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6758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IV1.docx

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IV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IV)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3)(9分)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

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

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

但如果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就难免遭遇市场和公众的双重否决。

比如你争我夺的名人故里之争、大而无当的文化景观等。

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重要一极的今天,任何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不但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可能带来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博弈协调,注定将长期存在。

百姓并不反对城市旧貌换新颜,也乐见城市科学发展,只是这“新颜”也需要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

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1.下列对于“古城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旧的文化遗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拆旧;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因而仿古。

B.改造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C.将历史街区夷为平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然后仿建出所谓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会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D.“拆旧”与“仿古”,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据学者的统计,全国至少有30座城市想用巨资重建古城,例如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还有山东聊城古城改造等等。

B.古城重建都是城市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几千亩占地、成百上千亿元投资,又涉及百姓搬迁和文物保护诸多问题,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布局。

C.一些古城重建项目表面打着文化旗号,背后却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缺乏文化之魂,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D.中国已进入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是对城市改造不十分敏感的人,面对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会有担忧。

B.丢失文化之魂的“古城热”,最终不仅会沦为世人笑柄,更会成为政绩泡沫,造成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

C.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可能为人民带来福祉,但更有可能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

D.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真心热爱,需要有历史的基因与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

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

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

晋祖嘉之,归功于衎。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

丁父忧,哀毁甚。

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

“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

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

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

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城平,以衎权知州事。

归朝,权知开封。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

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

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注:

服除,指守丧期满;(《宋史·列传二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缙绅,缙,也写作"搢",插。

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

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

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权知开封”中的“权知”是“暂且管理”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

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7、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5分)

(2)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拜御史中丞。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竖子,是对人的蔑称,指没有用的人。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

调,声调激愤;而羽声声调悲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

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

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

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

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11.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13题。

(11分)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2.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

试结合诗句分析。

(5分)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14.理解性默写:

(12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孔子还有类似的表述的句子是:

,。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斥责那些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可耻行为,表达对“不义”的礼物不屑一顾的句子是:

,。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化用了孔子的话认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能改正错误的句子是: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6)《曹刿论战》中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xx里约热内卢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时隔12年第三次问鼎奥运会冠军。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还存在着“重文轻图”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对历史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④我们五个人要离开北大荒了,去各自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⑤曾经支撑起春晚半壁江山的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江河日下,整个春晚有时候连一两个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不来。

⑥能够广纳意见,懂得通权达变,正是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写乡村小说的时候,像婴幼儿模仿大人说话似的模拟乡人说话的口吻,我感觉到了乡人语言的魅力,也体味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维习惯等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B.这次校园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那场大型文艺汇演,这完全是由我们学生自己负责节目编排、主持人组合和舞台布置等事项的一次活动,整台节目进行了将近三个多小时。

C.教育部一位官员不久前说,现在一些大学生,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宁可付一笔快递费,把积压多日的脏衣服打包寄回家,让家长洗好了再寄回来。

D.客人们开始还互相抱拳致敬的,酒过三巡便个个傲慢起来,虽然都是一些科长处长的,可他们共同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感觉良好,都觉得天下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

17、填入下面文段出空白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探索半人马座α星目前是科幻,②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③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山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④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⑤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轮椅⑥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18、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

就像旅游,在家的时间久了,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

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19、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部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

“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

”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

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2.B3.C

解析:

1.B项,缺少限制性词语,原文是“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误、没文化的表现”。

所以选B。

2.B项,“都是城市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项目”说法范围扩大,原文是“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

所以选B。

3.C项,“可能为人名带来福祉”说法错误,原文是“不但不能为人名带来福祉”。

所以选C。

4.B5.C6.D

5.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填沟壑”是死的自谦的说法,“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6.应是“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

7.

(1)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以”,按照,1分;“故”,过去的,1分;“寻”,不久,1分;“为……所”,被,1分。

句意1分)

(2)开运末年,授予左谏议大夫,暂且代管河南府,又授予御史中丞这个官职。

(“授”,授予,1分;“权判”,暂时代理,1分;拜,授予官职,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

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

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

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

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

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

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

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

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祖进贡。

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的功劳。

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

晋祖很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

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守判,后改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管理州中事务。

过了半年,收到家中的书信,得知父亲在青州身患重病,颜衎没有奏报就辞去官职回家侍候父亲,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过了一年多,父亲病得不能起床,颜衎亲自捧屎捧尿,从没有一点倦怠。

晋祖听说后,召他为工部郎中,接连派使者催促他到朝廷,颜衎推辞说“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

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双亲的愿望。

”晋祖说:

“我本来就了解你,不是其他人推荐的。

”不久废除了枢密院,凭着原来的官职参加朝会。

过了一年,又上书请求回家侍奉双亲,被授予青州行营司马。

后父亲去世,非常哀痛。

不久又被召做了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亲年老为由恳请辞官,晋祖下诏让他保有现在的官职。

开运末年,授予左谏议大夫,暂且代管河南府,又授予御史中丞这个官职。

经过战乱之后,朝廷中纲纪混乱,颜衎执政却很有神采。

曾经进言说:

“刚出任御史的人,又接着兼任边远州郡的幕宾佐吏,再有因为个人的原由和小事请求到外地任职,州郡中缺少参拜的礼节,进出没有风纪法度,担心会渐渐地让各地州郡轻视,百官失去了遵循的标准。

请求从今以后各藩镇的幕僚不能担任御史以上的官职;即使是亲王和宰相出镇,也不能奏请出任幕宾。

不是接受皇帝命令下去巡查,不得擅自出京,从此不能管理杂务。

”下诏只有征召做幕宾的还和以往一样,其余的都按颜衎的提议。

又上表请求回家奉养老母,被改任户部侍郎。

颜衎坚决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赞扬了他,然后颜衎与母亲回到老家。

五代汉朝乾祐末年,颜衎母亲去世。

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

周朝广顺初年,起用他做尚书右丞,不久做了端明殿学士。

周太祖征讨兖州时,驻军城下,派颜衎前去曲阜到孔庙祭祀。

攻克兖州后,让颜衎暂且管理兖州。

太祖回朝后,又让颜衎暂时管理开封。

当时王峻把持朝政,颜衎和陈观都是由王峻推荐的。

等到王峻倒台,陈观贬官,颜衎被免去其他职务,只任兵部侍郎一职。

显德初年,上书请求辞官,又任命他为工部尚书,退休后回到家乡,朝廷官员都到京城门外给他送行,达官贵人很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很荣耀。

建隆三年春天,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8.C9.D10.A

11.

(1)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了。

(“诚”,果真,1分;“说”通“悦”,高兴地,1分;“有以”,有用来……的,1分;句意2分)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把”,抓住,1分;“揕”,刺,1分;“见陵”,被欺侮,被凌辱,1分;句意2分)

12.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

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答出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13.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