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26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docx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

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十则

  铁杵磨成针

  这是个关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美丽传说。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

一天他在河边玩耍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根铁棒在大石头上磨。

李白非常好奇,问那个老妇人:

“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

  老妇人边磨边说:

“在磨铁棒。

  “磨这个干什么用啊?

”李白又问。

  “做一根绣花针。

”老妇人回答。

  “什么?

!

”小李白听糊涂了。

“你想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

!

不过这要花好多年啊!

  “这没相关系?

只要我坚持下去,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我一定能把铁棒磨成针的。

  老妇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李白。

从此,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鲁班学艺

  鲁家湾有个鲁木匠,鲁木匠有个儿子叫鲁班。

鲁班从小爱学习,爸爸做了个大柜子,他就照着做了个小柜子,爸爸做了条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条小板凳。

鲁班十岁时,就能做什么象什么了,爸爸欢喜,妈妈欢喜,邻居见了都夸奖。

有个邻居劝他爸爸说:

“鲁班这孩子心灵手巧,你就让他学点手艺,跟你做个帮手吧!

  他爸爸说:

“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学出什么好手艺来!

我叫他跟那手艺强的人学去!

  鲁班十二岁了,有一天,爸爸牵出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对鲁班说:

“孩子,你爹苦了一辈子,积了这点钱。

你就用它做路费,骑上快马,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吧!

  鲁班背好包袱,骑上快马,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一天,来到了终南山。

他爬上山顶,看见三间草屋,推门进去,看到满地是锔子、斧头;再一看,床上睡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呼噜响得象打雷。

鲁班想:

这人一定是木匠祖师了。

  鲁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在一边等着。

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爷爷才坐了起来。

鲁班连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

“我叫鲁班,到这里来求老师傅收我做个徒弟。

  老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问鲁班:

“你学手艺是为了什么呀?

  鲁班回答说:

“学好手艺,给大伙修桥造房子。

  老爷爷点点头,说:

“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你先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

  鲁班挽起袖子,磨了起来。

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师傅说:

“你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

  鲁班到门前一看,那棵大树真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梢都快顶天了。

他坐在树下锯了起来,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树才倒了。

  师傅又吩咐:

“你把那棵大树,砍成一根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

  鲁班拿起斧头,一连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圆的屋梁。

  这时,师傅又说了:

“你要在大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角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凿得木花乱飞,一连凿了十二天十二夜,凿成了两千四百个眼子。

  师傅看了,笑眯眯地说:

“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你做得很好啊!

我一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你。

”说完,就领鲁班到西间屋里。

一进这屋,鲁班只嫌眼睛不够用,原来屋里摆满了各种模型,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桌椅、箱柜,都做得特别精巧,鲁班一下子看呆了。

  师傅说:

“你把这些模型,一个个拆开来,再一个个装起来。

”说完就走出去了。

  鲁班把那些模型拿在手里,翻过来覆过去地看,舍不得放下。

每天天刚亮,他进屋去,到夜晚满天星的时候还不见他出来。

他胳膊酸了,顾不得伸一伸;眼睛花了,顾不得闭一闭。

就这样,鲁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夏天;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

这时,鲁班把那些模型拆拆装装,不知有多少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但用什么材料怎样制造,而且记住那些东西上的花草树木的样子。

  鲁班的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的本领,一把火把模型都烧了,要鲁班重新做起来。

鲁班想了想,一样样全都重新制了出来。

老师傅又提出很多新的式样,鲁班心里一琢磨,也都做出来了。

  老师傅很满意,就说:

“鲁班,你的手艺学好了,该下山了。

  鲁班还想再学些东西,也舍不得离开师傅,就说:

“我的手艺还没学好,让我再学三年吧。

  老师傅笑了,说: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以后一边做一边学吧,在我这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鲁班这才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一生记住了师傅的话,修桥梁,造房子,给人们做了很多好事。

  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

“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

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

”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

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能够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

“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

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

“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

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不过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

“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

“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

“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

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

“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

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

“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

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

倒爬到我头上来了。

哼!

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

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

“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

“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

“对呀!

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

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

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

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

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

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

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

他见了蔺相如说:

“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

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

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

“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

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

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鲤鱼跳龙门

  有三条小鲤鱼,一仅仅红色的,一仅仅黄色的,还有一仅仅蓝色的,它们无忧无虑快乐的在水里玩耍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

有一天,鲤鱼奶奶给小鲤鱼们讲了一个鲤鱼祖先跳龙门的故事,说龙门那边有个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鲤鱼才能跳过去,跳过去之后,马上能变成龙身。

小鲤鱼们听了,都跃跃欲试地想去试试。

于是它们瞒着奶奶,出发去找龙门了。

  当它们游到大江和急流时,有的小鲤鱼累得不行了,对奶奶的话产生了怀疑,到底有没有那个所谓的天堂啊?

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我们原来不是很快乐吗?

为什么非得吃这样的苦呢!

于是,它们纷纷离去,最后真是所剩无几了,剩下的小鲤鱼们相互鼓励,并立下誓约,一定要跳出龙门,实现愿望。

  于是它们继续向前游,游着游着,那只小红鱼看到岸边的鲜花好美,蝴蝶在快乐地飞来飞去,于是,小红鱼向小伙伴说,我上岸去一下,马上就来。

然后,它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美丽的少女,在花丛中与蝴蝶尽情的玩耍,竟然忘记了跳龙门的事,它的两个小伙伴焦急地等它,大声地叫它,小红鱼听到了同伴的叫喊才突然想起它们的誓约。

赶快跳入水中,找到了小伙伴,继续向前游。

累了就相互鼓励,不知游了多久,终于,远远地看见了一个高大的龙门威严的矗立在那里,水急浪高,它们心想这就是奶奶说的龙门了吧。

小鲤鱼们争先恐后地跳啊、跳啊,不过谁也跳不过去,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急流冲了下来。

有的小鲤鱼掉下来时撞在石头上,身体被撞得伤痕累累,甚至有的死去了,同伴们看见它们的身体被激流迅速地卷走,吓得退缩了。

  可那只黄色的小鲤鱼毫不退缩,一次次地跳啊,跳啊……只见,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纵身一跃,跳过了龙门,之后,立即变成了一条金色的龙,在天空中飞舞,十分壮观。

紧接着,那条蓝色的小鲤鱼也随着它跳了过去,也变成了龙身。

不过小红鱼一次又一次的跳跃都失败了,它再也没有力气了,它垂头丧气,心想,我可能永远也跳不过去了。

那两条龙在天空中焦急地大喊:

“小红鱼加油啊!

不要忘了我们的誓约啊!

我们等了很久就为了这个次啊!

”小红鱼听了以后,再一次用尽全身的力气,纵身一跃,终于跳了过去,同时,变成了一条巨龙。

  三条巨龙在天空中盘旋飞舞。

只见空中彩云朵朵,仙女们纷纷前来庆贺,鲜花撒满天庭和人间,此时的景象殊圣无比,无法用人间的语言来描述。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

“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

“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

“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

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

“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

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

“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

虽然我会死的,不过我还有儿子呢!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

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协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协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协助,就出来全力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协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不过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狐狸和仙鹤

  一天,狐狸请仙鹤吃饭,可他却很吝啬,端出一只平底的小盘子,盘子里盛了一点儿肉汤,他还连声说:

“仙鹤大姐,别客气,请吃吧,吃吧!

”仙鹤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她的嘴巴又尖又长,盘子里的肉汤一点也没喝到。

可狐狸呢,张开他那又阔又大的嘴巴呼噜呼噜没几下,就把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仙鹤:

“您吃饱了吧!

我烧的汤,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鹤对狐狸笑笑:

“谢谢您的午餐,明天请到我们家吃饭吧!

  狐狸正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说:

“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

  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了。

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

他仔细嗅了嗅:

“嗯,准是在烧鲜鱼!

”心里不由暗暗高兴。

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只长颈瓶子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

“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

”狐狸望着那么一点大的瓶口,他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

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汤喝光,还挺客气地劝狐狸:

“吃吧,放开吃吧!

  狐狸耷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增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

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

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

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

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

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

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

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

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

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