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升级版草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美升级版草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升级版草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美升级版草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南省栾川县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栾川县草地保护建设工程
(二)建设单位:
栾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建设地点:
栾川县相关区域
(四)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实施人工种草14.2万亩,改良草地7.2万亩,草地围栏2.4万亩,共计23.8万亩。
总投资6928万元。
(五)建设期限:
一年
(六)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畜牧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二、栾川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深山区,距洛阳市150公里,距省会郑州30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33°39′—34°11′之间。
东邻嵩县,西接卢氏,南连西峡,北与洛宁接壤。
境内四面群山环抱,山多地少,伏牛、熊耳两大山脉平亘县境东西,中部有熊耳山分生的鹅羽岭,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
伊河、小河、育河、明白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纵横全境,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立方米,水质纯净,资源丰富,总体地貌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31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101万亩,原始森林104万亩,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降水量862.8毫米,年均日照时间2103小时,年均气温12.1℃,无霜期198天,气候宜人,山青水秀,自然条件独特,生态环境的基础条件优越。
(二)社会条件
全县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县城面积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3万亩,其中山坡地占30%。
总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占80%,辖5乡9镇,209个行政村。
(三)草地资源
据1984年当时的省农牧厅组织的调查情况记载,栾川全县拥有天然草场28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7.8%。
其中有效利用面积202万亩,天然草场载畜能力为78.49万只山羊单位。
1984年畜牧部门组织飞播沙打旺等品种牧草1.65万亩。
以后多年因缺乏有效的投入和保护,天然草地总体面积减少,质量降低,退化严重,人工种草十分有限,急需增加投入,加强保护。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栾川县属地质灾害多发的易灾县,天然草地退化严重,亟待通过实施草地保护建设工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草地资源密不可分,草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地资源,在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肉类、奶制口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氮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养育物种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栾川县过去曾拥有天然草场289万亩,但由于多年来对天然草地资源的综合保护利用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严重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
由起初对天然草地人为的开荒种地、过度放牧等,到后来的某些乡镇对有色金属矿山的大面积采挖,加之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草场植被破坏严重,人工种草及草场改良工作又未能及时跟上,造成草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快,导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栾川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明显多发。
2007年7月栾川的叫河、陶湾等乡镇遭受了50年未遇特大暴雨,河水暴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
2010年7月23日至24日,栾川又遭受近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泥石流等洪灾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9.8亿元,仅畜牧养殖业损失就达1600万元。
实施草地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2、栾川境内的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四大河流分别地跨我国的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尤其是栾川地处伊河源头,植被的优劣影响重大。
多年来较为过度的利用与开发,已使沿河两岸的草地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水土流失过快,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实施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场,扩大草地植被面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是栾川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天然草场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牧草质量低劣、产量低。
栾川的天然牧草多为禾本科,蛋白质含量低,不利于开发利用,且破坏践踏严重,为促进栾川牛、羊等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改良草地是出路所在。
4、实施草地保护建设工程,是促进栾川现代畜牧业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夯实大农业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养殖历来都是栾川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都把栾川确定为现代肉羊产业优势集聚区,栾川县委、县政府对“十二五”期间的肉羊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了重点规划。
另一方面,栾川可供牲畜采食的草地大多分布在浅山丘岭及沿河两岸的沟沟岔岔,这些地方不但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发展与相对开阔的城区和集镇差距也较大,同时又是牛、羊饲养量相对较大的地方。
因此,实施草地保护建设工程,开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草地围栏,对尽快促进山区产业优势发挥,推动山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增加优质畜产品供给和山区农民收入,意义尤为重要。
该项目的实施,又将对项目区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和种植业等产业产生较大拉动作用。
(二)可行性
1、有可靠的政策保证。
一是依据2007年4月农业部印发的《全国(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农计发〔2007〕11号)和2010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农业部、林业局、水利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编制印发的《关于编制〈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办规字〔2010〕156号),栾川作为全国易灾县之一被纳入国家南方草地保护建设工程规划;河南省畜牧局根据农业部精神和栾川的基础条件向栾川下达了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的建设任务;栾川又是省、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现代肉羊产业优势集聚区。
二是栾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举全之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2008年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工作目标,近三年来通过积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于2010年12月7日通过了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河南省首家通过验收的省级生态县。
县委书记樊国玺在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会议上明确表示,栾川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恢复和保护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差距,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
在此种情况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在栾川县实施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恰逢其时,栾川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政府领导已明确要求县畜牧局结合栾川实际,抓紧编制上报项目可研报告,并动员各乡镇及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争取该项目在栾川的实施。
2、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实施好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
栾川地域辽阔,天然草场面积大,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天然草场虽然退化严重,面积减少,但落实该项目的建设任务,根本不成问题。
选择低山丘岭区草场的一部分就可完成项目要求的7.2万亩草地改良面积和2.4万亩草地围栏面积,全县各乡镇与村庄相邻近的山坡面积也较大,坡耕地相对集中,土层虽厚薄不均,但土质多为沙质和壤土,岩石裸露较少,种草较易成活,适宜落实14.2万亩的人工种草任务。
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一步实施,要求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必须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为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4、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草地分布较广的山区群众,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群众素有放牧及收割青干草喂畜习惯,加之近年来舍饲与半舍饲规模养牛、养羊也得到初步发展,种草养畜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1984年由省畜牧局组织在栾川成功地进行了草场资源调查和牧草飞播,以苜蓿为主要品种的人工种草在栾川农村也不断开展,这些都为草地保护工程的开展打下一定基础。
5、人工种草可有效解决林牧矛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利于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栾川山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多数山坡被封山育林,以放牧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
发展牧草种植,实施人工种草,建立优质牧草基地,可以有效促进传统饲养方式向半舍饲、舍饲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既有效缓解了林牧矛盾,又能够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6、种草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区、集镇及道路两侧等的绿地面积在逐年加大,各类草地、草坪的价值也随之增大。
二是随着各级政府对草地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认识不断提高,将会推进种草业发展。
三是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牛、羊肉的消费比例在不断上升。
多年来猪、鸡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牛、羊肉价格相对稳中有升,贫瘠山区种草养畜,利润更加明显。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优质牧草缺口300万吨。
种草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7、栾川全县草地权属明确,基本无地界争议。
栾川各乡镇的高中山区及沿河滩头大部分归集体所有,低山丘岭和坡耕地已承包经营到农户,权属明确,基本无地界纠纷。
县畜牧局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栾川县种牛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拥有天然山林、低山丘岭及坡耕地和人工林区近3万亩有待开发,无任何邻林纠纷等矛盾存在,适合草地保护建设工程实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划
(一)项目选址原则
栾川县的天然草地主要包括草本草丛类(禾草草地)、灌木草本类,疏林草地和林间草地四大类。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为保证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计划主要选择沿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两岸的低山丘岭草本草地,灌丛草地和疏林草地及与居民临近的荒坡、坡耕地、人工造林的林间空闲地(包括公路沿线的绿化林地等)、城区乡镇广场及公园需绿化亮化的空地等土地,根据以上地域的现状和土质等特点分别具体规划确定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和草地围栏的详细地块,其中,重点选择土层厚,土质较好的坡耕地、荒坡地及稀疏林地等种植优质的人工牧草。
(二)具体建设内容及规划(见附表)
五、项目投资概算
该项目共实施草地保护23.8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4.2万亩,每亩计划投资400元,合计5680万元;草地改良7.2万亩,每亩计划投资160元,合计1152万元;草地围栏2.4万亩,每亩计划投资40元,合计96万元,总计该项目投资6928万元。
六、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69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0%,即5542.4万元,地方配套20%,即1385.6万元。
七、项目建设期限
该项目在2011年1月15日前,通过省、市、县逐级上报,并经省专家评审通过,获农业部批准下达后,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接受有关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八、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为保证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在栾川扎实有效的实施,县畜牧局积极向县政府县长和主管农口工作副县长汇报,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及县畜牧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栾川县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畜牧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各乡镇认真实施草地保护工程的各项具体任务。
县政府把项目的实施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由县项目领导小组分阶段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具体的考核验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按要求完成项目的各项建设内容。
(二)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
县财政局、畜牧局明确专人负责,设立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资金专门帐户,建立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
根据项目进度,合理规划使用资金,增收节支,坚持先验收后拨付,认真落实项目资金拨付报帐制。
(三)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具体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应有作用,县畜牧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努力争取,尽快成立栾川县草原监督管理中心,具体负责草地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的管理与运行水平。
九、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实施人工种草14.2万亩,按其中种植8万亩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平均每亩每年鲜草产量以3000公斤计算,8万亩牧草每年可收获鲜草2.4亿公斤,可满足24万只羊一年饲用,经济效益十公顷。
(二)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有效实施,可积极带动山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广泛参与,并带动农村多行业发展,较大范围地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
(三)生态效益
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最主要的一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自然灾害得到了进一步遏制。
根据栾川县近年来两次特大洪灾的情形,如果因草地的有效保护而使山洪造成的泥石流等灾害明显减弱或发生次数减少,一次大约就可降低直接损失1亿元,生态效益明显。
十、结论与建议
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栾川各方面的条件,该项目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对栾川造成的损失,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科学论证,及早批准在栾川实施。
乡镇
牧场
草地保护工程建设内容及规划
备注
人工种草
草地改良
草地围栏
栾川乡
0.2
0.2
城关镇
0.05
0.1
赤土店镇
0.3
0.2
庙子镇
1.8
0.8
0.4
合峪镇
1.7
0.8
0.4
潭头镇
1.6
0.8
0.4
秋扒乡
0.6
0.4
0.2
狮子庙乡
1.7
0.8
0.4
白土乡
1.5
0.7
0.4
三川镇
1
0.2
冷水镇
0.3
0.1
叫河乡
1
0.5
陶湾镇
1.35
0.5
石庙镇
0.5
0.3
种牛场
0.6
0.6
0.2
合峪镇境内
合计
14.2
7.2
2.4
总计
23.8
栾川县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及规划单位:
万亩