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305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docx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

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

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

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减小-→价格下降。

(2)影响因素:

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

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

①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普通商品(耐用品):

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②生活必须品:

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相关商品:

替代品:

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互补品:

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2)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

①居民当前的收入水平(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居民的收入;②居民未来的预期收入水平(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要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完善分配制度);

(3)物价总体水平(重要因素)。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居民消费观念(主观因素)。

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习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5)社会保障体系(其它因素)。

社会保障影响消费行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有钱敢花。

6.消费的类型及恩格尔系数

(1)消费的类型:

①常见类型:

钱货两清消费(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改变)、贷款消费(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要根据自身收入水平进行选择)、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只获得使用权);

②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和劳务消费;③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发展、享受资料消费。

(2)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增加,表明食品支出比重大,影响其它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7.消费心理及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要自学抵制;

④求实心理。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2)怎样正确消费: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的商品只有消费才能继续生产;

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9.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的内在要求;

③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的需要。

(2)意义:

①有利于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②有利于摆脱我国的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途径:

①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必须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所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

(1)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

①国有经济。

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有企业为代表;

②集体经济。

部分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以集体企业为代表;

非公有制经济表现形式:

①个体经济。

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②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③外资经济。

中国大陆以外的资本在大陆设立的独资或合资、合作中的外资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1.公司的类型、企业兼并、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类型:

①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②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企业兼并:

①含义: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经济现象。

②意义:

①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

②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企业经营的直接目是利润,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主要因素有: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成败;

④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⑤企业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⑥企业要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⑦企业要实行“强强联合”和进行企业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优势互补。

12.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解决途径

(1)就业形势:

劳动力总量大、素质与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就业机制不完善。

(2)党和政府角度: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劳动者的角度:

③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13.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1)商业银行:

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主。

(2)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③结算业务。

14.投资理财的方式及其特点

(1)存款——便捷的投资。

①原因:

为了上学、购房、买车、养老、资金安全等;

②收益: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①收益:

股息或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①公司的经营状况;②同期银行的利率水平;

③股票的供求关系;④大众的购买心理。

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

①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②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③有利于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④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3)债券——稳健的投资。

债券的类型:

政府债券(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种类: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投资理财的要求: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②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③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④要正确处理与国家的关系,遵守宪法和法律。

投资方式收益比较:

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储蓄存款

投资方式风险比较:

国债<储蓄存款<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

15.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原因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与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6.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的表现及其意义

(1)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2)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自身和国家财政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3)按生产要素分配:

包括知识、劳动、技能、管理、资本等要素,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17.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8.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及处理措施

(1)二者关系:

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处理措施:

①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④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9.财政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税收(最重要的来源);②利润(国有企业上缴);③债务(国债收入、回收利息);④其它收入(罚没、行政收费等)。

(3)财政支出:

①购买性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行政管理、国防等支出,形成直接购买力)

②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抚恤金、社会福利、债务等支出,形成间接购买力)

(4)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分配政策。

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0.税收及其特征、种类和依法纳税

(1)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现实基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

①增值税。

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有利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公平竞争、增加财政收入;

②个人所得税。

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

有利于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依法纳税:

公民的基本义务,生活仍存在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现象。

21.市场经济及其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1)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3)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国防、治安、消防、枪支等)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4)规范市场秩序:

①建立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准入、交易、竞争);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治本之策);③进行法制教育,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的优势)。

23.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

(1)原因:

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调控手段:

①经济手段(财政、货币、价格、税收等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等经济计划);②法律手段(事前立法、事后司法);③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2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

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

发展;②核心:

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2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6.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

(1)含义: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

(2)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强有力的载体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

①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个极分化更加严重;②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

①民主:

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

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专家咨询制度。

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社会听证制度。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8.政府的宗旨、职能、原则及决策方式

(1)宗旨:

为人民服务。

(2)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展科教文卫体等事业);

④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就业、医疗、教育、计生、养老等制度);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表现: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

(4)决策方式:

①科学决策。

政府决策时要遵循各种规律,征询相关人士的建议;

②民主决策。

政府决策时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依法决策。

政府决策时要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9.政府依法行政

(1)原因:

①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②是贯彻依法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③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对人民负责

(2)途径: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

10.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

(1)关键: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包括①内部监督体系:

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

②外部监督体系:

共产党、权力机关(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监督)。

(3)建立阳光政府。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1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

(1)我国的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大: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两院)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具有

①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权力;省级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②决定权:

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或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③任免权:

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及成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④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13.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责任)

(1)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2)义务(职责):

①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②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③积极参加会议,依法行使权力,协助本级政府工作。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2)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表现:

①人大与人民的关系--→民主;②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集中;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民主与集中)

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其执政方式

(1)地位:

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关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执政方式:

①科学执政(遵循各种规律);②民主执政(为民、靠民执政);

③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5)本质(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6.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内涵

(1)含义(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

(2)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

①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

②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④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各党派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17.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

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2)职能:

①政治协商:

协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

②民主监督:

监督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