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85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

1.燕子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题,激发兴趣

 1.元宵刚过,大家猜了不少灯谜,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则谜语: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猜猜它是谁?

 2.欣赏图片:

闻着淡淡的花香,听着潺潺的流水中,看,小燕子来报春啦!

(图片)看着这美好的春光,你想起了哪些词语或好句?

(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激情导入:

燕子是春的使者,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如此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

(出示课题齐读)

4.指导“燕”字的写法。

(“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5.看着课题,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组内互相检查,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重点练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或最不熟练的部分。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请学生读重点句子,相机进行集体点拨:

“俏、拂、谱、掠”。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话,都像赶集似的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4.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

 三、近观燕子,抓住特点。

 1.启读:

春天是个五彩的大舞台,燕子出场了,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

(活泼可爱俊俏机灵小巧玲珑)

细读句子,看燕子是怎样的打扮的?

(燕子的外形特点:

羽毛、翅膀、尾巴)

 2.设疑:

仅有羽毛、翅膀、尾巴凑成的燕子是一只完整的燕子吗?

 3.引思:

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

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而小燕子小巧的头、细小的爪子和麻雀等许多鸟类动物是一样的,不能体现燕子的外形特点,可以略去)

4.小结:

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5.你想怎么读这段话?

为什么?

试着读读。

(1)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

为什么?

(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3)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6.仿写。

(1)大作家的语言就是精炼生动,几个数量词的简单组合竟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回味,让我们也来学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

(2)一身(),一对(),加上一条(),凑成了()。

四、作业

1.指导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完成作业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认读生字新词,听写部分新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欣赏春光,感受生机。

 1.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春雨:

“蒙蒙的”是什么感觉?

(蒙蒙:

雨点细小,体会春雨的细、密、飘的特点)

(2)读中体会柳丝: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先引导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

看到过赶集的情景吗?

●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

(各种花儿争相开放,都有些什么花呀,引导用总分句式练习说话。

●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

指许多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许多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特别热闹。

要让学生想象)

●读好这句话,感受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感受到春天色彩的丰富。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小燕子又活泼又机灵,还叽叽喳喳的叫,有了它,春天就有生趣了)

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欣欣向荣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

配乐指名朗读。

5.小结:

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了小燕子轻快的影子,动听的叫声,就更有生机了。

三、飞行之美,尽情想象

1.小燕子活泼又机灵,它飞行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交流汇报

(1)飞行环境(我知道了燕子是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在天空中”飞的。

 

(2)体会动词的妙处

交流描写小燕子动作的词语,有“斜着、掠过、叫着、飞到、横掠、沾一下。

 从这些动作的词语中,你感受到燕子的什么?

 生:

燕子飞得很快,一转眼就飞到那边去了。

 生:

燕子的动作很帅,尾巴沾一下水面,看着波纹一圈圈荡漾开去。

(3)在这些动词中,你最喜欢哪个?

 最喜欢“斜着”一词,我好像看到了小燕子那样飞的姿态。

 师引导:

小燕子斜着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很轻,很快,很美)

 小结: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

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最喜欢“掠”:

从“掠过”感受到燕子飞得很快。

 (4)想象说话飞翔中的燕子是多么迷人啊,谁愿意来当小燕子我们来演一演。

 小燕子你飞来飞去,嘴里叽叽地叫着,在说什么呀?

 生:

你看,我的飞翔本领多高啊。

 生:

我给你们展示一下我最拿手的本领:

燕子点水。

 生:

哦,那边有小虫子,看我的,唧唧,抓住了。

 3.感情朗读:

多么机灵活泼的小燕子啊,好好读读第三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四、静态之美,细细享受。

1.看插图,引发思考:

师:

飞累了的小燕子就停在电线上休息。

(看课文插图)作者把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比成是——五线谱。

(课件出示五线谱,引导学生与插图对比,想象燕子停歇图)

 

2.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1)我读出一个问题来,我们平时都说是几根线、几根绳子,这里怎么说是几痕细线呢?

我从来没有读到过“几痕”,“痕”又不是量词,怎么能说“几痕”呢?

是不是写错了?

(2)聚焦问题:

这里的“细线”指什么呀?

(是指电线。

 (3)的确,我们通常都说一根或几根电线,可这里怎么说是“几痕”呢?

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琢磨琢磨。

(4)体会“痕”的妙处

生:

我们组讨论后认为,“痕”比“根”表达的意思显得更细一些,用“几痕”来描写电线,写出电线很细。

 生:

电线原本就比较细,架在电线杆上,离我们远了,看上去不就更细了吗?

就好像成了我们眼前的针线一样。

那么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让人有时会看不出那里有电线呢!

课文中不是把它写成“细线”吗?

我们还查了字典,查到“痕”是“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少得只有一点痕迹”的意思,“几痕”正好可以写出电线“细细的,淡淡的,看起来不明显的”的特点。

 生:

我们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我们还有补充。

文中的句子写“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我们想,电线架在蓝天下,蓝天是那么广阔无垠,而电线是那么纤细,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电线真的好像是留在蓝天上的一线什么痕迹,不再像原来一根一根的那样醒目了,所以这里不用“几根”,而要用“几痕”更恰当。

 生:

我们认为,“几根”是对的,“几痕”也是对的,只是“几根”突出的是数量,而“几痕”却还能表达出作者远远看电线的感觉,淡淡的,非常细微,这个“痕”字用得很妙!

 (5)小结:

师:

简直是“妙不可言”!

“几痕”,使原本普通的电线多了几分朦胧美,使春天的景色多了几分诗意!

“几痕细线”,多有诗的感觉!

一个“痕”字,竟有如此大的蕴涵!

 3.想象说话,理解春的赞歌。

(1)师:

停电线上的燕子,看到眼前那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会说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2)自由说,齐唱《春天真美好》

(3)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曲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朗读这句话。

(板书:

停歇)

 (4)理解“春天的赞歌”,小燕子在唱春天的赞歌时心情是怎样的?

那你们猜猜,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动作特点,写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燕子

燕子:

活泼机灵

春天:

光彩夺目

飞行:

轻快灵巧(掠叫横沾)

停歇:

从容宁静(音符细线)

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课时安排共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2.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知柳树之形美

 1.联系《燕子》第二小节导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展现在我们面前,还记得《燕子》这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春天美景的?

 2.在这烂漫的春天,唐朝诗人贺知章出门赏春,眼前的柳树引起了他的注意,(课件出示:

杨柳图)他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

咏鹅)

  4.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

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5.(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1.老师学贺知章来深情《咏柳》,欣赏配乐朗读。

2.学生感受古诗节奏,并自由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读出来了吗,诗人在赞美柳树的什么?

(简要柳树美,树很高,叶子精巧,枝条柔软等)

 三、诵读涵泳,品味柳树之美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碧玉:

绿色的玉妆:

打扮一树:

满树万条:

枝条多绦:

用丝编成的带子

 

(2)(指图)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想象表达)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出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交流中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落实“理解诗句比喻手法的使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出示句式,帮助理解:

那高高的柳树,像();那垂下的柔软的柳条,就像是()。

 (5)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吟诵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主尝试学习第三、四句。

 

(1)学生自读多遍,读出感情。

 

(2)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3)教师讲授,帮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继而体会作者的智性表达。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春风不仅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更是剪破严冬笼罩,裁出万紫千红,为大地带来生机一片,让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赞美春天吧!

不知(),二月春风似()。

3.小结:

这棵柳树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两句诗呢?

(赞美、喜爱)(齐读)

三、师生合作,赏读诗句。

1.贺知章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

2.出示古诗插图,配乐引读。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青翠欲滴啊!

——生读:

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读:

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生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读: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比较鉴赏,领略柳树个性美

1.师:

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

可是。

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

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

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

在这首诗中。

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

心情怎样?

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3.师:

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画面和形态。

贺知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

这当然和他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

  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

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

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四、拓展延伸,认识一种体裁

1.古诗里,除了《咏柳》,还有其他许多咏物的诗,你还知道哪些?

(1)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杜甫的《春夜喜雨》

(2)读读背背。

五、生字指导,作业

1.书写“裁、咏、碧、妆”,重点指导“裁”的左下是“衣”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切入名句,直入主题

1.板书“群芳吐艳、姹紫嫣红”,看到这两个词,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是形容绚丽而又迷人的春天景象的?

(春深似海、春潮滚滚、春花怒放万紫千红、红杏枝头春意闹、东方风来满眼春……)

2.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就有同学们提到的一个词“万

紫千红”,《春日》也就成立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

3.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在春天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在春天里,“我”在干什么呢?

在“我”的眼里,春天又是怎么样的呢?

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2.指名朗读,读出节奏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借助工具书,独立理解诗句。

2.检查自学成果。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寻芳)——就是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那天天气怎么样呢?

(胜日—好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哪里寻芳呢?

(泗水滨——泗水河边。

相传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

(2)那里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无边光景—美丽的风光景物一眼望不到边。

●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引导说话:

万物更新,哪些景物悄悄地换上了春装?

●诗中的“万紫千红”就描写了这美好的春色。

读着万紫千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万紫千红就是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链接“泗水春景”片段并欣赏。

出示:

春天到了,泗水正涨春潮。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选自《孔子游春》)

(3)感受着这无边的春色,你知道诗人朱熹的心情吗?

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小结概括:

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

●说说理由:

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

万紫千红——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3.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

朱熹踏春赏春,望着无边光景,不禁吟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大声诵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2.《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指着学生板书)刚才老师讲过,“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

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

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1.春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绿、高贵、神奇的——引读《咏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富含哲理——引读《春日》。

2.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

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

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五、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滨、紫”

2.完成课作

  3.拓展作业:

读着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

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中心小学?

同学们,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荷花

一、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美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体会“冒”的神韵,导入意境,引导学生想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三、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

学懂部分生字新词。

2.创设情境,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来感受荷花的美。

3.通过品析动词“冒”感受荷花的动态美,通过理解“有的……有的”的句式,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你最喜欢那种花?

荷花清新淡雅,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荷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件激情,初步领略

1.教师引入:

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

还想看吗?

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2.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3.引导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概括得出形容荷花的词语。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4.池中的荷花真美,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更美,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的绰约风姿。

三、充分诵读,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揣摩思路。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