段生活,对霍英东是很好的磨炼,他从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在许多次投资决策中都独具慧眼的霍英东也并非每次都能稳操胜券,但想到了就尽全力一搏的做事风格,自年轻时就已形成。

1948年,25岁的霍英东听人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的海人草,是制造胃药的原料

,每磅可卖到1美元。

他下定决心,在香港长洲招了渔民80人就出发了。

由于未办好出海手续,船到三门关,被海关扣留。

90多人困在船上10天,带去的咸肉、咸鱼都吃光了。

后来转去汕尾,所招渔民老家多在汕尾,许多人不辞而别,霍英东只得重招一批人启航出海。

他们终于到达了东沙岛。

但又因缺少潜水工具,一个人一天也采不了半筐海人草。

许多人晒脱了皮,只能靠白饭度日。

全岛能供饮用的仅有一口水井,井水除了用来煮饭和饮用,只能用少许洗脸漱口。

从海上采捞回来,个个身上黏黏糊糊的,再和汗水混合,又腥又臭。

一个月后,船员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终于散伙了。

而霍英东在这个荒岛整整熬了六个月。

海人草陆续卖掉以后,仅够各种开支,一分钱没赚到。

但东沙岛这段躲暗礁采海草的经历却浓缩出他一生的成功经验:

“要看得准,抓得住,干到底,不断发现新目标。

(三)

1967年,香港经历地产低潮,霍英东开始逐步退出房地产业。

与此同时,他开始放眼内地: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内地合作石油生意;1978年开始,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兴建了内地第一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尔夫球场。

此后,他又参与兴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开业的第一家大型合资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1984年,霍英东出资10亿港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致力于中国的投资和捐赠,到2005年,不算投资办实业部分在内,霍英东给内地的纯捐款已超过20亿港元,可能是对内地捐款最多的华人资本家,他作为爱国资本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注]①选自《霍英东传奇人生:

从铲煤工到大富豪》,有删节。

霍英东(1923.5-2006.10)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

7岁丧父。

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

1.请分别简要概括文章三个部分内容。

(4分)

 

 

2.是什么原因让霍英东取得成功并最终成就传奇人生?

(5分)

 

3.选文详叙了霍英东到东沙岛采海草的经历,这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何积极意义?

请简述你的看法。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

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

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

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

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

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

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

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

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

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

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

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

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

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

她曾说过:

“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

”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

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

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

“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

”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

“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

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

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

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

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

“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

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

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

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

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4.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4分)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分)

 

6.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高三语文训练·人物传记阅读

(二)

一、《课时作业》P68·《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1.请根据文本,指出“人淡如菊”的含义。

(4分)

2.“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3.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

为什么?

(6分)

 

二、《课时作业》P70·《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4.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

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4分)

5.同

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6.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

依据本文内容,探究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

(6分)

 

高三语文训练·人物传记阅读

(一)(答案)

一、《霍英东传奇人生》

1.【每答对1点给1分;3点全对给4分】

(1)历次工作均以失败告终;

(2)管理杂货店学习经营管理。

或:

形成尽全力一搏的做事风格;

(3)积极捐款投资内地。

或:

捐款内地成爱国资本家。

2.(5分)【评分标准:

写出1个原因并结合实例分析可得2分,最多得5分】

(1)执着求变、渴望学习、屡败屡战,如文章第二部分说他工作屡次以失败告终,但他不放弃,继续寻找工作。

(2)吃苦耐劳、细心精明、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如在管理杂货店的时候,霍英东“起早贪黑,奔波劳碌,……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他从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3)形成了想到了就尽全力一搏的做事风格,比如历尽辛苦到“东沙岛一带的海底”去割海人草。

(4)有善心,积极投资捐款内地,“到2005年,不算投资办实业部分在内,霍英东给内地的纯捐款已超过20亿港元,可能是对内地捐款最多的华人资本家,他作为爱国资本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5)积极寻找机会,敢为人先兴建了内地第一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和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他又参与兴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开业的第一家大型合资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3.(6分)【每点2分,其他意见酌情给分。

题最多给6分】

①这段经历发生在霍英东经营杂货店生意日渐兴隆之后,突出了霍英东“不断发现新目标”挑战自我的特点。

②渔民不辞而别,船员终于散伙,说明本次行动艰难曲折,一

般人根本无法忍受,而霍英东仍然坚持,这就是他“干到底”、意志坚忍不拔的体现。

③这次行动本可能半途而废大败亏输,但霍英东还是凭借坚强意志将损失降到最低,说明其人生的成功绝非偶然。

④他从本次行动中赚取了“要看得准”的经验,说明其过人之处还在于能让失败为成功铺路。

二.《梦里不知身是客》

4、

(1)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

(2)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 

(3)墓碑上镌刻的是她自己三个手书的汉字“赛珍珠”(4)1972年申请访华被拒,她倍感遗憾但仍然对中国怀着无与伦比的思念

(4分,每点1分)

5.

(1)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 

(2)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

(3)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4)深入中国民间,深入走访并与百姓交朋友

(5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6.赛珍珠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2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很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6分。

特征、原则、桥梁各2分)

高三语文训练·人物传记阅读

(二)(答案)

一、《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1、“人淡如菊”的含义是:

指一种平和、执着的心境(性格特质)。

(或:

指性情淡泊、单纯低调;个性倔强,坚持有勇气)

2、①从兴趣爱好上看:

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

②从人物性格上看:

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性情淡泊)。

③从作品特点上看:

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

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3、不矛盾。

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

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

二、《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4、①当时的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②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针对北大当时的实际,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针;实行师生之间民主自由的风气;实行教授治校;同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

5、①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

②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

吸纳人才的博大胸襟。

6、①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

②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

③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

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

④他热爱学生。

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篇赤子之心等。

⑤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

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

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林璎的长

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

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一个评委会委员说:

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

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

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

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

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

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

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

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9.请根据文本,指出“人淡如菊”的含义。

(4分)

20.“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联系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21.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

为什么?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